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贺长雄受聘为袁世凯法律顾问的准确时间是1913年2月,初次续聘则在当年7月国会即将开始草宪工作之际,由代总理段祺瑞签署续聘合同.他能够被续聘,与他在此前抛出《观弈闲评》,提出有利于袁世凯的“国权授受”说及主张“超然内阁制”,有密切关系.同时,《观弈闲评》的出笼亦成为袁世凯对即将开始的草宪工作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举措.至于《共和宪法持久策》,则是有贺长雄在《观弈闲评》未能对草宪工作发生影响的情况下,针对当年10月出台的“天坛宪草”第一稿直接发出的攻击,是草宪过程中总统制与内阁制两种主张争斗的产物.以往研究者将其与1915年秋才发表的古德诺《共和与君主论》相提并论,说它是为袁世凯复辟帝制制造舆论之作,是完全错误的.此时的袁世凯应当说尚以实行总统制为直接诉求,并未想放弃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2.
论有贺长雄与民初宪政的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贺长雄在袁世凯扼杀共和民主制度,一步步走向专制独裁,乃至复辟帝制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他完全抹杀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事实,杜撰所谓的“国权授受说”,从根本上否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确立的“国民主权说”,并以此作为袁世凯抛弃民主共和制度,复辟帝制的法理依据。民国2年后宪政体制的演变就是在有贺长雄杜撰的这个理论指导下进行的。有贺长雄的言行体现了当时日本帝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和意志,他名义上是中国国家元首聘请的法律顾问,但实际上扮演着“阴谋政治家”的不光彩角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法、史学科的交叉融合,辛亥革命史研究新见叠出。一种意见援据日本人有贺长雄的观点认为,《清帝退位诏书》授权袁世凯组织共和政府,以"禅让"方式实现了"主权转移",民国主权的合法性由此得以实现;由于清帝拥有"天下共主"地位,诏书的颁布使中华帝国得以避免同期奥匈帝国似的分裂命运,促成了"五族共和",因而诏书是中华民国建国的纲领性文件,作用堪比《临时约法》。本文认为这种意见错漏甚多。君主专制与民主共和是对立的政治制度,法理上,两者绝无权力授受关系;事实上,中华民国系革命建国,即便是袁世凯的总统权力,也系民国政府授予;至于说诏书避免了分裂,更是与事实不符。从根本上讲,"主权转移"说无视辛亥革命在推翻帝制创建民国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既乖法理,又违事实,碍难成立。  相似文献   

4.
正"长子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使袁世凯误以为日本人支持其称帝",是一则广为人知的近代史轶事,却有诸多不合情理之处。首先,袁世凯有多种渠道了解日本对帝制的态度和立场,不会只凭一张《顺天时报》即做出判断。如袁的日本顾问有贺长雄、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中国驻日公使陆宗舆等,都是袁探察日本对帝制立场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5.
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杨天宏1912年3月31日由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实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部具有共和民主性质、可以“伦比宪法”的文件。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人士将它悬为国典,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宣布废除君主...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异哉》一文的公开发表问题①李德芳《异哉》是标志着梁启超与袁世凯政治决裂,并揭开护国战争序幕的惊世之作。该文最早发表于何种报刊?学术界曾一度公认是上海《大中华》杂志②,至1986年才有曾业英先生提出北京英文《京报》中文版、发表时间为1915年9...  相似文献   

7.
张謇与民初的《商会法》之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謇与民初的《商会法》之争朱英笔者曾在1996年第4期的《近代史研究》杂志上发表一篇短文,考证张謇辞去农商总长的时间系1915年4月,而并非如同许多论著所称之该年9月或是11月。之所以需要考订清楚张謇何时辞去农商总长职务,不仅是因为这一问题关系到张謇...  相似文献   

8.
《奉贺御史大夫兼左司马鸣翁梁老先生东征奏捷序》札记陈耀林石家庄市博物馆收藏岭南欧大任书《奉贺御史大夫兼左司马鸣翁梁老先生东征奏捷序》刻石剪裱本一册,原石高30厘米,横89厘米,工正小楷书就。后有新安罗文瑞跋语,竖写,除抬格外,每行19字。此石未见著录...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刍议胡晓新文化运动又称新思潮运动。中国现代文艺复兴。学界一般以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创刊为其开端。下限有几种说法,一为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二为1920年9月《新青年》8卷1期改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三为192...  相似文献   

10.
I.1.“《汉书》学”对“《史记》学”之挑战——共和释名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史纪·周本纪》暨《世表》、《年表》、诸《世家》、《秦纪》有“共和“,班固《汉书·古今人表》有“共伯和”。共伯[和]”与“共和”之正面对抗,是二千余年来未决的史学大公案,下面呈几条基本材料: I. 1. A. 《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於彘。……[厉王子]宣王在郡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乃以其子代宣王,宣王长而立之。  相似文献   

