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雷虎 《风景名胜》2014,(7):92-99
我迷过一款名为《剑侠情缘》的网游,PK非我想,升级不苛求,只醉那美轮美奂的风景.最爱疯狂打金,倾囊买马,尔后一路绝尘,在做任务过程中撞见心醉的风光就把马匹打包放在背包中:在武当玉真峰顶对着喷薄而出的朝阳打坐,在翠烟门漫山遍野的桃花中发呆,静静的在点苍派后山铁索桥上看山涧中升起明媚云霞……羡慕段誉会秀临波微步,不要名驹包裹,只需一袭白衣一柄剑,就可以实现仗剑天涯的潇洒.于是我和车友相约,折行皖南,兴起骑行.  相似文献   

2.
折继闵、折克行两通神道碑现存西安碑林内,此碑为研究宋史,特别是宋与西夏关系史的学者们提供了重要的史料。折继闵与折克行系父子,《宋史》有传。《折继闵神道碑》是省文管会1976年发掘陕北府谷县杨家沟西瑜头(宋天平山)折氏坟园出土的,余曾撰一篇《碑文疏证》,刊中国考古学会成立论文集,此不复赘。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手书剑门诗卷,模推.长254、宽93厘米;内心长172、宽78厘米。米黄色全绫装婊。诗丈从右至左竖行题写,行书字体,字大10至16厘米不等。计12行,7O字:正文7行.跋语4行、字略小于正文,署名1行。诗卷左下角铃有3X3厘米宽边朱文线篆收藏章~方,章丈从右至左竖3行刻字.文曰“四)11省剑阁县文化馆藏”。1991年经四JI哈文化厅文物鉴定组鉴定为“三级文物”藏品。诗卷因无标题.姑且按照习惯,以第一句诗“剑门天失险”.取其“剑门”二字为题.因称《剑门诗j。1966年4月20日上午10时许.从j一元方向驶来一辆银灰色的卧车.接着又是…  相似文献   

4.
<正>剑到底源于何时,为什么要称之为“剑”,这一直是困扰古兵器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先秦史籍《逸周书·克殷解》里有一段非常有名的记载,大意是“诛一夫纣”的武王攻入朝歌后,“先入适王所,乃克射之,三发而后,下车,而击之以轻吕,斩之以黄钺。折,县诸太白”,此处文字描述了武王使用“轻吕”“黄钺”对纣王的尸体施行击斩,学界认为这应该是一种古老的复仇习俗。《史记·周本纪》对这段记载后进行采用(图1),但太史公司马迁在文字当中把“轻吕”改成了“轻剑”,甚至在后文种干脆写成“击以剑”,以及“散宜生、太颠、闳夭皆执剑以卫武王”的内容,这充分说明司马迁认为早在西周初期剑就诞生了,“轻吕”就是剑。唐代学者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也注意到了司马迁的这一改动,同样认为“轻吕”乃剑名。  相似文献   

5.
折克行是北宋府州折家将优秀代表人物,其神道碑文被记入最早的几版《府谷县志》。1976年,其神道碑出土面世,碑文与拓片今俱存。《府谷县志·两种》在点校《折克行神道碑》时,没有采用考古学家早已发布的碑文内容,也没有进一步对证现存碑林博物馆的神道碑,不仅沿袭了旧志中的诸多错误,且在点校时出现了多处错抄错录、漏抄错点问题。笔者拟用现存神道碑文对以上问题进行纠正。  相似文献   

6.
安徽南陵县发现吴王光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8年5月,南陵县文化馆在三里公社收购了一把青铜短剑。据说此剑在三里公社与何湾公社交界的一座小山头上,距地表约一米深处发现。出土时,剑已被掘土工具击断。剑通长约50厘米,茎为圆柱形,有两道箍棱。腊窄,无饰纹;有脊。近腊处有铭文两行共十二字,阴刻篆书,初识为"攻敔王光自乍(作)用剑以战戊人",因名吴王光剑(见图)。《左传·昭公廿七年》记载:"光,吴  相似文献   

7.
1985年8月,山西省榆社县县城东北三角坪山土一件吴季子剑,剑身有铭文2行24字.由于原铭字迹纤细及伤蚀,许多字的笔画在拓本中不现.影响了部分文字笔画的完整,再加上照片刊布时不甚清晰,且又放反,所以不太各易辨认.原报道释文有误.以致无法通读,现根据原剑照片(附图)重新改释如下:工(?)王姑(?)(发)(?)反之弟季子者(?)尚受余( 氏十)(厥)司金,(?)(以)乍(作)其元用蹜鐱(剑).其中姑、反、之、季、子、乍、元、剑9字是反文.  相似文献   

8.
陈钧 《神州》2011,(16):56-58
戊戍秋月,从广元驱车,沿川陕公路西南行,一小时后,便到向往已久的剑门关。从正面看,剑门群峰一道坚固的城墙,绵延300公里,险峻壮观。诗圣杜甫在《剑门》诗中写道: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连山抱西南,石角皆北向。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这道石壁城郭,千百年来,皆是蜀北屏障,两川  相似文献   

9.
1974年,安徽省庐江县汤池公社边岗大队开挖水渠时,在距地表1米多深处,发现吴王光剑一把。出土时剑外还残留腐朽的纺织物。剑长54厘米,无锈,有光泽。柄作椭圆柱形,上置两道箍棱。剑首出土时被损毁,剑格较宽厚,上有镶嵌绿松石花纹,绿松石已脱落。茎部较宽,中有脊,近剑格处有大篆铭文二行十六字。初释为:"攻吴王光自作用剑,(走亘)余以至克肇多攻"(图一、二)。  相似文献   

10.
《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有人怀疑:刘邦既脱身独骑,又何能与樊哙等四人步走呢?因而认为“四人持剑盾步走”一句为司马迁行中的“自注”,建议在这“自注”的前后各加一破折号来标明,以解决“独骑”又“与步走的矛盾(《古籍点校疑误汇录》38—39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