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石头 《风景名胜》2016,(12):130-135
三月的哀牢山有点凉,天气也是变幻莫测,刚刚还是雾气弥漫,云山雾罩,什么也看不见,五分钟后忽然云开雾绕,天光云影,恍惚置身于仙境.最激动人心的是清晨的第一缕光痛痛快快地洒落在注满水的梯田上,水面上泛着金色的波影.而远处的乡村树林,在来不及散开的清雾中若隐若现,冷暖分明.这时我们看到的画面真的太美,美得都有点不太真实.  相似文献   

2.
童话     
郭阳  穆林 《旅游》2007,(9):14-14
如果一边是山林,一边是大海,而我只能选择一种,我选山林。我渴望身处一片深秋的山林中,天色灰白,雾气沼沼,到处是金色的树叶儿,像是精灵的眼睛,可以看进心里面。静悄悄的,又好象有音乐在心底里流动,是呼吸声,是河水声,是鸟儿在歌唱,是西风在呜咽。  相似文献   

3.
我们来到冷城的时候,已是午后时分。海上薄薄的雾气随风吹到太姥山东麓纱帽峰边,氤氲在整座古堡周围。斜照的阳光一丝丝穿过雾气,斑斑驳驳地落在爬满藤蔓的城墙上、古旧倾颓的老屋顶、蛛网尘迹的窗棂里、身形伛偻的乡人旁。  相似文献   

4.
环球明信片     
《中国国家旅游》2013,(1):16-23
历史有时候就是一缕炊烟 当西风吹落北方乔木的第一片红叶,阿勒泰总会准备好一年中最绚丽的色彩盛宴,来吸引无数“好色”的追逐者。在禾木乡的清晨,我似乎闻到了蜂蜜般的阳光,流淌在金色树梢的甜蜜;又感到了焦香味的炊烟,轻拂过栗色木屋的温暖。却不知这牧歌般宁静的图瓦人村落,是否还会记得祖先成吉总汗用血与火书写的那段历史。  相似文献   

5.
厚重的墙体、黑色的窗框、五彩的经幡、流光的宝幢、坦平的屋顶、沁人心扉的“桑桑”,配以静谧的杨林、深邃的蓝天、雄峙的雪峰、金色的阳光……藏族传统建筑,完美地将地理、资源、人文、技艺融为一体,是藏族悠久历史的象征,犷美形象的体现,人文精神的反映。它犹如沧桑的尊者,壮伟的史诗,雄浑的乐章,古朴淳美,庄严肃穆,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6.
姚宅后人     
肖向云 《风景名胜》2010,(10):102-103
他肯定没有想到,自己设计建造的三幢房子,在今天,虽然只剩下了一幢,但却成了杭州市历史建筑,被永远地保护起来了,现在被称为“姚宅”。  相似文献   

7.
剡溪的景色,最美的当在清晨和黄昏。清晨的溪山都处于蒙蒙的雾气之中,霞光一照,雾气慢慢收拢,景色随之渐渐分明,随便挑溪山一角,都是一张素雅的水墨画。而到了黄昏溪水浮动着金黄的光芒,就很像一张暖色调的油画了。  相似文献   

8.
杨轻抒 《丝绸之路》2011,(23):28-31
大理的早晨:非主流艺术家的金色涂鸦 大理的早晨是金色的,这是在以前我所有的记忆里都不曾有过的情形。我不知道从物理学的角度如何解释这一现象,但是,它的的确确是这样,当我跑到街头的时候,我看见金色的光像一支散乱的狼毫,正粗放、狂野地从窄窄的、弯曲的街道扫过。  相似文献   

9.
郑州市博物馆藏有一座唐中和五年(885年)造“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石幢。该幢原立于郑州开元寺旧址(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移至博物馆保存。经幢用多块青石雕砌组成,通体呈八棱形柱状,由幢座、幢身、盘盖、造像柱、幢盖等5部分组成,残高3.5米。幢座分上下两层。下层呈八棱形柱状,高0.26、每面宽0.35米(图一)。八个立面上各雕一壶门,内减地雕护法狮、  相似文献   

10.
许昌北周塔式千佛幢黄留春1987年春,许昌市微型电机厂基建动土时,在地下1米深的土层内,挖出一剔地浮雕塔式千佛幢,现藏许昌市博物馆。幢身为八角八面形,每面宽0.30、通高1.7、直径0.71米。幢身上下两个平面正中,各有一个凸出平面6、直径16厘米的...  相似文献   

11.
幽幽雾中竹     
大雨浇洗后的青城山格外清新。一路上,满目苍翠,绿意四溢,宛如走进一块巨大而湿润的碧玉中。 走到半山腰,忽然飘起了丝丝细雨。很快,升起了一层薄雾,悠悠地、袅袅地缭绕过来。越往山上走,雾气越大。不知不觉中,我们的头发湿了,衣服湿了,连说活的声音仿佛都湿漉  相似文献   

