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罗自刚 《攀登》2011,30(1):77-82
对行政价值的纲领问题的普遍忽略以至"集体失语",是目前行政价值研究的"软肋"。行政价值纲领问题,亦即政府在价值建设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无疑是一个国家公共价值建设中首要的、不可绕行的问题。中国政府应该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行政价值的"纲领"乃至"母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纲领,扎实推进未来我国公共行政价值建设。  相似文献   

2.
顾栋 《攀登》2003,22(2):51-54
加入WTO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战略机遇,同时也促使政府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革。为了将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推进,公共行政由权力崇拜向责任本位转变面临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建构公共行政伦理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约束与德性激励是建构公共行政伦理的两种路径,国外学者称为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这两种路径的建构必须以对政府组织和公共行政职业的特质分析为背景,制度约束是基于人性假设和公共性特质;德性激励是基于公共行政人员的伦理自主性的建立。在目前公共行政伦理的建设中,制度约束是最重要的,德性激励是其追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化社会赋予工作崭新的内容,为档案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公共行政对档案信息化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国政 《攀登》2004,23(2):87-9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是继《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之后,又一部对我国行政制度产生深刻影响的法律,也是我国行政法制建设的又一重大成果。它为构建我国行政许可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各级人民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6.
张向东 《丝绸之路》2013,(4):140-143
深化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建立规范有序、运转协调、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是当代我国政府公共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选择。在这种目标下,政府必然由全能型向有限型、由管制型向服务型、由人治型向法治型、由自利型向公利型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7.
陈第华 《攀登》2009,28(1):99-102
公共行政人员作为最重要的公共行政活动主体,其职权行为对社会具有普遍影响力。然而,作为一个“利益人”,公共行政人员的职权行为具有多元的利益取向,进而可能产生行政行为的伦理困境。实现负责任行政行为的关键在于制度伦理建设、公共精神的彰显以及行政人格的塑造,通过外在约束和自我规制,从而构建以公共利益为导向的行政行为。  相似文献   

8.
叶郁 《黑龙江史志》2008,(22):13-14
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主要是回应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诸多不和谐因素。公共行政正义与效率的冲突,公共行政中伦理与法律的冲突。和谐与冲突的对应关系结构。如果没有冲突,和谐的价值前提就丧失掉了。通过培育并弘扬现代公共行政的理念,建构一个基于人人平等、人人参与社会政治事物的平台,建设合伦理化的正义的法律制度规范,从而化解冲突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公共行政伦理的建构是基于人性假设的,解读公共行政领域的伦理困境必须分析公共行政人员人性中“经济人”与“公共人”的双重特性。由此,可以引伸出建构公共行政伦理的两重维度:制度约束与德性激励。制度约束是基于“经济人”假设的伦理规制,是防止人性的向下堕落,是抑“恶”;德性激励是对“公共人”假设的理性张扬,是实现人性的向上提升,是扬“善”。  相似文献   

10.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亚峰 《攀登》2006,25(4):47-48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在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方面,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必须转变执政理念,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能力,转变行政职能。  相似文献   

11.
金丝楠浅说     
周京南 《收藏家》2011,(3):85-86
在我国传统家具中,楠木家具占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楠木为常绿乔木,高十余丈,产于我国中纬度地带的四川、云南、湖北、湖南等地,这里气侯温暖湿润,既无高纬度地区的狂风暴雪肆虐,又无热带雨林地区的烈日炎炎的烤晒,  相似文献   

12.
刘天喜  王报换 《攀登》2004,23(5):37-38
在思想道德建设中.我国目前倡导的集体主义是现代集体主义。与改革开放前的传统集体主义相比,现代集体主义是肯定个人利益和价值的全面集体主义,是超越狭隘群体的普遍开放的集体主义,是以“守法”规范为基础的合法的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3.
李利军 《神州》2012,(6):293-293
化学实验具有丰富的感观性,把握学生需要,优化化学实验,才能促进化学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4.
编完《世界史.当代卷》,有感于当代人类文明交往的特殊复杂性,有感于它对当代青年理解世界的重大意义,于是有本文之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烟气氤氲 人神共享——漫话瓷香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向阳 《收藏家》2008,(10):80-84
香炉,即焚香之器皿。焚香起源很早,最初是热带地区的居民为驱臭除秽而焚烧香料,可能并没有用一种特别的器物来焚烧,因为最早的香料是些草本或藤本的植物。专门用于焚香的器皿,据文献记载始于汉代,如著名的博山炉。《收藏家》2007年第5期上刊登了浙江萧山博物馆收藏的战国原始瓷熏,瓷熏的造型类似与明清时期的天球瓶,  相似文献   

16.
冯浩菲 《文献》2003,(1):4-8
<诗经>中的<邶>、<鄘>、<卫>三国风都作于卫并邶、鄘之后,实际上都是卫国的诗篇,但传世经本没有独标为<卫>,却分标为三个国风.这样的分类起于何时,传统的看法是始于<诗>三百篇编辑之初.到了清代,顾炎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如<日知录>卷三云:  相似文献   

17.
说龟与赑屃     
刘慧  赵鹏 《民俗研究》2003,(4):144-154
近读清人沈起凤的《谐铎》一书,其中有一《石贔(尸贝)》篇,深知时人对“龟”的忌讳颇深。其篇幅不大,引文如下:  相似文献   

18.
曹剑波 《攀登》2004,23(3):29-31
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在形式上、对待批判精神的态度上、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上以及对人文主义的批判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本文通过对它们异同的分析,认为:虽然解构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有密切的联系,但并没有建立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可能,德里达也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相似文献   

19.
话说西王母石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西王母的记载,当首推殷墟甲骨文卜辞“燎祭西王母”。战国时期最终写成的《山海经》尚在其后。青海师范大学教授赵宗福博士论证认为:西王母不是某一代酋长的名号,而应当是世代相袭的。“虎齿豹尾”随同西王母在其部落中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20.
Making history—in the sense of writing it—is often set against talking about it, with most historians considering writing history to be better than talking about it. My aim in this article is to analyze the topic of making history versus talking about history in order to understand most historians' evident decision to ignore talking about history. Ultimately my goal is to determine whether it is possible to talk about history with any sense.
To this end, I will establish a typology of the different forms of talking practiced by historians, using a chronological approach, from the Greek andRoman emphasis on the visual witness to present-day narrativism and textual analysis. Having recognized the peculiar textual character of the historiographical work, I will then discuss whether one can speak of a method for analyzing historiographical works. After considering two possible approaches—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literary criticism—I offer my own proposal. This involves breaking the dichotomy between making and talking about history, adopting a fuzzy method that overcomes the isolation of self-named scientific communities, and that destroys the barriers among disciplines that work with the same texts but often from mutually excluding perspectives. Talking about history is only possible if one knows about history and about its sources and methods, but also about the foundations of the other social sciences and about the continuing importance of traditional philosophical problems of Western thought in the fields of history and the human scien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