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8年的“汉德逊改革”是英国工党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标志着工党接受了费边社会主义理论,在政策上和组织上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次改革之后,工党开始以新的姿态出现在英国的政治舞台上,仅仅几年时间,它便取代了自由党的政治地位,并于1924年登上了  相似文献   

2.
1951年艾德礼领导的英国工党政府在大选中失利。当时工党政府处于极其不利的经济困顿时期,且在内外政策上有诸多失误不当之处.而保守党则趁此时机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此外.工党失去执政党地位也与时机不好.运气欠佳有关。  相似文献   

3.
刘成 《世界历史》2006,(1):23-30
自1900年英国工党成立以来,它一方面强调外交问题上的道德内容,但其轻视国家利益的观点常常被看成是一种鸟托邦,内部在此问题上也一直存在着分歧。另一方面,工党在执政时期所奉行的外交思想和政策又与保守党基本一致,而将所谓道德内客放置一边。工党外交思想上存在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矛盾。布莱尔上台后,在工党历史上第一次明确将“道德标准”纳入英国政府的外交思想之中,并打着“道德标准”的旗号参与了多次军事行动,重新构建了道德标准和国家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刘成 《史学月刊》2002,(3):96-100
1964 -1970年的威尔逊工党政府 ,在思想上试图将科学革命与工党党章规定的目标结合起来 ,实现一种温和的扩大公有制的经济战略 ,但面对工党内部的压力、经济危机和工会的制约等因素 ,在具体行动中执行的是左右逢源的政策。这种思想和实践上的差异 ,在内部导致了思想上的混乱和争论 ,在外部表现为经济目标和政策上不确定 ,由此注定了该届工党政府的失败结局  相似文献   

5.
与 2 0世纪同龄的英国工党创建于 190 0年 2月 ,在一个世纪中 ,工党从一个初期的选举政治联盟发展为英国两大政党之一 ,走过了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回顾工党 10 0年历程 ,不仅可以从一个侧面感受到 2 0世纪英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化 ,而且也可以对英国工党在现代英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某种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较为深刻的理解。19世纪下半叶 ,英国政坛上出现了两支引人注目的力量 :工会和社会主义团体 (其中主要的是独立工党、社会民主同盟与费边社)。 19世纪 9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针对工会的诉讼案件 ,使工会的合法权利受到了威胁 ,它迫切…  相似文献   

6.
倪学德 《史学集刊》2007,(6):51-55,90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国际格局的变迁,英国工党的外交政策发生了很大变化。理想主义是战前工党外交政策的主调,在国际问题的处理上它信奉集体安全政策,主张发挥国际联盟的作用,反对重整军备。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工党逐渐接受了丘吉尔战时政府的现实主义外交原则,战后初期工党执政后,在外交政策方面摒弃了过去的理想主义,把现实的国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重点。工党政府推动美国参加欧洲防务,借助美国的力量建立起欧洲均势,满足了国家安全的现实需要。在非殖民化问题上,工党政府同样从现实主义出发,撤出了印度和巴勒斯坦。从战前的理想主义到战后的现实主义,工党外交理念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英国外交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自身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英国工党进行了多次改革。通过改革,工党逐步摆脱了工会的控制,改变了工党的组织结构,把工党从一个阶级特色鲜明的政党转变成一个超越阶级界限的复合型政党,实现了自身的现代化,从而更加有利于工党坚持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使工党的执政道路越走越长。  相似文献   

8.
外刊摘要     
《环球人物》2013,(17):12
6月20日封面文章米利班德,下任首相?民调显示,英国工党领袖埃德·米利班德有望在2015年的大选中胜出,成为英国下任首相。但他的工党同仁却不这么乐观。事实上,工党内部认为他难以担此大任。工党对埃德的不信任,早在他当选工党领袖的那一天就埋下伏笔。当时,埃德和哥哥大卫一起角逐工党党魁,曾经出任过外交大臣的  相似文献   

9.
人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0,(35):11-11
红 埃德·米利班德 9月25日,英国工党在曼彻斯特召开大会,前能源与气候变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当选为工党新领导人。他获得5065%的选票,他的哥哥戴维·米利班德紧随其后,获得49.35%的选票。今年5月大选落败后.前首相布朗宣布辞去工党领导人职务,由工党二号人物哈曼担任工党临时领导人,直到新领导人产生。  相似文献   

10.
英国首相布莱尔,曾被誉为英伦政坛的“神童”,他领导英国工党以压倒性优势赢得大选,结束了保守党执政十多年的历史,并成为20世纪工党政府最年轻的首相,目前已经实现三连任。尽管布莱尔目前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但他的雄辩、富有活力、对公众的感染力,确实令多数英国人不得不佩服。  相似文献   

