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发展核武器的问题在中苏关系的演进中,特别是在中苏关系破裂中的作用引起学术界的重视.作者根据陆续出版和解密的中国和苏联方面的相关文献档案,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的基本战略考虑、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演进的互动关系、苏联政策的变化的动因以及此种变化对中苏关系破裂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认为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中国发展核武器在当时背景下,只能争取苏联的援助,苏联向中国提供发展核武器的技术,有其特殊历史背景.1958年下半年后,随着两国在意识形态、对时代和国际形势以及核武器的态度等问题产生重大分歧,这些事件直接或间接促使苏联停止援助中国发展核武器.这成为中苏关系破裂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日后中苏论战的一个重要论题.  相似文献   

2.
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为了争取中国对他的支持,以便在苏共中央权力斗争中战胜对手,改变了斯大林在核技术上对中国极为吝啬的做法,从对中国和平利用原子能提供援助,发展到对中国发展核武器提供援助。此后,随着中苏矛盾的激化.苏联最终停止了对中国发展核武器提供援助。  相似文献   

3.
援助与限制:苏联与中国的核武器研制(1949—196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 0年代苏联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表现出一种既要给予援助又要进行限制的复杂心态 :中苏军事同盟的存在决定了苏联必须在核武器方面帮助中国 ,提供核保护或者核技术 ;由于赫鲁晓夫在政治上有求于中共 ,苏联不断地提高对中国核援助的层次和力度 ,而这是中国能在短短十年内制造出原子弹的重要原因之一 ;赫鲁晓夫在内心深处对毛泽东的不信任 ,特别是中苏在核战略和核政策以及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的分歧不断显露 ,构成了苏联核援助的限度和制约条件 ;中苏关系刚出现一丝分歧的迹象 ,苏联首先关闭的就是核援助的大门。  相似文献   

4.
50年代,美国在亚洲的几次冲突中都曾考虑过对中国使用核武器或进行过核威慑。在这种压力之下,新中国迅速走上发展核武器的道路。1964年10月中国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原子弹试爆。其间经历了中苏分裂、苏联单方面撕毁核合作协议以及三年自然灾害,因此,核武器发展...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曾进行过核武器研制,尽管没能制造出真正的原子弹,但其在核研究领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二战后,苏联与英美在德国展开对核资源的争夺,抢运了大批仪器设备和铀、重水等制造核武器的原材料,并在德国萨克森州开采铀矿以供苏联使用;搜罗德国苏联占领区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使其为苏联的核工程效力。这些来自德国的核资源在苏联研制生产原子弹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近年来美日两国政府的解密档案,探讨美日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认识与对策.20世纪60年代,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进程引起美日两国的高度关注.美日两国对中国研制核武器进程认识的根本特点,是低估中国的核科学技术水平和中国拥有核武器在军事战略领域的意义,强调中国研制核武器对亚洲非共产党国家的政治心理影响.在美日两国谋划遏制中国政策的过程中,美国放弃了在日本本土部署核武器、摧毁中国核设施、美苏联合清除中国核能力、向日本转让核武器等种种构想,转而承诺向日本提供核保护和宇宙空间技术援助.日本政府则自觉选择了依赖美国核保护和美日宇宙空间技术合作的战略方针,同中国进行对抗与竞争.这种态势乃是美日关系和亚洲冷战进程中出现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7.
冷战初期,苏联虽然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但美苏核力量依然悬殊。1953年,美国开始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大力发展核武器及其运载工具,苏联也抓紧研制核武器。同时,苏联从1954年开始组织实战演习,训练部队使用核武器的实战能力,其中托茨克军演最为典型。演习历时一天,使用了一颗4万吨TNT当量原子弹、两枚2~4万吨TNT当量原子弹,参演部队在核打击下进行战术进攻和防御,以验证核武器在实战中的效果。托茨克军演预警了核战争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文翠  高歌 《文史月刊》2002,(12):8-22
中国首次原子弹爆炸和赫鲁晓夫下台的消息同天公布,震惊了世界,也引起了苏联新领导人对中同核武器试验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
刘泰 《神州》2007,(10)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无人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这是中国成功进行的第一次核试验。中国政府发表声明称,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斗的威胁。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士气,在全世界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0.
尼克松上台之后,为改变美国不利的国际环境,开始转变传统的对华遏制政策,与中国接触以制衡苏联。面对一个刚刚拥有核武器且不断发展的中国,尼克松政府选择通过一系列渐进的方法,包括就核武器安全保护问题与中国进行信息交流、建立中美热线和达成一个中美双方互不使用武力的协议等,试图把中国纳入到国际核军控体系之中并限制其核力量,借以维护其霸主地位。然而,中美核军控对话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在美国核垄断的威胁下,苏联启动核计划,开始了核工业的创建。由于原材料紧张,苏联在国内外建立了一系列铀矿和进行铀同位素分离、铀浓缩的企业,初步满足了核战略工程的需要。随后,苏联创建了817厂、813厂等大型企业,利用核反应堆生产武器级铀235和钚237,除此之外还先后建立了10个重水厂,为制造核武器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苏联还创建了第11设计局、551厂等生产制造核武器的企业。这些企业都归属苏联部长会议第一总局和第二总局管辖,1953年,苏联将两个总局合并,成立中型机械部,这也标志着苏联核工业的创建工作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2.
试论美国对中国核武器研制的评估与对策(1961-1964)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美国政府最新解密材料,对1961-1964年间美国对中国进行核试验的时间、地点、核原料及运载能力的侦察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美国对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评估和对策进行分析,其评估与对策是建立在过分夸大中国核威胁的基础之上的.中国研制核武器是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威胁,而且,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相似文献   

