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蕊 《旅游纵览》2012,(8):24-29
<正>有人说,华北油田老了。此话的出处源自一个36岁的油田因为进入中后期开发阶段,勘探对象日趋复杂隐蔽、构造越来越小、勘探目标越来越难落实、稳产难度越来越大的现实。但了解华北油田的人分明知道,作为一个老牌石油开采企业,它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仅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关乎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华  相似文献   

2.
民族主义及其需要制造对立面的心理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心理史学家兼精神分析专家洛温伯格教授在文中探讨了与民族主义有关的心理问题,其中两个要点似乎很值得赞赏。其一,民族主义有着深刻的心理根源,甚至说它扎根于人自婴幼儿时期便具有的本能也不为过;其二,民族主义由划分“我们”与“他们”而来,是相对于“他们”的存在而存在的,因此有树立对立面的心理需要。但这仅是一方面。文中还指出了问题的另一方面,那就是超越狭隘民族主义,实现民族间和睦相处是可能的,这就需要运用高度的政治智慧,需要互相协商妥协和耐心等待。[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何英泉 《神州》2014,(6):174-174
<正>创造力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创造力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它是一个主体性的最高层次和最高表现,是创造性的灵魂。所谓创造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对外事物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产生新颖的独特事物,它常与改革发明发现联系在一起。二是对自身的超越,主体通过变革和改造旧事物,在改造客观事物的同时,也改造了自身,转变为“新我”,实现自我否定。而我们老师在平常数学教学中没有正视这一特征,把学生的发现等闲而视之。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发  相似文献   

4.
袁炯 《丝绸之路》2012,(2):23-24
白瓷是华夏各民族文化融合的枢纽,其生命力之强、古人对其创新之执著,是其他颜色釉瓷品种难以相比的。从南北朝到明、清,老树新花的白瓷以及白瓷的审美文化交织着千丝万缕的华夏民族情感和审美依托,白瓷甚至走上神坛成为关系国运兴衰、社稷存亡的国之重器,它的美早已超越了文化,超越了民族恩仇,在历史上,它一次又一次地将中华各族人民的心和目光热烈地碰撞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朱虹 《攀登》2011,30(1):32-36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它所具有的实践精神、方法论的普遍意义和对人的终极关怀,使其能够超越时空的局限,实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坚持与发展的统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交融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元代的黄河漕运贯穿始终。本文通过论述黄河漕运的开辟,考证黄河水站名目与地望,探讨屯田、贮存与漕运的关系,梳理辨析漕运量,进一步明确了元代黄河漕运的各个环节。纵向审视,元代黄河漕运规模超越了元魏、李唐,发展空前。横向比较,它是元代北方粮食调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向甘青藏区延伸的企图和输粮漠北的作用反映了元代一统国家充分利用技术手段促进内地、边地联系,巩固边防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7.
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在美国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当代美国历史和相关学科教育的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它不仅适用于中小学、大学与研究生教育,同时也广泛应用于社区和继续教育;同时,从应用专业来说,它已经超越历史而成为包括英文、新闻学、文学、社会学、民俗学、人类学和戏剧学等众多学科的重要教育手段。总之,它是一种值得尝试和努力探索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各地,有相当数量的史诗具有在特定人群内建构和表达认同的功能,于是,史诗的意义就远远超越了史诗叙事语词所传递的直接信息,它与群体认同、社会核心价值、行为规范等许多超越了史诗文本的意蕴密切关联。史诗作为特定群体自我辨识的承载物,以超级故事的形态宣示了特定社区或地区或族群存在的合法性与话语权。这些故事也因为将神话与历史糅合起来而显得格外宏大、神圣与崇高,同时给认同行为及结果提供基础。在不同的演述传统里,史诗产生的认同辐射范畴大小各异,力度强弱有别,呈现出个体认同、社区或区域认同、民族认同等不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能否以实践的视角去观察人、理解人是费尔巴哈人学与马克思人学的分水岭。费尔巴哈人学的独到和可贵之处在于他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意识三重维度来探索人的完整性,但由于它不理解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因此它所描绘的“完整的人”只能是抽象的人。相反,马克思人学将劳动实践作为一条红线贯穿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意识三大关系之中,扬弃和超越了费尔巴哈人学,因而马克思所诠释的“完整的人”是现实的人。  相似文献   

10.
上海是近代中国的一个缩影,十里洋场见证了太多的震荡和沉浮。然而,在短短的十数年间,它仿佛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模糊了过去与未来,只留下现代、时尚和匆忙的时代表情,那些构成昔日上海格调和海派风韵的诸多元素,那些风情万种的经典建筑,那些附着在建筑上的传奇故事,都在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