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史·梁持胜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75年7月版,下同,简称《持胜传》),是记载东夏国史事的重要文献.其所记述的“兴定初,宣抚使蒲鲜万奴有异志,欲弃咸平徙曷懒路,……持胜走上京告行省太平,是时,太平已与万奴通谋.……既而,太平受万奴命,焚毁上京宗庙,执元帅承充,夺其军”等史料,直接涉及到蒲鲜万奴转入女真故地、攻上京城的时间、路线等重要历史问题.但其《校勘记》,却在“兴定初宣抚使蒲鲜万奴有异志”条  相似文献   

2.
近读校点本《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发现四则时间、官职、人名方面的错误和标点失误之处,今不揣浅陋,稍加辨证。 1.《长编》卷二○《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十一月辛卯》条(P.464)云:“以建州邵武县为邵武军。” 按:《长编》此处的“太平兴国四年”应为“五年”。见《太平寰宇记》卷一○一载:“邵武军,本建州邵武县地,皇朝兴国五年以户口繁会,路当要冲,于县置邵武军。”《元丰九域志》卷九亦载:“同下州,邵武军。太平兴国五年以建州邵武县置军。”《舆地广记》卷三四、《宋史》卷八九《地理志·福建路》记载同上两书。再查《福建通志·地理志》卷一《沿革上》亦云:“建州邵武军,太平兴国五年置。” 2.《长编》卷一七《太祖开宝九年九月癸酉》(P.376)云:“户部尚书致仕、赠左仆射刘熙古卒。”  相似文献   

3.
西汉大臣朱买臣(?~前115年)的籍贯与墓址一直有几种不同说法.一、嘉兴说.见明代吴敬所《国色天香》(卷七).明清时修的嘉兴府志、县志也持此说.而朱买臣的墓.陆广微《吴地记》载:“嘉兴县,……(天心池)东二里有会稽太守朱买臣坟.”《太平寰宇记》嘉兴县条,清光绪《嘉兴府志》等有类似记载.二、建德说.新编《建德县志》(1986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如是说.持此议的还有民国《建德县志》宋淳熙《严州图经》(卷二)载:“朱太守祠在乌陇,汉会稽太守朱买臣之神也;又有别庙在朱池.”建德亦有朱买臣墓,明万历十年(1582)建德知县俞汝为之立碑,《中国名胜词典》(第376页)有此记载,现墓碑尚存.三,吴县说.自宋范成大《吴郡志》至明清历代的《苏州府志》、《吴县志》都作此说.据《吴县志》及其他地方志乘记载.朱买臣的故宅就在苏州城西边的穹窿山.《光福志》载:“穹窿禅寺在穹窿山麓,俗曰茅蓬,旧名福臻禅院,相传来买臣故宅.”另据有关古籍记载,或曰朱买臣故宅在茅蓬显忠寺,或云即藏书乡朱家场.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的城建于何时,古代文献说法不一。有的说是“黄帝”时期(《汉书·郊祀志》);有的说是“种农”时期(《汉书·食货志》);有的说是“鲧筑城”(《吕氏春秋·君守篇》);有的说是“城郭盖禹始也”(《太平御览一百九十二引《博物志》)。考古发挖资料证明,我国在新石器  相似文献   

5.
(一)《国榷》卷48:“(正德六年)九月丁未朔”(古籍出版社1958年铅印本第3009页)。按:“丁末”误,应作“戊申”。因“十月戊寅朔”,若“九月丁未朔”则九月为三十一天,显然不对。又,祝允明:《江海歼渠记》,陈垣:《二十史朔闰表》均作九月“戊申朔”。此误来源于《明武宗实录》。(二)《国榷》卷48:“(正德七年六月丁巳)盗刘宠(?)等泛舟自横州下九江,历安庆、太平、仪真,至于镇江……”(同上第3029页)。按:“横州”误,应作“黄州”。1.《明史·地理志》湖广、江西以及长江下  相似文献   

6.
贺次君先生点校《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版)卷一四“河东道三”岚州岚谷县条下云:“隋大业三年置岢岚镇、压草城、川贼路。”显然点校者是将岢岚镇、压草城、川贼路作为三处地名。据《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及《宋史·地理志》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以岚州岚谷县建为岢岚军。又阅《武经总要》前集卷一七“边防”岢岚军条云:“隋大业中,置岢岚镇,捍草城川贼路。”且列出岢岚军属下“川谷城堡五”,第一便是“草城川”,并云:“川口阔一里余,川中有古城,景德中筑长城控扼贼路。”(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据…  相似文献   

