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填补了龙山文化晚期与二里冈商文化之间文化序列发展的空白,奠定了夏商文化探索的基础。该遗址是三代考古学文化研究的圭臬,突出表现在建立起史前夏商文化发展里程碑、树立二里头时代年代学标尺和夏商文化界标等方面。二里头遗址又是都城考古的重要基地,为研究早期都城聚落形态和模式、都城规划布局、宫室建筑营造法式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条件。二里头遗址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的"圣地",对于推动夏史研究向前发展、了解夏代的都城面貌以及经济与文化生活状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该遗址还为历史学科的整合研究以及多学科、多角度交叉研究夏史提供了重要平台。作为我国主要的考古学专业实践基地和考古人才培养的摇篮,二里头遗址享誉海内外。  相似文献   

2.
<正>南洼遗址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南、嵩山南麓,包含了二里头、殷墟、周代、汉代及金元时期等多个时代的文化遗存,而以二里头文化遗存最为丰富。该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数量大、种类多,按照用途可分为炊器、盛储器、食器、酒水器、生产工具等,其中以日常生活用具炊器、食  相似文献   

3.
正一、前言二里头遗址的主体遗存属于二里头文化,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地区最大的城市遗址。二里头遗址规模宏大,布局严整,是迄今为止可确认的中国最早的王朝都城遗址。学术界一般把二里头文化分为四期,每期又可分为早、晚两段~((1))。对于二里头遗址作为都城的时间,即何时成为都城,又在何时废弃,学术界尚存在争议。关于二里头都城废弃时间,目前有两  相似文献   

4.
二里头类型的文化性质与族属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二里头文化是晚于王湾三期文化,早于二里冈期商文化的一支早期青铜文化。目前,考古工作者依据不同地区遗址文化内涵的特点,已将二里头文化区分为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和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两个文化类型。关于东下冯类型的文化性质  相似文献   

5.
二里头遗址出土兵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里头遗址的兵器种类不是很多,但质地有别.兵器以镞类为多,形成以骨镞、石斧为主的实用兵器系统.在此基础上,玉石兵器二元系统形成.同时,出现了以玉钺、玉戈、铜戈、铜斧钺为主的礼仪兵器.二里头遗址出士兵器的这两个特点在二里头三、四期达到鼎盛,这与二里头遗址作为王都的地位是紧密相关的.此外,二里头遗址兵器的使用从二里头文化一期到二里岗期是不同的,这与该遗址的聚落发展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二里头遗址是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都邑遗址,遗址居民在以家养动物作为主要动物资源的同时,也较多地利用野生动物资源,可见渔猎经济在二里头文化时期的社会生活中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本文通过对历年二里头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鉴定和分析,介绍了二里头遗址先民利用的野生动物资源种类及其在动物中所占数量比例,探讨了不同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方式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7.
二里头新探     
二里头遗址地处黄河中游洛阳盆地东部,是中国最早的青铜时代文化之一。在广泛吸收各地文化因素的基础上,二里头向周边地区大幅度地施加文化影响,成为东亚大陆最早的"核心文化"。就目前的认识而言,延续了三千多年的中国古代王朝都城的营建规制发端于二里头。二里头文化与后来的商周文明一道,构成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主流,确立了以礼乐文化根本的华夏文明的基本特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梳理二里头文化区内发现的铜铃及陶铃,对铃在二里头文化中所蕴涵的社会性质进行分析。铜铃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而陶铃见于二里头遗址宫殿基址及二里头文化控制下的珍稀资源供应点。从二里头文化二期晚段开始,随着二里头人群以资源获取为目的的军事扩张,陶铃开始出现在二里头之外的遗址中。二里头文化二期晚段之后,铜铃和陶铃在器形及分布区域上表现出了较大的特殊性,结合铜铃与陶铃的出土背景,我们认为使用铃的二里头高等级贵族不仅具备政治和军事职能,在以高等级手工业为核心的经济职能上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南郾城皇寓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陶器遗存为主要对象,包括观察陶器的制作痕迹,分析其制作过程、成分结构等,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皇寓遗址二里头文化陶器制作工艺特征。同时,将其与二里头遗址陶器的质地、成分、纹饰以及器物类型等多方面进行对比,并对杨庄类型进行讨论,认为漯河—驻马店地区陶器特征与二里头遗址的相似性远大于差异性,应归入二里头类型比较合理,而不能单独划分为杨庄类型。  相似文献   

