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江流域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一家全方位展示黑龙江流域自然、历史和民俗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拥有地处中俄界江的地理优势,汇集了中、俄、犹三大古老文明,成为黑龙江流域权威的自然百科全书和历史文化长廊。  相似文献   

2.
本土的地域文化内核是地域文学生存、发展的真正源泉。就黑龙江流域文学来说,原始萨满教文化是其重要的生发原点。萨满教文化因素在现代黑龙江流域文学中经历了一条从批判到爱恨交织,再到敬畏颂扬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3.
康猛 《黑龙江史志》2007,(10):20-21
<正>黑龙江的振兴需要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建设边疆文化大省是发扬黑龙江优良文化传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现代化黑龙江的重要举措。我省编修地方史志和专业史志则是体现先进文化、反映历史文明、推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就是说,地方史志和专业史志的编纂本身就是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编纂地方史、地方志、年鉴工作,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讲政治的需要,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需要,是国家和省下达的长期的指令性任务,对此,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同志曾多次作过重要指示。江泽民总书记指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李鹏总理指示:“地方志又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新编地方志工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定要认真抓好。”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在“在全省地方志第三次工作会议”上提出编纂史志鉴是“官职”、“官责”。各级党委、政府和大中型企业与事业单位,不能疏职,要做到中央和省提出的“一纳入、五到位”,务必抓出成效,推进我区两个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史志》2021,(10):65-65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编著的《中国共产党黑龙江历史》第二卷(1949—1978)由中共党史出版社于2021年3月正式出版,该书是中共黑龙江省委史志研究室为黑龙江人民奉献的一部精品力作。《中国共产党黑龙江历史》第二卷全书近50万字,记述了1949—1978年间黑龙江在党中央和地方党委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决定在“十五”期间在省会兰州建设三座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兼具会议中心功能的大剧院,建设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在改造扩建的省博物馆基础上建设中国丝绸之路博物馆。甘肃省将建三座标志工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辽代"黑龙江"并非指今天的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嫩江,而是指辽代庆州境内的黑河,即今天内蒙古的查干木伦河。辽代"黑龙江"名称的出现既源于契丹社会的龙文化和黑龙崇拜,又与辽道宗的汉化倾向以及庆州黑河的地域特征相关。金元时期,"黑龙江"的指称范围东移至松花江和嫩江流域,同时随着达斡尔人的北走而扩展至今天黑龙江上游石勒喀河地区。明清时期,"黑龙江"的含义延伸至今整个黑龙江,并与松花江和嫩江明确区分。"黑龙江"名称的出现及迁移反映了黑龙江流域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和中原文明的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8.
陈雷同志题词充分认识黑龙江省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谱写一曲黑龙江赞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促进两个文明建设张向凌秋浦李颂鸯温野赵宁 论团结文化 袜辐族及黑龙江流域的株辐遗存 吉林省农安德惠考古调查简报 吉林省德惠王家佗子北岭发现的古代遗存 东胡族系的覆面葬俗及相关问题 海船镜 透雕龙马纹金牌饰 东北地区的石链 嫩江流域原始文化初论 先商文化探源 西团山文化及其族属 高句丽初、中期的都城 辽代懂州、顺州考 黑龙江省通河县太平屯古城考 汉代夫余文化当议 辽东半岛石棚之研究 吉林省辉发河流域原始文化简析 延吉市砖瓦厂遗址出土…  相似文献   

9.
苏联学者 E■杰列维扬科的近著《阿穆尔河(即黑龙江)沿岸部落》(科学出版社西伯利亚分社一九八一年版)一书,主要用考古资料探讨了公元第一千纪间黑龙江沿岸地区靺鞨、室韦等族的族源及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问题。作者无视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土地这一事实,对于黑龙江流域与中原地区的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讳莫如深,却起劲地鼓吹“文化独特论”和“文化西来说”,暴露了苏联历史、考古学为其霸权主义服务的政治意图。本文是该书最末一章《民族源的若干问题》的摘译(篇题为译者所加,原注从略),发表于此,做为研究国外学术动态与动向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一、黑龙江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黑龙江地处我国东北边陲,自古以来常被视为蛮荒之地,虽然黑龙江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于中原地区,但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也诞生嬗变了源远流长的高度文明,使黑龙江流域文明与黄河流域文明、长江流域文明,并称中国三大文明发源地。千百年来,生活在这片广袤无垠土地上的天之骄子们铁马金戈、纵横山野,开创了龙江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
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副主任张向凌同志在省文化厅召开的创作会议上的讲话,为宣传黑龙江,使更多的人正确认识黑龙江,进而热爱黑龙江,建设黑龙江,提供了一篇好教材,也为我们充分运用修志成果,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了经验,对进一步做好修志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明开化”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改变日本人观念的改革运动。笔者认为:“文明”就是一种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内相对说来比较先进的社会文化形态;“开化”就是为达到这种“文明”的目标所做出的种种努力。日本的“文明开化”就是日本人在受到欧美各国文化的冲击时,为保存、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所做出的应变反映和积极进取的行动。从明治维新初期颁布《五条誓文》,到“富国强兵”、“殖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遗产》2007,(1):34-55
在丝绸之路这条沟通东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交流的古道上,黄河流域古代文明、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古代波斯文明、古代希腊文明、欧亚草原古代文明等都在这一重要地区交融。  相似文献   

