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虎座鸟架鼓,最早是1957年3月在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墓发现的①,由于此墓已遭到破坏,当时对这类鼓的全貌并不清楚,因而河南省的文物考古工作者②,以及音乐界的同志③,曾就复原问题作过探讨。1963年在  相似文献   

2.
漆木虎座鸟架鼓有虎腹贴地和虎腹离地两种形制,其演变趋势均为鸟翅渐肥硕而上扬,鸟尾渐粗长而上扬。其分布范围主要为江陵地区,发展过程涵盖三个时期,即兴起于战国早期,盛行于战国中期早段至战国晚期早段,衰落于战国晚期中段至秦。其性质是普通乐器中的悬鼓,且在尺寸与组合上都具有一定的等级意义。其象征意义包括基本意义和衍生意义两个方面,前者为虎啸凤鸣的乐理知识和贬虎尊凤的好恶心理,后者可能就是象征楚人战胜巴人,并且其衍生意义的具体内涵很可能随着巴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一、葛陂寺34号墓江陵葛陂寺,在县城西北约五公里,东北距故楚郢都——纪南城约一·五公里,西至八岭山约四公里。1962年底,发现了一批棺槨保存较完整的楚墓,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随即前往清理,共清理了其中的十四座,今就保存最完整、出土虎座鸟架鼓等器物的一座(编号为63 JGM 34)简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传伦 《收藏家》2000,(10):28-33
新世纪曙光微明,万木欣欣以向荣,其间一株新苗破土而出。由王世襄先生赐名、赐签,香港荣宝斋出版,张传伦、杨广泰编辑的《文玩架座欣赏》一书,终于在此际刊行天下,其书撷录一百余幅彩色架座图片,填补一项古典艺术研究空白,做“架座艺术”之初探。架座之归属,当类于明清家具,或小器作雕刻。然于此书面世之前,架座艺术并不被艺林所重,笔者与广泰君不揣浅陋,发微探幽,敢为天  相似文献   

5.
<正> 螭,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与龙有关联的神兽。据说它是龙的子孙,因其造型多呈盘曲蜿蜒或攀援匍伏状,故曰蟠螭纹。《说文》释螭曰:“若龙而黄……无角曰螭”。因此,目前世人多将一种与龙相似而无角的四足神兽视为蟠螭,并根据它面如虎形的相貌,将其称之谓“螭虎”。甚至还有人认为,螭的原型很可能是壁虎。其实这是很值得商榷和探讨的。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古代神话传说并非完全纯属虚构,(实际上虚构的故事也脱离不了现实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讲,它依然是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若龙是中华民族远古氏族部落图腾的话,那么龙生九子  相似文献   

6.
王宁 《中原文物》2008,(2):37-41
神人纹双鸟青铜鼓是目前仅存的两面商代青铜鼓之一,鼓上独特的神人主题纹、特有的辅助鱼(形)纹和虎首纹的形样,以及其中所具的文化内涵与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的器物有着明显的同一性,因而我们认为其应是江西地区所铸.弄清了此面青铜鼓铸地,将会促进对新干大洋洲器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鼍鼓源流考     
鼍,动物名,亦称“扬子鳄”,俗称“猪婆龙”,皮可张鼓。鼍鼓,即用鼍皮(鳄鱼皮)蒙的鼓。有关鼍鼓的记载早已见于文献,如《涛·大雅·灵台》:“鼍鼓逢逢,朦艘奏功。”陆佃《埤雅·释鱼》引晋安《海物记》:鼍,宵鸣如俘鼓,今江淮之间谓鼍鸣为鼍鼓,亦或渭之鼍更,更则以其声逢逢然如鼓,而又善夜鸣,其数应更故也,”  相似文献   

