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城市儿童户外体力活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速城市化的当今,公共健康已成为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突出问题.城市人口急速增加、城市建成区快速高密度蔓延,加之汽车入侵、城市结构及居住模式的改变,供儿童日常活动的户外公共空间越来越有限,儿童体质20年来持续下降,儿童能否在城市中健康成长成为维系中国家庭及整个社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最具挑战的课题之一.文章对国内外户外环境中的儿童体力活动研究及实践进展进行了综述,国内外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四个方面:(1)运用多种测量方法对儿童体力活动水平进行调查研究; (2)宏观尺度的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结构空间分异研究以及儿童游戏场地设计分析; (3)具体的户外环境因子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研究; (4)儿童对户外环境中的体力活动机会感知等四个方面.文章最后提出促进城市户外环境中的儿童体力活动应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包括环境因素对体力活动类型及体力活动强度影响、户外物理环境因子如温度、风速、日照等对儿童体力活动的影响、儿童与父母对户外环境及活动机会感知差异以及儿童户外环境感知偏好研究等.  相似文献   

2.
城市老年人的户外体力活动的时空特征直接反映了其对城市体育空间的利用情况及闲暇时间的体力活动情况。本文基于2017年南京市老年人GPS活动轨迹和GT3+调查的第一手数据,运用MATLAB时空密度趋势面的可视化技术和GIS测度空间面积分析并比较南京市不同社区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的时空特征、活动空间形态与面积、体力活动量等,揭示不同社区老年人户外体力活动时空特征的社区分异,为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城市老年人户外活动规律提供理论依据,为城市规划建设部门改善相应的社区建成环境、促进老年人积极的生活方式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3.
高校单位社区空间的儿童友好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祁琪  陈淳  朱竑 《人文地理》2021,36(3):67-75
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为单位社区转型提供新思路.本研究获取行为注记及问卷数据,探讨广州市H高校单位社区儿童活动空间特征及社区对儿童活动的影响,结合空间满意度及友好度评价,分析了高校单位社区与儿童活动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①高校公共活动区为儿童活动集聚地,社区建成环境及社会环境对活动有积极或消极影响;②社区绿化好、安全性高及...  相似文献   

4.
李康康  杨东峰 《人文地理》2021,36(5):111-120
针对建成环境与老年人体力活动关系研究中,较少定量刻画其与社会、心理要素交互作用的不足,本文构建了三者交互影响下的体力活动关系模型。研究发现:①老年人体力活动参与率整体不高,性别与家庭结构差异在活动表现形式上存在不同。②活动意向未能有效触发老年人体力活动,自我效能感是其重要参考因素;建成环境、社会资本对老年人体力活动的影响,由直接或间接通过自我效能感中介完成,心理健康作用则未显现。③家庭结构存在调节作用,建成环境单一要素对空巢老人体力活动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其对与子女共同居住老年人影响稳健。④社会资本是建成环境发挥空间干预老年人体力活动作用的重要前提;环境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更应采应取组合式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5.
张雯 《南京史志》2023,(13):26-27
<正>区域活动是幼儿获取经验的主要形式。户外艺术区是幼儿开展户外艺术创作活动的区域,而材料投放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整个活动顺利开展。一、户外艺术活动的本质追求“活教育”倡导“精密观察”“儿童教儿童”“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教师采取这些策略,开展户外美术活动,能够充分发展幼儿感受美、欣赏美和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徐正阳 《风景名胜》2020,(1):0079-0079,0081
本文基于城镇居民健康的现状,根据户外环境与城镇居民健康状况的关系,分析影响城镇居民健康的因素,并进一步研究社区公园对城镇居民健康的促进作用。为社区公园和绿地中设计儿童活动空间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陆莹 《风景名胜》2020,(2):0304-0304
由于人为观念、成本投入、设计局限性等多方面因素,大部分户外公共空间在进行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只是简单的设置一些成品化的游戏设施就认为已经满足了孩子的游戏活动需求。直到近期人们才逐渐意识到定制符合儿童成长的户外游戏场所的重要性,提出了“儿童友好型城市”的概念,即要落实儿童优先的原则,考虑他们出行的需求、安全的需求、不同年龄段成长的需求。世界各国没有间断过对友好型儿童户外空间的研究与建设。事实证明,跳脱出书本、教室、电子设备,孩子在体验自然、探索自然中的成长是潜移默化、不可缺失且意义重大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户外游憩研究的不断深入,获取有效游憩行为和环境信息的重要性突显,美国学者麦肯奇(McKenzie)研创出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方法(System for Observing Play and Recreation in Communities,SOPARC)能够瞬时批量高效获取户外游憩活动信息,因而在西方游憩行为研究中逐步获得广泛运用。本文使用文献检索和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和分析近年西方学者对社区玩耍与游憩观察系统方法的主要应用成果,归纳出西方学者对SOPARC应用研究的热点。通过西方学者应用SOPARC方法研究的特点评述,提出该方法对我国研究的若干启示:SOPARC方法科学有效,能够为我国游憩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但引入应用需要根据中国国情进行改进;SOPARC方法应用广泛,可主要用于游憩行为调查、游憩设施和环境规划及游憩地管理中。  相似文献   

