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振华  高玉 《南方文物》2012,(1):156-163
植物遗存的分析显示,八里岗遗址前仰韶时期的植物性食物资源主要是水稻和橡子等,经济方式上农业与采集并存。自仰韶时期开始,则一直保持了稻粟黍的作物组合,但各种作物的比例在不同时期存在一定的变化,同时这种变化与该遗址的考古学文化变迁是相符的,从农业经济的角度体现了南北方文化的消长过程。稻属穗轴形态的分析则表明该遗址驯化穗轴自前仰韶时期开始一直保持了很高的比例,驯化过程可能很早就已完成。此外,从对杂草遗存的分析结果来看,该遗址整个新石器时代的作物加工模式或许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作物加工的大部分步骤都是在遗址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2.
郑家坝遗址十二桥文化时期土样浮选结果显示,遗址中保存了丰富的炭化植物种子果实.通过对浮选结果的量化分析,认识到商代郑家坝地区经营以粟为主的旱作农业,并且有丰富的野生核果、浆果类以及其他植物资源.通过对四川地区先秦时期遗址发现的炭化植物遗存的分析发现:在农作物种类相对丰富的情况下,地理位置对于农作物结构的影响程度高于文化系统;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对于本地的主导作物的种植可能并未表现出太多关注,而这种关注在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对于非农作物植物种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共性,但是由于区域植物资源差异或者人类食用植物种类的习惯差异决定了各地植物食谱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2003年3~6月,山东长清月庄遗址发掘期间,采集了一批以后李文化为主的土壤样品进行浮选。我们曾简单报道过月庄遗址H124浮选出的后李文化时期炭化稻,这是目前中国北方见到最早的稻谷遗存之一。本文将详细报道全部浮选结果,以期认识月庄遗址先民与植物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全新世早期人类与植物的互动关系、植物的利用以及黄河流域早期食物生产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2009年,在对魏家窝铺红山文化聚落遗址的发掘过程中,我们采用针对性采样法进行了植物浮选工作,获得了炭化木、植物种子等炭化植物遗存。该遗址浮选样品中炭化木屑的平均含量仅为0.75克/10升,粟、黍等植物种子共41粒。通过实验室数据分析,该遗址先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应该是渔猎生产方式,而农业经济并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7.
广富林遗址2008年度浸水保存的这批样品,从中发现了种类较丰富的植物遗骸,包括有葫芦、桃核、芡实、甜瓜、水稻、葎草、楝树果实等,通过量化统计和植物利用方式分析,我们认为遗址至少在广富林文化时期形成了包括粮食种植和瓜果蔬菜栽培的园圃农业经济体系,并在周代进一步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辽宁阜新查海遗址炭化植物遗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查海遗址的木炭和炭化种子、果实遗存,获得了对该遗址聚落周围植被及人类利用方式以及生业经济模式的初步认识:聚落周围广泛分布阔叶落叶林,以麻栎属为主,此外包括桦木属、杨属、榆树属、朴树属等,这种植被组合可能与全新世初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关;聚落居民在房屋建筑材料和薪柴获取活动中利用了聚落周围的森林资源;山杏、核桃楸、榛子和一些禾本科、豆科植物遗存的发现,可能说明采集是获取植物性食物的主要方式,目前没有发现植物栽培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10.
2019年,在河南省鲁山县望城岗冶铁遗址发掘的汉代遗迹土样中,共浮选出炭化植物种子31粒,其中农作物遗存包括粟和小麦,杂草类种子涉及马齿苋、苋属、藜和蓼属.出土的炭化农作物遗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从事生铁冶铸手工业者的饮食结构,以粟与小麦此类旱地作物为主,构成较为单一.  相似文献   

11.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是一篇浮选报告。浮选法是通过考古发掘获取古代植物遗存的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在瓦店遗址开展的浮选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属于龙山时代的炭化植物遗存,其中包括了粟、黍、水稻、小麦和大豆五种农作物。通过量化分析发现,在出土的农作物品种中,粟和水稻的出土概率几乎相当,这说明,北方旱作农业的代表作物~粟和南方稻作农业的代表作物~水稻,在瓦店遗址的龙山时代的农业生产中是同等重要的。文章从文化因素和环境背景两个方面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认为文化因素可能起到了更大的作用。瓦店浮选结果中发现了原产于西亚的小麦,说明至迟在距今4500年前后小麦已经传入中原的腹心地区。  相似文献   

