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生于清朝咸同年间的杜文秀、李文学、田政等农民起义,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震撼着腐朽、反动的清王朝。这些少数民族的农民大起义,在云南近代史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时间流逝了,但当时各族劳动人民对领导人民反抗强暴的起义军的热烈歌颂——歌谣、传说、故事,至今还流传在人民的口头上。本刊于八○年第二期发表了一组杜文秀的故事,八二年第六期及本期连载了田四乱的传说。这些传说和故事,直接反映了当时人民的思想感情。它是民族民间文学的可贵资料,对研究历史,也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我们希望收到更多的有关这些农民起义的故事,让这些民族民间文学的珍宝,更多地放出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2.
采访、记录民间故事、传说,是民间文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民间文学研究者来说,它还是需要极严肃对待的事情。全国解放以后,到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多年间,我国民间文学工作,在进行中尽管遇到过这样那样的制约或干扰,但总的说来,是卓有成绩的。首先,我们在搜集上,特别注意到以前比较忽略的民间散文作品(如关于封建时期及近代的阶级斗争、革命军队、革命领袖等的传说故事)。其次,我们编纂和出版了那么多的作品集子,其中有的还是各民族人民的艺术瑰宝(如长篇史诗、许多重要的原始神话)。它被译成外国文,流传世  相似文献   

3.
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对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影响和贡献,极其显著。苗族文学可分口头文学(民间文学)和书面文学(文字文学)两大类。民间文学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诗歌,一是故事,两者皆兼有说唱。诗歌在群众中运用广泛,影响深远,是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素有“苗家是诗歌的海洋”之称。散文式的传说故事,在苗族文学中也很普遍。书面文学也有两种形式,即诗歌和故事,古代  相似文献   

4.
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广西丰富深厚的服饰文化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学,可谓民间文学的沃土。尤其有关少数民族服饰的传说、故事、歌谣等民间文学,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簇奇葩,是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水乳交融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关于服饰由来的传说、故事广西民间文学中关于少数民族服饰形成缘由的传说、故事,反映了该民族的历史、服饰文明发展的足迹,在服饰演变中各族文化的相互影响与交融。1.壮族服饰的传说①龙胜壮族妇女穿遮胸内衣的传说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叫萝芙的秀才游玩到龙胜壮峒,见一壮族农民在路边锄地,便戏言道:“郎…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土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并不断吸收其他民族民间文学长处,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就内容和体裁而言,大致可分为神话、传说、童话、寓言、民歌、叙事诗、歌谣、谚语等。由于过去土族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民间文学以口头流传的形式代代相传,加以保存。  相似文献   

6.
吕洪年 《古今谈》2004,(1):27-30
因研究工作的需要,我曾率民间文学采风队,到富阳市“吴大帝故里”采集孙权的传说和故事。经整理计得二十四则,加上原有的六则,一共三十则。我们又向当年孙权活动地征稿,先后从湖北、河北、江苏、上海等地征得孙权传说二十五则,合计共有传说故事近六十则,约计八万余字。从史学与文学的角度来探讨,这些传说故事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薛洁  侯梦莹 《民俗研究》2017,(3):120-124
军垦民间文学是兵团各族军垦儿女在屯垦戍边生活中亲身实践、口耳相传、集体创造、集体传承和集体享用的大众文学形式及精神食粮。新疆流传的古屯垦传说故事是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的根脉,军旅文化传统是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的特质,党政军企合一的准军事化组织是兵团军垦民间文学成因的制度保证,兵团五湖四海人的原籍文化与新疆本土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是军垦民间文学成因的合力之作。通过研究,理出脉络,贯穿主线,把握精髓,将对守望精神家园及实施文化强边工程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清代满族人物传说丰富多采,是珍贵的民族民间文学遗产,在我国民间文学园地中独具一格,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满族人物传说是以特定的历史环境为背景、以历史人物为中心所创作的故事。在满族历史发展中做过一定贡献的,在历史上产生过一定影响的或与某些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联的人物,大多都有传说。而那些历史上的风云人物,在口碑文学中更成为箭垛式的人物,往往形成故事群或系列传说。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民间文学中,谚语是一种常见的形式,它与民间歌谣、传说、故事、说唱等一样都是人民口头创作的,并一代一代口头流传下来。据苏联一些学者统计,从十七世纪流传至今的民间谚语约四千条以上。如果以十九世纪语言学家达里所辑《俄罗斯民间谚语汇编》为例,其中包括各种俗语和警语在内,则在三万条以上。实际上,他并没有把所有谚语都收集进去。谚语和俗语,语言通俗简炼,内容丰富,差不多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反映了俄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情风貌、历史事件、人们的劳动状况和伦理道德观念,以及俄罗斯民族特征……谚语所  相似文献   