9.
流动儿童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主题和现实话题,但对其地方感学界缺乏关注。本文以上海市主要服务流动儿童的X社区儿童服务中心为例,综合运用感知地图、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等质性研究方法,探究流动儿童地方感的特征与形成机制。流动儿童地方感存在社区与上海、市区与郊区和对地方的态度三个维度的差异;流动儿童对家的认知包括认同、迷失和流动三种,流动儿童地方感是基于亲人、朋友和其他社会网络所建立的,涉及多地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积极地方感;流动儿童地方感的形成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受政府权力影响的X中心、家庭和学校,以及智能设备和自然环境是五个直接影响流动儿童地方感的因素,流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也会重塑其地方感。从地理视角研究流动儿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楠 《南京史志》2023,(20):68-69
<正>幼儿园户外游戏活动是幼儿整体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层面上培养幼儿参加户外游戏活动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幼儿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户外游戏活动带来的积极教育意义非常明显,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同时推动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从观察角度出发,阐述了幼儿户外游戏调整的实践方法。  相似文献   

11.
邻里作为城市居民的重要日常生活场所,对健康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本文选取武汉市南湖街道这一典型住区,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针对商品房和保障房邻里展开对比研究,解析不同类型邻里中居民的邻里环境感知对自评健康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控制个人因素后,体育休闲设施感知、归属感和安全感显示出对自评健康独立且显著的影响。而在对比研究中,商品房邻里的居民自评健康受邻里环境感知的影响较显著,而保障房邻里的居民自评健康受个体层面特征的影响较显著。因此,宜针对不同类型邻里制定差异化的社区健康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单位社区杂化过程与城市性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位社区作为中国城市重要的传统社区之一,曾经是以单位制度作为组织形态和行为规范而形成的"准乡土性"社区。而在转型期,随着城市空间重构、单位制度解体与个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单位社区出现了以社区杂化过程为显著特征的制度-空间-社会的全面转型。单位社区杂化从广义上包括居民构成、社会交往、行为模式和社区认同四个维度的变化,导致了单位社区"准乡土性"的消失和"城市性"的构建。本文从城市性作为一种城市生活方式的经典理论出发,从不同维度理解单位社区杂化中城市性构建的现象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市社区的异质性社会结构与街坊/邻里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社区的邻里交往自从住房市场化以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本文从个体、家庭和社区三方面分析促进街坊/邻里关系水平的因素。研究发现,高度异质性社区中的街邻关系水平低于低度异质性社区,具有普遍性的异质性负效应,在社区层次对街坊/邻里关系水平发挥选择性削弱作用。不同异质性社会结构的城市社区中,家庭纽带提供的情感和切实的支持对家庭成员的街邻融合有积极的作用。居民社团活动参与率在不同异质性类型社区中能有效提高街邻关系水平,表现出并存的正效应。社区组织举办的活动频率能促进街邻关系水平的前提是居民能成为参与者。街邻关系水平较低的群体,动员性的活动参与可以提高其街邻关系水平。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We analyze the intergenerational transmission of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interplay between family and neighborhood effects. 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model suggesting that both neighborhood quality and parental effort are of importance for the education attained by children. This model proposes a mechanism explaining why and how they are of importance, distinguishing between high‐ and low‐educated parents. We then bring this model to the data using a longitudinal dataset in Britain. The available information on social housing in big cities allows us to identify the role of neighborhood in educational outcomes. We find that the better the quality of the neighborhood, the higher is the parents' involvement in their children's education. A novel finding with respect to previous U.S. studies is that family is of importance for children with highly educated parents while it is the community that is crucial for the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of children from low‐educated families.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交往活动对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积极作用,深入理解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社会交往活动的影响,是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5年"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多水平回归模型,重点考察社区建成环境对老年人社会交往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老年人36%的社会交往水平差异...  相似文献   

16.
社区内的日常活动空间共享有利于创造居民面对面的社会接触,进而增进理解、提升社区信任和社区融合。基于行为地理学理论与方法,提出“物质空间—活动空间共享—社会心理空间”的关系路径,揭示社区居民的活动空间共享的研究意义;从结构、层级、尺度和载体四个角度构建居民社区活动空间共享的公共接触潜力分析框架;从社区和个体两个层级构建公共接触潜力测度方法,基于共同活动的联系衡量社区居民空间共享的广泛程度和频繁程度。在理论框架与指标测度的基础上,使用上海市郊区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了活动空间共享的社区差异和个体差异。研究指出,提升居民空间共享对建设充满人气的活力社区具有意义,能够为郊区社区生活圈建设和社区治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三个典型城市社区中老年人社区满意度的问卷调查,运用模糊评价法,对老年人的社区满意度进行案例研究。结果发现,老年人对社区社会环境较为满意,而对社区服务设施等社区物质环境不满;老年人更关注住房条件,而对社交和人际关系的关注较少。老年人特别重视的因子满意度不高,可能是导致社区满意度的综合模糊结果偏低的原因。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和交叉表分析,从个人属性、家庭结构和所在社区类型等三个层面探讨社区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发现年龄低、学历高、收入高、与孙辈同住的老年人以及旧城平房社区中老年人社区满意度较高。老年人的社区满意度,将成为测度城市老年人生活品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ontemporary European urban planning policies aim to mix land uses in compact neighborhoods. It is presumed that mixing land uses yields socio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refor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housing value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mixed land use on housing values using semiparametric estimation techniques. We demonstrate that a diverse neighborhood is positively valued by households. There are various land use types tha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house prices, e.g., business services and leisure. Land uses that are incompatible with residential land use are, among others, manufacturing and wholesale. It appears that households are willing to pay about 2.5 percent more for a house in a mixed neighborhood. We also show that there is substantial heterogeneity in willingness to pay for mixed land use. For example, only apartment occupiers are willing to pay for an increase in diversity, whereas households living in other house types are not willing to pay for d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