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族形成于十七世纪初,主要是由明朝末年东北地区的女真族衍变而来的。满族的形成与八旗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1615年,努尔哈赤首创八旗,将长期处于分裂状况的东北女真人统一起来,纳入八旗组织之中,从而为一个新的民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637年,皇太极正式宣布改女真族名为满洲,从此,满洲做为一个民族的名称取代了女真,并在历史上沿用下来。  相似文献   

2.
满洲八旗与汉军八旗成员二者都是满族民族共同体中的构成部分,他们的民俗文化所体现的是统称的满族民俗文化.然而,由于满族民族共同体在形成之时.这两部分成员确各自带着自身的传统民族文化加入到民族共同体之中的.满洲八旗成员所带来的是由其先世女真人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汉军八旗成员带来的则是汉民族的民族文化.体现在二者之间的民俗文化,在相互交融中,产生了变化.但是,在对两种民俗文化的纵深研究中,从中不难发现,此间均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从而可以追溯出他们原来的民族属性.据此,在研究满族不同成员的民俗礼仪时,不应一概而论.应依据不同成员的身份,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3.
清代八旗中高丽人名字的语言和民俗特征王火清代八旗官兵中有高丽人,这并不是个新鲜问题,但有许多人还不了解,他们只知道,八旗中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下面仅就《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的记载,从几个方面谈谈历史上高丽人参加八旗的情况。一、高丽人隶属满...  相似文献   

4.
八旗制度是满族特有的一种军政合一的社会制度。包括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三个组成部分。在有清一代,他们都是“旗人”,但在八旗之下,既有满洲、蒙古、汉军之别,更有上三旗与下五旗之分。  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八旗制度,就是为了统辖广大的满洲、蒙古、汉军之人,使他们都在八旗制度的管辖之下。据史书记载:“太祖……太宗(皇太极)……爱立八旗,……每旗析三部,以从龙部落及傍小国臣顺者子孙、臣民为满洲;诸漠北引弓之民景化内徙者,别为蒙古;而以辽人、故明指挥使子孙、他中朝(亦指明朝)将众来降及所掠得,别隶为汉…  相似文献   

5.
八旗制度是清朝历史中颇具特色的一项制度,它是一项集政治、经济、军事等为一体的社会组织,中外史学研究者对此问题均有关注,并有比较深入的研究.仅就八旗内部的民族关系研究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八旗内部的民族关系是不平衡的,八旗满洲处于核心地位,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次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经过近三百年的涵化,他们之间的民族界限逐渐消失,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满族由土著满族、屯垦满族、驻防满族三部分组成。土著满族是从肃慎、挹娄、勿吉、、女真一脉相传而来的东海女真人;屯垦满族是从京城、辽宁、吉林迁徙而来的八旗闲散;驻防满族是为保卫边疆,从全国各地征调而来的满洲八旗军及其家属。这三部分人的后裔构成黑龙江省当代的满族。  相似文献   

7.
清初八旗内部的民族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八旗内部的民族融合,经历了3个阶段:从1583年清太祖起兵到1635年清太宗改族称为满洲,是建州女真向满洲共同体的过渡,产生了新的民族意识;主要在清太宗时期,建立了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作为八旗满洲之辅翼,使八旗在接受异民族中壮大;清军入关后,八旗成为中国社会的特殊集团,“旗”的整体意识与内部凝聚力都在增强,实现了旗内不同民族向满族的融合,形成新的满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论八旗文学之分期张佳生“八旗文学”是指八旗制度产生直至解体这一时期由旗人创作的文学。在研究满族文学的过程中,我发现同处于八旗制度之中的八旗汉军和八旗蒙古,与八旗满洲处于同一生活环境之中,尽管他们之间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同,但是相同的方面却是主要的。在八旗...  相似文献   

9.
18世纪中叶,清朝统一了新疆。为巩固统一、加强西北边防、保持社会稳定,清政府从甘肃的凉州、庄浪等地调拨满洲八旗等官兵驻防乌鲁木齐,并在乌鲁木齐建立城池,由满洲八旗官兵驻守,遂形成满城。本文主要对驻防乌鲁木齐的满洲八旗、满城的建立,发展变化及影响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0.
清前期满洲八旗对东北开发的历史贡献张杰迄今为止,有关清代东北开发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集中体现在东北流人和流民两个方面。同时也存在着相当严重的缺陷,就是完全忽视了以满洲八旗为主的旗人及其家属在东北开发中的历史作用。笔者认为:清前期驻守东北的满洲八旗始...  相似文献   

11.
由张佳生撰写的《八旗十论》一书,近日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集中以八旗为研究对象,从八旗入关的作用与影响、八旗意识、八旗人口迁徙及其效果、八旗制度对满洲在民族整合、社会整合及文化整合中的作用,以及“汉人满化”现象论析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与阐述。同时在提出“八旗文学”概念的基础上,对八旗文学的分期、八旗文学的形成基础,以及八旗诗歌的主要风格和形成原因方面,也进行了研究。八旗是以满洲为核心,以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为羽翼组成的等级森严、制度严密的社会集团,民族成份的多样性和管理方式的有序化,使八旗制度和八旗具有了多方面的独特性和社会功能。八旗意识和旗人观念的形成,以及八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成为研究八旗及八旗制度的重要内容,全书从这个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研究视角及研究方法均有新颖之处。《八旗十论》——八旗研究之作@海燕  相似文献   

