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9年4月,浙江省瓯海县(今温州市瓯海区)文博馆文物普查时,在该县石鼓山清理了两座晋墓,得永和八年(352年)砖、石质藏经匣和咸安二年(372年)砖。永和八年砖长34.7、宽13、厚4.6厘米,青灰色,质地较细,含砂量很少。一侧为钱币间平行线纹(图一:1);另一侧模印阳文楷书“永和八年九月十□余氏□”11字(图一:2),其中八个字清晰,永字半残可从,两字全残。同墓出土的石质藏经匣,长13.7、宽10、合盖后高10、壁厚2.5厘米。匣盖正中阴刻楷书“无垢净光陀罗尼经函”9字(图一:5)。每字约1.5厘米见方,字口清晰,除“垢”字略有泐  相似文献   

2.
灵石寺塔坐落于浙江黄岩潮际乡的灵石寺,该塔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主其事者为寺主大德,人称经律大德嗣卿,是一个深受吴越国尊崇的高僧.1987年,寺塔大修时,文物考古人员在塔宫中发现大批珍贵文物,其中经过挑选的字砖和画砖便有120方,本文兹就字砖择要加以论述.字砖共有66方,书写方式多样,有在软砖坯上用硬笔直接书写的;有在砖坯上以刀代笔刻书的;还有一方记账砖和一方题诗砖,是用墨笔直接书写于成砖之上.以上三种字砖,以第一种最具特色,所书运笔自如,生动活泼,犹如简帛文字.故暂名之曰“砖书”,妥当与否,还有待于识者的指教.这种砖书是僻处东海之隅的东瓯故地一枝独秀的民间书法奇葩,当时善于砖书的人为数不少,仅在塔砖上署名的就有十余人之多.他们都是民间写手,不拘泥于法度,而勇于创新.这些砖书,充分表现了作者各不相同的文化水平和政治面貌,并提供了研究黄岩北宋初期有关的史料,而对现代硬笔书法的提倡,亦不无启示.灵石寺塔砖书的佳作,不胜枚举,限于篇幅,今选附原拓图片11份.分别阐述如下:一、继承两汉、魏晋砖文的传统,而又别具唐末宋初的时代特征.附图1砖书的内容是:“戊戌年九月廿一日造砖,其年雨水不遍.”右旁署款为“李乌觑”.李乌是砖书作者,又是制砖工匠,  相似文献   

3.
吉林大学藏汉墓砖铭曰:“罗妇张老(死土)也”。“也”上一字,王丹同志释作“(死土)”,认为是“葬”字的异体字,“丧”字的借用字,意为尸体。这些看法,非常正确。这里拟对王文作一点补充。砖铭“也”上一字,仔细辨识原拓片,确系从“死”从“土”,因该字讹变较甚,而不易辨认。此字上半部“死”字“一”上和“匕”,各羡一划;下半部“土”字,羡一点。这些部位出现羡笔,在汉魏文字里是比较常见的。今以汉简、汉碑、汉砖的“葬”字与吉林大学藏砖相比较(见下图),可  相似文献   

4.
1997年7月16日横江镇文化站干部谢望春同志报告,珠坑乡老街保存有一通古碑,石城县博物馆遂邀请公安部门一同派人到现场考察。该碑《刊定夫马诉呈碑记》,为青石质,因长年日晒雨淋,碑上文字磨损风化严重,有的字迹已模糊不清。碑高167厘米,宽78厘米,厚2.5厘米。碑顶上横书题额“刊定夫马诉呈碑记”8字和碑左上角刻曰:“宪奉”2字,字高5厘米,宽4厘米;碑左第一行竖行刻曰:“钦加同知衔署理石城县正堂加十级纪录十次王为”11字,字高4厘米,宽4厘米;最后落款“光绪二十三年六月十九日发朱坑市合甲”17字,字高3厘米,宽2厘米。以上…  相似文献   

5.
1989年10月,华蓥市高兴镇谭家桥村农民吴启全,在自己的屋宅前取土制砖时,距地表约1米深处发现古代铜印一方,现由华蓥市文物管理所征集收藏。铜印为方形,上下边长为5.7厘米、左右边长为5.5厘米,通高3.2厘米,印纽高1.7、宽2.7、厚1.1厘米。印身厚1.5厘米。铜印重290克。印背右上角和左下角均刻阴文一“上”字,印文为“冯氏图书之记”六  相似文献   

6.
1990年夏,康定民族师专杨嘉铭先生率学生在康定县鱼通区麦崩乡作社会历史考察时,于该乡含泥村上火地山头的荆丛中发现一清代古墓,墓用当地所产片石封砌,完好无损,墓前有石祭台一,台前有一碑,高1米,宽75厘米,厚8厘米,用当地产之页岩制成。无龟趺,呈凸形直接置土中。碑周阴刻云纹,碑额为“世代兴隆”四字,碑身文字因石片剥蚀,有的字已不可辨,尚可识者为: 右行:“……癸山下………” 中行:“皇清敕赠怀远将军山……” 左行:“雍正三年岁次乙已仲冬……”  相似文献   

