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楼兰古国猜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元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为了寻找罗布泊不远万里来到孔雀河畔。突然,一座寸草不生、满目疮痍的古城呈现在他面前。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发现,这座古城留有颓废的城墙,残存的街道、住宅的废墟和寺庙的残垣,遍地都是散落的古钱币、碎陶片以及依稀可辨的汉文木简和文书等物。这就是传说中的古城──楼兰。 斯文·赫定的发现震惊了世界。一场"楼兰热"几乎席卷了半个地球。德国、俄国、英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国家的地理学家、考古学家纷至沓来。他们将大量珍贵文物搜掠而去进行研究,但没有找到古城消亡的原因。 楼兰坐落于塔克…  相似文献   

2.
瑞典的中国学:关于中国的研究在北欧正式成为一门正式的学科是20世纪初的事情,其创始人是瑞典学者高本汉,但第一位用现代科学方法从事有关中国研究的是斯文·赫定,近现代中国研究的开拓者是约翰·古纳·安特生。只有高本汉开创的汉学形成了谱系,他的弟子如毕汉思、林西莉、马悦然、罗多弼等使瑞典的汉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在汉学的规模上还是在研究和教学力量方面,瑞典都居于北欧四国中的首位。  相似文献   

3.
1926年,中国与瑞典王国经友好协商,组成了“中国西北科学考察团”,准备对内蒙和新疆进行科学考察。考察团的团长为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副团长为中国考古学家徐旭生。这是近代史上中国科学史和考古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考察团中外人士众多,涉及学科繁杂,所以取得了多方面的成果。如:1927年,中国地质学家丁道衡在内蒙古白云鄂博,发现了中国最大的铁矿;同年,中国考古学家黄文弼在内蒙古敖伦苏木古城,发现了元代汪古部石碑等等。据记载,当时考察团人数多达百人,役使骆驼270多峰,雇用民工近百人。负责后勤供给工作的是丹麦人亨宁…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教授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经著名的考古学家克拉克D·J·Clak)教授和著名百人类学家郝威尔(F·C·Howell)教授推荐,美国科学院评审,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兰坡教授于1...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尼日尔的科学工作者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古发掘。他们在尼日尔的考古新发现,把一些迄今公认的关于非洲史前史的结论推翻了。 一、非洲的新石器时代并不晚于近东和欧洲。考古学家加多·布贝和历史学家吉博·哈马尼等人,在艾尔高原的巴格扎内山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  相似文献   

6.
在部分滨海领土上渤海国的存在时期,是苏联远东历史上最有趣和最重要的时期之一。А·П·奥克拉德尼科夫、А·П·捷列文科、Э·В·沙夫库诺夫和Л·Е·谢米尼钦科的著作中,都披露了滨海地区渤海古迹的研究史。考古学家们还是在十月革命前就开始了对中世纪有考古价值的遗物的研究。第  相似文献   

7.
为了及时了解中国考古学界的最新动态和成果,加强与中国考古学界的学术交流,加拿大阿尔伯塔省考古研究处的杰克·艾维斯处长、欧文·博多因博士、高级考古学家杰克·卜玲克先生和阿尔伯塔省博物馆的伯恩斯·詹姆斯博士一行4人,应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邀请,自8月10日至9月1日来北京和黑龙江省进行了友好访问。这是自1987年以来,加拿大学者的第二次来访。  相似文献   

8.
9.
19世纪英国文坛两位女性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和简·奥斯汀分别在其代表作《简·爱》和《傲慢与偏见》中使用了一波三折、起伏跌宕、荡气回肠的反抗——缓冲——结合的三步骤爱情模式,并通过这个经典的爱情模式为我们塑造了世界女权画廊中的两位不朽形象:简·爱和伊丽莎白。  相似文献   

10.
瑞典王国虽地处北欧,但与中国的关系却早已源远流长.早在公元九世纪(中国唐朝时期),双方就已开始进行贸易和文化交往,十三世纪(中国元朝时期)起,中国的古籍、文物就开始传入瑞典.十九世纪末,文学家奥格斯特·斯德伯格(August-Strindberg)在关于东方题材的文学创作中,用了数年的时间对汉字和古汉语进行研究,限于当时的条件,他的研究来取得什么成果,但却成为近现代瑞典汉学研究的开端.本世纪初,旅行家塞文·赫丁(Sven Hedin),从中亚进入中国的新疆、西藏、甘肃等地考察,收集了许多文物带回瑞典,使得学术界和收藏家大受鼓舞.三十年代,更组织了一个由历史、考古、文学、语言文字等多学科工作者组成的数十人的较大型考察团到中国西部地区考察与发掘考古,得到了丰富的中国古代文物,有陶器、铜器、兵器、古钱币、古代丝织物、金银器皿甚至于殷商时代的卜骨等,在四十年代由瑞典学者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分别藏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博物馆、民族学博物馆、马尔摩市博物馆、哥德堡市博物馆和斯德哥尔摩大学等多座博物馆和研究室中,有的至今尚未整理完毕.  相似文献   