8.
信鬼好祠是楚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楚人视之为渡过死后旅程达到极乐世界的唯一途径。遗憾地是人神相去甚远,且语言不通,原始巫术便要顺理成章的发明一种呼唤神灵、助升阳气、娱神欢乐的奇异工具:灵鼓。近年来考古发掘中不断发现各种架鼓、悬鼓和挂鼓,由于印证了饱经秦火“洗礼”的残章断简记载,终于明白无误地向我们传达了这个古老、朴野的信息。鹿角立鹤悬鼓鹿角立鹤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由于造型奇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作为一种艺术品,早已蜚声海内外。如果把它作为挂鼓的基座,实在有伤大雅,遗憾的  相似文献   

9.
在西安城南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方通体晶莹润泽的玉印,它高2.8厘米,重33克,印上部为螭虎纽,虎形呈伏卧状,头尾微向左边蜷曲,怒目张口,造型生动。玉印四周有线雕云纹,印面为正方形,边长各2.8厘米,上面阴刻“皇后之玺”四个篆字,经考证印的主人是汉  相似文献   

10.
鼓座、建鼓与战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毅 《中原文物》2006,(4):48-52
我国最早的鼓可以追溯到仰韶时期的陶鼓,是当时的一种乐器。龙山时代的鼍鼓形体硕大而且都出土于大型墓葬,已经具有礼乐器的功能。商周至汉代的鼓称建鼓,是宫廷祭祀等活动的重要专用乐器,仅有实力雄厚的王或诸侯才能使用青铜鼓座的建鼓。战鼓形态与建鼓相似,是击鼓使进的指挥乐器,为了适应战争的瞬息万变,其形体比建鼓小巧。  相似文献   

11.
以“三星堆文化”命名的距今3000年前的早蜀文化,因其异型人、鸟、兽、鱼的独特发现和其神秘的艺术魅力,引起世人的震惊,被誉为比世界闻名的秦兵马俑更加不同凡响。尤为引人注目的是两座祭祀坑内出土的黄金制的权杖、面罩、金鱼、金璋、金树叶及虎形饰、圆形饰;青铜制的方座大型立人像、跪坐人像、人头俑、纵目人面具、兽面具、大型青铜树、爬龙柱型器、虎型器、凤鸟、蛇形饰,以及大批象牙、玉器和海贝等文化遗物,独具特色,举世罕见,在四川多为首次发现。这些遗物由于许多从未经见,或从未著录,加上古蜀历史文献的神奇和茫昧,因而…  相似文献   

12.
甘肃最早发现的陶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鼓的诞生是受缶的启发或源于缶皿之器。自原始社会土鼓产生以来,鼓就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社会基础的一种器具。从目前所发现最早期的鼓的情况来看,以泥土制作并加以烧制的陶鼓是最为原始的鼓的形体代表。甘肃境内发掘到的陶鼓,分别是仰韶文化、常山文化、以及马家窑、半山、马厂文化类型的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也是我国现存数量最多、时代最早的一类陶鼓鼓腔。  相似文献   

13.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根据《韩诗外传》卷五引《关雎》诗作“鼓钟乐之”.遂旁征博引,不遗余力证成韩《内传》作“鼓钟”,孔子“所见《诗经》必作‘鼓钟’.而今传本《毛诗》作‘钟鼓’乃后出误本”.并进而认定后人说诗一方面“用《毛诗》‘钟鼓’之”,一方面“仍取韩说房中之义,斯为谬矣”。  相似文献   

14.
无锡鸿山越墓是仅次于绍兴印山越王陵的贵族墓葬,墓葬年代为越国最强盛的越王勾践时期。该墓葬出土了青瓷器、陶器、玉器、琉璃器等随葬器物千余件,其数量之多,器类之全,为江浙一带越国贵族墓葬之最。鸿山越墓出土的玉器玉料精良,造型奇巧,工艺细腻,纹饰繁缛,神采灵逸,寓意奇幻,显示出超然的个性。鸿山玉器是"工"与"艺"的完美结合,是"形"与"意"的完美结合,鸿山越墓出土的玉器有龙纹玉覆面、蛇凤纹玉带钩、龙凤首玉璜、双龙首玉璜、龙首玉璜、螭凤纹璧形玉佩、出廓龙纹璧形玉佩、双龙管形玉佩、兽面纹形玉佩、凤鸟形玉佩、盘蛇神兽纹玉管、云纹削形玉佩等1,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玉器中独领风骚。鸿山越玉精美、流畅、灵逸、奇幻,不仅有着繁缛细密的局部纹饰,还有着流畅不滞、纤若毫发的"微雕"工艺。  相似文献   

