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沧桑》1996,(5)
玄中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10公里石壁山中,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全国现存始建时间最早的日本佛教净土宗、净土真宗的祖庭。 寺院始建于北魏延兴二年(472),经四年修筑,于承明元年(476)落成。净土祖师昙鸾于此驻锡。隋大业五年(609)名僧道绰入寺,修旧扩新。唐贞观九年(635),太宗巡幸太原,为文德皇后祛病祈福拜谒玄中寺,赐名“石壁永宁禅寺”,从此玄中寺成为官寺,得到较大规模的扩修。元太宗元年(1231),石壁寺在经历3次火患之后,中书省命太原监纳使崔定宣谕,改石壁寺为“龙山护国永宁十方大玄中禅寺”,指令园明禅师惠信重建殿宇,再塑金身。  相似文献   

2.
佛教净土宗根本道场在山西交城玄中寺,而早期道场并州大岩寺至今无人所知.笔者了解到,晋阳西山大佛所在开化寺后寺即为大岩寺.弘扬净土宗的三大师为昙鸾、道绰、善导.史载昙鸾大师初修净土法门在并州大寺,即并州大岩寺,后到交城玄中寺.县鸾大师寂后,道绰大师继之,初修净业在太原蒙山开化寺.后到交城玄中寺,精修弘扬净土教义.善导大师在玄中寺师事道绰大师,专弘净业.道绰大师寂后,善导大师到当时帝京长安光明寺,大弘净土法门,寂后葬于神禾原,即今之香积寺.之后,净土法门日益广大,东传日本,成为佛教中很有影响的大宗派.三大师弘扬净土始于昙鸾,道绰继之,善导发扬广大.而昙鸾、道绰二大师初修净土实在一寺.道绰大师初修的太原蒙山开化寺即昙鸾大师敕住的并州大岩寺——并州大寺.  相似文献   

3.
河南安阳县西南30余公里的太行山余脉,有一组海拔高度约500米的群山。其中最西面的一座是宝山,西北为悬壁山,北为马鞍和矿窟两山,东为岚峰山和鸡冠山,南为虎头山和釜覆山。灵泉寺坐落在宝山东麓、八山环抱的峡谷盆地上,原名宝山寺(图一)。据现存碑文记载,宝山寺创建于东魏武定四年(546年)。隋文帝杨坚"取群山之泉及该寺高僧灵裕法师法名之首",改宝山寺  相似文献   

4.
一、清泉寺地理概况清泉寺位于河北省涉县城东南15里处河南店镇石岗村西2公里处的青头山腰,清漳河西岸。东经113.7°,北纬36.5°,海拔568米,其东为悬崖,西靠青头山,中间有曲径蜿蜒而过,北面为一平坦场地,南面为山坡,山坡上植有柏树、花椒树、核桃树和自然生长的灌木及花草。寺东南有泉水,出自石壁间,原有二泉,一名玉液,一名甘露,甘美清香,因名清泉寺。  相似文献   

5.
蓬溪县在文物普查中,共发现唐至明清各历史时代的摩崖造像二十九处,填补了我县文物门类缺少摩崖造像的空白。现仅以新开寺刻有题记:“唐贞元元年(785年)”及“咸通元年(860年)”的两龛唐代摩崖造像,试述其造像特点。 新开寺,位于蓬溪县三凤区旌忠乡,新开村北约100米的黄桶坡脚。造像分布在长8米、高2.40米,距地表0.78米的青砂石石壁上。从左至右四龛,大小造像四十三尊。 一号龛:长方形平顶  相似文献   

6.
山西晋城县古青莲寺,在硖石山南麓,丹河之北岸,规模较小,初无寺名,即以硖石名之。唐咸通八年,始"敕赐"青莲之名,即今的古青莲寺。现在的青莲寺,古称上寺,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始名为"福严禅院"。盖以古青莲寺,紧临丹河,不断受水患。上寺地势高亢幽静,宋金以来,均在此扩建,而旧寺逐渐荒芜。但青莲寺与交城玄中寺,同是国内著名的净土宗道場,故其名独彰,而福严禅院遂不为人所称。  相似文献   

