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4年,金村庙会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金村庙会的内容形式、组织结构、未来存续状况引起广泛关注。金村庙会的概况1.金村庙会的起源。"庙会是一种古老的民俗现象,集祭祀、娱乐和贸易于一体,尤其与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动联系十分密切。"1庙会形成的源头和发生核心主要是在宗教场所,宗教信仰是庙会的主要组成部分。金村地处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东南部,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典型的江南水乡。  相似文献   

2.
正泰山东岳庙会于每年3月31日至5月7日举办,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民俗及民间宗教文化活动。泰山庙会滥觞于唐,定制于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民国,再兴于今日。东岳大帝的诞辰是3月28日,自宋朝起,每年此时立泰山庙会。由最初的宗教性祭祀活动,发展到今天和集市交易融为一体,成为人们敬祀神灵、交流感情和贸易往来的综合性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3.
关陇地区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民众素有循礼遵规、崇尚古德的文化传统。关陇庙会祭祀祈福,讲求礼仪,可谓关陇民众信仰性日常生活方式的聚焦式表现。敬畏是礼的基本要义。求雨、祈福、祈丰收、纪念历史名人,庙会祭祀表达了人们的敬畏之礼。庙会中的乐善好施作为一种精神品质,是道德修养上的一种升华,体现了广大信众的礼乐情怀。庙会讲唱从人生礼俗的层面,表达了劝善爱亲、遵礼讲孝的内容,是礼乐文化的民间化、生活化的形象展示。  相似文献   

4.
庙会是一种集宗教、集市、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是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清代庙会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和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密切相关。庙会类型多样,主要分为行业祭祖型、娱乐踏青型、贸易集市型、求福祈祷型的庙会。其中对各类神灵的供奉和信仰,如佛教、道教、地方神灵,使民众形成了独特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5.
非狂欢的庙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0年代以来的民间庙会的复兴,已经开始引起人类学家、民俗学家的广泛兴趣。作为传统的民间节日,庙会主要是在寺庙或者附近举行的酬神、娱神、求神、娱乐、游冶、集市等群众性集会,人们除了到寺庙进香还愿、祭祀神灵以外,凡农副特产、日用杂货、手工工艺、民俗用品、地方小吃等百货云集,客商纷至,戏剧杂耍助兴,地摊野场卖艺,热闹非凡。作为民间化的节日,庙会历来都以一种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体现其独特的文化色彩,主要表现在庙会所具有的狂欢精神。具体到中国的庙会文化,据有关学者的研究,所谓狂欢精神,是指群众性的  相似文献   

6.
庙会是一种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据资料记载,庙会的渊源始于轩辕皇帝。在上古时期,"庙"是帝王、贵族用来祭祀祖先的场所。"会"指的是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会见。"庙会"在当时是帝王、贵族们舞乐祭神的重要政治活动,平民百姓是不能参与的。东汉时期,庙会发生演变,成为集祭祀、宗教、游玩于一身的定期不定期举行的民间聚会。  相似文献   

7.
中原庙会     
庙会是一种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据资料记载,庙会的渊源始于轩辕皇帝。在上古时期,“庙”是帝王、贵族用来祭祀祖先的场所。“会”指的是天子与诸侯之间的会见。“庙会”在当时是帝王、贵族们舞乐祭神的重要政治活动,平民百姓是不能参与的。东汉时期,庙会发生演变,成为集祭祀、宗教、游玩于一身的定期不定期举行的民间聚会。  相似文献   

8.
永恒的思念     
位于福建西北部、地处武夷山脉东南面的将乐县,是客家民风民俗保留较完整的县城之一。一尊跑马将军像,成了中原文化南迁的佐证。全省仅有将乐玉华苦竹村还保留着这一古老而又独特的祭祀习俗。  相似文献   

9.
陕北的拜神、客家的灯火、侗族的祭萨、土家族的摆手、蒙古族的祭火、佤族的剽牛祭木鼓……中国众多的地域人群用绚丽缤纷的年节祭札,构建出自己独特的神圣世界,形成了千姿百态的祭祀文化。这些新年祭祀的传统,有些在世外桃源中延绵不绝,有些在遭受重创后生机复苏,点缀着当今多彩的世俗生活,铭记着中华民族内心深处最古老的秘密。  相似文献   

10.
<正>小靳村人文自然环境小靳村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南面10公里绵山脚下,村落历史悠久,文物古迹、遗存古物随处可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岳庙亦在此。为落实关于保护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挖掘整理传统村落民俗文化建筑与文化遗产,小靳村村民继承了每年3次的传统庙会习俗,分别于每年正月初十举行祭祀活动、七月初七唱猴猴、九月初九唱庙会,来表达对先贤神佛的敬仰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特别是每年正月初十的祭祀仪式一直流传至今,兼以舞龙灯、  相似文献   

