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五四年六月间,江苏丹徙烟墩山西周墓中出土了一批铜器,此中以矢(?)最为著名,同坑出土的尚有"铜角状器"两件,铜鐏一件,附坑也出土"铜鐏"一件。"角状器"曾经有人研究过,但尚无结果,至于"铜鐏"则还未引起注意,我想在此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数年以前我即注意到与弓有关的出土文物,除了各种箭头以外,还没有发现过其他可以指出是弓上的附件或与弓有关的东西。但是西周时代因赐弓  相似文献   

2.
江苏丹徒县烟墩山出土的古代青铜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物》1955,(5)
一九五四年六月间,丹徒县龙泉乡下聂村农民聂长保的儿子在烟墩山南麓斜坡上翻山芋地‘珑沟’时,无意间在地表下三分之一公尺的土裹掘出一只鼎,他就小心地扩大挖的范围,在三分之二公尺的深度,共掘得铜器十二件,计:鼎一,鬲一,驳二(其中一只是有铭的矢(白匕殳),大盘一,小盘一,盉一对,牺觥一对,角状器一对,聂长保把这些东西统统交给当地乡区政府,转送丹徒县人民政府送省保管。江苏省文化事业管理局和我会在十月上旬收到这批铜器后,认为在江南地区发现青铜文化遗存,是值得重视的,遂邀请南京博物院、华东文物工作队共同组织调查小组,于十月十七日到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7,(12)
<正>彩绘陶,是指将陶胎烧成之后在其表面进行彩绘的陶器,又称烧后彩绘陶。新石器时代,以大溪、屈家岭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朱绘黑陶最为突出。战国、秦、汉时是彩绘陶的鼎盛时期。一般在灰胎陶器上绘彩,因此也称灰陶加彩器。自战国早、中期起,各国丧葬制度相继发生变化,逐渐使用陶礼器代替铜礼器作为随葬品。因此,陶礼器的制作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仿铜器形式的鼎、豆、壶、簋等成套成组生产,其间磨光、暗花、  相似文献   

4.
1980年8月27日,吴县枫桥水泥厂职工在何山取土施工中,发现了一批晋代青瓷器。兹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地理环境和出土情况 何山,位于苏州城西五公里,是一处海拔仅63.8米的独立小山岗,属吴县枫桥乡。该山“旧名鹤邑墟,故山名鹤阜,梁代隐士何求、何点葬此,改今名”。东有虎丘山、西有华山、北有徐侯山、南有狮子山,均属苏州城西南名胜古迹,名人古冢之地。“自晋时起,历有名僧高士,逸民遗老,以山宜就隐,乃营墓立宅,避世隐居”。1967年以来,吴县文管会曾在狮子山东麓清理过四座西晋墓葬,出土了120多件遗物,其中有二座带有纪年铭文遗物的墓葬。何山这批青瓷器就在山的西南斜坡上发现的。器物出土时,周围没有发现墓室,仅在器物的下面有一些铺地砖。  相似文献   

5.
江苏武进县淹城农业社在1958年4月下旬,因积肥运动,結合开辟魚塘,在內城河里的草苔(泥炭)下面挖出独木船和一批銅器及几何印紋陶罐等(参看本刊1958年11期80頁报导)。出土銅器有尊三(图4)、三足盘一(图5)、三輪銅盘一(图1)、牺(匚也)一(图2),出土时牺(匚也)叠置于三足盘中,三輪銅盘复在牺(匚也)的口上(图3)。此外还有句鑃一組七件(图6),器身毫无銹痕,如初出范的器物一样。除句鑃素无紋飾外,其它銅器上花紋則已較工整精細,正如郭沫若先生在"两周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六年元月,泰州西郊森森庄挖到三件青瓷器物。当我们赶到现场时,土已填平。据调查并未发现砖木棺椁。三件器物均距地表不深,器物之间相距不远,观已被泰州市博物馆征集收藏,特介绍如下: 青瓷双首双柄双系鸡首壶一件(图中),口径10.2、腹径21.7、底径15、高32.5厘米。盘口、喙部微向外卷,腹微鼓,底部平实无釉,器身肩部一面用并列的两只圆嘴鸡头作流,流孔直径0.8—1厘米。另一面用两条圆股形的龙身作为壶柄,柄上端合拼为一只龙首张口咬盘,龙首部雕塑有龙眼,龙须、龙角,下端连住腹部,夸张地塑造了天龙饮酒的形象。左右两肩饰有对称的桥形系一对。整个器身满施青黄釉,并有细纹开片。  相似文献   

7.
1984年11月10日,广安县委在改建房屋挖基取土时,掘出一批青花瓷器,文化馆闻讯后即派人赶到现场,可惜的是多数瓷器已经挖烂,在文物工作人员精心清理下,得完整器物32件。 器物距地表2.8米,出土时分类成不规整的叠压状,器物周围有长1.4、宽0.8米及厚2.5至4.2厘米的  相似文献   

8.
丽娜 《吐鲁番学研究》2022,(2):135-141+156
本文以近几年在新疆部分地区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命名为“导尿器”的实物为线索,与当今新疆部分少数民族使用的导尿器形制、使用方法比较和研究,旨在分析和说明出土导尿器用途及其在古代游牧人群生活中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范家窑子乡西窑子村农民张同小,于1958年5月间在村西约1公里多的沙窝子里掘得一批铜器。这批铜器埋藏在一座东西向小山沟的南坡,距地表深约1米许,同时并有灰色陶片出土。这批铜器已于今年1月由当地送交内蒙古博物馆保存。 1.戈一件(图2),素面,短援有脊,四穿,内上又有一横穿,通长18.3厘米。 2.短剑一件(图3),刺有脊,两面刃部有  相似文献   