10.
传说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是先民们关于自然、世界、自身的文学叙述,具有极大的人类学意义。《圣经?巴别塔》和流传于贵州金沙一带的少数民族传说《汉苗彝的来历》这两个故事中,虽然父的形象、子的形象和塔的象征有其异同,但二者都隐藏着这样的语言观:语言对于人有着本质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八月一日,是我军建军五十六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一节日,这一期我们组编了一组红军的传说故事,奉献给读者。这些传说和故事,都是以革命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经过各族劳动人民口耳相传和艺术创造,从一些侧面表现了红军战士的艰苦英勇的战斗生活,以及他们高尚品德和情操,朴实生动,真切感人。今天,当我们继承、发扬我党我军的光荣革命传统,为建设现代化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而奋发努力的时候,阅读这些传说和故事,无疑能够从中受到教益,获得鼓舞和力量。我们热切希望,有更多的民间文学工作者,重视搜集红军传说故事,将那些在各族群众口头流传的、经过时间考验的这类传说故事,不断发掘出来,得以保存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民间传说,是民间文学中一个极重要的种类。虽然它与神话、故事、寓言、童话等,都属于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但它与这些民间文学样式相比,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神话、故事、寓言、童话等,虽然都是从生活现实中攫取素材而创作出来的,它们都是生活现实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它们都有一定的生活真实,但是它们更突出的特点是注重虚构,作品中充满着神奇、美妙的幻想。传说当然也离不开虚构和幻想,但因为它是与一定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名胜古迹、自然风光、民族风俗密切相联的,它伴随着历史,是有所本的,所以,传说更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生活的真实性。历史传说中,如陈胜、吴广的传说,太平天  相似文献   

13.
“苦扎扎”是哈尼族一年一度的重要传统节日。我在考察哈尼族民俗及其传说时,哈尼族各个支系的老人都说这个传统节日是从一个古老的传说故事中产生的。居住在云南省境内的哈尼族各支系,过“苦扎扎”节的方式大同小异,但“传说”的内容却各不相同。有与农业祭祀有关的,有人类同鬼魂作斗争的,有人类征服自然灾害的,有神人联姻的,等等。研究同一民族中同一习俗传说故事的演变,可以从一个角度看出文学、习俗与宗教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可以找到民间文学作品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的一些变化规律。下面,将我收集到的“苦扎扎”节的各种传说和有关情况作一介绍,为研究哈尼族民间文学的同志提供一点资料。 1.有关农业祭祀方面的: 绿春县大水沟区普石寨哈尼族支系期地人过“苦扎扎”节,传说源于一个《神  相似文献   

14.
聚居在祖国云南边疆的哈尼族各支系中所流行着的许多传统风俗民习和传统节日,往往与民间文学相互交融,甚至相互依存在一起,成为血肉难分的哈尼族固有的精神财富。弄清哈尼族的风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对于研究哈尼族的历史、文学都有重要的意义。一哈尼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蕴藏着许多神话、传说、诗歌、故事、民谚以及音乐、舞蹈等。在传统节日和祭祀场合,以村寨为单位的群众文娱活动更为突出、活跃,几乎每一个重大的传统节日,都流传着一些优美的民间传说和神话。重大的祭祀活动主要有祭天神“奥玛”、地神“阿奥”、山公“搓司搓欤”、山母“腊必腊衫”以及“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间识宝传说历史悠久,流传广远。近来由于程蔷先生系统深入的开拓性研究,中国识宝传说已经引起国内外民俗学界的普遍关注。不过,中国识宝传说的研究至今还局限在汉语传承的研究,尚没有充分利用各少数民族民间流传的识宝传说材料。而各民族民间文学集成资料表明,识宝传说还广泛流传在少数民族民间,与汉族的识宝传说共同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中国识宝传说。  相似文献   

16.
民间故事是民间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从民间故事的概念来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包括民间文学中所有的叙事散文作品,即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等叙事性口头文学。  相似文献   

17.
李红武 《民俗研究》2006,(1):114-128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假想(或虚构)的内容和散文形式的口头文学作品。”民间故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采用的民间故事的概念是广义的,即指社会上民间文学散文作品的通称,包括神话、传说、笑话和故事等。  相似文献   

18.
因为教授民间文学的关系,我重点关注了四大民间传说在山东流传的情况,前几年曾作过沂源牛郎织女传说调查和微山梁祝传说调查,也写过几篇小文章。这次我到淄河镇去了四天,调查了九个村,了解到淄河这一带孟姜女传说流传的口头文本极富特色。  相似文献   

19.
白族与龙     
从一九八四年十一月开始,大理市民间文学集成办公室组织了五个同志,以喜州区为重点,对流传于白族人民中的龙神话传说进行了一次较全面的考查。现将基本情况介绍如下: 一、龙神话传说的流传情况大理是神话的世界。有关龙的神话传说在白族人民中广为流传,而且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仅大理市,就流传着九十九条龙的故事。苍山十八溪有十八条龙;洱海中有小黄龙和大黑龙,龙王、龙母、龙太子和龙公主;大理城下玉白菜周围有赤须  相似文献   

20.
鲁班,是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工匠,即公输班。关于他的民间传说,不只在汉族人民中广泛流传,在白、彝、壮、布依、瑶、水、土家等少数民族人民中也有流传。我们通过汉、白两族鲁班传说的比较,深深感到,白族鲁班传说很明显地受了汉族文化的影响,但它们也具有十分突出的民族特点:白族人民心目中的鲁班形象,或者是数千年来汉族优秀工匠的聚合形象,或者是白族人民自己优秀工匠的典型;白族鲁班传说反映的是白族人民的社会生活,表达的是白族人民的思想和愿望;白族鲁班传说里飘散着白族儿女聚居地区的泥土芳香,弥漫着白族风俗习惯的特有气味;白族鲁班传说表现了白族人民的民族心理和特殊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