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对侯氏书的匡谬谈到学问功底的重要性刘世南侯外庐先生的《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史》,建国前即负盛名。我因研究龚自珍思想,当时就看过此书最后一章。在第668面,见他引魏源的话,说龚氏“晚尤好西方之书,自谓造深微云”,就说:“可惜他研究‘...  相似文献   

2.
论康有为目录学思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康有为目录学思想陈耀盛清代金榜说:“《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叶德辉在《书林清话》中形象地指出,清代士子咸视版本、目录之学为身心胜命之事。的确,目录学在乾嘉年间,成为显学。但这种显学是囿于传统经史典籍等的考据的。清末“国命危阽”,近...  相似文献   

3.
肚里的学问一天,苏巴和长工上路,看见前面来了一位秀才,他就问身边的长工说: “你说我有学问呢,还是秀才有学问?”长工顺口答音的说: “当然是老爷有学问了。”“为什么?”长工答道: “秀才的学问天天用,越用越少,老爷里的学问一点儿也还没往外用过呢。”苏巴听了觉得很对,自豪的抹着两撇胡子,扬着头往前走去。  相似文献   

4.
清代桐城派散文家主张"言有物"、"言有序",其集大成者姚鼐在致友人秦小岘的信中说:"鼐尝谓天下学问之事,有义理、词章、考证三者之分,异趋而同为不可废。"(《惜抱轩文集》卷六)在《述庵文钞序》中又说:"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焉: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  相似文献   

5.
金陵饮酒漫话■文/高国藩六朝时南京秦淮河畔饮酒即已十分著名。吴末帝孙皓与群臣饮酒,“率以七升为限”,对于不胜酒力的大臣,极尽戏谑之能事。六朝统治者只图眼前欢乐,无后顾之忧,至陈灭依然如此,所以唐杜牧感慨云:“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李明顾先生百年诞辰。现特将他晚年几件感人之事回忆如下:1978年9月中旬,我随省政协副主席李明顾赴红安、新洲、稀水县了解农业情况,他没有向机关要小车,也没有叫我事先通知红安、新洲、稀水县政府,我们上午坐上长途汽车,中午就到了红安县城,住在县招待所。吃了中午饭,他跟我说:“我们休息一会,一点半钟步行到城关的几个生产大队去看看,不要惊动县政府的领导同志,更不要陪同。”但不知怎么走漏了消息,一点半钟还未到,县委书记、县长等一帮人就来到我们的房间,一个劲地说:“对不起,我们事先的确不知道李主席要来我…  相似文献   

7.
陈四益 《炎黄春秋》2003,(10):80-80
蒙昧时代,人们造神,是因为无知与恐惧。文明时代造神,是为了一定集团的利益与需要———《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造神是为了“天下服”。为什么会“服”?《礼记》有云:“百众以畏,万民以服。”害怕了,所以就“服”了。钱钟书先生在引了这两句话之后说:这是“古人政理之要言也。”实在眼光犀利。钱先生的渊博,不可及。在引述中国的种种之外,又引证了外国的种种,那想法,同中国地异而心同,只是说得比中国人更直白、更赤裸。比如,相传奥古斯德大帝便说:“有神则资利用,故既欲利用,即可假设其为有。”著《君主论》的马基雅维利也…  相似文献   

8.
翻阅自家笔记,有这么一段摘录:“顾颌刚在读北大时,省下学费,吃大饼去看戏剧,追本溯源,印证经史,从中获取资料,另辟做学问的蹊径。毛泽东曾说:“顾颔刚的学问,一半是从戏剧中来。”项重视通俗文学、民歌。他认为一般群众文化水平低,要使人民接受本国遗产,培养民族档豪感,懂得近百年来我国陷于困境的原因,就非推广通俗读物戏剧不可能奏功,而通俗读物当今最为普遍深入的莫如电视、电影。所以主持电视电影、剧本的文化部门应随时审察,凡与此宗旨违背的不得批准拍摄和引进。”在19961期的《艺术百家》上谢雍君的《诗·田汉戏剧…  相似文献   

9.
关于何谓子代、名代,虽然在日本史学界众说纷纭,但皇室的私有民说已成通说。此说的主要根据是《日本书纪》大化二年条中的如下一段记载:“罢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处处屯仓及别臣、连、伴造、国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处处田庄。”日本学者井上光贞说,在这段文字中“与屯仓、田庄相对应地记载皇室、皇族的私有民子代、名代和臣、连、伴造、国造、村首的部曲之事”。他把子代、名代看成皇室、皇族的私有民。仅据上述大化二年条的记载,可以说子代、名代为皇室、皇族的私有民。然而,我们再看下面的史料就会对这种见解不能不提出疑义。  相似文献   