11.
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南边缘,有一条断断续续伸向沙漠腹地的绿色长廊。长廊尽头有个村落,这就是1896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探险时发现的沙漠原始村落——通古被巴斯特村。在这个村落里,居住着一群几乎与世隔绝的沙漠人。20世纪80年代初,再度发现这个村落时,竟然有人以为发现了“野人”、“原始部落”、“桃花源中人”,以讹传讹,轰动一时。这些人如何生活?至今仍鲜为人知。在一个秋季,我们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对这个“世外桃源”做了为期一周多的访问。所见所闻,印象极为深刻。经过艰难的跋涉,我…  相似文献   

12.
楼兰发现第一人1897年3月,瑞典大探险家斯文·赫定结束了他的第一次新疆之行。亚洲腹地的探险发现,让斯文·赫定声名鹊起。这位永不知足的探险大师,仅隔两年,又踏上了赴新疆的征程。1899年8月16日,斯文·赫定带着七名随从、26匹马和两只狗进入中国最西部的古城——喀什噶尔。他与英、俄两国驻喀领事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为他的探险活动带来了便利。在喀什噶尔休整准备了20多天的斯文·赫定,于9月5日率领着他的探险队,朝叶尔羌河和塔里木河流域走去。12月7日,寒冷的冬季来临之时,他的船队在这两条河上,漂流了两个半小时。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完…  相似文献   

13.
大家一定听说过海伦·凯勒这位聋盲的大作家吧。但你有没有注意过,在海伦·凯勒成功的道路上,那位默默的支持者——海伦·凯勒的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呢?安妮·沙利文曾经也是一位残疾人,一位有着悲惨童年的人。但是,她在一位位好心人的帮助下,重见了光明。在离开盲童学校前,她收到了安诺斯校长的来信,决定去帮助和自己有着一样身世的海伦·凯勒,并成为她的家庭教师。从此以后,安妮·沙利文竭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教会海伦·凯勒拼字母、识字、发音……创造了人间一个个奇迹,终于使海伦·凯勒这位残疾人,成了家喻户晓的大作家。当我细细欣赏…  相似文献   

14.
小河墓地是新踹地区最早一批被科学记录并做了部分发掘的青铜时代遗址,20世纪初被罗布猎人奥尔徳克发现,20世纪30年代由瑞典学者贝格曼占察记录,直至21世纪初才被中国考古学家正式发掘,这个过程历经百年。这近百年的时间不仅足中国考古逐步发展的时段,也是新疆考山力经坎坷、不断发展的时段。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期 ,青格里河流域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原始状态。其时 ,出现了一位有胆识、有谋略的人物 ,这就是扎铁勒泰·马木什。他在 2 0世纪 3 0年代开发和建设青河的事业中创下了“三个第一”,在阿尔泰草原上被传为佳话。扎铁勒拜·马木什从小就聪明过人 ,勤奋好学。他读过《古兰经》,学过裁缝 ,后来跟着人跑买卖 ,专营纺织品、茶叶、烟、酒、糖等生活用品。由于他办事公道 ,深受广大游牧民的信赖 ,被推选为阿山 (阿勒泰 )专区的对外贸易负责人。 193 0年扎铁勒拜·马木什和几位好友共同出资合作 ,从苏联购进 4辆半新的卡车搞运输 ,和苏联、…  相似文献   

16.
澳洲北部的提维人C.W.M.HARTARNOLDR.PILLING著王鲁茂,罗亚平译早在十八世纪以前,葡萄牙、荷兰等许多欧洲海员已发现并踏上过澳洲大陆,但第一位真正熟识澳洲的人则是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James·Cook)。公元1769—1771...  相似文献   

17.
瑞典是18世纪最早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西方国家之一。瑞典败给俄国后,失去了她作为欧陆大国的地位。瑞典东印度公司曾派遣129个远征队来到广州。一些乘坐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只的乘客写下了旅行游记,有助于建立瑞典人眼中早期的中国形象。通过研究三位著名旅行家的游记发现:游记作者们对中国的印象不仅仅建立在单纯的观察基础之上,同时也深受欧洲学术潮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关于聚落考古的实践,在中国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早在1921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生发掘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和中国考古学家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时,已经有了聚落考古的萌芽。到了1928年开始发掘安阳殷墟时,已经大规模地揭露殷墟宫殿区和王陵区,实质上这就是在做聚落考古,只不过,当时还没有明确的聚落考古的理念罢了。苏联考古界从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一批年轻的学者批评传统的考古学"见物不见人",从1934到1940年,着手在乌克兰境内的特里  相似文献   

19.
作为历史学家的米歇尔·福柯吕一民米歇尔·福柯(MichelFoucault,1926-1984)是近年来西方影响最大的思想家之一。这位“20世纪的最后一位大师”非但是一位结构主义一后结构主义思潮的首席哲学家、一位训练有素并有成就的精神病理学家、一位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夏鼐在中国较早地开始了考古工作,主编了《新中国的考古收获》和《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主持和领导了《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的编纂工作,还写有许多对后来者有参考价值的论文。夏鼐对甘肃乃至全国的考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