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县筹边楼     
理县筹边楼陈学志筹边楼在理县薛城镇南沟,薛城中学东南,成(都)阿(坝)公路179公里处南侧平地突兀拔起的天然岩石顶上(图见封底)。楼前熊耳、笔架两山相对峙,楼后依托马鞍山为屏障,杂谷脑河顺楼底咆哮奔腾,南沟溪水绕楼脚淙淙而行。清风拂柳,树影婆娑;四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史实阐述苏元春警惕防范帝国主义侵略、重视武器装备和边防设施现代化、军政并举全面筹边的国防思想,以及小钱办大事惨淡经营、以士兵施工艰苦创业、体国忠勤不遗余力的戍边特点,指出苏元春开创了中国南疆边防的新局面,并成为近代南疆国防建设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3.
台湾地区的开发与行政制置是由经济移民开始,进而建府立县,其演化具有和平的和包融的特点。蛤仔难从经济移民到宜兰厅、宜兰县的建制便是台湾疆土开发和治理过程的缩影,为认知今日台湾提供了历史的和现实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宋小濂筹边思想及安边事略陈章范宋小濂(1860年~1926年),字友梅,又字铁梅。祖籍天津宝低,后迁徙奉天义县,父永瑞业医,漂泊到吉林定居,家道小康。小濂生于吉林,自幼天资聪颖,少年好学,手不释卷。24岁考中秀才,深受知府李金镛的赏识。与成多禄,徐鼐...  相似文献   

5.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抗英禁烟,功勋卓著。贬谪期间,林则徐大力提倡开垦南疆荒地,增加粮食产量,同时广修渠道,承建龙口工程,推广坎儿井,极大地满足了新疆当地的生活用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业灌溉水源不足的问题。可以说,林则徐在新疆期间所进行的一系列建设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推进了民族团结,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6.
民国初年,吉林革命党人杨福洲在吉林筹建以开发边疆、巩固国防为宗旨的吉林垦植分会,直辖于资产阶级革命领袖黄兴领导的中国垦植协会。该会成立后,积极筹划边疆开发方案。开展边务调查与研究,兴办边疆实业,形成了一股开发祖国东北边疆的热潮。本文依据吉林咨档案馆藏的“吉林垦植分会档案”,对该会的筹边活动、贡献作初步考察。 一、吉林垦植分会的成立及东疆移垦规划的提出  相似文献   

7.
清代边疆民族政策浅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自秦汉以来就开始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国作为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大国,不仅历史悠久,疆域辽阔,而且民族众多,在国土一半以上的边疆地区里,居住的主要是少数民族。因此,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行之有效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否则就难以达到国家统一、边疆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统治目的。作为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的清王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上,无疑是从维护以满洲贵族为首的封建阶级统治利益出发的,因而具有明显的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的特性。特别  相似文献   

8.
清朝是由满族贵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它不仅统治着中原广大汉族地区,同时对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也实行着有效的管辖,经过清前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努力经营,使清朝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巩固与发展,奠定了我国幅员辽阔的疆域版图。以满族贵族为核心的清王朝之所以能够在清代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应该说和它推行的边疆民族统治政策有着密切关系,清王朝作为封建政权,其在边疆民族政策上有成功的经验,同时也有失误的教训。总结、探讨清代边疆民族政策,对今天我国边疆开发、民族团结、边防建设等方面均有不容忽视的借鉴意义。本文仅就鸦片战争前清朝在边疆地区的民族统治政策作些初步论述与探析。谬误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9.
祁美琴 《清史研究》2007,17(3):73-86
基于学术界对清代长城的地位和清代长城边口贸易缺乏较为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在与明代长城边口互市相对比的基础上,对清代长城边口贸易存在的原因、贸易的特点、管理及其性质诸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期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Comparison study on the border trading between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ies shows that during the Qing Dynasty, the Great Wall become an important means for the government to rule other nations like Mongolian; the border trading markets in the Qing were more than that in the Ming, and the folk trading along the Great Wall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e management about the border trading by the Qing government was embodied in the control of the structure and scale of border trading market and the mutual trading; the trading premise, the market nature, the market value for existence, and the market function of the border trading in the Qing we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Ming Dynasty. Translated by Chen Cheng from Qingshi Yanjiu 清史研究 (Studies in Qing History), 2007, (3): 73–86  相似文献   