11.
有关段祺瑞在辛亥革命中活动的评价,学术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单宝《段祺瑞“三造共和”平议》一文认为,段在客观形势的推动下,思想确实有了转变,并以实际行动加快了当时形势发展的进程,其缔造民国之功应予肯定。而李开弟《段祺瑞“三造共和”述评》一文则主要以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中的一段话为依据,提出了与此相反的商榷意见,认为段曾于1912年1月1日领衔通电主张君宪、反对共和,常  相似文献   

12.
觉醒·启蒙     
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吸收了近20年来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并且以极其到位的历史意识、文化精神和人本基调,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公众知识。它让我们对于公众渴求挖掘历史文化真谛的愿望和胸怀有了更多的信心;同时,《走向共和》出自史学和文学圈子  相似文献   

13.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青年杂志》第一卷张涛《新青年》是现代中国新文化运动史上最重要的杂志。它创刊于1915年9月15日,每月发行一号,六号辑成一卷。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始改称《新青年》,后来再版时第一卷亦题名《新青年》。《新青年》第一卷为陈独秀...  相似文献   

14.
新疆发现前督军省长杨增新给他的公署大堂写过一副对联,很有名。这副对联一直挂到后来盛世才执政的初期。有关新疆的现代史料都提到过。现在根据2001年《云南日报》、《周末》版刊登《西北之行话督军》的记载,现将这副对联的原照抄如下:“共和实草昧初开,羞称五霸七雄,纷争莫问中原事;边庭有桃园胜境,狃率南回北准,浑噩长为太古民。  相似文献   

15.
近日拜读单宝同志《段祺瑞“三造共和”平议》(见《安徽史学》一九八四年第五期,以下简称《平议》)一文,单宝同志在《平议》一文中提出:对段氏“三造共和”问题应依据史料,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历史的分析,才能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张登德 《安徽史学》2003,10(6):104-105
通常观点认为陈炽在重译《富国策》基础上或同时撰写了《续富国策》一书。本根据《续富国策》书中的具体内容和《重译富国策》的序言证明正确结论应是《续富国策》撰写出版在先,《重译富国策》译述发表于后。  相似文献   

17.
吴航 《安徽史学》2016,(1):49-55
清朝科举考试策问官方《明史》修纂,始于顺治十七年(1660年)顺天乡试;但到乾隆朝殿本《明史》刊布之后,科举策问仍试及官修《明史》。官修《明史》的时政内容大规模地进入科举策问,旨在使广大士子深入了解官方政治,积极阐发有关《明史》修纂的史学见解,提出有益于《明史》修纂的建议和意见,说明当时国家对此重大"文治"工程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当然,清朝官方主导下的科举策问与《明史》修纂,以及对士子策答《明史》修纂之建议和意见的吸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官私双方在《明史》修纂上的弥合程度,对稳定和巩固清朝统治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12年,在辛亥革命的节节胜利下,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中国不再有世袭的君主,取而代之的是选举产业的总统,故名曰“共和”。中国迎来宪法、国会、内阁等新事物。欧风美雨如急风暴雨,清洗,改造着旧社会。  相似文献   

19.
对日"二十一条"交涉,实际上有外交部和总统府明暗两条管道,总统府交涉管道的关键人物是袁的顾问有贺长雄,负责袁和有贺之间联系的,在国内是袁的心腹幕僚曾彝进,在日本是驻日公使陆宗舆。根据新发现总统府交涉密档及其它相关记述,袁在开议前曾派有贺回国打探元老态度;谈判陷入僵持后,又派有贺回国运动元老给大隈内阁施压。袁在交涉过程中采取拖延、泄密等针锋相对的策略,与他在开议之初便透过手中掌握的有贺致松方正义密函知晓了日方的交涉策略,应有一定关系。为加强与元老联系,袁又接受有贺建议,设立"外友会",秘邀松方访华,并得到后者响应,但最终未能成行。有贺致总统府电文中所谓"秘密一事",及驻日公使馆致外部电文中所谓"密约一条",即指此事而言,而非指袁为实施帝制,与日方另有所谓"密约"以换取后者支持。交涉行将结束时,曾彝进还曾向袁提出过一个不为学界所知的善后密呈。与外交部围绕具体条款同日方讨价还价不同,总统府交涉管道侧重利用日方高层对华政策分歧开展工作,从而对交涉进程和最终结局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新青年》的女权思想及其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青年》的女权思想及其影响张晓丽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举起民主、科学的旗帜,开展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对妇女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形成了系统的女权思想。一妇女人格权及贞操观思想几千年来中国妇女一直处于社会底层,没有独立地位与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