12.
绿墙     
童年突出的景象,是一弯绿色的墙,那是我对太婆家大院子的一道永恒的记忆。每天清晨,就看见太婆在院子里忙碌。她弯下那早已有些驼背的腰,给那些“小生命”浇水、施肥,将杂草拔掉。我则坐在那门槛上,静静地看着。当第一缕阳光洒到太婆的院子时,一切都沐浴在金色的晨光中,这幅美丽的画面就好像是神话中的伊甸园。可不知什么时候,太婆在院子里的西墙角“开辟”了一片泥地,她给那黄巴巴的地松土,又在上面撒一些种子,浇一些水, 过了些日子,那黄泥地里就冒出了绿芽,可爱极了。我问太婆那是什么,她笑咪咪地说:“那是扁豆,长出来是紫色的,等它长熟了,我用它做菜给你吃,好不好?”“好!”我拍手叫道。从那以后,  相似文献   

13.
当太阳的第一缕光射向大地时,那是它给人类最温暖的爱;当月亮的第一缕银辉洒向大地时,那是它给人类最柔和的爱;当老师毫无保留地将知识传授给大家时,那是他给孩子们最博大的爱。有一种关心叫严厉。步入初中,女孩青春期的烦恼与叛逆代替了幼时的快乐与天真。在家里,我经常莫名其妙地与父母争吵,以至于父母三番两次地找"老班"你支援。扪心自问你确实很负责,一有空闲就给我讲做人的  相似文献   

14.
廊坊市发现一座辽代墓幢墓幢是经幢的一种,是中国古代宗教石刻艺术品,创于初唐,盛行于唐宋时期,以后转衰,但到明清时仍有雕造。“幢”是梵语“驮缚若”的译名,原为用丝帛制作的伞盖状物,顶装如意宝珠,下有长杆,立于佛前。信佛者在墓地立幢,称为墓幢或坟幢,又称...  相似文献   

15.
原汉口英国总领事馆官邸,曾名“英国工部长官官舍”,建于1861年,属于汉口最早的领事馆建筑。现位于汉口天津路10号,为武汉市政府参事室办公地。原有房屋包括领事馆办公楼共4幢,其中有领事官邸13间和办公室、住宅23间,以及雇工住房7间,面积1813平方米。该馆曾于1944年武汉大轰炸之中被炸毁一幢,1946年重建一幢修理一幢,由上海冯发记营造厂承包,造价为2.62亿旧币。1990年,武汉市政府对它进行了全面的维修,使得建筑历史长达140年的老宅一洗岁月的萧条和颓败。其中保留得最为完好的一幢楼为二层砖木结构的西式楼房,是武汉市近代城市建筑之中年代最早的一幢。  相似文献   

16.
先秦 一缕秋日的阳光从这窗棂射入,透过朱红色的帷幔,斜斜地照往玻璃橱柜中悬挂着的古沙河遗址的照片上。荒凉地,稀稀疏疏地长着儿束野草的古人类聚落遗址,被镀上了一层岁月的金红,一切仿佛回到了从前,回到了3000多年前祖先生存的那个河流的边缘……  相似文献   

17.
音乐     
《世界》2009,(12):174-174
喜欢旅行,也许是因为那些在旅途中遇见的各色面孔:陌生的、新鲜的、得意的、冷漠的、羞涩的……种种表情勾勒出我们的旅行风景线。听着蔡健雅地气质落寞的情歌,行走在城市的车水马龙中。音乐仿佛一团雾气,奇妙地给你隔绝出一个自我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原来,不用一幅画,单是国画颜料本身便能打动人心。仇庆年老人取出一粒“头青”丢入温水中,它微妙地在碟中荡漾,幻化出几缕舒展的线条,继而由浅入深地扩散开来,不一会,一碟淡雅的蓝就静静地躺在那里了。  相似文献   

19.
1960年2月我应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会之邀,作了第二次古建筑調查。同行的有該会朱家济委員及路秉杰等同志协同測繪,使我们很顺利地完成了調查工作。我們这次出发,經海宁、海盐、杭州、金华、东阳、义烏及临安等县市。除1954年作全省初步勘查时所見,已經报导外(浙江文管会油印本,1954年8月;黄涌泉同志《浙江省的紀念性建筑調查概况》,本刊1956年4期),再就这次所見古建筑擇其有价值的介紹于下,并提出个人初步的一些看法,尚希讀者予以指正。輕幢浙江經幢从目前調查所知,杭州龙兴寺唐开成二年(837年)幢为最早。以形制而論,以余姚慈城普济寺唐开成四年(839年)幢身为最大,书法亦精,奚虚己所书。就高度言,当推杭州梵天寺宋乾德三年(965年)幢与临安海会寺吳越宝大元年(924年)幢最高;梵天寺幢高15.67米,海会寺幢高12.10米(图一、二)。按梵天寺为吳越巨  相似文献   

20.
历史 梁月昌老了,实际上,他看上去比62岁的年龄更加苍老,往后一缕一缕梳理平整的头发如同雕塑,给人以质地坚硬的印象,皱纹像是深凿,仿佛早已过70岁的光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