7.
对吴国后期都城——吴大城的确认及研究颇有争议,归纳为二种,一是说即现在的苏州城,主要依据是历代文献资料,尤其是唐·陆广微《吴地记》及以后各时期的文献,如《吴郡图经续记》、《太平寰宇记》、《吴郡志》等.另一说与此相悖,作者之一曾根据近几十年来对苏州城的考古调查、试掘和发掘所获得的资料,撰写了《论苏州城最早建于汉代》一文.依《越绝书·吴地传》所言:“阖庐之时,大霸,筑吴越城,城中有小城二,徙治胥山.”“徙治胥山”,就是说其城在胥山附近.《姑苏志》云:“胥山,在太湖口,今太湖口为胥口,其外为胥湖.另唐·崔(晏鸟)《姑苏台赋》:”……(姑苏台)北望灵岩馆  相似文献   

8.
巍巍昆仑,以“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冰山公主”——公格尔峰及其姊妹峰公格尔九别峰,并称“昆仑三雄”。与之相媲美的,尚有“昆仑文化三宝”,这就是史志奇葩——《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以下简称《州志》)、《中国柯尔克孜族百科全书》(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以下简称《百科全书》)和《柯尔克孜民间文学精品选》(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年出版,以下简称《精品选》)。“文化三宝”论,乃笔者阅读上述三著后的命题,广大史志界有识之士,或将有此共识。  相似文献   

9.
罗大纲殉难的日期和地点,史书记载不一,为太平天国史上之一大“谜”。简又文《太平天国全史》(以下简称《全史》)确认咸丰五年(1855年)深秋,罗大纲随同北王韦昌辉回救芜湖而殉职.其主要根据:1.向荣咸丰五年七月初七日(8月20日)奏:大纲于五月十七日(6月30日)尚在天京进攻外围秣陵关,六月廿日(8月2日)败于蔡应龙;(《全史》)2.《粤匪起手根由》:五年,芜湖、太平、宁国一带,被向大人先锋张国良(邓绍良)一齐打回收复,杨秀清又吊(调)罗大纲回救芜湖、太平,又被张国良(邓绍良)打死(《全史》).从而否定了下述材料:1.光绪《江宁府志》:罗大纲在咸丰五年四月十七日(6月1日),于清水师攻三山  相似文献   

10.
永泰公主墓志1960年9月于唐乾陵东南约三华里之陪葬墓中出土。正方形,体积较大,每边1.14米。志盖周围雕饰忍冬蔓草及十二生肖花纹,颇华丽,中间篆书三行,行三字,曰:"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铭"。志文如次:(句点是抄录时增加的,每行之  相似文献   

11.
《文博》1993年第2期刊登了马先登、李朝阳二位的《咸阳市渭城区出土的唐墓志》一文,介绍了近年出土的四合墓志,“为研究唐代政治、军事、文化和咸阳的地理沿革提供了实物资料”.文章并附有四幅墓志拓本照片,便于读者与录文相互对照,理解墓志内容.兹就该文的录文释读和标点提出一些不同意见,以供作者及研究者参考.一、寿昌公主墓志盖据作者介绍,寿昌公主墓葬已被破坏,志石佚失,仅得刻有“唐故寿昌公主墓志铭”九字的墓志盖.这位寿昌公主,作者根据《唐会要》的记载,定为”睿宗十一女……降崔真”.但据《新唐书八三·诸帝公主传》所载,除睿宗十一女之一为寿昌公主外,代宗十八女之第十五位亦称“寿昌公  相似文献   

12.
清和硕恪靖公主府,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赛汗路公主府街11号,现为呼和浩特博物馆馆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硕恪靖公主”,亦称“恪靖固伦公主”,她一生三次受封,三迁府邸,与蒙古草原的和平安宁息息相关,与蒙古民族的繁衍生存血脉相连。她的品级、封号以及金册,圈点了她不同寻常的一生。公主的名称·品级“公主”之称,始于战国,始用于诸候之女,周朝时称王姬。《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有:“公叔为相,尚魏公主”。又《李斯列传》:“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战国时期,又把诸侯之女称为“君主”。《史记·六国表》述:“(秦)…  相似文献   