10.
二里头遗址存在着浓厚的东方文化因素。二里头文化一期中的东方因素,主要属于海岱龙山文化,它们在二里头遗址的大量出现与后羿、寒浞代夏的史实相关。二里头文化二期以后的东方因素,均来自岳石文化。这些因素的存在,表明有夏一代,中原与东方之间始终存在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以来公布的二里头等遗址的测年数据,对现有的"二里头夏都说"与"郑亳说"构成了挑战。借此契机,有必要反思二里头遗址研究的得失。测年数据以及二里头文化晚期的考古学考察,对于二里头文化三、四期已经进入商代的观点是有利的。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对象,但将其落实到夏都斟鄩尚有疑点。  相似文献   

12.
二里头文化陶字符多见于伊洛河流域,以具有首都地位的二里头遗址数量最多.二里头文化陶字符主要限于本遗址内使用,为生产、生活、祭祀活动的记录.除一部分继承当地河南龙山文化陶刻符造型之外,多有所创新.对于先商文化南关外型影响明显.二里头文化早、晚期陶字符在字形、字频、载体等方面存在的分界现象支持学界的分期认识.  相似文献   

13.
二里头文化发展至第四期,二里头遗址在建筑遗迹、陶器、石器及青铜器等文化遗物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原地区二里头文化遗址包含第四期遗存者数量明显减少,周边地区也几乎看不到二里头文化的影响。碳十四测年数据表明二里头文化四期上限不超过公元前1600。综合分析,二里头文化三、四期之间很可能为夏商之分界。  相似文献   

14.
二里头遗址出土了较多漆器,但在二里头遗址尚未发现漆器的手工业作坊遗址。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梳理和周边资源环境状况分析,我们初步推测其产地当在距离二里头遗址不远的焦作沁阳境内,应该是"禹作祭器"及其后夏代生产制作漆器的主要地点。而这一带也发现了诸多二里头文化聚落遗址,也是夏王朝控制周边环境资源的重要目的,为西周到汉代"野王纻器"的兴盛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上世纪,在中国考古学上出现了二里头文化的命名。这是因为早在50年代初期,在郑州发现了洛达庙遗址,50年代中期,在河南登封玉村发现了1件白陶盉,又在洛阳东干沟发现了类似早商文化而又不同于早商文化的遗址,后来在偃师二里头更发现了大规模类似的遗址,夏鼐先生乃命名二里头遗址的文化为二里头文  相似文献   

16.
谈二里头文化时期的青铜冶铸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里头文化是解放以后新发现的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而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商代二里岗文化之间的一种青铜时代文化。这一时期铜器及其遗迹的发现更为普遍,所反映的青铜冶铸业的状况是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本文主要依据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及其有关的资料,谈一下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冶铸业。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平原的东部、偃师  相似文献   

17.
略论二里头文化的聚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二里头文化的资料进行了梳理,总结出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分布规律,然后归纳二里头文化聚落分布的特征,即小聚落环绕大聚落分布。  相似文献   

18.
郧县李营遗址经过两次发掘,地层堆积共分五层,发现二里头时期灰坑46个,灰沟8条,出土二里头文化遗物以陶器、石器为主,极少青铜器。出土陶器以生活用具为主,少量工具,主要特征为夹砂灰陶居多,纹饰以绳纹为主,器形有罐,鼎、盆等共计13种。根据陶器特征,李营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年代属于二里头文化中晚期。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自1957年起,考古学界发现、发掘和综合分析研究所定论的“二里头文化”,是中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二里头遗址作为探索夏代文化的重要内容已被考古工作者所重视。从文化层叠压关系和放射性碳14测定数据判断,二里头文化的时代相对  相似文献   

20.
<正>二里头遗址是东亚地区青铜时代最早的大型都邑遗址,以其为典型遗址的二里头文化则是东亚地区最早的"核心文化",史无前例的都邑的庞大化与大范围的文化辐射构成其最重要的特征①。二里头遗址发现了东亚地区最早的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