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刘焱 《江淮文史》2016,(5):20-26
正震惊中外的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陕北胜利会师已过去80年了!80年前,由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中央红军,和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经过我的故乡滇西楚雄地区。贺龙领导的红军还曾攻克楚雄县城,在城里停留两天。当时我刚10岁,正在县城第一小学四年级读书,耳闻目睹红军作战英勇、军纪严明,一直深深地  相似文献   

2.
再见了,母校     
正光阴荏苒,岁月如梭,小学生涯就像一场梦。桃红柳绿,欢声笑语,一切好像发生在昨天。忘不了,老师的谆谆教诲!五年级的时候,我从一个偏僻的小县城来到了繁华大都市——南京。我感受到了自己与同学们的差距。在小县城里成绩优异的我来到南京,成绩一落千丈,有几次竟然才考八十几分!老师把我叫过去谈话,并没有批评我,并且认为我很有潜力。听了老师的话,我  相似文献   

3.
高明 《炎黄春秋》2009,(5):60-63
1958年,我11岁,上小学(上半年4年级,下半年5年级)。由于生活在贫困、闭塞的中原农村,见闻十分有限。初中毕业前,我(包括我的许多同伴)连县城都没有去过。所以这里记述的,只是我个人的经历,只是当年我所在的那个公社、那个大队、那个生产队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4.
我原名王金奎,在敌占区做党的隐蔽工作时,曾用名王华民。我于1920年11月17日出生在获嘉县城内小东街的一个贫困家庭里。父亲王国城是辉县(今辉县市)峪河镇一家私人粮店的雇员。我7岁上学,读过3年私塾,后就读于获嘉县第一高等小学。小学毕业后,我考人本县4年制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在读3年级时爆发了抗日战争。  相似文献   

5.
小学四年级时,我像一棵豆苗被连根拔起,从中国“移植”到了美国.父母的同事都说我幸运,同龄人更是羡慕我。其实我啊,真是有苦难言。美国小学尽是新鲜事我到美国的理由十分简单,妈妈说  相似文献   

6.
白德君 《神州》2020,(1):217-217
去年带了三年的班毕业了,我做好了接一年级的准备。带了高段学生好多年,我也想“轻松一点”,可是开学前一周接到学校的电话工作安排。由于五年级四班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余老师工作调动的原因,我将接替他的工作,教低段的梦又破灭了。  相似文献   

7.
萧红年表     
一九一一年六月一日(农历五月初五),萧红(原名张迺莹)出生在黑龙江省呼兰县城内南河沿龙王庙一个姓张的地主家庭里。一九二一年夏,萧红入本县城南关小学(今建设小学)一年级。一九二五年秋,转入南关劝学小学(后改为县立第一女子初高两级小学校)读高小。一九二七年夏,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本县南关劝学小学。秋,考入哈尔滨市“东省特别区区立第一女子中学校”初中四班。  相似文献   

8.
段万义 《南京史志》2009,(10):33-33
月朗星稀,清风掠过思绪的海,想念的潮水吻上温暖的岸。 多年前,年少的我被寄宿在内地农村外婆家念书。上五年级时,我面临着人生第一次最重要的考试,那就是全县的小学作文大赛。经过两级角逐,我被定为全乡唯一入县参赛选手。大赛安排在星期天,我们必须星期六赶上一日一次的早班车到县城。  相似文献   

9.
因为潜意识里总觉得在小学阶段男孩子大多比不过女孩子,所以在儿子刚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我几乎没有抓过他的学习。儿子呢,那成绩总在八九十分上晃悠。读四年级的时候,儿子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班主任王宇老师(语文老师)。开学之后的家长会上,王老师直接了当地告诉我们这些家长,这个班孩子的基础比较薄弱,她将全力以赴教好孩子们,也希望家长配合。这一下我可着急了。儿子都上四年级了,自己才知道他基础薄弱,这可怎么好。我与王老师及教数学的赵老师交换了意  相似文献   

10.
小女在一所小学读四年级,她经常告诉我,学校不准学生带零食,更不准带零花钱云云。为此,我深感欣慰。然而,前些时候,我却发现孩子的书包里凭空多了一些小笔记本、自动铅笔、小钥匙链之类的小玩意儿。起初,我未将此事放在心上,后来经仔细询问,不由大吃一惊。原来,女儿在班上品学兼优,这些都是同学们出于崇拜而自愿奉送的。我将女儿批评了一番,并让她今后不再接受同学礼品。无独有偶,一日和同事闲聊,得知她那当班长的女儿也常常收到各式各样的小礼物,再询问其他学校孩子的家长,情况大致相同。可见,孩子们在校园里送  相似文献   