12.
李倩  郭济桥  武庄 《南方文物》2020,(1):160-166
文章以石邑城遗址2017年出土的动物骨骼遗存为研究对象,应用种属鉴定、量化统计、年龄结构分析等方法讨论了石邑城遗址先民对动物资源的利用模式;并结合发掘区是手工业区的性质探讨了石邑城遗址先民制骨手工业的生产方式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大地湾遗址农业植物遗存与人类生存的环境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依据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不同文化期农业植物遗存的形态鉴定及数量统计,表明遗址中最早出现(7800aBP-7350aBP)的是黍,尔后黍渐少,粟渐多.结合孢粉分析等相关环境考古学研究资料的证据,讨论了位于渭河上游葫芦河流域的先民们在8000aBP-5000aBP的经济活动及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4.
青海互助丰台卡约文化遗址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丰台遗址位于青海省东部互助县的丰台村.在县城西北约3公里处(图一)。遗址坐落在湟水支流沙塘川河谷的西坡上.海拔高度约为2500米,是一处卡约文化的居住址.面积达数万平方米。2001年夏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德国考古研究院欧亚考古研究所的协助下。对遗址进行了一次小规模的  相似文献   

15.
淮河中下游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复杂、交流频繁的区域,正如地理环境一样,文化面貌也兼具南北两地风格,农业格局及生业模式亦是在这种环境与文化的双重影响下得以形成。双墩遗址在该地区新石器文化中晚期之交具有突出的代表性,其2014—2016年发掘所得大植物遗存中有水稻、菱、葡萄等。本文在此基础上,结合双墩文化其他遗址的动植物遗存材料的分析,初步认为采集、狩猎、捕捞占据双墩文化经济生活的主要地位,农耕应仍处于较为初级水平。比较起来,同时期的北辛文化生业发展逐步融入北方传统的旱作农业体系,而淮河中下游的青莲岗、龙虬庄和长江下游的马家浜生业形态则更趋向于稻作农业,双墩处于南北交汇的过渡带上,其生业经济更近南方,但是在农业发展水平上则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6.
2010年7月至9月,多家单位联合对偏堡子遗址进行了主动发掘。在遗址第Ⅱ发掘区清理了青铜时代墓葬6座,出土陶器12件,同时发掘了灰沟、灰坑若干,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等。这批材料具有高台山文化和新乐上层文化的因素,同时又有较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为研究本地青铜时代的文化面貌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王家村遗址2011年度的系统浮选发现了粟、黍、水稻、小麦和大量的非农作物的种子;非农作物种子中以藜属最多,其次为黍亚科与酸模属。浮选结果表明,虽然小珠山三期、小珠山五期均为以种植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但二者经历了此消彼长的过程;自小珠山五期始,水稻、小麦开始进入先民的食谱,此次的发现为研究二者的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材料;野大豆的驯化也已经开始,相比关中、中原地区,该地区的驯化过程起步较晚。除了主要农作物外,藜属、酸模属等非农作物在先民食谱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或为蔬菜。  相似文献   

18.
古城寨城址始建于龙山时代晚期,并且在二里头、二里岗、殷墟时期一直延用。我们在古城寨城址龙山到殷墟时期的土样中收集到了粟、黍、小麦和藜四种农作物炭化种子。通过种子数量的统计分析,认定当时的农业是典型的以粟为主的早期旱作农业,并且农业生产水平较为发达,农业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大路铺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并非单纯属“石家河文化系统”,至少包括薛家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类不同性质的遗存。以大路铺遗址为代表,可以归纳出长江以南的鄂东南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变迁经历了薛家岗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北辛文化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主要分布在鲁中南的汶、泗河流域,并散见于山东其他地区,这一阶段是中国北方地区旱作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建立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系统的植物考古浮选法,在山东定陶何楼遗址采集、分析了31份浮选样品,共获得1073粒(颗)炭化植物种子,包括黍、粟、大豆、小麦四种炭化农作物,其他可鉴定的非农作物炭化植物遗存还包括狗尾草,豆科的胡枝子、草木樨、藜、桑树子、芡实等。北辛晚期至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生业模式中,黍粟类旱作农业作物基本都是最为重要的农作物资源,其中又以黍为主导,稻米在大部分遗址中都有发现,说明其存在一定的普遍性,大豆只在少数遗址中已经出现。这一时期果壳类植物遗存的发现相当普遍,其中何楼遗址出土的以芡实为代表的野生植物遗存最为突出,显示出采集类经济模式在北辛晚期至大汶口早期生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这一时期本区域并未形成同一时期中原地区庙底沟文化成熟的旱作农业体系,相对粗放且产量较低的黍依旧是最重要的农作物资源,一些遗址中采集类植物资源仍占有较大比重。此外,大汶口文化早期内部在不同区域也存在不一致的生业经济结构,更多地反映了遗址周边小环境而非文化本身对于生业模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