10.
桐城派的经世致用与“中体西用”论汤奇学桐城派是有清一代最重要的文学派别,但是它绝不仅仅是一个文学派别,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流派。他们主张“文以载道”,在文和道之间,他们更重视道,“文章之事,学问中之小者”。其所谓道,是孔、孟、程、朱之道,桐城派要以...  相似文献   

11.
“汉学”的临界点——日本汉学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歌 《世界汉学》1998,(1):46-63
“汉学”是历史上与“宋学”相对的学问还是广义上的国外中国学,是靠它的上下文来决定的.对于这一点。中国人似乎不用咬文嚼字就能心领神会,所以至今也未产生进行全面梳理的需要。另一方面,在分工日益精细的现代社会,一个表示学科范围的语词本身的暧昧。有时倒可以带来一些方便:  相似文献   

12.
(一)张北地区是辽、金、元三代的夏宫所在,这里古为东胡地。《史记》:“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所以御东胡也。”造阳即今怀来地,两汉时则为乌桓所据。光武帝建武中,用班彪言,复置乌桓校尉于上谷宁城。注云:“地在今妫川郡怀戎县西北。”洋河古称妫水,唐妫州治...  相似文献   

13.
图表是我国史书中一门独特的学问。我国古代史籍和地方志,用各种图录和史表来表达难以文辞形容的事物,简明扼要,所以图表在史书中起有一定的作用。图,是用各种图录表达的形式。《说文》:“计画难也,从囗图、难意也。”就是图画必先规画,有解决难以文字表达的意思。前人说:“无图不足表形象,原于周时司会所掌。”所以古人著书“左书右图”,相资而成。因为图象之学,不是文字口耳所能授受,其贵在目击能知情理;“河图”“洛书”是古人描绘天象、地理,为图象学的开始。  相似文献   

14.
“竖儒”“腐儒”“鄙儒”的来历张燕欣中国古代称学者为儒,有"博洽多闻,时称通儒"之谓。因孔子创立的一个学派叫儒学,故对崇信孔子学说的人称儒生或儒士。儒生也泛指一般的读书人。《论衡·起奇》曰:"能说一经者为儒生。"人们称赞学问精粹的儒生为醇儒;称赞学识...  相似文献   

15.
庄子观察事物十分仔细,极善“见微知著”。他看到水面上的浮萍在轻轻摆动,就预知会有一场大风出现。果然,不久狂风便呼啸而来了。所以他说:“飓风起于萍末”。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无不都是由小变大,由量变到质变。但凡一场灾祸的突发,也必定是渐变的,人们对这种  相似文献   

16.
过年     
过年,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概念。大凡生长于农村的人,尤其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大都对旧时的年节满怀深情。在深埋于他们童年的记忆中,年节气氛“腊八”姗姗而来,第二年元宵匆匆离去。经历一冬萧索荒冷气氛,而随着年节日渐临近重现生机,所以留有深刻印记。一俗话说:“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关于“腊八”的来由,一说是南北朝时期,我国把农历十二月初八确定为“腊日”,当作祭祀祖先和神灵的日子;一说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得道成佛的日子,所以这天寺院众僧诵经演法,造粥敬佛,以作纪念。旧时腊八,农村一般都要吃腊八粥。彼时的…  相似文献   

17.
滕久昕 《百年潮》2007,(3):11-15
山海关开车后不久,滕代远对刚上车添乘的锦州铁路局局长廖诗权说:“这一段车开得最平稳。”廖诗权说:“别的局都不让老司机来,而让干部来开主席的专列。车开得当然就没有我们稳。”滕代远说:“为什么?”廖诗权说:“干部心里紧张,技术也不行。我让技术好的老司机开车,由我亲自做动员,老司机认为这是政治上信任他们,所以车开得很稳。如果由公安部门动员他们,他们肯定心里紧张,当然也开不好车啦。”滕代远听完哈哈大笑,说:“廖瞎子,你胆子真大!”  相似文献   

18.
李曼娜 《神州》2012,(16):138-138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俗语也说:“强扭的瓜不甜。”如果我们的学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威逼利诱下学习,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活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竹筏,是我国最古老的水上运输工具。远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先人就知道用竹、木的浮力,扎成筏子载人载物渡涉江河湖海。不过,那时它叫“搓”或“桴”,后来又叫“簰”或“簞”。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其由与!”坐筏子到海上去那是极惊险的,所以孔子说敢随从他去的,恐怕就是勇敢而尚义的子路了,这是竹筏的最早史迹。  相似文献   

20.
读史与爱国     
读史与爱国余支鹏读史促进爱国,历史上有识之士多有论述。梁启超曾说过:“史学者,学问之最大而最切要者也,国民之明键也,爱国心之源泉也①。李大钊论述历史上的英雄豪杰对后世人的影响时指出:“吾人浏览史乘,读到英雄豪杰为国家为民族舍身效命以为牺牲的地方,亦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