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是江南乱花迷眼、新绿弥望时节,我与台北旅浙的吴神农先生,相晤在太湖南岸的龙溪江畔。眼前这位身板笔挺的长者,气色清朗,言辞敏捷,真让人不敢相信他已然年近八旬。吴老笑称,这应该得益于自己大半辈子行伍生涯的磨砺。吴祖籍长兴(今为湖州  相似文献   

2.
享有世界声誉的、为祖国科学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台湾物理学家吴大猷先生,今年3月初溘然逝世。台湾学者沈君山教授在追念吴老的文章中,高度评价了吴大猷先生的学识与人品,追述了吴老与他数十年的师生之谊。文中还披露了诸如蒋介石想造原子弹,吴老面陈其非;国民党拟禁出国留学,吴老直谏劝阻等鲜为人知的事情,想来读者是会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3.
老院长吴仲超逝世的噩耗传来,我们都十分悲痛。他的去世是我院的莫大损失!回忆吴老在故宫博物院工作三十年来,领导工作非常繁重,但他始终十分重视和关心文书、档案工作建设,找文书、档案人员谈话,检查和布置文书、档案工作,要求把这项工作抓紧、做细。对于他的亲切教诲,我们是终生难忘的。  相似文献   

4.
湘江无语,麓山含黛。万老走了,但他那胸 怀宽广、光明磊落的人格魅力,严于律己、宽以 待人的崇高风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党性 修养,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处事作风,令我 永远难忘。 一 我和万老相识是在1984年。当时,我刚刚 从株洲调到湖南省委组织部工作,他也刚刚完 成中央驻江西省机构改革工作组的任务,回到  相似文献   

5.
谢韬 《炎黄春秋》2007,(5):52-53
1948年8月华北大学成立,中共中央请吴玉章老担任校长,成仿吾、范文澜二老任副校长,校址初设在河北正定县。我当时在新华通讯社总社工作,吴老知道我曾在金陵大学开过课程,教过书。因当时华北大学学生很多,而教师正缺,所以,吴老把我调到华大担任哲学系教员,在社会科学系担任系支部书记,做何干之同志的助手。  相似文献   

6.
贺大姐贺捷生,是开国元勋贺龙元帅的大女儿. 我和她第一次见面是1959年的夏天,我去青海省省城西宁市,看望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母亲的老上级和老战友——时任中共青海省省委书记、青海省省长的袁任远. 袁任远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革命家,党内外都尊称他为袁老.他年长我母亲,我称他为袁伯伯,称他的夫人、时任青海省邮电管理局副局长的周雪林为袁伯母.我在袁伯伯的家中住了些时日,一天晚上闲谈时,袁伯伯问我:“贺老总的女儿在民族学院工作,你想不想去看看她?”我当即表示愿意.  相似文献   

7.
黄桂芳 《纵横》2014,(5):22-28
吴学谦是我国外交战线的杰出领导人、优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曾任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政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他一生低调,淡泊名利,正如他的名字一样,“谦谦君子、虚怀若谷”。在他身上,处处体现了老一辈领导人谦逊低调、朴实无华的本色。不管是生前还是身后,关于他的文章很少见诸报刊,人们对这位老领导工作和生活的情况也知之甚少。本期,我刊特别约请曾任吴学谦秘书的黄桂芳大使追忆他眼中的老领导,以让我们在深切缅怀吴老的同时能从他的事迹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相似文献   

8.
吴向必 ,人称吴老 ,因为长辈 ,生前称呼惯了 ,一时难以改口。时间过得真快 ,吴老离开我们三年了。三年 ,按苗族观念逝世的人才入祖宗行列 ,正式成为先人。这之前 ,他的魂魄还在他走过的、生活过的、工作过的地方游离。这仅是一种观念。但故人虽已殁 ,千载有余情。凡熟识吴老的人 ,确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他逝世时 ,我写过一首诗 ,叙述他奋斗的一生 ,但总觉得有许多话没说完。吴老出身帮工 ,没进过学校 ,由一口苗话到会汉语 ;由不识字到掌握汉文 ;由村、乡、区、县干部到省委书记乃至全国人大民委副主任 ;由一个普通人到世界名人 ,一步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9.
徐天祥 《古籍研究》2002,(4):136-139
吴老离开我们已经七年了。吴老又一刻没有离开我们。我的案头有他老人家送给我的好几本作,书页上苍劲的题字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我整理的两本古籍里有他写的序言,序言中洋溢着一行行热情鼓励的话语;我收集的杂志里有他的许多章,章中有他老人家议论风发的字。每当我翻检它们的时候,老人那音容笑貌便栩栩如生地浮  相似文献   

