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保护好历史物古迹,建立一个丰富而完整的物保护体系,发挥社会保护物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物保护。成都市在保护物保护单位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物建筑的保护,体现在《成都市物保护管理条例》里,“物建筑”,是指尚未列为物保护单位的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并公布的各类具有历史、科学价值的建筑、构筑物。并强调了对物建筑的依法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2.
浅析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可移动文物是人类过去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表现,是沟通人类与历史的桥梁。如果丧失了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其中记录的历史文化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人类丧失了文化传统,丧失了作为一个民族的自我特性。同时,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在日常工作中,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3部有关文物保护基本法律中,先后采用了"古物""历史古迹""历史遗产""历史资源"等表述,涵盖了"不可移动文物"这一基本概念;与之相对应,对所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也不断精细化。这些概念和分类的变化,反映了美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政府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以及保护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保护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物的保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化遗产,促进科学研究工作,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和物质明,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要求普查者对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进行登录,但在登录时出现了所有权认定不准确现象,由于《文物保护法》中对国有和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的不同规定,将给以后的保护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要正确把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以便为国家制定相关的文物政策提供参考,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炼  晏扬 《南方文物》2004,(3):59-60
匡庐千年秀,赣水万古流,勤劳聪慧的江西先民书写着光彩夺目的史章,在家乡的土地上留存下了大量的珍贵物。江西现有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24处95个点,省物保护单位259处,县市级物保护单位则有数千处之多。这批物保护单位是江西现  相似文献   

7.
贾宁 《成都文物》2005,(2):74-76
我国的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物和其他重要历史化遗产。”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政府就制定了一系列保护物的法律、法规。物法有广义和狭义的概念。广义的物法是指国家和地方各级立法机关制定的所有物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相似文献   

8.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2002年修订的新文物法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增加了新的条款。本文从文物法的历史背景与新法颁布、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历史趋势、新文物法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作用三个方面论述新法对于不可移动文物法律保护的可依据性及其取得的切实成效。以期提高人们对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意识,切实推动文物法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定义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明起源与发展史的遗存精华。其中经各级政府公布保护等级的不可移动文物称为“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0.
因中国物交流中心组织的“大唐王朝女性之美”赴日展览活动公务需要,笔于2005年5至6月赴日本大阪市与宫崎县参与了展览的撤布展活动。工作之余,参观学习了大阪、宫崎、京都、奈良、神户等5个城市的部分物收藏展览单位和物保护单位景点。对日本博单位的陈列展览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现就所见所闻与感受陈述于下,供同仁们参考借鉴,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1.
<正>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在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类中新增加了传统民居、宗教建筑、名人故(旧)居、名人墓、工业建筑及附属物、水利设施及附属物、中华老字号、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等内容。不可移动文物的所有权作为一条重要信息被采集并录入由国家文物局制定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中[2]。对不可移动  相似文献   

12.
喻刚  尹夏清 《文博》2022,(3):57-61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数量、保护级别、保存状态、产权等因素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确定4个因素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量化中的权重,进而构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量化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进行了量化,给出了各地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分布规律及特点,为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2001年9月,山西省被财政部和国家物局确定为物调查及数据库建设的全国首批唯一试点省份。项目确定以后,我们借鉴许多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结合物工作自身的特点和要求,确定了数字资源建设、系统引进和网络建设同步进行的信息化工作方案,搭建了山西物综合信息网管理平台。在基本框架确定后,开始了全省范围内的物调查,全面采集各类物遗存的综合信息。至今,全省馆藏物数据采集已全部完成,共采集各类物藏品数据120万条,图片14万张,这些数据信息已陆续导入数据库,馆藏物调查基本告一段落,我省不可移动物的调查工作随之即将开始。在这三年来的物信息采集及数据库建设的试点工作中,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国务院、山东省人民政府、临沂市人民政府、莒南县人民政府历年公布的莒南县域内34个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单体为研究对象,系统梳理莒南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保护现状、利用情况及分布特征,解读莒南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从关注度、差异度、相关度对其进行开发潜力评价,探究莒南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的总体思路,提出全域旅游视角下作为革命老区的莒南县利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资源推动红色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北部,地处柳江流域中游。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工业重镇,柳州不仅有蓬勃发展的经济,同时又是中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悠久,秦时属于桂林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此建城,是为柳州建城之始,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始称柳州,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和众多的文物遗存。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如何认识、保护利用好文物资源,笔者浅谈一些看法。一、柳州市文物遗存的特色柳州市现有文物保护单位56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6个,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2010,(10):95-95
位于丝绸之路南段的新疆,文物古迹遗址特别丰富,截至2009年底.已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9070处。自2009年起启动的“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抢救保护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文化建设投入最多、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一项综合性大遗址文物保护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7.
不可移动文物是优秀历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好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民众自信心,助力当今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机制体制建设、激励性工作机制的形成、文物保护从业人员的培训、多种宣传举措、出版相应故事性图书等五方面介绍了闵行区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中做的工作,阐明随着全社会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全民保护意识的提高,不可移动文物这一特殊形式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会得到更好地保护。  相似文献   

18.
2007年4月4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标志着建国以来我国第三次全国范围的文物大普查的正式启动。普查的范围涉及我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吴志红 《南方文物》2003,(1):121-12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保管部是肩负这一重大使命的部门之一。保管工作是博物馆的重要基础工作。一个博物馆如果没有藏品,就不成其为博物馆。因为文物标本是博物馆全部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文物藏品是历史的见证物,它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再生产性,所以,保管好藏品,才能开展科学研究,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才能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管工作包括藏品管理和科学保护两个方面。藏品管理的程序是:文物的接收、鉴选、登记、分类、编目、建档、提用…  相似文献   

20.
高文杰 《南方文物》2004,(2):120-122
时下,在我国博物馆尽吹收藏现代物之风,这是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对博物馆工作的一次全新诠释,不仅开阔了视野,而且充实了馆藏,还锻炼了队伍,是一件值得称赞的好事。由于认识上的偏差,一些馆对什么是现代物、哪些是博物馆要征集的现代物在概念上有些模糊不清,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馆在现代物征集工作中求“大”求“全”.致使博物馆库房容纳不下。还有的馆求“精”求“美”,范围过小。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了物界对现代物的把握和理解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