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2014年春,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泗洪县博物馆合作对韩井遗址进行钻探和发掘,初步确认这是一处顺山集文化时期的环壕聚落.此次发掘解剖了环壕的北段,在残丘壕沟内发现了3个布满陶片、兽骨、烧土的活动面和1条用烧土颗粒铺垫的小路,收获了大量的陶、石、骨角器和动物骨骼.根据出土遗物判断,壕沟内的主体堆积是在顺山集文化第三期形成.此次发掘,丰富了顺山集文化的内涵,为研究新石器时代中期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地区与淮河流域文化交流,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中期聚落生业经济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2015年3月和2016年4月,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对韩井遗址进行第二、三次勘探和发掘.通过发掘揭示出顺山集文化一期、二期的遗存,发现了顺山集一期由洼地和多条水沟组成的水稻田等遗迹,丰富了顺山集文化的内涵.尤其是水稻田的发现,很可能是目前所见最早的与人类驯化水稻相关的遗迹,为研究顺山集文化的聚落形态和中国早期稻作农业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也为中国淮河流域和黄河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跨区域的交流和互动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相似文献   

3.
江苏镇江丁家村遗址位于高丽山与十里长山之间的山谷地带,是一处较为典型的商周时期台形遗址。2014年镇江博物馆对其进行发掘,发现了较多的柱洞群、灰坑和墓葬等遗迹,出土了大量陶瓷器及动植物标本。丁家村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宁镇地区先民栖居形态、生计方式等提供了重要信息,其中大量炭化小麦的发现为研究该区域先民饮食结构及小麦的传播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庄丽娜 《南方文物》2023,(1):109-118
顺山集文化分布在淮河中游的东部地区,顺山集、韩井和雪南遗址为三处具有代表性的遗址。顺山集遗址的遗存可以分成三期,其中第三期文化遗存较前两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有研究者提出应该属于两种不同的考古学文化。这种情况也出现于韩井遗址和雪南遗址,本文通过梳理了这三处遗址的材料,从聚落格局、生业经济、陶器、生产工具等方面的比较,总结出各遗址体现出的在二期和三期发生的具体的变化,并结合环境考古相关的证据,试图探讨这些变化发生的性质和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胎土、成型、修整、装饰、焙烧五个方面对顺山集遗址出土的陶器破片进行观察后可知:第一期遗存陶器以泥片贴筑法制坯为主,少量为泥条筑成;第二期遗存中,泥条筑成的陶器数量有所增加,成为主要制坯方法。顺山集遗址第一、二期文化陶器制作工艺的变化,符合新石器时代陶器制作由泥片筑成法向泥条筑成法转变的总体变化规律,表明第一、二期遗存陶器制作工艺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晋阳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将晋阳古城遗址列入"十一五"期间全国百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项目。2010年,晋阳古城遗址获首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2012年2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配合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我们对晋阳古城进行了小范围试掘,发掘区位于古城营村南约200米(图一),共布设5×5米探方9个,发掘面积225平方米。  相似文献   

7.
浙江临海峙山头遗址的试掘,发现并清理了一批灰坑及柱洞、基槽等建筑遗迹,出土了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石器等文化遗存。通过这一试掘,了解到该遗址主要包含上山文化和跨湖桥文化两个阶段。峙山头遗址是迄今发现的上山文化中纬度最靠南、经度最靠东、距海洋最近的遗址,对于完整认识中国东南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江苏丹阳葛城吴文化遗址,经勘探试掘,确认其为一座吴国城址.城址内分布有窖穴、房基、水井、水沟,城址外分布有土墩墓.遗址中出土有较丰富的陶器、石器、青铜器等吴文化遗物.通过对出土陶器分析,可将该文化遗存分为三期:早期为西周中晚期,中期为春秋前期,晚期为春秋后期,三者之间连续无缺环.经与江、浙、皖地区同类吴文化遗存对比,可推知丹阳葛城古城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延续使用时间最长、保存状况较为完好的吴国城址.  相似文献   