11.
父亲陈赓离开我们时,我还在上小学四年级,不满11岁。儿时的我非常困惑,怎么也不能相信那样一位和蔼可亲、永远给我们带来欢乐的爸爸会不在了,会睡在丁香花园里再也醒不过来了。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在学习,而且学习的基本上是文学;我从七岁开始就起笔写文,一直写到今天。读小学前,母亲是我的启蒙老师,很小的时候,她就教我朗诵古诗词,然后带我外出旅行,还让我坚持写日记。七岁那年,母亲带我游长江三峡,我站在长江轮上忽然来了灵感,对着长江大声朗诵了一首自己一时兴起作的诗,当时渡轮上一同站着的一位欧洲人,激动地抱起我,用欧式汉语称呼我"小诗人",这让我和父母激动万分,甚为骄傲。至于我的成绩,从小学到初中一直是学霸,几乎年年拿年级第一名。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44年10月18日出生的,广西昭平县走马乡联安村大段屯人。1960年我在走马乡联安小学读四年级后,又到庇江小学读完高小,之后回家放牛种田,并跟随父亲练习祖传的中华武术。我的父亲谢广恩自小习武,精通易筋经、八卦掌、  相似文献   

14.
正又过了一年。现在已是初二的我,还总把年级写成"初一"。是啊,时间过得如此之快,谁能习惯呢?仿佛就在几天前,我还在游府西街小学的"国际部"里奔跑,等着同学来找。在我的印象中,五、六年级已被划入了"青少年"一类,真正的童年,是四年级前。那时,教室在一楼的最顶端,正面对着"小池塘",中间有矮墙,可供人坐。可我们却总是踩着它,跳过  相似文献   

15.
我的砂布鞋     
佛语云:一沙一世界。我们从本文的砂布鞋中,不也看到了我们这个社会的过去和现在了么?只是用砂布做鞋甚至做床单,似有些离奇。从1960年到1964年(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二年级)的五年间,我没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鞋。这对现在的年青人来说,是很难置信  相似文献   

16.
严问天(1915~1984年),原名严鸣,安徽省繁昌县人。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叔父严旦在安徽宣城师范毕业后,回繁昌县城高等小学教书,带他到县城上小学。1925年,严旦在家乡开馆教书,严问天随之就读。严旦早年受到老师恽代英革命先烈的启蒙教育,因而对严问天  相似文献   

17.
马志国 《南京史志》2011,(15):11-12
案例一":教师妈妈"的苦恼我女儿今年12岁,正在读初二。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本来我一直都在中高年级任课。孩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为了管好孩子,我特意要求从一年级任课,孩子就在我的班上,直到小学毕业。我希望女儿学习好,就处处严格要求,却让女儿非常反感。我很希望女儿是个小书迷,给她买了不少书,可她偏不爱看书,只  相似文献   

18.
因为工作需要,爸爸妈妈都不在南京工作,几乎每个星期我都要面对两次离别,时间久了,竟渐渐麻木于分离。但是记忆里始终抹不去的,是小时候第一次与爸爸的离别。那一年我六岁,刚上小学一年级,还是整天玩家家的年龄。妈妈连哄带骗地让我答应“放”爸爸去北京工作,我却不曾了解, 从那以后,我面对的将是一次又一次刻骨铭心的离别。  相似文献   

19.
陈奇 《贵阳文史》2010,(4):72-73
<正>求学时代1929年2月25日,吴雁南出生在四川省荣昌县(今属重庆市)吴家镇一个小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吴宗国,在镇上一所小学教书,母亲陈朝碧,在乡间务农。4岁时,他即跟随父亲诵读《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四书》。10岁开始入小学二年级,13岁即小学毕业,其后到县城一所新创办的私立伯桥中学上初中。1945年秋,他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仙桃市通海口镇柳李村的小学是1950年开办的,辐射周边四、五个村。最初办在杨家祠堂,1953年搬到我家草屋后的涂家祠堂。我在涂家祠堂念到小学三年级,1970年,学校搬到大队部金家剅附近,我在那儿读到小学毕业。1975年,小学办起了附设初中班,又叫戴帽子初中,学校更名为柳李学校。村支书武大圣看过电影新闻纪录片,韶山村的学校就叫韶山学校,他说:办到大学,我们村的学校也不用再更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