7.
净居寺,又名梵天寺。位于光山县城西南22公里的大苏山。北齐天保(公元550~551年)中,释慧思结庵于此。陈文帝天嘉元年(公元560年),释智岂页苏山从师慧思而得法。唐神龙(公元705~707年)中释道岸建寺始名净居寺,广明庚子(公元880年)寺毁于兵火。宋乾兴(公元1022~1023年)中复建,真宗赐额“敕赐梵天寺”,故又名“梵天寺”。元季毁,明初修葺,崇祯末复毁。清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释慧门募修。千余年来,净居寺屡毁屡修,而今大雄宝殿风雨飘摇,几座明代建筑葸缩于苏山之阳,门可罗雀,让人难免生“衰草孤杨,曾为歌舞场”之感。近日应邀赴光山一游,…  相似文献   

8.
蒙元时代,山西玄中寺十分兴盛。本文利用碑刻史料结合其他文献对玄中寺的住持传承和下院等问题进行了考辨,并就玄中寺与蒙元朝廷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指出,玄中寺与蒙元朝廷关系密切,以玄中寺为中心的寺院丛林的发展与国家政治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高丁 《贵阳文史》2003,(2):50-51
阳明祠于1981年由贵阳市政府公布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又将其公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经人民政府批准划定了阳明祠的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占地约43,700平方米,包括扶风山(俗称螺蛳山)王阳明先生祠、扶风寺、尹道真先生祠。建筑面积约为4,162平方米,构成现在的扶风山景区。“阳明祠”亦是上述两祠一寺的统称。  相似文献   

10.
在西藏穷结藏王墓群(西区)北约0.4公里处,有一座青娃达孜山(又称第二堡寨),其东南端崖面稍偏西,距地面3米余处有一小型洞窟,窟中石壁面浮雕大量佛教造像,窟外东西西侧崖面亦浮塑造像。1985年10月,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第二小组对这批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情况介绍如下。青娃达孜山小型洞窟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窟门东南向,洞口高3.35、宽0.5~2、进深2.5米,窟内石壁浮雕造像41尊,除4座  相似文献   

11.
龙门续考     
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关于奉先寺的开凿年代,宋人志磐云:"成亨三年敕洛阳龙门山镌石龛卢舍那佛像,高八十五尺。"此说几成定论。解放后发表的有关龙门石窟的文章都认为奉先寺的开凿始于咸亨三年(672年),完工于上元二年(675年)。有的还将调露元年(679年)高宗敕建大奉先寺之年作为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的开凿时间,也有的将咸亨三年武氏助脂粉钱修大卢舍那像龛说为建寺造殿。最近有的同志对咸亭三年开凿说法提  相似文献   

12.
正然其間不能無疑。一是李戡原名飛,杜牧已言,但其并未任過西臺御史。二是詩題撰丞相,《善權寺古今文錄》卷六李飛詩前引李蠙《題善權寺石壁》詩,其序則載爲咸通八年(867)作,時李戡去世已三十年,何能復陪侍遊洞?後閱《寶刻叢編》卷一四引《集古錄目》載:"唐《遊善權寺》詩,唐義興主簿羊士諤撰,士諤門人李飛書。元和十三年刻。"羊士諤(約762—約821),有詩一卷存世,事迹詳《唐才子傳校箋》卷五。他在貞元元年(785)進士登第後  相似文献   

13.
青居山,又名黛玉山,在南充县东南15公里青居场嘉陵江岸,海拔452.5米,上有君子峰、金塿峰及东岩(青居山之尾峰)三峰,岿然杰峙,金塿峰顶,广数十丈,四周石壁中拥天池,池周丈余,深八尺,其水澄弘可饮,四时不竭。旧有唐建慈云寺(宋淳祐十二年重建为灵迹寺),寺外平地有良田数十亩,复起危崖,壁立七、八丈,周围十余里,雄险天成。山上土质肥沃,物产丰富,林木葱蔚,泉水不竭,可以建城屯兵。西魏恭帝三年(556年)曾建郡县于此。以  相似文献   