13.
明代《后湖志》载:“湖在京城之北、太平门外,周回四十里。”清末《金陵后湖志》亦载:“湖中有五洲,环四十里,形势天然。”南京的其它方志,如《乐史环宇记》、《洪武京城图志》、《江宁府志》等都说:“玄武湖……周回四十里。”  相似文献   

14.
萧徒姑撒考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燕燕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契丹国志》载"承天太后以楚国公主嫁其弟萧徒姑撒",两处记载只是将人名换成了尊称。可该句中的萧徒姑撒是谁学界存在不同看法。经研究认为:燕燕(承天太后)有可能以楚国公主嫁给圣宗仁德皇后之弟萧绍业,但萧绍业并不是萧徒姑撒,萧徒姑撒可能是圣宗元妃之弟萧孝惠。  相似文献   

15.
太平塘摩崖题刻,地处东径108°55′,北纬30°18′,利川市城北1公里,利(川)──万(万县)公路东侧。1974年考古调查发现,题刻为依崖切削而成的石灰岩碑碣,高5米,宽4.8米,中间竖排楷书阴刻“太平塘”三字。字大0.8米见方,字迹苍劲工整,颇为醒目。右上角阴刻楷书“太平年”三字,字大0.2米见方。经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和鄂西州博物馆鉴定,此题刻为元末农民起义军徐寿辉部所留历史遗迹,距今600多年。是利川市重要文物古迹。现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湖北省地名志》、《鄂西名胜》、《利川市地名志》。题刻上所刻“太平年”,…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点校本《旧五代史》卷69第914页,正文有“(张)宪初闻有变,出奔沂州。”卷后第923页《校勘记》第二条“出奔沂州”称“殿本、刘本同。《资治通鉴》卷275作‘出奔忻州’。《资治通鉴》注云:《九域志》:太原府东北至忻州二百里。此以宋氏徙府后言也。”但对张宪出奔之地究竟是“忻州”抑或“沂州”,却不予判明,使人读后更不得要领。按,北宋初年人乐史《太平寰宇记》卷23载:“沂州,琅琊郡,今理临沂县”;该书卷42又载:“忻州,定襄郡,今理秀容县……秦为太原郡地,今州即汉太原郡之阳曲县也……(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复为忻州”。“沂州”…  相似文献   

17.
(接2004(1)期) 27.公元976-984年(北宋太宗太平兴国间),乐史上《太平寰宇记》二百卷. "《书目》直史馆乐史撰,凡二百卷,载天下州郡国志所著古今事迹.太平兴国中,天下一统,史取自古山经、地志,考正讹谬,纂成此书,上之.始于河南道,终于四夷.又有《总记传》一百三十卷、《坐知天下记》四十卷、《掌上华夷图》一卷."  相似文献   

18.
<正> 《太平寰宇记》中引有354条所谓“《郡国志》”逸文,由于乐史在《寰宇记》序言中曾提到“元和有《郡国志》”,清严观作《元和郡县补志》辑补今本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阙文时,即将《寰宇记》引《郡  相似文献   

19.
贺次君先生点校之《元和郡县图志》(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嘉惠学人,功德无量,然细加考究,则仍未免略有微瑕。故此,笔者试为《志》中有关今湖北、湖南两省内容之误校及较为重要之漏校,作一补正。 1.页五二七:“秦兼天下,自汉以北为南阳郡,今邓州南阳县是也。”校勘记:“今按:‘南阳县’,《舆地纪胜》襄阳府引作‘南阳郡’,谓《元和志》引‘《楚地记》云’,今各本皆无此句,未详。” 按,《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五襄州载:“《楚地记》云:汉江之北为南阳,汉江之南为南郡。”可见《舆地纪胜》谓本《志》引‘《楚地记》云”有据。本《志》引文献而不言出处者甚多,《纪胜》指明,未必即本《志》原文,各本固不必有之。 然《纪胜》作“南阳郡”则误。本《志》引自《楚地记》者,当止上述《寰宇记》中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河南省文物商店在全省各地的文物拣选、文物收购工作中,收集到一批宋、金、元时期的官印。这里,我们仅选其中五方介绍出来并略作考证。一、“枣阳县新铸印”此印为铜铸,正方形,背有长方形钮,边长5.5、厚1.1、通钮高4厘米。钮的两侧凿二行九字款:“太平兴国五年九月铸”(公元980年)。印文为阴刻篆书,二行六字”枣阳县新铸印”(图1)。据《宋史·地理志》:“隋州、上、汉东都、崇信节度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