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浙江省松阳县目前隶属于丽水市,位于浙西南山区,东为丽水市,南接云和,西南紧邻龙泉市,西和西北面是遂昌县,东北则是属于金华市的武义县。从地理环境上看,这里是浙江中西部的金(华)衢(州)盆地向西、南边山区过渡的边缘地带,以多山为主要特征,但山势尚不是十分陡峻。从水系上看,这里是瓯江上游地区,作为瓯江支流的松荫溪是县内第一大河,其横切而过的中部松古平原为浙西南最大的山间平原,由此孕  相似文献   

2.
龙泉窑青瓷在南宋时期达到巅峰,而元代瓷器依然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本文介绍丽水市博物馆收藏的元代器物中比较完整且具有较高代表性的荷叶盖罐、兽足炉、双鱼纹杯等。这几件藏品虽不能完全涵盖所有元代瓷器丰富的器物特征,但在一定程度上对元代龙泉窑青瓷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正一、明代早期龙泉窑青瓷的官器特征明代初期至成化时期,龙泉窑青瓷质量仍然较高,并为宫廷烧造御用器。浙江处州龙泉窑枫洞岩等窑场曾烧造宫廷用瓷,为明代龙泉窑发展高峰期。《大明会典》记有"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定夺样制,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明宣宗实录》记载:"成  相似文献   

4.
肖宇  周璞 《文物天地》2023,(1):118-120
常州博物馆藏龙泉窑仕女诗意图青瓷碗,模印“掬水月在手”“爱月夜眠迟”“弄花香满衣”和“惜花春起早”四幅仕女图。依据此类龙泉窑青瓷碗的出土情况、釉色与器形特征,判定其时代为明代中期。这四幅模印图像源于唐宋诗文,在元曲吟咏中更具叙事性与场景性,从而成为视觉艺术的一类题材,出现于绘画、剪纸、首饰和瓷器之中。这组“以诗入画”的视觉艺术题材,表达了闺阁的清雅趣味。  相似文献   

5.
<正>龙泉窑是我国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场,是中国青瓷工艺发展史上的高峰,代表了中国青瓷发展的最高水平。南宋龙泉窑集古代青瓷生产工艺之大成,所创梅子青、粉青为青瓷釉色之冠,釉色如冰似玉,洁净莹泽,耀青流翠,为世所珍。冯先铭称赞:"它是巧夺天工的人工制造的青玉,宋代龙泉青瓷的每一个碎片,至今仍令我们为它的釉色所倾倒。"国家博物馆藏龙泉窑青瓷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6.
清宫旧藏明代龙泉青瓷,应是明朝宫廷的原藏之物,反映了明初龙泉青瓷"官器"的烧制面貌。这批青瓷的制作工艺具有元代遗风,以礼器和陈列器为主。相关文献和近年窑址考古发现的新资料表明,在明代早期,处州龙泉与景德镇窑一样,也按照宫廷定样烧制了一定数量的青瓷"官器",其中部分器物应该是龙泉大窑枫洞岩窑场的产品。明代早期是龙泉窑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7.
邵全伟 《收藏家》2013,(9):70-74
三门县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早在新百器时代,三门的六敖尖坑山和亭旁包家上坟墩、邵家山根邵一带已有人类居住。从西汉至民国,三门境内大多分属临海、宁海两县,正式建县始于1940年。三门博物馆于始建1989年12月,目前有馆藏文物2000余件,其中包括了一批珍贵的青瓷器皿,大部分来源于境内出土和三门横山的考古发掘。现将三门博物馆藏的部分青瓷器皿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8.
常州博物馆典藏的龙泉窑青瓷器,基本反映出龙泉窑从初创到兴盛、发展、衰弱直至终止的全部过程,是研究龙泉窑工艺成就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9.
明代是龙泉窑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在过去的研究中,明代龙泉窑仅寥寥数笔,本文着眼于明代龙泉窑的分期研究,以纪年墓出土器物、传世纪年瓷器为主要对象,将明代龙泉窑分为三期,即洪武—宣德、正统—正德、嘉靖—崇祯,并分别论述三个时期龙泉窑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0.
马争鸣 《收藏家》2007,(6):23-27
龙泉窑青瓷是继浙江越窑青瓷之后兴起的新瓷种,堪称浙江青瓷史上的又一巅峰之作。它因生产窑场主要分布在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虽然其窑场远离都市而地处偏僻,但那里有丰富的瓷土及烧窑木材,有流经龙泉、云和、丽水、温州等地的著名瓯江,  相似文献   

11.
龙泉窑是宋代著名瓷窑之一,在今浙江省龙泉县,是我国古代烧造青釉瓷器的重要产地。自宋至清代龙泉窑青瓷不仅供应国内各地人民需要,并大量销往国外,是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之一。关于龙泉窑烧瓷年代的下限问题,过去有些文章对明代中期以前的龙泉窑研究较为重视,这与明代中期以后龙泉窑生产逐渐趋向衰落有关,至于清代龙泉窑烧瓷状况如何,就很少有人探讨。现  相似文献   