11.
毛锐 《世界历史》2004,(6):63-73
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 ,在英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私有化运动。英国私有化有一个压倒一切的终极目标 ,即通过公有制向私有制的转变 ,打破战后的共识政治 ,实现英国经济和社会的重塑。具体表现为 :货币主义代替凯恩斯主义 ,私有化代替国有化 ,大众资本主义代替民主社会主义。这一终极目标基于新右派理论 ,愈来愈激进的私有化进程是其主要表现 ,工党修改党章“第 4条”标志着新共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中后期,英国工党修正主义曲折发展。它先是1952—1963年间的盖茨克尔主义,以盖茨克尔、克洛斯兰等人为代表,就公有制、国有化以及党章修改等问题,与比万派一再论争。而后威尔逊提出"科学革命"的口号,尽力弥合党内派别矛盾。1983—1993年,金诺克利用党内右翼理论家的研究成果,不露声色地在党内灌输着求新致变的政治理念,为其后布莱尔改革准备了必要条件。工党修正主义的最后成功在于英国经济和阶级结构的变化,而工党内部的相对宽容也有利于英国修正主义的发展和演变。  相似文献   

13.
郑凤华 《沧桑》2013,(2):116-118
2007年6月,托尼.布莱尔向英女王正式递交辞呈,结束了十年之久的执政生涯。作为政坛上最年轻的首相以及工党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布莱尔在经济改革和建设方面的成就给英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文章主要是从新工党宏观、微观经济政策的革新,新工党理论指导——第三条道路的研究以及与保守党政策的关系三个方面做了探讨,最后从对新工党政策的评价出发,总结了学术界关于布莱尔政府的不同看法。自1997年上台执政到其离职,这十年间英国展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活力,经济上表现出的高增长率以及社会稳定、充分就业等都证明了布莱尔新工党的成功,批评与肯定并存。  相似文献   

14.
在新工党政府时期(1997—2010年),英国的社会救助政策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新工党政府的改革措施主要包括推行新政计划、设立工作家庭税收抵免和儿童税收抵免。新工党政府推行这些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救助支出的快速增长让英国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总的来看,新工党政府的社会救助政策改革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论英国艾德礼政府国有化实践的动力和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成 《世界历史》2002,(2):23-33
1918年,工党将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作为“工党的目标”在党章中确定下来。1929年的工党年会,增加了“分配和交换”,即将“生产资料公有制”改成“生产、分配和交换资料公有制”。这就是名的工党社会主义信仰条款,简称“第四条”。但直到艾德礼政府时期,工党才真正有机会去实践这个目标。长期以来,西方学术界极为重视对艾德礼政府的国有化问题的研究,如,弗朗西斯通过对该时期的国有化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赵北平 《沧桑》2014,(4):56-58
20世纪50年代是英国保守党政府在共识政治下重新执政的年代。保守党在重新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与前任工党政府类似的经济措施,但两党的经济共识是不彻底的,保守党在具体的政策层面显示出与工党政府许多不同的地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保守党在需求管理中大兴货币政策。通过大量使用货币政策,保守党政府成功应对了战后英国经济面临的新形势,促进了战后英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日本“走入非洲”的石油能源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石油经济的依附性发展是日本“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出台和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具体表现为:非洲产油国以石油开采和出口为主的依附性经济结构是石油资源极度匮乏的日本出台这一战略的主要原因;非洲产油国工业制成品严重依附发达国家,是以出口为制造业主导的日本出台这一战略的重要原因;非洲产油国对发达国家的财政依附及依附性的转化,则是这一战略出台和实施的重要条件。不考虑其他因素,单从非洲石油经济的依附性发展角度看,日本“走入非洲”石油能源战略的前景并非一片光明,而是喜忧参半,前途未卜。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史学转向文化史的最新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西方历史学经历了两次重大变化。第一次是60—70年代研究重心由宪政史向社会史的转变。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战后整整一代学者的左翼激进倾向的结果。他们厌倦了帝王将相的年表家谱,觉得传统的政治史写作不能反映历史的全貌,尤其是不能反映“不会说话的”下层人民,特别是妇女的真实状况,因此历史应该整个地重写。这一代史学家崇尚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历史,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两个学派;年鉴学派  相似文献   

19.
“左联”成立50周年纪念之际,我们同时要纪念左翼“剧联”。“剧联”是紧接着“左联”之后于1930年8月在上海成立的,由于南国剧社、上海艺术剧社相继被反动派查封,左翼剧团联盟改名为左翼戏剧家联盟,这就是“剧联”的正式  相似文献   

20.
冯筱才 《近代史研究》2003,7(4):140-175
集中现金条例是武汉国民政府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对其评价与判断武汉经济困难的成因密切相关,向有的“自杀”、“他杀”两种观点,作认为均有偏颇之处。集中现金条例的颁布是武汉政府在当时环境中较现实的做法,其实施对该政权有实际的利益。而政策出台后各方的反应亦使武汉的经济困难加剧。不过,政府虽刻意宣传“经济封锁”是导致其经济困难的主因,但实际上其内部的财政问题以及有所失控的群众运动均是经济环境趋于恶化的根本源头。政府亦曾采取“新外交经济政策”以摆脱危机,但效果不彰,最后在政治剧变中被迫放弃集中现金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