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独走墨脱     
裂缝 《旅游》2000,(10):26-29
到背崩乡还要上个坡,休息了刚才那阵子,这段路却觉得更加艰难了,想到明天就要到达墨脱,忽然有了力量。当晚住在背崩乡政府招待所。我用手指伸进去不觉得烫的开水泡了一碗方便面。  相似文献   

2.
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南麓的墨脱,山高林密地形复杂,雅鲁藏布江和丹巴河流经境内,峡谷地带四季皆春,景色宜人。境内盛产木材、药材及热带作物。生活在这高山峡谷里的珞巴人由于交通不便,远离现代生活,仍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保持着自己那独有的习俗。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在全国2800多个县(旗、市、区)当中,迄今为止,只剩下这唯一一个不通公路的县——西藏墨脱。  相似文献   

4.
在成都市有名的浣花溪边,每天,人们都会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精神饱满、手握两个超大铁球锻炼着的老人。在展练的老人当中,他平凡的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但也就是这位看上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却有着至今都令人称奇的多项之最:  相似文献   

5.
卢广 《风景名胜》2011,(2):48-53
所有进出这里的人都需要用身体丈量大地,靠双脚翻山越岭。自有人类在此生息以来,能从这里走出来的人不多,而能走进这峡谷腹地的人更少。  相似文献   

6.
从1954年调入.到1970年调出,16年间文化的笔记达84万字.写下了56万字的日记他记录墨脱地区口头离开墨脱后,又三次进入墨脱搜集200余万字的民俗文化资料。他就是被誉为“墨脱活字典”的冀文正。  相似文献   

7.
听说本期蓉蓉要做一个有关墨脱的专题,几年前我在墨脱徒步的情景又放电影般出现在脑海里,那六天令人崩溃的日子历历在目。从派乡松林口(徒步的起点)出发的时候,眼前的多雄拉雪山还是晴空万里,  相似文献   

8.
对大峡谷探秘40年,深居大峡谷16载,徒步翻越飞机都不易逾越的喜马拉雅山三大山口,进出墨脱28次。他就是原18军老战士、被尊称为"珞瑜文化第一人"的冀文正先生。  相似文献   

9.
《西藏人文地理》2010,(6):155-155
“人文大峡谷”摄影展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景区“人文地理工程”系列活动之一。作为世界级的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区,这里既有雄奇无双的自然胜景,同时也有深厚而多元的人文色彩。不断地挖掘、提炼、呈现大峡谷中的自然与人文之美,是雅鲁藏布大峡谷旅游区一直不变的追求,也是回报景区、回报游客、回报社会的最好方式。  相似文献   

10.
所有若有若无的道路,指向同一个终点:最后的莲花圣地——墨脱。来到这里的每个人,之前都有各自不同的想象;等到真的来了,有人欣喜,也有人失落。但不管你的情绪如何,墨脱就是墨脱,就是眼前的模样。你需要做的,是睁大眼睛去记录下这一切——这里总在不停地变,而且即将有更大的变化——因为,扎墨公路很快就要正式通车了。  相似文献   

11.
《西藏人文地理》2012,(5):32-39
墨脱,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喜马拉雅山南麓的这片秘境,以雄峙的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为双阙,以咆哮的雅鲁藏布江为屏障,做然自居雨雾迷障之中,海拔从近8000米的雪峰直线跌落至只有数百米的热带雨林,壁立如削,直奔阿萨姆平原。  相似文献   

12.
跨过死亡沟壑,征服秘境天堂,这是勇士永恒的骄傲。1952年解放军第一次走入墨脱秘境,在万仞绝壁和如云怒涛后方,他们发现一个隐藏的秘境,有穿林利箭,也有月下欢歌。然而这里并非世外天堂,而是一样有着权谋、战争和苦难。所有有关白玛岗的历史,都被喜马拉雅山高高的雪峰所遮掩。修路进墨脱。就意味着始终和暴虐的群山.震撼的大地为伍,然而勇士们的脚步并不停止。  相似文献   

13.
我从门巴族朋友益西平措那里,记录了一首非常有意思的“招魂歌咒”。他告诉我,墨脱门巴人认为:一个人病了,时冷时热,神志不清,就是灵魂离开了肉体,走失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了,迷了路,遇到了障碍,被高山阻挡,被急流隔断,被磐石压住,过不来,要请“包乌”(神汉),“包姆”(女巫)降神跳鬼,请求神灵鬼怪帮助把病人的灵魂找回来。 在举行招魂仪式的时候,病人家属还要根据卦师的卜  相似文献   

14.
我给碗里填满了米饭,还放上一大块自己也舍不得吃的红烧鱼,我以高傲和特别关怀的样子把碗给了阿角,阿角接住碗看了看,以十分恭敬的样子十分小心和退缩的样子把碗放在地上说:“我不吃,我不会吃,我害怕吃。” 阿角是领主的佣人,牧民出身、二十三岁,信仰黑教,常给我们警卫班放马,有时我们外出,他跟踪马,对我们十分敬重。我比他小十岁,但我们是朋友。我是解放军的卫生员,我看不惯领主训斥他,但是他无论挨打挨  相似文献   

15.
This year marks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which practices ethnic regional autonomy.During this 40-year period, what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ibet and to the life of Tibetans?Dainzin Lhunzhub, with the China National Center for Tibetan Studies, once interviewed some 100 residents of the Xoi Neighborhood Committee of Lhasa. Beginning with this issue,we will publish highlights of the interview.  相似文献   

16.
墨脱故称白玛岗,是一个神秘而又令千百万信徒们向往的地方,但是路途的艰险使许多人望而却步。在上个世纪50年代以前,旧西藏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员只知道收受各种捐税,从来不搞道路建设,去墨脱只能走野兽出没的羊肠小道和行人搭建的简易便桥,一不小心就会掉进万丈深渊。  相似文献   

17.
没到珠穆朗玛峰以前,在我的心目中,珠峰地区是一片白色的世界,没有其它的颜色,没有生命。  相似文献   

18.
漫话牦牛     
在西藏高原、宽旷无垠的草原上,散落着一群群牦牛。在风雪高原生息繁衍,它是藏旅同胞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传家宝”。 我国牦牛的故乡,在西部高原地区。我曾在雪山牧场,在崎岖的山道上,在藏民家里,饱赏过牦牛的风采,才知道它在高原居民生活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位置。  相似文献   

19.
一、格桑 从江南水乡来到雪域高原当兵已是三个年头了,在军营里我众多的朋友中,格桑是和我关系最好的一个。 “格桑”在藏语中为“幸福吉祥”之意,在藏族人名中使用频率较高。我要说的是格桑是门巴族人,来自西藏墨脱县。在距离拉萨150公里处中尼公路旁尼木某部军营里,格桑和我一直分在一个班,共  相似文献   

20.
西藏的天总是那么深邃湛蓝,高原的寒冬总是因为热情火辣的太阳而温暖。我在青年小伙子次仁的引领下,骑着马儿,沿着冰雪覆盖的简易公路,向错那著名的风景区勒布沟出发。两匹马一前一后,慢慢悠悠地走着,“得得”的马蹄声伴着轻松愉快的思绪,几分惬意,几分自得的豪情,随雪风向四方飘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