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1986年11月,国家文物局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谢为《双猫图})的任伯年作品时,非常兴奋,认为这是稚柳、杨仁悄、刘九庵、傅幂年等专家来到江苏省美他所看到过的任伯年的最好作品,欣然为这幅作品题术馆鉴定明清书画藏品。当谢稚柳先生看到当时称之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初,为核实夫子庙相关资料,翻看了《千秋秦淮夫子庙》,内有一折页,打开一看,为孙元亮先生《秦淮胜迹图》(局部),是一段夫子庙地段的生活画。孙元亮先生在《我创作〈秦淮胜迹图〉的经过》一文中言:"2009年春,……《秦淮胜迹图》成为上海世博会唯一批准的特许书画类作品,其理由为:‘批准《秦淮胜迹图》为上海世博会特许艺术品,是因为该作品精彩再现出明代古都南京的民俗生活、自然风光和历史胜迹,将古代的秦淮文化生动的呈现在现代人面前,其内容又与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相呼应。"细看,发现不对劲:  相似文献   

3.
<正>《晓江风便图》绘于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是渐江晚年的一幅经典之作,也是其绘画风格成熟稳定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该画现收藏于安徽博物院,为国家一级文物。该作品原由徽州大收藏家许承尧先生收藏,后来许先生的藏品大部分都捐给了安徽博物院,《晓江风便图》才又得以重见天日。1987年,由启功、谢稚柳、刘久庵、杨仁恺等专家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来安徽博物院鉴定时,认为  相似文献   

4.
正《稚川移居图》表现的是东晋著名中医药学家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故事。画上还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乐远、陶复初、钱岳等7人的题跋,据介绍,这7人都是与元代画家王蒙同时或稍后的大学者、大画家或大诗人。此外,《稚川移居图》上还有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近20余枚收藏印,极为珍罕难得。王蒙共画了两幅描述葛洪移居罗浮山的画,还有一幅《葛稚川移居图》目前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是中国画表现山水技法创新的一  相似文献   

5.
近期,山西博物院征集到一件书画长卷——《临汾八景图》(下文简称《八景图》),该图作于明万历年间,以诗配图的形式展示了当时的临汾“八景”。此图为目前所见最早的临汾“八景”实物,对研究临汾地乘极有意义。本文旨在揭示《八景图》的基本信息:介绍《八景图》的内容,考辨《八景图》的作者、创作缘由及创作时间,论述“八景”地理。  相似文献   

6.
邵彦 《中华遗产》2009,(6):16-19
《古帝王图》(绢本设色,51.3×531厘米),它更为人所熟知的名称是《历代帝王图》卷,国外学者因其中画的帝王仅限于汉、三国、南北朝和隋代,称为“历代”,对唐人而言是合理的,对现代人而言,则未免以偏概全,故改称《古帝王图》,也有称为《十三帝王图》的。  相似文献   

7.
《菊石图》是钱载的绘画作品,《大仕图》是金廷标的绘画作品。钱氏与金氏都是乾隆时期著名的宫廷画家。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书画藏品中,此二图为盛京皇宫原藏的绘画作品。钱载《菊石图》轴(图一),纸本。全纵304、横97厘米,画心纵185、横79厘米。绘峭石挺拔,以淡墨轻轻勾勒外轮廓,石纹及阴阳凹凸以勾松皮的方法画出,所用的皴法与时尚的披麻皴不同,别开生面。石纹又用浓淡墨的苔点点缀,更具文人画的特色。石  相似文献   