10.
1971年,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城内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出土影青瓷器14件,器型包括执壶、熏炉、碗、葵口碟、四系小罐、茶盏和盏托.在同一墓中出土如此精美、如此之多的北宋影青瓷器,在全国实属罕见.现加以整理,供学者和藏家鉴赏.一 器物形制影青执壶 高25.4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8.6厘米.直口稍侈,带浅盘形盖,高颈,瓜棱形腹,平底微凹.在口和肩之间有一带状曲柄,与之相对的一侧置一长流,柄与流下部均刻画三角形树叶纹.颈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77,(1)
1975年6月,浙江绍兴县南池公社上谢墅大队在大搞农田基本建设中,于尹相公山腰发现了一些古代砖块和青瓷器。这个大队党支部和社员群众,平时对文物保护工作较为重视,立即在已经掘过的地方,作了比较仔细的挖掘和清理,共出土了青瓷器八件,并派人专门护送至县文管会。我们在当地社员群众的帮助和支持下,到现场作了进一步的调查了解。这些青瓷器是从古墓葬中出土  相似文献   

12.
1989年5月,甘肃省永登县百货公司基建施工中,在距地表约4米深处的一个圆形土坑内发现4件青花瓷器。土坑已被破坏,形制不明。4件青花瓷器经修复已由县文化馆收藏。现简介如下。青花人物月梅碗侈口,深直腹,圈足。碗底处有棕眼,足内外有刮痕并粘有窑碴。外壁口沿与下腹折处画双线弦纹,中间绘有一人物,坐姿,左手撑地,右手持扇。宽衣长袖,鬚发风扬。人物左右绘云朵和劲草。云纹用粗细线条描绘,层次分明。内壁口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截止到21世纪初的考古发掘中,相继在新疆的切木尔切克墓地、鄯善县洋海墓地、且末县扎滚鲁克一号墓地和托克逊县鱼儿沟墓地等地出土了一种很相似的随葬器物"双联器"。根据双联器的出土情况及其所属墓葬的年代,结合文献和中原出土的类似器物,对新疆各地墓葬中出土的双联器的使用流传年代和发展源流进行了分析,另外对其主要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绿松石,又名松石,英文名称为Turquois,故又称为土耳其玉。其独特的蓝绿色调,很早就引起人类的注意,是人类较早开发用于装饰目的的玉石器之一。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绿松石饰品发现于埃及,年代为公元前8000年左右。我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发绿松石的国家之一,目前所知至少有7000年以上的历史。此后,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开始,作为玉石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松石的加工和使用逐渐地在不同地区间形成了各自的地方特色。东北地区就是其中之一。本文所说的东北地区,是指今黑龙江、  相似文献   

15.
1985年5月,在句容县城东里许的房家坝,农民在挖鱼池时发现3件窑藏青花瓷器.现介绍如下:青花云龙盖罐一件(照片一).通口20.5、口径19、最大腹径33、高28、底径18.6厘米.直口,肩以下渐广,自腹部最大处以下内收,矮圈足.器表白底青花,底釉白中泛育.釉质肥厚浓重.有砂眼.盖为荷叶形,盖上绘荷叶筋络,  相似文献   

16.
兰溪市博物馆藏有一批宋代影青瓷器,皆为历年出土文物。以日用器皿为主,有执壶、小碟、托盘、高足杯、小碗,以及供放妇女化妆用品的粉盒,是研究宋代影青瓷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西安解放后,随着基本建设工程的展开,清理发掘出大批唐代文物,其中出土的金银器,虽不及三彩器等丰富,但在制作方面达到了工艺水平的高峰,现就其中最精美的几件介绍如下: 生活用具生活用具方面出土的有鎏金银盘、银杓、银碗、银鏟、银筷、银羽觞、鎏金银盒等,其中最为突出的有鎏金银盘和鎏金银盒。一、鎏金小银盒出土于西安市东南洪庆村,尚2厘米,长5厘米,盖的上面饰以卷曲的花草和生动的人物,人物穿插在花草盘曲的枝叶间,动作姿态不一,有的舞蹈,有的拨弄乐器,有的双手高举,具有浓厚欢乐气氛。器底外部用繊细的阴刻线条刻绘出一对并立的男女象,象的上方,縱刻着清晰的"二人同心"四字,象的周围,衬以精美的花草纹(图1、2及34页图4、6) 二、鎏金(?)鸟大银盘出土于西安市东郊韩森寨的西边,直径84厘米,出土时残缺一半,器底的  相似文献   

18.
<正>~~  相似文献   

19.
西昌小花山出土的墓砖黄承宗四川西昌市川兴镇东邓海北岸的小花山,是古代通达昭觉县的必经要道。现因公路改线由镇北上山,这里只有通达大兴乡的乡村公路。在小花山西麓坡上,1968年笔者调查时,当地因为开荒改土,发现一座早年已毁坏的砖室古墓。墓地依山势座东向西...  相似文献   

20.
郭灿江 《收藏家》2012,(3):41-44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瓷之一。因在宋代汝州境内(今河南宝丰)烧造而名。对于汝窑创烧的起因,南宋叶真在《坦斋笔衡》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记载,说明汝窑是在接受宫廷的任务后,开始重点烧造供宫廷所用青瓷器的。正是由于皇家和官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