14.
《文物》2017,(2)
<正>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的北岸,其开凿自北魏和平元年(460年),一直延续至孝明帝正光年间,历经近70年。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约1公里,现存主要洞窟45个、附属洞窟209个。云冈石窟原名武州(周)山石窟寺。北魏地  相似文献   

15.
扎什伦布寺     
我国黄教六大名寺之一的"扎什伦布寺",简称"扎寺"(意思是吉祥须弥),坐落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西南尼玛捣山的南坡上(图一)。据一世达赖传记载,扎寺是由宗喀巴的大弟子根敦珠巴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1447年)创建的。根敦珠巴为首任法台。自从  相似文献   

16.
灵峰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大矸街道境内的灵峰山上,西距宁波城区约20公里,东与佛教名山普陀山隔海相望,南与浙东名刹阿育王寺山峦相连,同为远近闻名的佛家净地之一(图一)。灵峰山自东汉以来即称佛国道场,据传晋时葛洪也曾到此炼丹。南朝梁时有僧建寺于山上,然当时仅小舍数间。五代十国后周广顺元年(951年)全禅师增建殿宇,定名"保安禅院"。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赐额"灵峰禅寺",民间称作"第一灵山",与邻近的阿育王寺、天童寺齐名。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僧觉明扩建寺宇,并易南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僧自开全面修葺并增建殿堂;康熙四十  相似文献   

17.
大法王寺     
大法王寺位于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北 7公里的嵩山玉柱峰下 ,真可谓“深山藏古寺”。寺院东西北三面群山环抱 ,苍松翠柏 ,郁郁葱葱。寺前两山对峙 ,中辟公路 ,上通寺院 ,下达现代化旅游名城———登封市。大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 ( 71年 ) ,距今已 190 0多年 ,是佛教传入  相似文献   

18.
借重阳登高之日,我乘兴独访乌石寺,感触颇多。 乌石寺(曾名昭庆寺)位于浙江省龙游县东北横山镇下宅乡大平坂村距县城25公里。山高达一百丈,有石磴500多级,坡度不大,途中有巨石一块刻有“母石神”三字。此山自浙江西部千里岚支脉延伸蜿蜒而来,天矫磅礴,气势雄伟,泉壑  相似文献   

19.
武敏 《沧桑》2004,(Z1)
觉山寺位于山西省灵丘县城东南12公里觉山山谷中。觉山,又称悬钟山,山峰耸立,悬崖如削,屏障于寺后,溏水逶迤于寺前。寺周有高山环抱,寺内古柏森然,郁郁葱葱,景色诱人。觉山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七年(483)。当时的帝都平城(今大同市)正值太后升天,皇上为了报答母恩,就在灵邑东南辟佛刹一区,赐额觉山寺。辽大安五年(1089)遇“镇国大王”打猎经此,见到寺宇残毁,故奏明辽帝下旨重修,时有僧侣数百,盛极一时。明代至清代前期寺宇颓败,仅保存宝塔一座。现在的殿堂寺宇,是清光绪十一年(1885)至十五年重建的。觉山寺坐北向南。寺内建筑,共分三条轴…  相似文献   

20.
《中原文物》1985年第4期发表了河南龙门文物保管所所长温玉成同志的《龙门天竺寺与摩尼教》一文。文中根据该所在洛阳龙门寺沟村发现的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所立的《龙门山天竺寺修殿记》碑,考证了该碑所述的龙门山天竺寺最初是摩尼教寺,而该碑“则是我国唯一的摩尼教文物”。假如这一考证成立的话,那将是一个重大的发现,甚至会引起国际摩尼教学者的轰动。为此,本人特仔细地拜读了温同志的大作,从中得到不少启发,但也发现了一些疑点。为弄清龙门文物保管所收藏的这块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