9.
大名县赵鸭窝村地表下15米深处,发现了陶盂、支脚、三足钵、小口壶等属于磁山文化系统的遗物,初步分析约相当于磁山文化的晚期,经对与遗物共出的兽骨和木炭的测定,其绝对年代约在距今7375-7540年前后.这一发现,为研究磁山文化的分布范围和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西溪遗址文化遗存可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时代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早期,晚期相当于马家浜文化向崧泽文化的过渡阶段,其资料证明太湖西部地区史前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2009年10月29日至11月9日,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保护项目,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卫辉市安都乡杨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较为丰富的商代遗迹、遗物,为研究新乡地区商代文化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曹耀文 《东南文化》2023,(1):32-45+195-197+190-192
2002年12月—2003年1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狮象遗址进行试掘,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时期遗存一批,包含灰坑、墓葬、柱洞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等遗物,可见粤北石峡文化,粤东虎头埔文化、后山文化,珠江三角洲古椰文化、涌浪文化等文化因素,为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与周边早期考古学文化交流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蒲江古石山、铁牛村、许鞋匾三处冶铁遗址的调查和试掘,发现炼炉、烧炭窑、灰坑、铁矿石、炉材、鼓风构件、生铁块、铁渣、玻璃质等遗迹遗物,说明这里在汉晋时期是重要的冶炼场所,并有较大的冶炼规模和较高的冶炼技术。选矿经验丰富,已出现炒钢技术和块状灰口铸铁。燃料主要为木炭。此次调查和试掘为西南地区冶铁历史和冶铸工艺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0月19日至11月5日,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的天宁寺钟鼓楼遗址进行了考古试掘,共清理出三组建筑基址,分别是钟楼、鼓楼和东配殿基址,建筑时代初步判定为清代。  相似文献   

15.
江苏泗洪韩井遗址水稻驯化的植硅体证据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井遗址顺山集文化一期由洼地和水沟组成的水稻田,很可能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与人类驯化水稻相关的遗迹,植硅体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论断给予支持。从顺山集文化一期到二期,韩井遗址均以水稻双峰型植硅体居多,而且其百分比和浓度(均值)均呈现增多的态势;水稻扇型和横排哑铃型植硅体表现出相反的规律。与同时期顺山集遗址相比,韩井遗址的水稻扇型植硅体尺寸偏小。水稻扇型植硅体鱼鳞状纹饰个数和水稻双峰型植硅体形态测量用于水稻驯化程度的判定上,表现出非协同性。陶胎中掺入破碎稻壳是韩井遗址水稻栽培与驯化实践的又一反映。  相似文献   

16.
2013年4月8日至19日,廊坊市文物管理处对河北省文安县太子务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进行了试掘,为研究后岗一期、二期文化遗址的内涵及分布脉络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2009年9月18日至24日,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衡水市文物管理处、景县文物保管所联合组队,对景县西周庄遗址进行了试掘,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器残片和动物骨骼、蚌壳等,尤其是新石器文化遗存的发现,将衡水市有人类活动的年代提前了至少500年。  相似文献   

18.
1997年12月,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为配合邯郸市新世纪商业广场的建设工程,对位于赵邯郸故城大北城址东部的东庄遗址进行了试掘,发掘面积为47平方米,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遗迹、遗物,对研究邯郸大北城的使用和兴衰具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珠海宝镜湾遗址是珠江口地区一处面积较大的未经后世扰乱的山坡遗址。近期小规模的试掘使我们对遗址的文化性质、时代及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05年6~7月,南京博物院对新浮遗址进行试掘,发现了灰坑等遗迹,出土陶器、石器以及少量的原始瓷器等遗物。该遗址属于早期湖熟文化,遗物与郑州二里冈遗址下层有很多相似之处,年代相当于中原的商代早期。此次发掘丰富了早期湖熟文化的内涵,反映了早期湖熟文化在茅山山脉以东也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