8.
《石渠宝笈三编》延春著录赵孟《松下听琴图》轴,绢本,纵123.8厘米,横60.4厘米,设色画坡上老松二株,下对坐三人,  相似文献   

9.
《收藏家》2016,(3)
正1983年,文化部组织启功、谢稚柳、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几位专家,开始对馆藏的中国古代书画进行鉴定。自当年8月到1990年6月,历时八载,行程数万里,遍及25个省、市、自治区,208个书画收藏单位,共鉴定61596件书画作品。(《中国古代书画图目》(以下简称"《图目》")是这次鉴定的成果之一,全套书共24卷,收录20117件作品,35700幅图版。1986年10月出版第一册,至2001年12月全部出齐。此次鉴定工作的领队谢辰生在《后记》中对此书作出了评价,认为((图目》"是  相似文献   

10.
任伯年《人物图》,习惯上将其定名为《金谷园图》或《东山丝竹图》。本文认为其描绘的内容实为苏轼与侍妾朝云的参禅故事,应将其定名为《玉局参禅图》。  相似文献   

11.
《文物》1973年1期发表了《袁江〈东园胜概图〉卷》一文,作者说:"题识简略,东园各地往往有之,此园不知属何地;且谓临其大略,则原本不知何人所作。""《东园图》完整地图绘了一所实物早已无存的明代江南农村的园林。"这些意见涉及"东园"存在的时间、地点,涉及袁江此图是临摹还是写实等问题,值得商榷。袁江是清扬州府江都县人,"扬州以名园  相似文献   

12.
宋代《禹迹图》是我国地图学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古代科技史上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及突出的历史地位.“禹迹图在当时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地图”.“是宋代制图学家的一项最大的成就”,“无论是谁把这幅地图拿来和同时代的欧洲宗教寰宇图比较一下.都会由于中国地理当时大大超过西方制图学而感到惊讶”.现今所见的《禹迹图》是宋代上石的两方石刻图:一幅保存在陕西西安碑林,题名《禹跡图》,为刘豫阜昌七年(1136)四月刻石(简称“阜刻图”):而另一幅现存江苏镇江博物馆,题名《禹迹国》,为南宋绍兴十二年(1142)正月十五日刻石(简称“绍刻图”).这两方石刻地图自五十年代以来即引起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主要的文章见有:《介绍三幅古地图》《镇江宋代“禹迹图”石刻》.以及《再论“禹迹图”的作者》等几篇,对其两种石刻图的概貌.成图年代及图的作者等都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平江图》是一幅宋代平江府(今苏州市)碑刻城市地图。图碑高270厘米,宽140厘米,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石刻地图。该图现存于江苏省苏州市博物馆,国家测绘资料档案馆存有该图拓片。《平江图》在1917年8月重刻过,主要在原碑基础上加深,没做任何增减。学术界在《平江图》的研究中取得丰富的成果,梳理对《平江图》的研究,对于深化苏州城市史、地图学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成碑时间及其监制者从清代开始关于《平江图》的成碑时间就有很大的争议。张勇坚《平江图与古代苏州》1概括了20世纪之前《平江图》成碑时间的五种说法,一是绍定二年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旅顺博物馆收藏一幅署款为闵贞所作的纸本淡设色《钱陈群六十小像》人物画。据原辽宁省书画鉴定委员会委员陈忠远回忆,此画流传有绪。早年为罗振玉庋藏,后转藏于旅顺博物馆至今。此画自60年代起曾多次经专家过目,结论不一。1962年8月,张珩、谢稚柳认定此画为闵氏真迹。翌年5月,杭州人章劲宇鉴定,认为此画非闵贞所作。1994年,谢稚柳一行再次认定为真品,并将此画先后收入于《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八册)以及《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十六册)(均为文物出版社出版)中。笔者经多年的接触与研究,感到此画中存在的疑点颇多,章劲宇的结论当是正确的。现作如下辨析。《钱陈群六十小像》,纸本淡设色,纵133.5、横 68厘米。画面正中为一老者立像:头戴斗笠,面庞清秀,眼睛略眯;手拿灵芝,足  相似文献   

