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殷墟花东H3卜辞中"迟弓、恒弓、疾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东>37版有"迟彝弓、恒弓、疾弓"三种不同的弓,它们分别相当于文献中的王、弧、唐、大、夹、庾之弓.它们使用于H3卜辞主人"子"在学射礼即将结束时.本文对"迟彝弓、恒弓、疾弓"三种不同弓的考证,不仅有助于深化H3卜辞研究,而且对商代、西周、春秋时期的射箭工具的继承和发展也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张佳 《文史月刊》2009,(9):69-69
唐太宗当上皇帝后不久,就有人投其所好.给他进献了一张弓。弓匠把这张弓认认真真地察看了一番后,说:“这弓不是张好弓,因为它用的材料不是好材料。”唐太宗吃惊不已,忙问:“这样的强弓怎么会材质不好呢?”弓匠说:“一张弓的好坏,不但要看它是否刚劲有力,射得远,更要看它是否能射得准。  相似文献   

3.
清华简《祝辞》中记述了三则以弓名为标识的祝诵之辞,以及与念诵祝辞相配合的射箭姿势,反映了战国时期弓的种类与使用情况。通过对简文的考释,可知《祝辞》中所言三弓可对应于《周礼·夏官·司弓矢》中的六弓,其命名依据是弓的形制、功能。所用之弓及使用目的不同,射姿也有区别,射姿包括站位、引弦手位和承抚手位,简文中关于这方面的记述不仅说明了弓的类型,也为我们提供了当时射箭技巧的细节信息。  相似文献   

4.
"弓"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兵器和捕猎用具,为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弓由弓身和弓弦组成,通过利用弓身的弹性势能带动弓弦将箭支推出去杀伤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域环境中,因为制弓植物材料的可获得性以及不同民族制弓技艺的差异等原因,导致其制弓选材也各不相同.文章梳理了中国历代制弓植物材料的来源、种...  相似文献   

5.
弓弭初考     
《文博》2017,(2)
本文根据安置方法首先对弓弭进行了分型。A型以绑束或粘接与弓箫端连接,片状,包括三亚型,其中Ab型有三组别。B型管状,与弓箫套合连接,自铭"弡末"。在分类、分组的基础上展开讨论,分析了来源、配合弓类、使用目的和等级等方面内容。最后对长安城出土骨弭的组合方式、文献中"角弓"所指弓类进行了补充分析。  相似文献   

6.
嘉绒藏区的弓剑舞彭洪文,拉尔吾加弓剑舞流行于四川大渡河和岷江流域的嘉绒藏区,是藏民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舞蹈。关于弓剑舞的起源说法颇多:一说兔月十三(即腊月十三日)是嘉绒年神阿尼郭董征服妖魔取得胜利的纪念日,故每年的这一天嘉绒藏胞过年并跳弓剑舞以庆祝;二...  相似文献   

7.
弓与箭     
正弓与箭张爱箭的,弓是一位深沉的老父,爱的深不可测,难以言喻,箭是爱弓的,箭是一个任性的女孩,充满好奇,有点叛逆,弓年事已高,檀木的身子布满了交错纵横的伤疤,模糊了曲折蜿蜒的图腾,弓的弧度决不是老态的佝偻,而是力量的蓄势待发。箭呆在箭筒里,每日"面壁思过",随着筒的晃动而不断地踉跄着撞击内壁,偶尔听到英雄征途不言愁的一路高歌。箭纤细而又坚硬,她的头顶是年轻的尖锐,是可以射中苍穹的无坚不摧,她渴望像其他箭一样直入云霄,可弓却不给。弓只有这一支箭,只剩这一支箭,他不想失去她,箭开始恨他,怨他,这对弓来说,便是最大的折磨了。弓终于妥协了,残阳如血的傍晚,箭被抽出了,身上镀了一红,是一抹触目惊心的红,荒原一无所有,两手空空的如天空一样,原来天地是这般大!惟一可以配得上这天地的只有两个字:自由。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铜弓形器的研究现状,对青铜弓形器的做进一步的推测,主要论述了弓形器的背景、用途,以及固定保护的作用。总之,弓形器是商代人民驾车御马的工具,另外,也是一种保护安全的器具。在久远的殷商,中华民族伟大的祖先就已有了安全驾驶的意识,并将它付诸于实践,这是极为可贵的,我们应该把这种优秀的创新精神继承下去。  相似文献   