12.
<正>龙泉窑是浙江省著名的青瓷窑址,位于龙泉市境内,创烧于北宋早期,南宋晚期是它的极盛时期,(1)至明中期以后逐渐走向衰落。龙泉窑青瓷以其纯美葱翠的釉色、优良的质地和多种造型及精美的花纹博得人们的喜爱,是我国古代青釉发展的高峰,自问世以来,产品远销国内外,对国内众多瓷窑乃至东南亚、中东地区的陶瓷生产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对宋代龙泉窑青瓷的特点和反映的时代风貌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元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宋、金、西夏三方对峙的分裂局面,在大一统的形势下,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元代龙泉窑青瓷在宋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品种丰富,产量增加,国内外有大量发现。元代龙泉窑青瓷考古材料分布范围极其广阔,遍布元帝国的各主要区域,北始于今内蒙古草原和东北地区,南达岭南乃至西沙群岛,东起山东,西至甘肃、宁夏,上述广大地区的元代的城址、窖藏、沉船、墓葬、窑址等都有龙泉窑青瓷出土。结合世界范围内的考古发现以及流布看,元代龙泉窑青瓷还沿着海陆两线,向东传播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向南至东南亚,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11枚青瓷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青瓷胎的主量元素含量(SiO2、Al2O3和K2O)变化较大,即使是相同窑口的龙泉窑青瓷(南宋和元)稳定性也不高;热膨胀分析表明,南宋和元龙泉窑青瓷胎的烧成温度较其他样品低,这与厚釉高温容易流釉变形和瓷胎使用二元配方有关。根据元素分析结果,可推测样品中南宋、元和明的6件青瓷胎的原料可能出自同一地区,而晚唐和北宋青瓷样品则不属于龙泉窑的瓷器。  相似文献   

15.
叶英挺 《收藏家》2007,(5):47-50
一般认为,在龙泉窑的烧造历史上没有出现过支钉支烧,然而笔者自收藏龙泉窑瓷器以来却收集到一些带支钉痕的龙泉窑青瓷残片及相关的支烧工具,这些残片和窑具都是南宋龙泉窑的产物。南宋龙泉窑总能带给人惊喜和意外,支钉现象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6.
龙泉窑青瓷的烧造历史悠久,五代时期随着越窑的衰落,龙泉窑得以崭露头角,南宋时期发展到巅峰。元末明初,厚胎薄釉日用器多制作粗糙。泰州出土的这套罐、盘组合,虽然釉薄胎厚,但制作工艺较精致,尤其是底部的粘接方式比较独特,当为工匠的即兴之作,推测罐的用途当为酒器。  相似文献   

17.
伍显军 《收藏家》2014,(8):47-52
龙泉窑是中国制瓷历史最长的瓷窑。鼎盛时期的龙泉窑粉青、梅子青釉瓷器把青瓷釉色之美推到顶峰极致。龙泉、温州分处瓯江上、下游,特殊的地缘关系决定了龙泉窑青瓷与瓯窑青瓷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97年4月,安吉县博物馆在灵峰寺公路扩建过程中清理了一座西晋残墓,出土了西晋青瓷堆塑罐一件,另有青瓷耳杯、狗圈等。堆塑罐通高48.5、口径12.5、底径15厘米,胎质坚硬,通体施釉,釉色光洁透亮呈青绿色。罐体上部堆塑繁密,以楼阙为主体,另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好地总结和进一步推动龙泉窑青瓷的研究,1998年10月12~15日,浙江省博物馆在杭州举办了’98龙泉窑青瓷国际研讨会。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江西、福建、深圳、台湾、香港,以及美国、法国、英国、比利时、日本、韩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有关专家学者一百多人应邀参加了会议。这是一次筹备充分、成果显著的专题学术研  相似文献   

20.
观音是龙泉窑青瓷塑像中最具代表性的宗教人物塑像,这些塑像的制作与南宋及之后浙江地区发达的宗教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浙江地区有两处与观音传说和信仰有关的佛教道场——杭州的上天竺寺与舟山群岛的普陀山。青瓷观音塑像,尤其是南海观音形象的塑像,在龙泉窑大量生产,这与传说中普陀山是南海观音的修行道场,以及当地佛教徒对南海观音的崇拜有关。普陀山自宋代起就成为了浙江地区乃至全国,甚至全世界观音信仰的中心。龙泉窑青瓷观音塑像不仅反映了在中国的观音信仰中观音已变为女性形象的特征,同时也为研究观音信仰的发展,以及观音形象在宋元明各时期的面貌特征提供了实物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