15.
“镇墓兽”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物》1979,(6)
"镇墓兽"、"虎座飞鸟"与"虎座鸟架鼓"的问题,是一个久悬未决的问题,自1958年起,有些人断断续续作了一些研究,但它们究竟是什么东西?它们象征着什么?应该如何定名?迄今仍未解决。近来在考古工作中一再遇到这类问题,有提出讨论的必要。据《礼记·檀弓》:古代,拜神信鬼,人死后,制作"芻灵"以护持亡灵,"束矛为人马,谓之芻灵,神之类"。除草扎芻灵之外,送葬、安葬必不可少的是"方相"。"方相氏,黄金四目,蒙熊皮,玄衣朱裳,执  相似文献   

16.
从尖首刀面文“■”“鼓”等谈到尖首刀的国别、年代及有关问题黄锡全本文所指的尖首刀,即泉界所谓的燕尖首刀和狄刀(包括针首刀),其中也有被称为中山国刀和山戎刀者,不包括燕“明”刀和齐刀。这种尖首刀的国别,年代及有关问题,以前虽有不少学者为之进行过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91年1月,雅安市政建设工程公司施工队,在雅安市区新桥河底施工时,挖掘出土一鼓铨。 鼓铨,黄铜质,器为鼓形状。通高7.3厘米,盖径9.1厘米,鼓腹围径35.5厘米,底座9厘米,盖面双钩浅刻楷书“壹百两”字样,字体1.8×2.3厘米。内装高5厘米,周径6厘的铁质形砝码和大小不等的铁、铅、镍砝码15个,用锡焊密封。  相似文献   

18.
上古时期中国东南地区的太阳崇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姆渡文化中的“双鸟负日”图案是河姆渡氏族集团的复合图腾。发展到良渚文化 ,“双鸟负日”的“日”已被神话为阳鸟———太阳神 ,与祖先神相统一 ;良渚文化中的神徽就是双鸟共负太阳神的复合图腾 ,也是“三皇”之“皇”的初文。大汶口文化即少昊氏文化 ,其太阳崇拜与良渚文化关系密切。大汶口文化的族徽“”就是“飞鸟负日”的复合图腾 ;少昊氏的昊之繁体“”从日从皋 ,皋为“王鸠”之类的鸷鸟 ,正好与“”的含义相同 ,说明少昊就是太阳神 ,其神形是黑色的鹰 ,凌家滩玉鹰正是少昊之神形。原始天文历法和原始八卦都产生于太阳崇拜  相似文献   

19.
《新唐书》卷二○四《方技传·叶法善传》说 ,叶法善“世为道士 ,传阴阳、占繇、符架之术 ,能厌劾怪鬼”。文中的“符架”一词古书罕见 ,不易理解。张广保先生在引述这一材料时 ,提出了“架”字“当为”的意见 (《唐宋内丹道教》 ,上海文化出版社 2 0 0 1年版 ,第 52页 )。按 ,《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传·叶法善传》说 :“法善少传符 ,尤能厌劾鬼神。”两相对照可知 ,《新唐书》所谓“符架之术”应大致相当于《旧唐书》记载的“符”之术。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架”就是“”的错写。实际上 ,除《新唐书》外 ,还有个别文献也使用过…  相似文献   

20.
Peng 《世界》2011,(1):182-187
无论世界任何角落,鼓都是流传最久远的音乐,可以照映出一个民族深处的烙印。“太鼓”是日本传统的鼓艺表演形式--听,鼓乐如力士弯弓射箭,一气呵成。又如万钧之力集于箭矢瞬间射出,银瓶炸裂一泻千里。音压之高,力道之强,爆发音之猛,仿佛灵魂吹出的号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