12.
正八旗制度是清朝独创的兵民合一的政治行政与军事组织,出征时用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种颜色的军旗以示区别,所以又称"八旗"。其中正黄旗、正红旗、正蓝旗、正白旗为纯色;镶黄旗、镶白旗、镶蓝旗为正色镶红边;镶红旗为红色镶白边。起初只有八旗满洲,后来被征服的蒙古人、汉人编为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共二十四旗,但其核心还是八旗满洲。八旗制度始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完备于  相似文献   

13.
天聪九年(1635年)十月,金国汗皇太极宣布将女真族名定为满洲,今简称满族。清初八旗满洲有“旧满洲”,满语称佛满洲,佛(Fe)汉译“旧”的意思,“新满洲”,满语称伊彻满洲,伊彻(lce),汉译“新’助意思。是太极崇德年间用兵X龙江流域,曾把当地部分索伦、达翰尔和赫哲人编人满洲八旗,通称其为“新满洲”①。由于当时这些少数族人被分散编入八旗各佐领,入关后同其他满族成员均被称为“旧满洲”。“其顺治、康熙年间,续有招抚壮丁,编佐领隶旗籍者,则以新满洲名之”②。清初招抚新满洲是事关东北国防的重大事件,迄今为止几乎…  相似文献   

14.
《清史研究》2021,125(3):24-36
入清后,喀喇沁蒙古黄金家族及部分乌梁海塔布囊们先编入满洲八旗。天聪九年设蒙古八旗后,又转入蒙古八旗。当时,这些喀喇沁和部分乌梁海人驻牧在今内蒙古正蓝旗和多伦县及其附近的口外游牧地(nuktere ba)。档案资料显示,从清初到晚清蒙古八旗各旗牛录所属喀喇沁、浩齐特、扎鲁特等各部不少蒙古人丁一直驻牧在口外游牧地。另外一些属于满洲旗、汉军旗以及牧群、王公等私属人丁也长期驻牧在口外游牧地。有清一代,在京蒙古八旗和游牧地蒙古八旗之间人员是可以互相流动的。  相似文献   

15.
在清史和满族史的研究中,考查努尔哈赤创制的八旗,自然究及它初期所由来的牛录制度。牛录是来源于明代女真族(满族前身)人的射猎组织。以后,牛录又有了军事、行政组织的职能。 努尔哈赤创制八旗,“牛录”是基层单位,五“牛录”立一“甲喇”,五“甲喇”立一“固山”,满洲八旗共八“固山”应该指出,八旗制度和金代猛安谋克制度是有一定因袭关系的。但以上需要弄清的问题,从金代女真族的猛安谋克制中却找不到因袭的痕迹。那么解决问题的钥匙在哪里呢?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谜团。弄清这个谜团,对我们认识满洲八旗制度和入关前满族社会的真实面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代八旗满蒙科举世家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杰 《满族研究》2002,3(1):35-39,34
清代沿袭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参加科举考试的满洲、蒙古旗人不断增多,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八旗满洲、蒙古科举世家,本文对此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举例,说明八旗子弟入仕的主要途径不仅是待卫与笔贴式,科举功名是重要途径之一,许多满洲、蒙古八旗家族入仕为官,名声显赫,就是通过参加科举取得的。  相似文献   

17.
八旗制度的创立是女真人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的一种按地域和血缘关系划分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以旗统人,即以旗统兵”的军政合一、又是“出则备战,入则务农”的兵民一体的社会组织形式。每一旗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各有旗主、大臣、军队、属民和土地财产等。为了深入了解八旗制度,有必要搞清楚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时期及清入关前后的八旗旗主人选问题,但是,史料所载多迷离扑朔,又众说纷云。本文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有识之士。 一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人的过程中,于“辛丑年(1601年)设黄、白、红、兰四旗,旗皆纯色”。  相似文献   

18.
<正>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5年出版的徐凯教授新作《满洲认同"法典"与部落双重构建——十六世纪以来满洲民族的历史嬗变》一书,是近些年来少见的一部开拓性的清史力作。该书以《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以下简称《通谱》)为基础研究蓝本,参照《皇朝通志·氏族略》、《钦定八旗氏族通谱辑要》和《钦定八旗通志·氏族志》等经典进行对比研究,突破了满学研究,特别是清前史研究中诸多难解之题,在一定程度上填补这段历史资料的空白,给出某些较科学、  相似文献   

19.
清康熙五十六年已经出现设置天津水师的动议,设立的目的和当时形势以及清军的布防有关。雍正三年八月,清廷在天津正式建立驻防八旗水师营,设立天津满洲水师营出自加强海上安全的目的,也是完善八旗制度之举,还有安排京师八旗生计的考量。探讨清朝雍正乾隆时期天津满洲水师营的设立、军备与操练、城堡建设、军纪与管理、兵丁生计问题以及裁撤,有助于加强对清廷海上安全、八旗制度、京师八旗生计的处置,以及国家治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清入关前史的研究中,jusen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课题。满语jusen,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多义词,同时伴随着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变化,其语义也在相应地嬗变。jusen一词最原始的意义应是女真族称;后为女真人的泛称;天聪九年十月皇太极颁布改族称的诏令后,才确定为专称,即八旗牛录统辖下的“属民”。 真实记录jusen语义和嬗变过程的史料是用新老满文书写的《旧满洲档》,该档是清太祖太宗两朝逐年形成的官方原始文献。《旧满洲档》中出现jusen一词,太祖朝为155处,太宗朝为85处,另5处是将jusen涂乙后,旁边改写成“满洲”字样,这样总计为245处。笔者试图根据上述史料,并参照其他满汉文文献,就jusen的语义作一考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