7.
前几年在文管所工作期间,曾参加了宝兴县赶羊沟一座汉墓的调查清理,现将资料整理报告于后:该墓于1988年5月在宝兴县城西相距约30公里的赶羊沟,被村民翻地时发现。我们前往进行了调查和抢救清理。(一)墓葬型制墓葬位于陇东镇赶羊沟东坡的一处缓坡地里,系砖室券拱墓、墓顶覆盖厚约20—30厘米封土。该墓墓室结构完整,系长方形竖穴土坑单室券拱。供用7行饰有花边的梯形砖平行砌筑。墓室穴壁用长方形花进砖交错平砌,左右壁各14层,前后两壁各23层。拱和壁相交处使用了一层一侧厚5厘米,另侧厚10厘米的楔形砖作起券线。墓底满铺一层长方…  相似文献   

8.
八四年十一月文物补查时,于应城县黄滩镇及附近的几个村中发现数百块明砖。砖全为青色,长46.5、宽22.5、厚12.5厘米。半数以上有模印文字,内容有二:一为:武昌府提调官张勗司吏徐用德安州判官司吏(?)时中应城县知县吴均美司吏张斌作匠卢福一人户贾政陈玉贤吴成一为:武昌府德安州应城县提调官知县吴均美典廖兴造砖人贾政李兴作匠卢福洪武十年三月□总甲首陈文胜砖之确切年代已定:明“洪武十年”,  相似文献   

9.
1987年3月,在余杭县闲林埠镇东北唐山发现一座古墓,我所派员进行了清理,现将清理所获资料报道如下:一、墓葬形制墓葬位于庙山西北坡,方向北偏西70°,为砖构单室券顶墓,平面呈“凸”字形,全长7.6米,分墓室和甬道两部分(图一).墓室长5.55、宽2.18、高2.57米,左右两壁及后壁均呈弧形向外鼓出,后壁弧度较大,和顶券相接而成后拱,前壁平直,但在前壁之外,甬道之上有砖砌弧形突出形如龟背之前缘.墓室中后部置棺床,高21厘米,棺床前又依次伸出两砖,作台阶状.棺床上部顺砖错缝平砌,下部用竖砖杂乱堆砌,砖与砖之间留有间隙,  相似文献   

10.
1987年7月8日,苍溪县伏公乡龙凤村出土两方唐代官印。其一为“蓬州之印”,7.6厘米见方,厚1.7厘米,柄椭圆,高8厘米,重2.3市斤,阳篆“篷州之印”四字,柄右刻楷书“蓬州之印”四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八月日”、“礼部造”十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五十二号”六字;其二为“蓬州儒学记”,长8厘米,宽5厘米,厚1.3厘米,柄椭园,高7厘米,重1.3市斤。阳篆“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右刻楷书“蓬州儒学记”五字,柄左刻楷书“大顺元年十一月日”、“礼部造”十一字,印左侧面刻楷书“大字三百八十七号”八字。 两印均为青铜铸造,工艺细致,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1.
《梁书·范云传》记范云齐末仕历,有云:“仍迁假节建武将军、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有谭俨者,县之豪族,艺鞭之,俨以为耻,诣京诉云,云坐征还下狱,会赦免。永元二年,起为国子博士。”此一段中,“永元二年”当系“永元三年”之误。历来学者未见有人指出。近人著作,涉及范云仕历时,往往信从“永元二年”为国子博士这一记载,亦有以此来推定何逊有关诗歌之作年的,如《何逊集校注》等。故不可不辩。《文选》卷38有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表文开首即云:“臣云言,被尚书诏,以臣为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封霄城县开国侯,食邑千户。奉命震惊,心颜无措。”是范尚书即范云,让表为任昉代作。据《梁书》本传及《武帝纪》,范云为吏部尚书,封霄城县侯在天监元年四月梁武即位之次日。则让表之作当在其时。而表文所述范  相似文献   

12.
一纸珍藏干海宁市图书馆的清代六舟上人《宋“嬲”字砖墨拓》(以下简称“嬲”字砖拓”),让人眼前顿觉一亮。砖古,是一块六舟所藏的晋代古砖,又被主人琢磨为一方砚台;字奇,上边有一个两“男”夹一“女”的“嬲”字;墨拓上题识、钤印部出自一代名家学者之手,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大学历史系文物陈列室,现藏有两方南北朝楔形纪年墓砖,一为“东魏天平砖”,河南洛阳出土,一是“刘宋元嘉砖”,出土地点不详。现介绍如下: (一)东魏天平券砖砖为泥质深灰陶,火候较高,整砖呈楔形。砖的两头各有一凸凹半圆形榫。长35、宽13、厚端为6.5、薄端5厘米。凸凹半圆榫半径一样,皆2.5厘米。砖边微残,从结构,造形上分析,均甚符合力学原理。此方砖有一面饰弧形粗绳纹。厚度较薄的一端有“天平元年大□劳”,七字,字系阳文楷书。字体方整精健,苍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大兴县辽代马直温夫妻合葬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9年10月,北京市大兴县京开公路西红门段东侧液压机械厂基建工程中,发现残砖室墓一座(图一)。出土瓷器、木俑、墓志、铜钱等,其中以活动关节的大型木偶人作为盛骨灰的葬具(真容木雕像),较为特殊。该墓早经盗掘,扰乱严重。圆形墓室,系用37×16×5厘米的灰条砖砌成,墓壁按两丁两顺四重砖排砌,壁厚1.10米。墓顶已塌,东壁已被破坏无存,西、南、北侧最高残存十层砖,高约1.06米。墓室直径4.10米。墓室南壁正中有甬道,宽约1.21米,甬道为券顶,  相似文献   

