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清朝历史的研究中,习惯上把女真(满族)的兴起至清军入关前这段历史称为清朝前史,而这一历史时段又被称作"清朝前期".16世纪下半叶,女真族在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的领导下逐渐发展壮大,建立了后金政权.由于军事、经济实力的增强和政治抱负的驱使,以及对明军战争的胜利所带来的与日俱增的财富与雄心壮志,致使后金的创立者努尔哈赤及其继任者清太宗皇太极把战略发展的重点,逐渐南移到浑河上游、下游和太子河下游流域,并在这一地区先后营建了三座京城,即兴京、东京、盛京,并两度迁都,即1621年从兴京赫图阿拉迁都东京辽阳城,1625年从东京辽阳城迁都沈阳盛京城.这一迁都的壮举,实为女真人变家为国,变部为族的历史过程的缩影.本文以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有关研究成果,对清朝前期在辽东地区建立的三座京城--兴京赫图阿拉城、东京辽阳城以及盛京沈阳进行初步的比较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文溯阁与《四库全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清原 《文献》2002,(3):147-159
位于东北沈阳的故宫,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1625).其时,努尔哈赤力排众议,果断决定由辽阳东京城迁都沈阳,营建宫室,使沈阳成为东北政治、军事乃至经济文化之中心,从而为清军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天命十年(1625)三月,清太祖努尔哈赤出于政治、军事、经济等诸方面目的的需要,为求得后金政权势力的进一步拓展,毅然放弃了当时东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塞外重镇──辽阳,将都府迁至沈阳。翌年,在沈阳中心庙东南侧再度兴建了后金国的最高执政衙署,即现在沈阳故宫东路的大政殿与十玉亭。从建筑格局看,大政殿坐北面南,十王亭于其两翼由北至南按地位、依序呈放射状排列。这种建筑平面配置方式在功用效果方面,十分符合当时统治机构处理政务的环境需求。自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之后,在确定军国要事时,多与众贝勒、大臣…  相似文献   

4.
李在营 《云南史志》2002,(4):45-47,62
明末,北方女真人逐步强大。公元1616年,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号天命。建都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后又迁辽阳、沈阳。天聪十年(1636)皇太极即帝位,改国号为清。顺治元年(1644)清世祖福临率兵入关,定都北京,入主中原,以武力逐步统一全国。部分明朝遗老和文人,在编史修志和诗歌创作中,流露出某些反清复明的情绪。康熙年间,清王朝为巩固其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实行文化专制,制造文字狱。其中主要的有庄廷鑨明史案、戴名世南山集案。雍正间又制造了吕留良、曾静案。  相似文献   

5.
明清战争给沈阳城的发展带来重要影响,期间沈阳由明末的一座军事卫城跃升为后金都城,更为日后成为东北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通过对沈阳城战争前、战争中以及迁都后的发展情况的探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希望对现代沈阳城市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满洲是以建州女真为主体 ,兼容女真诸部、蒙古、高丽、尼堪 (汉人 )等的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尼堪、台尼堪、抚顺尼堪被接纳为满洲成员 ,为后金开基创业著有功绩。他们的世居地以沈阳为中心 ,以辽阳、抚顺为腹地。三项尼堪少数人分编在满洲旗 ,多数人编入包衣旗。尼堪司职于中央和地方的文武官位 ,任高层官僚者少 ,充中下级官吏者多。他们自纳入满洲之日起 ,逐步地完成了自身的满洲化。这正是 18世纪初叶东北亚地区各民族最终形成的历史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磊  卢刚  于力 《中国钱币》2023,(5):65-67
<正>努尔哈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起兵,逐步统一女真各部。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初建大金国,称汗建元天命,史称“后金”。明天启元年(1621)三月,努尔哈赤率领后金军队攻陷辽东重镇辽阳,继而兴建东京城并迁都于此。努尔哈赤在辽阳期间铸造了天命铜钱,分别以满、汉文书写钱文,今称之为满文“天命汗钱”和汉文“天命通宝”。明天启五年(1625)三月,努尔哈赤迁都沈阳,  相似文献   

8.
清太宗皇太极(1592—1643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9年,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死后,他继承了后金汗位,成为后金政权的第二代统治者。一六三六年,为避历史上宋、金交恶之嫌,在盛京宫殿即沈阳故宫内,颁布了改国号“大金”为“大清”、改元崇德的上谕,于是,皇太极也就从后金汗国的汗王一变而为大清的皇帝了。  相似文献   

9.
努尔哈赤(罕王)是满族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籍明朝后期东北地区做历史政治舞台,演出一幕又一幕的历史话剧,长达四十四年。”他凭借人民群众的力量,结束元明三百年女真诸部分裂局面,完成一统大业,建立后金政权,奠下后来建立清朝的基础。为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颂扬这位民族英雄,又多数以民间传说的形式出现。罕王的传说,遍及东北,乃至全国。尤其辽宁,流传甚广。类型众多,内容丰富,成为我国民间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辽阳是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先行定都之地,有关罕王的传说,竟达几十种之多,在当地民间传说中占有显著地位。在欣赏辽阳民间文学时,其中罕王“两次遇难”的传说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我研究的兴趣;它又像一块肥沃的土壤,孕育出“大青” (清)国号、“太子河”、“野老滩”以及满族“三个习俗”的“由来”。“两次遇难”转危为安,发生的地方基本相同,传说却大相径庭,本文就这方面问题,略做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0.
盛京是努尔哈赤在沈阳开创的一代都城,经其子皇太极的续建,不但成为后金为都二十载、白山黑水尽为其有的经济中心,而且是清之发源地,从此移鼎北京,号令中原一统天下,努尔哈赤在与明较量的相互彼此消长之际,能适时准确地把握住瞬息万变的时机,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毅然作出迁都沈阳的决定,在历史上可谓明智而迅速的选择,英明而果断的举措。它不仅是后金开国史的重要转机,而且给沈阳城市发展史带来重要转变。然而。史学界在对努尔哈赤迁都沈阳的论述中,论述过程者多,究其原因,则多以实录中“沈阳四通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