11.
清代海疆政策的思想探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有清一代清人的海疆观念与今人是有很大区别的。虽然领海制度在十八世纪初已在西方世界形成,但其时中国朝野的海权意识仍十分淡漠。与明朝相比,清王朝的海防范围虽多有扩大,但统治集团和士大夫阶层的海疆观念,却没有太大的改变,当时海疆所指仍主要是东南的海防区域,即东南沿海的府县,包括海口、沿海半岛和大小岛屿等,其海洋国土的领海观念,直到清朝末年也没有形成。如嘉庆时人严如在《洋防辑要序》中列数清朝海防要地时指出:“我国家于崇明、舟山、玉环、海坛、金门、澎湖、南澳、州岛屿深阻之处,皆特设镇将。而台湾在澎湖外,距…  相似文献   

12.
13.
浅议清代乾隆年间的禁酒政策陈连营在中国历史上,禁酒和发明酒几乎是一样的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大禹王时期就曾因人们嗜酒而下令禁酒,周公时曾特作酒诰以禁酒。当时禁酒的目的主要在禁绝人们因嗜酒而伤德败性。但酒已成为人们宴客娱乐的必需品,故禁而不止。至汉...  相似文献   

14.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为巩固自身统治,其治理边疆的政策广泛吸取了历代治理边疆的经验教训,包含了极为丰富的内容。清代的边疆政策是中国边疆史地学传统研究项目,古今学者对此进行的广泛评述与研究,已成为我们今天深入研究的重要基础之一。既然要研究边疆政策,首先要弄清“边疆”的含义。简言之,边疆就是指直接与国界相  相似文献   

15.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对国家未来发展影响巨大。而一个国家的文化政策对该国文化发展又有很大影响。长期以来,史学界高度重视对清代文化政策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梳理以往研究成果,厘清学术发展脉络,探寻学术发展规律,无疑可以更好地推进相关研究的开展。"文化政策"一词,根据文化的不同定义,学术界有不同认识。本文所涉及的文化政策概念,主要是指与精神生活有关的,包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学术发展等一系列规定、原则或要求的总称。就清代而言,文化政策是统治者在兴文教、崇  相似文献   

16.
一、清代东北的封禁政策1、严密关禁。清初年,近百万的八旗劲旅及其眷属,结毂连骑,从龙入关。居留东北的满族人“甚少”。一时野无农夫,路无商贾,“民户萧条,田多未垦”。以富庶著称的辽南,亦“土旷人稀,生计凋敝”,甚至到康熙初年,山海关外“则有同无人之境”。顺治十八年(1661年),奉大府尹张尚贤在《根本形势疏》中,具体地概述云:以“河东河西边海以观之,黄沙满目,一望荒凉”。辽河之东,城堡虽多,“皆为荒土”。盖州、凤城、金州“不过数百人”,铁岭、抚顺“惟有流徙诸人”。辽河之西“人民稀少”,只有宁  相似文献   

17.
边缺是清廷为有效治理边疆等特殊区域而设立的特殊官缺,俸满优升是其基本属性之一。边缺官员俸满后的升迁分离任候升和在任候升,两者的候升期皆不断延长,但与普通官缺相比,其优升的优越性依然明显。离任候升者在候升期内无俸禄和养廉银,雍正以降,解决候升期内的经济问题已取代升迁成为最迫切的问题。在人多缺少、供需失衡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清廷对边缺在政治层面的优恤,被迫由俸满优升逐渐转变为优先保证边缺俸满官员有官可做,大小皆可。清后期,在署理制盛行之下,真正能够实授边缺且历满俸期者已寥寥无几,边缺俸满优升的属性已名存实亡。  相似文献   

18.
许小青 《史学月刊》2004,1(10):55-60
20世纪初年,随着民族主义思潮的勃兴,导致在新式知识分子中,同时出现了破除省籍界限的“非省界”和筹备边疆的“筹边建省”的议论。表面看似矛盾对立的两种思潮,实际上却针对传统领土观念的两大障碍——“村落’’思想和“屏藩’’意识,本质上表现出以国家为最高忠诚对象和国家一体化的整体要求,充分体现了民族主义建构作用的一面,也表明清季新式知识分子民族国家观念尤其是领土观念的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9.
根据调查现状结合文献,论述柳条边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并利用早期长城的修筑特点.阐明柳条边客观上起到民族融合,边贸发展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清代柳条边作为东北行政区的分界线和清朝对东北实行封禁政策的产物,在客观上划定了东北地区三个经济区(农耕区、狩猎采集区、游牧区),成为东北地区农牧林交错带的界标。随着清朝统治者对柳条边的修筑、失修和弛废,客观上演绎了清代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从恢复、发展到渐进破坏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