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梓 《丝绸之路》2006,(10):60-62
麦积山石窟像是藏在西北大地密林深处的一座农家柴垛,但是,在它“望之团团”、“状如农家积麦之垛”的身体里,却散发着佛的气息。如果这可算作一个历史之谜的话,我愿意以“无知无畏”的姿态去破解其中的秘笈,假设历史是一条没有未来的小径。然后,我从2006年夏目的一个午后沿路返回,返回到那个遥远得几近模糊的年代。  相似文献   

2.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地理位置重要,是佛教文化东传西渐的桥头堡,泾河两岸分布着大量珍贵的佛教石窟遗存。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实际,对泾川石窟保护、管理、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改变这一局面提出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石窟寺,梵语称"僧伽蓝",是在洞窟之中陈示佛教雕刻、塑像或壁画,以此宣传和弘扬佛法的一种佛教寺院建筑。公元3世纪,佛教在西域落户,随着佛教的东传,我国最早的石窟寺也在西域诞生。最初的石窟寺现存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名为克孜尔石窟。继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盛极一时,石窟开凿也在这一时期经西域传到甘肃。  相似文献   

4.
在巩义采访时,一种前所未见的艺术形式跃入了我们的视野——高浮雕拓。浓淡相间的墨色里:北魏石窟寺里佛像的衣褶,彷佛随风飘动;宋陵前守陵大将军似从石像里走出来,震撼而威武,而他盔甲上的兽纹又是那么细腻、华丽,巩义之美因它而更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孙勇 《丝绸之路》2013,(4):69-70
须弥山石窟坐落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区西北55公里处的须弥山东麓,现存经过编号的洞窟132个,由南北自然形成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和黑石沟八个区域。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山石窟有许多和全国同类石窟不同的特点,本文对须弥山石窟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以期对今后此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旅游》2004,(11):77-79
因为歧路亡羊,牧羊人走下山道。山羊是荒山里的灵物,时行时憩,带着迷茫的牧羊人走进狭隘。那条长达5公里的峡谷,牧羊人从未走过,山羊顿停在峡谷出口的砾岩上望着对面的山崖,屏面矗立的陡崖上端是一处凿挖的洞窟。当牧羊人提心吊胆地从陡崖一侧回到地面时,山羊已不知去向。这并非是一个杜撰的故事,1999年4月,牧羊人阿布来提在距库车县近70公里的克孜里亚大峡谷中发现了一处孤存的石窟,其后不久,石窟被正式命名为阿艾石窟。  相似文献   

7.
鲁焰 《丝绸之路》2013,(13):49-54
鸠摩罗什静静地俯身沉思。正午里,我远远地望去,日光的蒸腾、人声的嘈杂,源源不断地往上涌,往上涌,却丝毫左右不了他的静默。他的静默是向下的,他的姿态向下,他的目光向下,他的神情像是在亲善地微笑,却感觉得到他的神思飞向了那些洞窟里、那些经文里、那些日复一日的冥想里。远处那些土黄色山上的著名洞窟成了他的背景。他也成了关注那些洞窟的目光的第一落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中国石窟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这一点甚至是印度佛教艺术也望尘莫及的。但要真正了解中国佛教石窟艺术,必须了解佛教石窟艺术之源─—龟兹石窟艺术。全文从这种观点出发,论述了龟兹石窟艺术模式。  相似文献   

9.
麦积山石窟始凿于后秦,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多个朝代、1600多年的不断营建重修,留下今日这座恢弘壮丽、奇峻险幽、千姿百态、神秘莫测的人间奇迹。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中华民族所经历的沧桑变化一样,有过辉煌与繁荣,也有过衰落与破败。时至明清以降,她随着中国封建帝国的衰落,也步入冷落时期,孤寂深山中,几乎不被外界所知。  相似文献   

