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晓春  邵磊  王兴堂  黄秋鸯  伍洪建 《华夏考古》2012,(4):3-15,153,157
在四川营山县调查发现107方摩崖题刻,大都分布在太蓬山透明岩周围的石壁上,题刻时代从唐代一直持续到民国,其中以宋代最多。内容丰富,其中以唐代的《安禄山造像记》、《金刚经》和宋代雍沿的《蓬山十三咏》最为著名。此外,太蓬山还有大量的墨书,主要内容为许愿、还愿和祈福。  相似文献   

2.
兴龙寺位于甘肃省庄浪县通化镇中庄村,石窟始凿于明代、延续至民国,是一座以佛教为主的石窟寺。经考古调查发现有石窟8座,石龛2处,石窟造像16尊,壁画20平方米,残石造像3尊,石碑6通。在5号窟西壁上发现明代正德三年“兴龙寺”石刻题记。兴龙寺石窟所处位置在古丝绸之路鸡头道东段安化峡西口,是古丝绸之路要冲。  相似文献   

3.
解华 《文物世界》2005,(5):83-84
云冈石窟创建于北魏。现存历代石刻题记、碑文、铭文、墨书,约有68处。其中北魏有28处石刻题记,辽代有1处,元代11处,明、清、民国有28处,多为功德碑。现置于第6窟外西侧的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重修云冈石佛寺碑记》《云冈堡石佛寺历年续修工程并历年施舍银两、养赡地亩碑记  相似文献   

4.
张宝玺先生编著的《甘肃佛教石刻造像》是—部研究甘肃佛教艺术的著作。该书不但是一本图录,更是一本研究论著,其中精选甘肃各地从北凉至明代各时代有代表性的石刻造像、铭记图片290余幅,共涉及石刻造像160余件,较为系统地描述了甘肃佛教石刻的分布、时代特点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洛哇傍卡摩崖造像是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内发现一处重要的文物点,地处"唐蕃古道"与"茶马古道"交通要道之上,是一处有造像及藏文题记共存的摩崖石刻作品,其主要内容有佛像、佛塔及藏文题记。本文通过造像、佛塔及古藏文题记特征的比对,初步认为其年代为公元9~11世纪。洛哇傍卡摩崖造像、佛塔以及与佛教"戒律"相关的古藏文题记共存的现象,是目前所知的西藏境内摩崖造像中罕见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由孙继民主编,郝良真、马小青为副主编的《河北新发现石刻题记与隋唐史研究》已由河北人民出版社于2006年12月出版。全书25万字,包括正文和附录两部分。正文收录论文19篇,其中隋代、五代的各1篇,唐代的17篇。附录部分收录的范围则较广,包括两处汉代石刻、三通北朝墓志、两幅伪撰唐代石刻拓片、一通金代石刻题记的研究论文和十一通尚未刊发(主要是唐代)的石刻录文及其简介。该书绝大多数文章是单个石刻题记的考释,但也有综合研究多个石刻题记的,例如《新刊唐志涉及邯郸史地的几个问题》和《从出土墓志推测唐代的邯郸城》等。全书融资料性和学…  相似文献   

7.
中古时期,佛教在陇右略阳(今甘肃秦安)曾经非常兴盛,留下了数量众多的石佛塔、碑等文物。权氏佛塔造像现存10块,学界已经进行了图录整理、风格探究和铭文识读等工作。另有唐代的权氏墓志铭5块,文献内容完整,墓主生平事迹清晰。权氏佛教石刻造像刻制精美,且大多刻有发愿题记,历史价值很高。本文结合中古时期门阀氏族、地方豪族等研究,对略阳权氏家族佛教石刻进行进一步的比较分析,对其背后的历史信息试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8.
岳霖在灵山县的诗序石刻王永琏位于灵山县县城西傍的三海岩素有粤西胜景之称。其除了风景优美宜人之外,石壁上还有宋代至民国期间的石刻一百多幅。三海岩摩崖石刻最近已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文物保护单位。在三海岩众多的石刻中,有一幅是岳飞之子岳霖的诗序刻,其位置...  相似文献   

