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煊赫 《神州》2013,(24):8-8
巴尔扎克是法国19世纪最重要的作家,而《高老头》也是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奥诺雷·德·巴尔扎克是享有世界声誉的法国大文豪,一生创作了91部小说,合称《人间喜剧》,该书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文学史对他的评价很高,说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3.
2005年12月21日,江苏省作协理事、国家一级作家庞瑞垠先生冒着寒风来到南京市五十四中,在校礼堂做了一场生动精彩的报告,使听讲的三百多名中学生受益匪浅。庞瑞垠先生淡泊自持,数十年笔耕不辍,创作了以《早年周恩来》、《逐鹿金陵》、《秦淮世家》等为代表的数十部长篇巨著,多次荣获全国大奖。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向中学生们讲述了一个作家的成长道路。他把时光拉回到50多年前,说自已17岁中学一毕业就去了苏北农村的一所小学任教,当时和现在的中学生差不多大的年纪,在艰苦的条件下一边教学一边写作。在经历了一次次的退稿后,依然赤心不改…  相似文献   

4.
孔庆东 《百年潮》2007,(6):68-73
对于中国现代的通俗小说,张恨水是天字第一号的人物。一是他的名气最大。老舍曾称张恨水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二是他的作品最多。他一生创作了中长篇小说120多部,比巴尔扎克还多,总字数约2000万。  相似文献   

5.
万伯翱 《纵横》2014,(7):62-63
2011年11月,在北京饭店举行中国作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我碰见了被众多作家簇拥着的身体硬朗的97岁四川老作家马识途,他是这次参会作家中最年长的。我跑过去向他致礼,因怕他听不清楚,我还俯身上去大声介绍了一句,他即面露喜色,用浓重的川音答道:“是啊!认得认得!许久没得见了,我们是老朋友了呀……”  相似文献   

6.
脸谱     
<正>"嫉妒"司汤达的巴尔扎克1838年,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开始动笔写作,他只用了短短的52天,就写出了《巴马修道院》这部数十万字的世界名著。这惊人的速度,在世界文学史上极其罕见。同为著名作家的巴尔扎克在  相似文献   

7.
正被恩格斯誉为"现实主义大师"的法国作家奥诺雷·德·巴尔扎克的一生是在贫穷、负债和困顿中度过的;是在"最残酷的困境中,在完全孤单、绝对没有半点安慰的气氛里,从事超过自己力量的工作"。在他51年的生涯中,只有两三年不愁钱,事业上没有困难。一1799年5月20日,巴尔扎克出生于法国西部城市都尔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814年,他到巴黎攻读法律,曾在诉讼代理人和  相似文献   

8.
《南京史志》2014,(2):86-87
巴尔扎克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的代表,一生共完成了九十本长篇小说,平均每天工作十-/J\时以上。每天深夜十二点时,1I-A就会叫醒他,他穿上白色修道服,奋笔疾书,一般会连续写五六个钟头,直到疲惫不堪才会离桌休息。  相似文献   

9.
想为这个时代画像是徒然的。当我们疑惑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巴尔扎克这样摄影机式的大作家时,当代最好的作家之一余华正为他的《兄弟》(下部)作无力的辩解,而更多的作家、评论家和思想者则沉默着,这不光是他们的个人问题,面对纷繁万象的社会现实,一切观察和评论都是吉光片羽。  相似文献   

10.
井原西鹤是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日本江户文学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家。他以写实主义创作手法,揭露和批判町人社会现实,他的小说不仅为町人阶级开阔了视野,也为他们争取人性和权力上的解放起到了积极作用。西鶴生于宽永十九年(公元1642),是大阪町人。青少午时代学习俳谐创作,不久,成为大阪谈林派的一员活跃分子。他勤奋好学,俳谐的作句速度达到二十一秒一句。在他的俳谐中,不少句子表露出町人对金钱的强烈欲望。  相似文献   

11.
张宝林 《纵横》2011,(11):56-57
一个作家,既写小说,也写剧本,还写评论和杂文,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却只是六个字,这情状恐怕是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这位作家叫郑拾风(1920-1996),他的“最短杂文”是一句短评:“今日无话可说。”1995年11月,高集、高汾收到郑拾风写来的一封短信,只有两三行字:  相似文献   