10.
这篇论文主要论述了在2005—2012年间发表的关于龟兹石窟的文章,以龟兹石窟为主题,分为龟兹石窟壁画风格研究、龟兹石窟艺术研究,龟兹石窟文化源流研究、龟兹石窟壁画的佛教思想研究和龟兹石窟与其他石窟相比研究等方面,梳理龟兹石窟研究成果。这篇论文便是龟兹石窟文化研究综述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麦积山石窟在上世纪40年代之前一直是隐藏在陇山茫茫林海中的一颗艺术明珠。尽管历代所修地方志中多有提及,并被列为“秦州八景”或“秦州十景”之一,但大多对其秀丽景色、奇峻景象泛泛描述,时人并未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宗教价值、考古价值和美学价值,因而寥寥数语,且语焉不详。加之道路不通,年久失修,栈道塌毁,凋敝残破,因而人迹罕至,一片荒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艺术具有长期沿续的传统。在南北朝时期兴盛一时的北朝佛教造像,虽然是从西方传入的文化形式。但是在它传入中国之后,民间工匠在制作时加入了大量的中国传统雕刻手法。曾经十分普及的汉代画像石艺术对北朝造像艺术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从对画像石与北朝造像的雕刻技法、构图形式、以及人物造型等方面的对比中,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十分独特的历史阶段,六朝美术是一个以美术思潮和表现形式均趋于多元化的典型范例,这是由六朝历史的特殊性所决定的。纵观六朝历史,儒、玄二学与道、佛二教的相互矛盾和冲突,使这一时期的文化结构呈现出多元碰撞的态势。在相互碰撞与冲突中,相互吸收,相互融化,并逐渐趋于一体化。这一点也表现在对这一时期美术的影响上,其中玄学和佛教对美术的影响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石窟艺术沿着丝绸之路传人中国,在固原这个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扎根发芽。须弥山石窟艺术历时1500余年,是我国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史上最为精美绝伦的一页。作为中国内地石窟开凿最早的佛教石窟寺之一,须弥山石窟的开凿和形成,是各种文化相互碰撞、交融的产物,也是丝绸之路繁荣的见证。  相似文献   

15.
如果有人告诉你,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保存着大量古代壁画,你的眼前会浮现出什么?是莽莽戈壁上的石窟?还是深山老林里的佛寺?在蔚县西合营镇夏源村,我看到的一切,打破了我之前所有的想象。  相似文献   

16.
《风景名胜》2009,(10):44-51
在麦积山1600年的历史中,1969年应该算是一个安静的年份。这一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文革浩劫正在席卷全国,在“破四旧”之风的影响下,很多珍贵文物遭到摧残。麦积山石窟由于开凿在山崖之上,加之地处深山之中,侥幸逃过一劫。  相似文献   

17.
广元、巴中两地石窟造像在题材布局、窟龛形制等方面多有相似,但是两地造像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差异。本重点讨论了导致这些差异的原因,认为传播路径的不同是导致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这提示我们在考察四川地区的石窟造像时一定要充分注意它们的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斯亮 《中华遗产》2010,(2):14-14
如果不是那块挂在门口的木牌子,我还以为这不过是—个普通院落。  相似文献   

19.
走近龟兹     
一 龟兹,好古怪的国名。因为古怪,才在我的印象里嵌得又深又牢。后来发现,音没读准,误为“gui”兹。一笑之余,神秘感又添了几分。 龟(音qiu)兹在何处?史载:乃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地处丝绸之路北道要冲,所辖领地以今新疆库车县为中心。龟兹作为汉唐西北边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佛教石窟的艺术宝库,其影响远播古今中外。 多年前读《大唐西域记》得知,玄类去印度取经时,路过屈支(龟兹)王国。该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有佛寺百余所,僧尼五千余人。每年秋分举行迎佛像大会十余日。各佛寺用珍宝锦绮把佛…  相似文献   

20.
十六国后秦时期开凿,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不断添建1941年,天水学者冯国瑞考察石窟,并撰《麦积山石窟志》,石印发行,麦积山石窟初为世人所知1949年8月,天水解放,麦积山石窟由中华人民政府接管1952年11月,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组织麦积山石窟勘察组,对麦积山石窟进行勘察。常书鸿任组长,参加人员有段文杰、史苇湘、范文藻、孙儒僴、窦占彪等1953年7~9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组织麦积山石窟勘察团,对麦积山石窟进行了全面勘察。吴作人任团长,参加人员有王朝闻、常任侠、冯国瑞、史苇湘、罗工柳、李瑞年等1953年9月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