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真卿是中国古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是唐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学家,大历七年(772)九月除湖州刺史,八年春正月到任,至十二年八月离任赴京,在湖州当了整整5年刺史。在任颇多政绩,“政尚清静,长孤养耆,彻备浚隍;式廉明,进吏事,特责大指而已。郡人悦之,立碑颂德”。颜真卿一生正气浩然,置生死于度外。天宝中(742~755),先为平定安史之乱立下巨功;离开湖州后,继而以铮铮铁骨面对叛将李希烈淫威,以身殉节。  相似文献   

2.
湖州三癸亭     
徐荣铨 《古今谈》2000,(3):61-62
三癸亭,坐落于湖州市西郊妙峰山东侧山岗上。始建于唐大历八年(773)十月,湖州刺史颜真卿为陆羽而立,以夏历癸丑岁、癸亥月、癸卯月建,故命名为“三癸亭”。原亭早已废圮,现在的三癸亭系1993年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重建的。  相似文献   

3.
雷虎  阮传菊 《旅游》2015,(5):62-67
从毛笔始祖蒙恬发明毛笔后,湖州,就成为了中国书画绕不开的去处。三国时,确定人物画"曹衣出水"标杆的画家曹不兴是湖州人;南北朝时,活在"画龙点睛"典故中的画家张僧繇是湖州人;元时,发明"赵门书体"的赵孟頫也是湖州人;近代,创造"新吴门画派"的清空是湖州人——中国书画史上很多重要节点,都有湖州人的直接参与。"书圣"王羲之曾在湖州为官多年;"颜筋柳骨"之一的颜真卿更是湖州刺史——中国书画史的另一些重要节点,没有出现湖州人的爪痕,却无法忽视湖州的辐射。  相似文献   

4.
王焕林 《文博》2002,(3):48-50
《郭氏家庙碑》原石现存西安碑林,全称《唐故中大夫使持节寿州诸军事寿州刺史上柱国赠太保郭公庙碑》,代宗李豫隶书题额作《大唐赠太保祁国贞懿公庙碑》(梁披云《中国书法大辞典》记为德宗李适题额,非是。)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立。碑铭并序正书,凡30行,行58字,颜真卿撰书;碑阴行楷书,3列,34行,字形略小,未署书者姓名。  相似文献   

5.
这次,我提出“沈氏述祖德碑”这一材料,是想把它做为阐明长江下游流域早期佛教流传实态的证据之一.“沈氏述祖德碑”是梁的隐士沈麟士所撰,收录在严可均《全梁文》卷四十.但是,关于此碑是否真的是沈麟士所撰,《湖州府志》(同治十三年,宗源浣等修)有疑问,认为大概是后人伪作的吧!然而,此碑在唐大历八年,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时,又撰写其碑阴记.像这样有种种问题的文章,我想其中正隐含着沈氏一族的历史真象.如所周知,吴兴(现浙江省湖州市一带)沈氏,是六朝时代活跃的江东大姓之一.根据碑文,此一家族勃兴的时期,是始于东汉光武帝时代的沈戎.刘宋元嘉三年,由沈戎的子孙们所表请,而下诏追封沈戎为述善侯,同时,把沈戎过去“舍故宅为佛寺”的佛寺,命名为怀德寺.根据《湖州府志》,浙江省德清县东北十里的皇觉  相似文献   

6.
《亡辽录》与《辽史·地理志》对刺史州记载差异的原因有二:一是两书史源不同;二是两书采摭刺史州的时段不同。《亡辽录》由原辽朝进士史愿所作,记载的是乾统(1101—1110)中至天庆五年(1115)间刺史州的设置状况。《辽史·地理志》著录的是重熙(1032—1054)中刺史州的情况,其源于重熙十三年(1044)所修《实录》。但两书均无法展现有辽一代刺史州变化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蒋波 《中国史研究》2022,(3):204-208
<正>以刺史监察郡国,是两汉官僚制度中一项重要举措,顾炎武曾誉其为“百代不易之良法”((1))。关于汉代刺史及刺史制度,目前已有诸多讨论。((2))不过其中一些具体规制仍有待辨析,如刺史迁转中的“居部九岁举为守相”问题。这一规定最早见于《汉书》卷八三《薛宣朱博传》:初,何武为大司空,又与丞相方进共奏言:“古选诸侯贤者以为州伯,《书》曰‘咨十有二牧’,所以广聪明,烛幽隐也。今部刺史居牧伯之位,秉一州之统,选第大吏,所荐位高至九卿,所恶立退,  相似文献   

8.
正《新唐書·西原蠻傳》載:"貞元十年(794),黄洞首領黄少卿……陷欽、横、潯、貴四州。……乃以唐州刺史陽旻爲容管招討經略使,引師掩賊,一日六七戰,皆破之,侵地悉復。元和初,邕州擒其别帥黄承慶。"據此,陽旻由唐州刺史轉任容州的時間在貞元十年到元和初之間。《舊唐書·憲宗紀下》元和十一年(816)七月條:"戊寅,以隨州刺史楊(按:"楊",據《新唐書》陽旻本傳應作"陽")旻爲唐州刺史,充行營都知兵馬  相似文献   

9.
<正>《唐大诏令集》载《册虢王凤青州刺史文》云:"泌州刺史、上柱国、虢王凤,履局端严,襟神秀整。"按:"泌州刺史"误,当作"沁州刺史"。《新唐书·地理志》:"泌州淮安郡,上。本昌州舂陵郡,治枣阳……天祐三年,朱全忠徙治泌阳,表更名。"可知"泌州"在唐代作为政区名始见于昭宗天祐三年(906)。而《册虢王凤青州刺史文》开篇云:"维麟德元年,岁次甲子。"颁于高宗麟德元年(664),时尚未设泌州,自不  相似文献   