13.
周萍  周娟 《旅游纵览》2013,(3):302-303
新中国成立后,在军事上开展了对苏联的全面学习,派人到苏联学习和考察、聘请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以苏联为榜样开展了军队正规划建设和严格训练、订购武器装备、翻译出版条令、条例和苏军资料,使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的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较全面的提高,中国基本上是按照高度职业化的苏联军队模式向着正规化和职业化转变。  相似文献   

14.
苏联核计划档案材料解密之后,朗道团队参与苏联核计划的秘密也随之浮出水面。朗道这位物理学界泰斗带领自己的团队解决了多项科研难题,在苏联核计划实施的各个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利用朗道创建的公式,苏联成功分离了氘和铀-235,为核武器研发提供了裂变材料,其后朗道公式在苏联核武器研制中得到广泛使用。朗道团队创建和发展了核反应堆理论,推动了苏联工业核反应堆的建立。朗道团队完成了冲击波和爆炸波研究,提出通过爆炸压缩核装药达到超临界状态的想法和原子弹内爆原理。在朗道的领导下,其团队完成了原子弹爆炸有效因数和释能的计算工作,并在氢弹的研发工作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时锋 《文史春秋》2005,(9):48-53
当今世界,研制原子弹、氢弹在各国都属于绝对机密.再友好的国家对此也是守口如瓶,20世纪50年代前期,当时我们称为“老大哥”的苏联对此也是滴水不漏,自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后,以美国为首的情报机关通过种种手段设法侦察和破坏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工作,当人们仰视升腾的蘑菇云、为核爆炸成功而欢欣鼓舞的时候.并不知道在其背后.情报与反情报战的激烈程度。本真实地纪录了在周恩来总理亲自指挥下,我公安人员大智大勇侦破外国间谍意图在西北核试验基地窃取我核武器研制机密案件的内幕。  相似文献   

16.
1958年中苏关系恶化。1959年6月12日,苏联单方面撕毁中苏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拒绝向我国提供制造核武器的技术援助、、1960年7月16日,苏联政府照会我国政府,撤回在中国的全部专家:所有这些丝毫没有吓倒中国共产党人币和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赤胆忠心、博学勤攻的中国科技专家们,  相似文献   

17.
周萍  刘畅 《黑龙江史志》2013,(9):115-116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向苏联政治的全面学习,首先开展理论上的学习,其次新中国也按照苏联模式建立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及国家机构,苏联的经验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但是在对苏联政治学习的过程中,并没有简单照搬苏联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到中国的实际,表现出与苏联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曙光在即,毛泽东主席就萌生要拥有原子弹的想法。在整个50年代,中国多次受到美国的核威胁。苏联曾对中国发展核武器给予强大支持,但后来又变卦翻脸,撤走全部援华专家。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人,克服重重困难,使我国终于在1964年10月跨入核大国的行列,成为保卫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请看《毛泽东与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文。  相似文献   

19.
1945年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弹.核恐怖的阴影从此开始笼罩在人类的头上。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最大的核武器国家曾多次给予中国核威胁。在朝鲜战争、台湾危机、试爆核武、珍宝岛冲突等一系列重大历史关头,中国的上空战云密布,多次承受着挨原子弹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在举国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大背景下,中国考古学曾全面学习苏联考古学。在十余年中,通过中苏考古学家互访、苏联考古著述的翻译介绍,苏联考古学在对考古学本质的理解、技术方法、考古学术语、人才培养、文物法规等诸多方面,对中国考古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