15.
1962年前后吉林省博物馆在北京的某位收藏家处购进一件元人《萱蝶图》轴。后来经张珩、谢稚柳、刘九庵、张伯驹等人鉴定,他们一致认为该作品为“旧假”,并肯定它既不是郭天锡所画,也不是出于元人手笔。最近美籍华人翁兴庆(万戈)先生赠送给吉林省博物馆一部美国印刷的在美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画的集册——《八个朝代的中国画》,其中有一件署名刘善守的《萱蝶图》轴,这件画无论从画幅的尺寸、构图、画面物象以及用笔等都和吉林省博物馆所藏的那件元人《萱蝶图》轴,非常相像,这引起了我们很大的兴趣。为了便于对比研究,先把两画的自然情况列出:吉林省博物馆藏元人《萱蝶图》轴(简称“馆萱”)。质地,绢本。画面尺寸,164×56公分。内容,萱花竹石,巨石上单腿立一  相似文献   

16.
蓝瑛,是活动于明末清初画坛上的一位大家,他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开宗立派,成就卓然,被谢稚柳先生誉为“他的形式是独立的,风格是前所未有的”。惜昔日画史对非正统派画家的偏见,所以,对蓝瑛的研究和史料的考证,就显得贫缺匮乏,《图绘宝鉴续编》、《杭州府志》、《钱塘志》等史籍对蓝瑛的生平有一些粗略的记载,其中当以蓝瑛入室弟子冯仙混鉴阅,蓝瑛参加修编的《国绘宝鉴续编》最为可靠。 《图绘宝鉴续编》卷七载:“蓝瑛,号田叔,浙江钱塘人,书写八分,画从黄子久入门而惺悟焉,自晋唐两宋无不精妙,临仿  相似文献   

17.
《山海经图》是《山海经》研究的重要对象 ,宋代学者对《山海经图》的著录和论述是迄今为止早而可信的研究资料 ,这包括北宋舒雅摹绘了梁张僧繇的异物兽形图 ,欧阳修描述了所见的反映山川地貌的《山海经图》,南宋薛季宣论及了《道藏》所藏的《山海经图》,朱熹则根据经文对汉代《山海经图》进行了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新疆图志》的编纂与撰写人、版本及部分分志单行本的版本源流作了梳理,通过对版本的考述,对《新疆图志》的成书过程及版本的有关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同时,通过对《新疆图志》版本的梳理,能够使不同版本之间得到互相印证,对新疆历史能有更准确的了解,同时能够对新疆作更好、更准确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故宫博物院藏《春山图》卷一直被归于北宋燕肃名下,但自入藏以来,就其是否确为北宋真迹,始终存在争议。基于此,本文在学界对作品已有的研究基础上,重新梳理《春山图》的流传经过,并对卷后题跋内容及作者归属、鉴藏印位置及真伪以及图像所呈现的时代风格依次予以考察辨析,尝试从多个角度探讨《春山图》中存在的疑点及所暴露的破绽,以此推断《春山图》并非北宋燕肃真迹。最后,作者将此图与《右军书扇图》相联系,通过对验二图类似的伪题、伪印,探究今日所见《春山图》的形成时间和制作缘由。  相似文献   

20.
周臣,字舜卿,号东村,吴县(今苏州)人,生卒年不详。其传世有纪年的作品,已知最早的是作于明成化八年(1472年)的《水源松色图》,最晚的是作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的《万里长江图》,由此揣测其年龄,约生于景泰,卒于嘉靖,享年八十左右。周臣善画山水人物,师承陈暹。所绘人像,古面奇装,为世所珍;所画山水,峰峦嶒峻,多似李唐;其法马夏之作,可与浙派创始人戴进并驰。《桃花源图》(彩色插页二)原作无题,然所绘内容,不言而喻,是以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为题材,描写东晋孝武帝太元年间武陵渔人误入桃花源,遇先秦避乱来此居住者之后人的情景。今湖南省常德县西南有桃源县,县西南三十里有桃源山,山有桃源洞,相传即陶渊明所记之桃花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