14.
地方志作为地方百科全书,记载一地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具有“资治、教化、存史”的功能。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系统工程,是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服务当代,有益后世的千秋大业。”地方志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正在发挥着日益明显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灿烂的冰雪文化,是千百年来居住在这块神奇土地上的黑龙江各族人民拼搏、创造、传承、总结、发展、升华而成的.四季变换,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民俗风情是地域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历史上黑龙江流域多民族文明的不断发展,使得黑龙江具有丰厚的多民族文化底蕴,逐渐积累形成了黑龙江广博、深厚、凝重、丰富的冰雪文化风格.这其中,世世代代居住在黑龙江地区的赫哲族人民做出了彪炳显赫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珠江文化是一种以河流流域为载体的文化,其对应就是黄河、长江、黑龙江、辽河文化。如果说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么,珠江也是我国南方的母亲河,珠江文化是一种有它特定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文化特色的流域文化。它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共同缔造了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多元一体”化的中华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喜迎党的二十大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明确了四川发展的新目标新任务,描绘了未来五年的宏伟蓝图,提出要经过五年努力,让社会文明进步达到新高度,基本建成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地方志纵贯古今,横陈百科,包罗万象,被誉为“一方之全史”和“一地之百科全书”,承担着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的光荣使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重要的文化基础事业,是建设文化强省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一地一域的“精神名片”。  相似文献   

18.
<正>《黑龙江省志简编》的出版发行是我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上的一件大事,有着非同一般的特殊意义。黑龙江位于祖国的最东北,亘古以来这里的先民就开始在这块广袤的大地上栖息繁衍,创造了璀璨的文明。中国历史上的北魏、辽、金、元、清等封建王朝和地方政权渤海国就是由发源于黑龙江流域的鲜卑、契丹、蒙古、女真和满族先后建立。这些少数民族在恶劣的自然生存状态下造就了刚烈无畏的剽悍性格,在长期的迁徙和争斗中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2003~2010年兰州城市文化建设的一个长远规划——《文化兰州建设规划》提出要建设文化兰州。文化兰州建设由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一是建设十大标志性建筑:兰州大剧院、体育中心、会展中心、文溯阁《四库全书》藏书楼、金城关文化风情区、改扩建中的省博物馆、兰州科技馆、黄河  相似文献   

20.
韩真 《福建史志》2006,(4):21-22
精神文明建设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向全党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与物质文明并列的“两个文明”建设是近二十多年来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贯奋斗目标,二轮修志.精神文明建设无疑是重要内容之一。精神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地方志中所反映的精神文明是狭义的.指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主观世界方面所取得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教育、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标题之下,经常性的章、节(或条目)是“思想道德建设”、“创文明新风”、“组织机构建设”、“文明单位选介”等等。显然.“精神文明建设”的牵扯面较广.有文化(文明与文化的内容最为近似,是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态)、政治(思想建设属政治范畴)、社会(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是社会和谐、进步的表现)等。正因为如此.从收入《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文件及志书篇目汇编》(方志出版社2004年10月出版)的《河南省志》和秦皇岛、芜湖、淄博、宜昌、潮州等五个设区市市志的篇目看.“精神文明建设”的框架结构竟有3种安排法:一是独立设篇,如《宜昌市志》和《潮州市志》,与“文化建设”比邻;二是置于“文化建设”卷下(《河南省志》),或“文化”之栏目下(《秦皇岛市志》);三是置于“社会生活”篇下(《淄博市志》),或“社会”篇下(《芜湖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