12.
《驴皮记》是巴尔扎克哲理研究类小说的代表作。在这部长篇小说中,巴尔扎克采用现实主义和神秘怪诞相结合的手法,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着重塑造了主人公拉法埃尔·瓦朗坦的人物形象,通过以瓦朗坦为主的人物活动,向读者展示了人生的哲理。巴尔扎克对人生意义的具体理解是什么呢?他站在哲学高度所进行的理论概括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通过对其代表作《驴皮记》中主要人物的分析来了解。拉法埃尔·瓦朗坦是《驴皮记》中的主要人物,他出身于贵族家庭,从小受到父亲的严厉管教,到二十岁时,还不曾到上流社会厮混过。他有种…  相似文献   

13.
【技法讲座】同学们,有这样一则真实的故事: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可奇怪的是雕像没有手,那手到哪里去了呢?原来是被创作者罗丹用斧头狠狠地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罗丹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后,感到十分满意,便迫不及待地引来他的学生观赏。几个学生被雕像的一双手吸引住了,你看:雕像双手叠合,自然摆放于胸前,形象逼真。学生连连赞叹:"好极  相似文献   

14.
肖正 《名人传记》2020,(5):12-16
他曾在辽沈、平津等战役中获六次大功,被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三十余次。他从文盲成为作家,塑造的典型人物“周扒皮”成了压榨他人劳作的通用符号。他是全国“扫盲运动”标杆、学雷锋楷模、德育导师……2019年12月7日,他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他就是“战士作家”高玉宝。  相似文献   

15.
张衡文考释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于全 《文献》2002,(3):206-214
东汉张衡是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博雅善属文,出经入史,精于物理,文章著述颇丰,然历代零落损毁,所剩不多,且多残缺,尽管后人对凡隶其名下的文章残句多方搜罗考辨,其中疑阙依然甚多.  相似文献   

16.
正傅雷先生是一代翻译巨匠,他留学于法国的巴黎大学,1931年回国后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与介绍工作,译作丰富,行文流畅,文笔传神,翻译态度严谨。他翻译巴尔扎克作品多达15部,是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的外籍会员;他译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赏家,他写下了不少对贝多芬、莫扎特和肖邦作品的赏析文章;作为父亲,他写给儿子的《傅雷家书》自20世纪80年代出版至今,已经震撼感动  相似文献   

17.
广西的文学前辈,我最早认识是苗延秀同志——还是称呼他为同志吧,在他生前我一直这样称呼他。虽然他年长我17岁,又曾两度是我工作的直接领导人,我都不以他职务称呼。觉得这样既表达了对他的尊重也亲切些,当年苏联的一首歌有两句歌词:“我们骄傲的称呼是同志,它比一切尊称都光荣。”  相似文献   

18.
不幸,一次又一次地降临这户人家小儿子涂远高去世之后,涂德明一直睡不落神,一晚上要醒五六次。在黑夜的幻觉中,有时候他突然觉得儿子没有死,醒来才知是个梦。然后他又回忆起6月17日那天的场景,他反复想起那天的细节,他要探究儿子究竟是怎样死的。6月17日晚上8点左右,他正在准备睡觉,他的侄子  相似文献   

19.
不朽的业绩我称蹇老生前是贵州文坛的“文学领军者”,这是由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人格精神的魅力所决定的。蹇老德高望重,心存厚道,从无嫉妒他人之心,专以扶持、奖掖文学新人为职志,得到贵州作家普遍的拥戴。但蹇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他的乡土文学作品曾经产生过的影响,今天的人们就不甚了然了。有人甚至说:“蹇先艾么,不就因为鲁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对他的小说称赞过几句?没什么了不得的呀!”可是,鲁迅在这篇《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所评价者,还只是蹇先艾1926年以前的创作,那时候,他才不过是一位二…  相似文献   

20.
见识印度     
我得承认,我是带着偏见来印度的。这也不能怪我,了不起的作家奈保尔在他的“印度三部曲”里没说印度一句好话。看了他的书,我觉得印度就是一个放大了的中国,而且放大的全是缺点,更拥挤更混乱也更贫穷。八个多小时的飞行,一出钦奈机场的大门,湿热的喧嚣扑面而来,让我感觉像是回到了南方滨海的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