9.
位于黄河上游滨北小积石山丛中的炳灵寺石窟,是一座佛教艺术宝库,距今一千六百来年。唐宋以来,一些政治人物和军事家,曾先后到过炳灵寺,他们中有唐高宗时刑部侍郎张楚金,玄宗时期的御史大夫崔琳。当时他们是奉命“入吐蕃报聘”“使于吐蕃”。宋徽宗时洮西守将何灌率领其部届亦蒞临炳灵寺。他们不仅在炳灵寺开窟造像、建浮图、修寺庙,而且还在炳灵寺石窟崖壁上树碑立传,摩崖刻文,留下了中西交往宝贵的资料。炳灵寺石窟现存自西秦至清代墨书题记34则,石刻题记17则,(墨书题记有西秦1,北魏1,隋1,唐5,明24,清2。石刻题记有北魏1,唐10,宋1,西夏文2,明3),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成都万佛寺、商业街、西安路三个地点先后出土数十件有年代题记的南朝石刻造像,这些出土材料立即成为佛教造像研究的标尺。可是,经过笔者追根溯源的分析发现,成都出土的所谓南朝石刻造像实际上是宋代仿家的作品,从地层关系、造像组合、造像服饰、造像执物、佛座装饰、博山炉、幢、背景的芭焦树形、题记用语等方方面面都可以发现它们的晚期特征。  相似文献   

11.
安岳与大足两县不仅地界相连,而且两县的石窟艺术在时代、内容、风格和形制上都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同时又各有其特征。本文试就安岳与大足石窟中的《柳本尊十炼图》(以下简称《十炼图》),在石刻题记、题材、内容、艺术特征上作一初步的分析、比较,以就教于各位读者。 一、安岳与大足《十炼图》题记比较 安岳与大足石窟中的《十炼图》在十炼的内容和石刻题记序号上相一致,这为我们作对照比较提供了方便。现将安岳的石刻题记全文抄录,并与大足对校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甘肃华亭县南部的安口镇和神峪乡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北朝石刻造像,经过笔者整理校录,其中共计8件造像有供养人题记。根据题记内容和窖藏地理位置分析,笔者认为造像供养人就是文献记载的北朝时期活动于小陇山的南山屠各与陇东屠各。  相似文献   

13.
南山石刻     
南山石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走进贵港市南山风景区,就会看到琳琅满目的南山石刻,楷行隶篆,各显功力,是南山古迹又一绝。从南山寺门八角亭至山门,触目皆是碑刻摩崖,大部分岩洞都有题刻,其中石佛洞、观音岩最多,共40多(块)处。据旧志记载,自宋、元、明、清至民国,历代骚人墨客留题吟咏南山的诗文联额100余篇(首),近100块(处)石刻。南山的摩崖碑碣历史久远,其年代上至宋初,下至民国。其形式有题记、题额、诗联、序跋和捐资列名等。  相似文献   

14.
四川摩崖石刻造像数量多,内容丰富,既有单纯的释教造像,又有释道合龛造像,还有佛、释、道三教合一的造像。本文拟就四川摩崖石刻佛教造像的主要题材内容,按时代顺序作初步探索,纰漏之处,祈望方家赐教。 佛教石窟寺艺术的题材内容大都来自佛  相似文献   

15.
刘明 《黑龙江史志》2012,(16):48-49
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境内原有一处摩崖石刻题记文物点,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又新发现一处摩崖石刻题记。两处摩崖石刻题记与"南方丝绸之路"及"茶马古道"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四川博物院收藏有一批古代铭文石刻,包括石经、墓志铭、买地券及敕告、佛教和道教石刻,数量较大,内容丰富,文章对这批铭文石刻进行了初步整理,希望能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柳州现存摩崖石刻有100多方,涉及宋、元、明、清以及民国等多个时期,反映的内容颇广,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长时间以来,由于自然灾害及人为因素影响,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石刻的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孟瑜 《大众考古》2024,(1):43-47
<正>安岳石窟是中国中小石窟的代表,在安岳历代石窟营造过程中,营造者留下姓名的不多,唐代僧人玄应是其中一位,他在安岳几处重点石窟都留下了印记。安岳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周建德四年(575年)置普州及安岳县,州、县同治一城,取“安居于山岳”而得名。安岳境内现有民国以前石窟寺(含摩崖造像)23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处,有摩崖石刻佛经40余万字。安岳石窟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造像题记是唐武德三年(620年)。  相似文献   

19.
四川西北部绵阳市所辖北川县的小坝羌族乡境内,近年发现元代至元二十七年七月二十七日摩岩石刻题记一方,(图)记录了当时地方政府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一次盟誓,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物。 此石刻题记在清乾隆三十三年修《石泉县志》,道光十年修《石泉县志》及民国二十一年修的《北川县志》均未注录。北川县  相似文献   

20.
张延银 《文献》2005,(4):257-270
在整理馆藏方志文献时,笔者得观几则清代、民国学者所留的藏书题记.这些或长或短的文字,不仅说明了某一文献的内容、刻印及流传情况,也反映了与刻印及流传相伴而行的世事与人情,是一个个生动具体的历史片断和一幅幅蕴含丰富的艺术画面.兹分别予以必要的介绍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