10.
河州,治枹罕.前凉张骏分黄河以南诸郡置河州,以宁戎校尉兼河州刺史.据《晋书·张轨传》张骏以宁戎校尉张瓘为河州刺史,治所在枹罕.《十六国春秋辑补·前凉录》记载“(张)祚宗人河州刺史张瓘时镇枹罕.”《元和郡县图志》卷三十九河州:“张骏二十一年,以州界辽远,分置河州,以《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积石州界,故日河州.”《旧唐书·地理志》:“枹罕,汉县,……张骏于县置河州.”前凉河州辖区全部在黄河以  相似文献   

11.
周艺 《风景名胜》2016,(3):150-153
尽享一片太湖的秀水青山 浩浩太湖方圆800里,湖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是南岸的一颗明珠.这里山水优渥,丰饶富足,是人人向往的度假胜地.湖州的主山弁山南牵苕溪,北依太湖,面积约80平方公里.挑个晴朗的日子登上弁山主峰,万顷太湖烟波浩渺.弁山的景色众多,法华寺、黄龙洞等都是最受游人钟爱的去处.美丽的弁山胜景也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的目光,颜真卿、苏轼等人都在此留下诗篇,而王蒙的“青弁隐居图”,更是书画史上不朽的传世之作.  相似文献   

12.
<正>卷二十九《周盘龙传》子奉叔……仍出为持节、都督青冀二州军事、冠军将军、青州刺史。(第546页,行4)按:《南史·周盘龙传附周奉叔传》记是时奉叔"出为青冀二州刺史",与此有异。考本书《州郡志上》:"冀州,宋元嘉九年分青州治。……二州共一刺史。郡县十无八九,但有名存。案《宋志》自知也。  相似文献   

13.
颜真卿生平及书学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人,祖籍琅琊临沂。唐代名臣、著名书法家。开元二十二年,颜真卿入进士,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安史之乱"护国有功,封为鲁郡开国公。永泰二年(766)遭受权相排斥,屡遭贬官。自永泰初年以来,一改之前常态,开始寄情于山水,沉湎于诗文,依托于佛道,以求内心的解脱。建中四年(783),奉命宣慰李希烈被囚禁,至贞元元年(785)遇难,享年七十七岁。  相似文献   

14.
<正>20世纪50年代,在西安西郊、东郊先后发现了两座出有墓志的西魏墓葬,分别是大统五年(538年)假抚军东夏州刺史姬买勖墓、大统十二年(546年)假节督东荆州诸军事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邓子询墓。西魏国祚短促,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的文物凤毛麟角。迄今已发表的有明确西魏纪年的墓葬仅3座:一为20世纪80年代发现于咸阳窑店的大统十年(543年)侯义墓[1];一  相似文献   

15.
<正> 1.第1382页(中华书局标点本,下版本同): 高祖受命之初,改郡为州,太守并称刺史。按“太守并称刺史”,不通。《旧唐书·高祖纪》载,武德元年“罢郡置州,改太守为刺史”。此“太守并称刺史”之“并”字当为“改”之误。  相似文献   

16.
<正>颜真卿(709-784或709-785),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汉族。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中国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  相似文献   

17.
《唐刺史考》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贤皓先生编撰的《唐刺史考》,依据现存的大量资料,在考证唐代各州(郡、府)刺史(太守、尹)时,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做出了卓著的成绩。但因大量新出土的唐代墓志尚未公布,墓志中包括的地方行政长官——刺史,有相当一部分尚未考证。笔者在阅读西安碑林藏近四十年来在陕西特别是关中出土的唐代墓志时,将《唐刺史考》不著或尚未确定在刺位年代的,或有错误之处的,进行了考订收录,用以补充《唐刺史考》。  相似文献   

18.
熊飞 《文献》1999,(4):58-68
(接上期) 三、在潭州刺史任曾因事被停职审查 张谓在潭州刺史任上的任职时间,《张谓考》言:"大历二年间,张谓在湖南任潭州刺史之职……大历三、四年间离潭州任,入朝为太子左庶子."《唐刺史考》引孙望《元次山年谱》称:张谓为潭州刺史"约在永泰末大历初年","傅璇琮《张谓考》称大历二年至四年张谓在潭州任(《唐代诗人丛考》),疑误."(53)并系张谓为潭刺"约永泰元年--大历二年(约765-767)".  相似文献   

19.
颜真卿,字清臣,山东琅玡人,后人称颜鲁公,是唐代大政治家、大书法家。颜真卿生于唐景龙三年(七○九年),开元中进士。初为杨国忠所排挤,其后受元载、芦杞等迫害,虽曾署理过户部侍郎、代理刑部尚书、监察御史等,但都为时很短。颜真卿一生同奸臣宦官权贵抗争,伸张正义,致力于唐朝的统一。他的家族死难于安史之乱的达三十余人。建中三年(七八二年),李希烈叛,奸相芦杞奏请德宗,任颜真卿为淮西宣慰使,往招李希烈,终于借李希烈之手,害死颜真  相似文献   

20.
《北史·赵日巨传》(中华书局 1 974年版 )依据张森楷先生的考证 ,将赵日巨担任的“陕州”刺史改为“硖州”刺史。据我考证 ,孝闵帝在位的几个月内 ,作为地方行政单位的硖州尚未设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