11.
蚕乡的狂欢——江南蚕花庙会现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官飞 《神州民俗》2009,(10):16-18
庙会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是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也是我国集市贸易形式之一,堪称是融合祭神、宗教、游乐、贸易、祈福、相亲等众多功能于一体的民俗文化大舞台。本文记述了独特的江南民俗现象蚕文化庙会——蚕花庙会的民俗文化现状。  相似文献   

12.
梁琚 《沧桑》2011,(3):43-45
关羽是一个具有忠、信、勇等多方面优秀品质的历史人物,又是一个身兼"财神""战神""保护神""宗教护法神"等多重身份的神化英雄。在他去世以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对他有大规模的祭祀,特别是他的故里山西运城地区的祭祀更是形式多样,别具特色,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运城地区关公祭祀表现着统治阶级对"忠"的积极倡导,蕴含着广大民众对"勇"和"信"的心理需求,反映着社会各阶层对"忠义""仁勇""诚信"的不同要求,而且已成为一条联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纽带。当代的关公祭祀更多地转向了商业化和旅游产业化目的。  相似文献   

13.
《旅游》2015,(2):72-77
大年初一开始就是真正的过大年了,在老北京特别是明清时代从初一到初九每天都有不同的讲究,如初一不接待客人;初二是媳妇回娘家和给财神庙上香的时间;初三为传说中的老鼠娶亲的日子;初四各家要扎纸人纸马祭神;初五又称“破五”,吃破五的饺子也叫捏住小人嘴;初六要用纸车送“穷神”;初七吃春饼;初八祭祀天上的群星;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要禁止屠宰。可到了现在这些讲究已经基本上都不复存在了,保留下来的只有各式各样、花样翻新的各处庙会。庙会顾名思义也就是佛教寺庙、道家宫观前每逢特殊日子所进行的民俗活动和集市,在老北京  相似文献   

14.
唐荣尧  范书财 《中华遗产》2009,(10):131-145
如果说佛教石窟进入中国是一场诗意而久远的旅途,那么,克孜尔石窟就是这场旅途的零公里界桩处,也是最古老、最初始的中国佛教文化宫殿。这里的石窟艺术既承接了来自印度石窟的原始风味,也带有明显的希腊化的佛教艺术痕迹,更是印度佛教石窟进入中国内地的“二传手”。克孜尔千佛洞,是佛教石窟东渐的最早见证。  相似文献   

15.
魏山 《丝绸之路》2010,(20):45-46
汉字多具表意功能,本身蕴涵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本文取"姓"、"父"、"婚"、"娶"、"妻"、"嫁"、"媵"、"侄"诸字,通过对其字形、字义的解读,探析了群婚、抢婚、买卖婚、媵制等古代婚俗.  相似文献   

16.
张帅奇 《中国地方志》2023,(1):70-80+127
关林庙是地方社会以崇拜关羽为核心而形成的特定神祇空间。明万历中期,多元社群开始大规模扩建与修缮关林,力图构建社会共同敬奉和祭祀关羽的神灵空间,关林庙会相伴而盛。国家权力对关羽信仰体系的褒封性介入,使其被赋予的政治性色彩日益浓厚,俨然成为官方控制地方社会秩序的文化手段。同时,时代变迁与社会文化嬗变促使关林庙宇由单一祭祀神灵场所演变成融祭祀表演、商品交易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互动交流空间,进而形成一个整合民众交际行为且蕴含多元功能的地域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17.
在炳灵寺,除了悠久的石窟文化外,还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本文从花儿、佛教祭祀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嘛呢与嘛呢经等方面对炳灵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塔和窟是随着佛教在我国的广泛传播而发展起来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独特的古代佛教文化遗存物.这些建筑物与我国原有的古老民族传统文化交汇融合而形成的具有浓郁中国色彩的建筑艺术和文化形态,在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相似文献   

19.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为达到奴化东北民众,巩固殖民统治的目的,日伪对东北民间传统的庙会活动采取了改造与利用的策略。满铁与协和会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庙会规模,举办各式各样的娱乐活动吸引乡间百姓,借机开展以"王道政治,民族协和"为中心的殖民思想宣传。同时,日伪借助关帝庙、中元节等民间祭祀活动,祭奠在侵华战争中死亡的日本战犯,并将日本化的"国家祭祀"与中国民间传统信仰相结合,企图从思想上铲断东北人民的民族观念与国家认同。广大民众在日伪当局的鼓动下,纷纷参与庙会活动,东北各地的庙会活动经过民国初年的短暂沉寂后,再次兴旺并呈现出畸形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20.
浙江龙泉在古代不仅生产青瓷,还种植香菇,是著名的菇乡。菇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习俗和文化。本文是对龙井村五显庙及其香菇庙会的调查报告,包括香菇种植历史、菇民民生、宗教、庙会组织和活动情况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