9.
资讯·国际     
《大众考古》2022,(3):8-9
<正>美国:木弓阿拉斯加西南部的克拉克湖国家公园和保护区内发现了一把长1.37米的木制狩猎弓,放射性碳测年结果为1506—1660年间,可能是由云杉或桦树制成。这种弓在风格上类似于邻近的Yup’ik或Alutiq部落制作的弓,他们是德纳伊纳人的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0.
在商周青铜器中弓形器是较为常见的器物之一,为其定名、究其用途,历来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依据田野考古、传世文献和历史学的有关资料,并结合以前学者所考证的成果,认为弓形器是商周时期贵族辅弓用的工具,即所谓的弼.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为《“弓左箭”还是“弓右箭”——论古代两种不同的射箭方式》之姐妹篇。本文搜集古今中外世界各地持弓射箭各种资料,以古文献与大量文物图象为本,综合分析了唐人《射经》中“汉法”与“胡法”之差异,发现“汉法”与扳指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资讯·国际     
<正>西班牙:新石器时代紫杉木弓近期,西班牙拉德拉加出土了一批7200年历史的紫杉木弓,是迄今欧洲发现的最古老的同种类的弓。考古学家通过对现场丰富狩猎工具和少量野生动物遗骸的对比,认为当时人们改进狩猎工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获得更多食物,新石器时代的狩猎活动可能在社群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五四年六月间,江苏丹徙烟墩山西周墓中出土了一批铜器,此中以矢(?)最为著名,同坑出土的尚有"铜角状器"两件,铜鐏一件,附坑也出土"铜鐏"一件。"角状器"曾经有人研究过,但尚无结果,至于"铜鐏"则还未引起注意,我想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数年以前我即注意到与弓有关的出土文物,除了各种箭头以外,还没有发现过其他可以指出是弓上的附件或与弓有关的东西。但是西周时代因赐弓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十二钗正册关于元春的一页上:“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有人用谐音解释,认为“弓”即是“宫”。“橼”即是“缘”,也就是宫中之缘;又有人认为“橼”即是“元”,弓上挂着香橼,也就是元春挂在宫中的意思。“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说的是元春入宫;所以前面的谐音解释,也不无道理。不过我对这里的“弓”却有些联想。曹雪芹为什么非在元春的册子上画一张弓呢?这“弓”就单单是为了谐音吗?是不是还有些别的含义? 记得我小时候看见过娶媳妇的,北方有拜天地一说,并不像书上常写的叫拜花堂。在北方,正房前面墙上常常供有一个神,就叫天地爷。新郎、新娘下轿以后,就在那里举行礼仪,程序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亲友…  相似文献   

15.
正2016年1月9日,张一弓病逝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又一位故交走了,我心里说不出的难过。多好的一位作家啊!张一弓曾对我说:"我替李铜钟辩护,你替我辩护!这不是一己之私,而是国家大事。"不错,他写的是国家大事、历史事件,活生生的醒世恒言。张一弓死了,李铜钟活着。一、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王京燕 《文物世界》2011,(6):43-45,60
平遥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西南端,北接文水,西邻汾阳,西南与介休接壤,南靠沁源、沁县,东南与武乡毗连。2009年为配合平遥至榆社高速公路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平遥弓村发掘了一处新石器时代仰韶晚期遗址。弓村隶属段村镇,西壁距平遥县城西南10公里,遗址位于村西北0.5公里处,弓村一带属丘陵地带,地势由北向南阶梯状渐次升高,北与地势低平的介休东北平川接界。遗址东西长约15000米,南北宽约近200米,面积近30万平方米。平榆高速公路建设范围内弓村遗址以南的介休境内则没有发现古遗址,仅有清代墓葬。  相似文献   

17.
弓形器是商周时期用于挂缰的挂缰钩,有窄背和宽背两种。窄背类弓形器部分出自人骨腰部,在蒙古鹿石中相类的器物均挂于腰间并与弓及弓袋共出,因此其应挂在腰带上。车马坑中多放置宽背类弓形器并多置于车厢内,在鹿石中还见将辔系于车厢上的马车形象,因此一部分宽背类弓形器应绑缚在车厢前部用以挂辔。  相似文献   

18.
马洋 《西夏研究》2022,(2):56-61
目前学界认为西夏陵管理处藏的西夏弩机与史料中记载的西夏神臂弓上“铁为枪镗,铜为机”的构造完全吻合,是西夏神臂弓上最重要的部件。本文对此件弩机进行再研究,认为其造型与文献中所载西夏“神臂弓”后部所装置的“蝎尾形牙发”相同,但应非实物,推断其功能应不具备实用性,为随葬之用的明器。此件西夏弩机的发现为西夏武器军备和丧葬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地不同的弓箭传统在战争、体育和文化领域彼此交融,继续发展弓箭的诞生起源于狩猎,它曾普遍出现于人类早期文明之中。人类已知最早的弓箭是在非洲发现的,古埃及时代就有木、角复合材料的弓出现了。由于它是冷兵器时代射程最远的人类武器,弓箭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各种不同渊源的弓箭传统也在战场上不断交流融合。古代弓箭形制多样,弓体在性能方面的改良大致经历过单体弓、合成弓和复合弓三个阶段。游牧民族  相似文献   

20.
释"于"     
典籍有“于”为风声之证,甲骨文“于”字象意“地气”穿地而达天听,故“于”字本义为风声。最初的歌声是祈雨时模仿风声而呼嗟。甲骨文“吁嗟”字形中有“于”,又有描画于字轮廓的带尾“弓”形。带尾“弓”形即哥字初文,从于、从带尾“弓”形的字就是“呼嗟”之“吁”之本字。后来从于、从带尾“弓”的字改从口,就是吁字。小篆于字显示“地气”冲断宣碍之象,乃是缘金文阳字中示意天、地,以及碍于地的“地气”的中断“于”字形而致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