10.
张春汉同志是安徽宣传理论战线上的一位老领导,是党性强、作风正、始终诲人不倦、工作严肃认真的一位好领导。他平时注重学习,修身养性,深入实际,联系群众,一直保持着平易近人、艰苦朴素、勤政廉政的好传统,在大家心目中是一位忍辱负重、尽职尽责、永葆革命本色的老革命。  相似文献   

11.
一九八四年十月七日对于故宫博物院广大职工来说,是个哀伤悲痛的日子,卧病三载的老院长吴仲超与世长辞了。当时我正在扬州观音山文物局培训中心讲课,十一日到南京后宋伯胤同志告诉我这个不幸的消息,十二日返回北京,向吴老遗体告别仪式已然结束,我以未能看到吴老遗容而深感遗憾。  相似文献   

12.
丙戌岁末,收到吴象老人自北京寄来的两部新著。《好人一生不平安》是其中一部,其非同寻常的书名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一连数日,我倚枕夜读,书中人物的坎坷命运使人悲抑,吴老那毫无矫饰,勇于直面事实,敢于秉笔直言的作风令人敬仰。读完全书,我久久不能入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忆起和吴老交往的点滴,遂产生了提笔写点什么的冲动。  相似文献   

13.
牧惠 《文史天地》2003,(1):40-41
入党50多年,在我认识的人中,吴有恒是我认为最有党性的共产党员。我有缘在他领导下工作,并在他晚年成了他的小朋友,可谓三生有幸。  相似文献   

14.
蒋介石的假做作 1948年,国民党元老、中央监察委员吴稚晖曾和我谈起蒋介石竞选总统时的一段假做作。吴对我说:“老弟,你知道上海有种专做反戏的人,叫做‘仙人跳’的吗?如说‘仙人跳’中的老法师,那就要算蒋先生了。”他接着告诉了我下面的事。 在国民大会召开以前,蒋介石曾找吴稚晖谈话说,自己准备不竞选总统,特此征询他的意见。吴当时听到蒋的语气好像很诚恳,所以并未作多大考虑,就表示自己的看法说:“很好。抗战胜利后,先生你已成了  相似文献   

15.
林东海 《世界》2006,(7):44-49
一、“激烈地打着回旋”“我都六十岁啦,不会胡说八道,你放心!” 1975年春,有一天我从国务院文化组回人文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在文井同志办公室汇报情况,他笑嘻嘻地说了这么句话,似乎是想多听一些“内情”,又似乎是想让我吃定心丸。“我知道,老社长。”我虽然称他“老社长”,但他绝不是以领导者身份同我谈话,没有丝毫的官架子。记得此前他曾和我聊起访日时,按日本的习俗,同日本朋友一起洗澡,都脱得精光,以表示坦诚相见。我明白他讲自  相似文献   

16.
惊闻著名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吴晓铃老先生于2月7日病逝,终年8l岁。笔者全家至感悲痛,于元宵节赶往八宝山向吴老遗体告别。哀思绵绵,往事悠悠。在吴老卧病在床之际,笔者曾给他寄赠《炎黄春秋》杂志,他非常爱看,并在病榻上给笔者写信:“今天(1994年10月15日)收到见赠之《炎黄春秋》1994年第7、8、9三期,当夜快读一过,至感兴味,但未足过瘾!如有1994年7月号以前之各期,无论多少或残破,均盼能见寄,为感!”“又,令堂前赠之北昆老艺人剧照,独缺侯益隆,不知尚能找到一、二幅否?”吴老索要的《炎黄春秋》各期刊本,笔者已按期寄上…  相似文献   

17.
<正>在哈尔滨市修志界里,提起郭东凡的名字,几乎尽人皆知。他甘于清贫、无私奉献;他尽职尽责、呕心沥血;他勤于笔耕、执著忘我;他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他对修志工作有着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堪称是新时期最具"三老"、"四严"作风的修志人。  相似文献   

18.
1974年,我当时在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文艺部工作。10月下旬的一天,部领导通知我到台里开会。我发现到会的基本上都是中年以上的“老电视”,都是业务骨干和技术尖子,像我这样年轻  相似文献   

19.
秦川同志是我上世纪50年代在中央宣传部工作时的老领导,2003年1月29日去世了。他走得那样匆忙,没留下一句遗言,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怀念和崇敬。我想不起他对我有什么说教,在我心目中都是他的身教。  相似文献   

20.
郭志坤 《世纪》2022,(2):32-35
<正>周谷老,是我尊敬的国家领导人和我敬重的老师之一。他称我是他“地下研究生” 那是戏言,不过,也让我着实荣幸之至。我在高中读书时,阅读了周谷城的《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部大著,深受教诲。高中毕业时,我怀着对周谷老崇敬的心情填报了复旦大学历史系,1961年8月我以第一志愿考进了复旦历史系。后来,周谷老给我们1961级同学讲授世界史。他的湖南口音很重,有的同学听不太清楚,可我听清楚了,因为一方面同我家乡的客家语音同韵,我听清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