15.
《考古与文物》2003年1期发表了刘卫鹏先生的《咸阳西魏谢婆仁墓清理简报》。其中,出土一墓砖,报告为:长32.6、宽16、厚6.5厘米,棱角残缺,磨蚀较甚,青灰色,正面刻有“大统十六年七月九日,谢婆仁铭,住在谢菅中”3行18字,楷书,魏碑体。并且附有墓砖拓片,其上第十七字字形为“番”,经过仔细研究,认为隶定“营”更妥。  相似文献   

16.
《知过论》是乾隆皇帝书写的一篇自省文章,作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时年71岁。此卷引首纵书“诫申观我”4个行书大字。正文横108厘米,纵31.6厘米,底为描金行龙纹,四角饰如意祥云。全篇共书721字,落款“乾隆辛丑仲秋月御笔”。共钤11枚鉴藏章,分别是“古稀天子之宝”、“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之宝”、“用笔在心”、“寓意于物”、“几席有余香”、“有同春”、“犹日孜孜”、“乐寿堂”、“八徵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石渠宝笈所藏”。乾隆皇帝的性情一向好大喜功,对自己几十年当政文武兼备的丰硕成果一直津津乐道,自称为“十全老…  相似文献   

17.
墓志一:1982年10月在扬州市城东公社沙口大队东庄生产队一条宽1米的沟内出土.墓志埋深1.5米,出土时志盖相合侧立.从埋藏情况看,应为残墓.墓志盖44厘米见方,厚5厘米,志身41厘米见方,厚8.5厘米.盖篆刻“唐故汝南周府君墓志”三列.铭文楷书,23行,543字.时代为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9年).(见图和附录)墓志二:1984年12月发现于扬州三元桥三元新村玻璃厂宿舍基建工地的一座唐残砖室墓中.该墓只存东端,正东西向,平面作腰鼓形,残长1.0、宽0.6~0.8、残高0.3米.墓壁平砖砌筑,有铺地砖三层,横向平铺,皆用长32.5、宽16.5、厚3.5厘米的小青砖铺成.墓内出土茶绿釉瓷碗一件,直壁,平底,施釉不及底,碗内有许多支烧点,制作极其粗糙.墓志盖44.5厘米见方,厚7厘米,中间篆刻“任府君墓志铭”二列.志身44.5厘米见方,厚9厘米,铭文楷书,25行,601字.时代为咸通九年.(见图和附录)  相似文献   

18.
1985年6月,绵竹县教育局饮料厂在城西郊的诸葛双忠祠侧挖窖坑取土时,于地下2米深处发现有南齐纪年铭文的方砖一块。(图一) 纪年砖长31厘米,宽19厘米,厚5.5厘米,色青灰,基本完整。砖的上、下、左、右四面皆素,无纹饰,唯在前楞面和后楞面有图纹,前楞面的纹饰为环带莲花纹。纹样正中部有竖行铭文“永明五年”四字。(图二)其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单个字大约1.5厘米至2厘米不等。砖的后楞面烧造有二方连续的  相似文献   

19.
1985年8月,陕西省淳化县车坞乡南胡同村村民在庄基内掘土,发现一座北宋墓葬。这座墓葬是长方形单室券顶的砖室墓,从所留残痕看,墓室在地表下约八米处,有竖井,竖井上口南侧宽105厘米,墓室宽146、长(南北)278、高200厘米。墓室地面拼铺塾棺石板三块,三石大小相同,长214、宽52、厚4厘米,沙石。塾棺石上有棺木朽痕和一具尸骼,葬式被挠乱不详。卷洞的砌法是:两壁最底层挨塾棺石立卧一素面条砖,其上以次平卧素面条砖,椤上饰斜线纹条砖、椤上饰花瓣纹条砖和素面条砖,共五层。五层砖以上有盆花牡丹纹方砖一块,  相似文献   

20.
大冶市六朝墓清理简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3年3月5日,大金公路金牛路段土方施工过程中,於殷老八自然村(北)150米的金龟山西南坡地上,发现古墓三座。我们对其中一座墓(编号M1)进行了发掘清理。现简报如下;一、墓葬结构M1为券项单室砖墓。方向185°(图一)。墓顶距地表约1.5米。平面呈长方形,全长576、宽200、高220厘米。墓室两侧墓壁为双层台阶夹墙结构,外壁墙高125厘米,内壁墓墙高100厘米。墓门内1米处,紧贴两侧墓壁各有一缧墓砖高垒,高84厘米。墓壁162厘米高处始起券,均以32×16×5厘米楔形砖,错缝侧砌起券,券顶残高52.5厘米。墓壁使用31×16×5.5厘米规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