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婧 《沧桑》2014,(3):98-100
随着国际社会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人群的隐私观是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本文以华裔作家谭恩美的作品《喜福会》为例,分析中西方文化中隐私观的差异,并探讨其中的原因,以推动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曲红晶 《神州》2014,(8):144-145
面子关乎一个人的社会荣誉,是一个人身份、名誉的象征。本篇论文基于会话分析中会话修正的模式对言谈交际中威胁面子言语行为进行分类,依次为:面子自我伤害,面子自我补救;面子自我伤害,面子他人补救;面子他人伤害,面子自我补救;面子他人伤害,面子他人补救。本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真实语料进行转写分析,意在为人们在未来的会话中维系良好友善关系提供方法,有助于人们在言谈交际中构建和谐会话,和谐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朱晶  孙哲 《神州》2014,(14):114-114
对待空间的不同态度体现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模式,人们对空间的探索和认识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在对不同国家、文化的差异探索中,空间距离研究是不可或缺的。一直以来,空间在人类活动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更为突出,这种细微而有渗透力的非言语交际影响着不同文化的交际。本文将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空间差异意识,使空间观差异在外语教学中得到更充分的运用,更好地提高它在英语教学课堂上的作用,达到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王俊英 《神州》2013,(27):143-144
作为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幽默在跨文化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本族文化精华。不同的文化、语言、心理造就了不同幽默观,中式幽默和西式幽默形成了各自的风格。通过对英汉文化里言语幽默进行跨文化比较,可以增进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幽默差异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有效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交际误解和冲突。  相似文献   

5.
郭晓琳 《人文地理》2015,30(1):122-128
面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国民性,它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个体的行为表现。近年有关于面子和消费的研究日益兴起,但对消费者面子的结构和内涵却缺少有力的分析,对旅游者这一文化消费群体更是鲜有关注。本文通过混合研究的方法揭示了中国旅游者面子的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旅游者的面子包含四个维度,分别是文化资本型的面子、消费本位型的面子、关系交往型的面子、个性彰显型的面子。旅游者的面子是一个多维度的构念,相较于惯常状态中的面子,既有继承也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洪艺维 《神州》2013,(4):133-13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民族的语言反映着世界上千姿百态的文化。词汇反映了特定的社会文化,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差异造成了词汇在文化内涵上的差异,文化的差异赋予同一动物词语不同的内涵。本文从汉泰谚语中动物形象对比入手,以辅助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的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汉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者在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的跨文化交际中会产生不同的跨文化交际心态。不同的交际心态又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的结果。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心态,既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又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克叶 《神州》2014,(2):51-51
不同的动物在不同的文化中既有共通的象征意义,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与各民族的社会生活方式,居住地理条件,心理,道德,价值观,审美观,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密切相关。一些动物在汉俄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既有共通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跨文化交际中应注意其差别。  相似文献   

9.
朱晶  ;孟凡静 《神州》2014,(6):45-45
餐饮文化在中西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而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上的差异。本文介绍中西餐饮文化常见的不同,意在使广大读者了解这一文化差异,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误解和笑话。  相似文献   

10.
罗平  赵爱华 《沧桑》2009,(3):254-255
由于受本族文化的影响,不同文化的人对色彩的感受不尽相同,因此,他们对颜色的理解与表示颜色的方法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不仅要注意色彩词本身的基本意义,更要注意掌握它们在中西文化中不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礼貌用语普遍存在于各国语言中,其主要功能就是运用礼貌的语言来建立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达到交际的目的。中西方受不同文化类型的影响,对礼貌的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就使他们在礼貌语言的表达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本文主要从社会文化方面分析了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并且指出英汉礼貌用语和文化差异的对比研究将会帮助我们减少语用失误,从而成功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的法律文化存在不容忽视的巨大差异。本文以影片《刮痧》为例,分析了中西方法律文化的差异,认为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法的认知、正义程序、人治与法治等方面,并从法律社会学角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剖析了造成这种差异的社会根源:不同的民族传统及社会历史发展历程和阶段,孕育了不同的法律文化;不同的文化隔离机制,也必然导致法律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龙菊 《神州》2013,(3):16-17
同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肢体语言同有声语言一样,在不同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文化含义,如果使用不当则可能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这种非言辞交际方式比言辞交际所起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显得更重要。泰国的礼节繁多,仪式也相当复杂,其中合十礼作为泰国最重要的礼节之一,很具有代表性。本文就相关资料并结合本人在泰亲身经历就此谈谈泰国的合十礼,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泰国合十礼,减少因对合十礼的不了解而造成的交际障碍。  相似文献   

14.
张芊 《神州》2013,(14):55-55
文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主要目的,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提出的文化目标不仅要求学生能理解英语的文化内涵,并且能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理解语言中文化的表现与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培养世界意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课本作为载体,加深对世界各地不同文化尤其英语语言文化的理解,开阔视野,激发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以后的跨文化交际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提高英语学习的整体水平。在英语教学中,文化主要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等。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信息,培养和激发学生的  相似文献   

15.
周佳玲 《神州》2012,(12):74
英语作为目前全球最为重要的交际工具,早已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亦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然而盲人作为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其生理上的障碍,以至于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必将面临着比普通人更加巨大的困难以及心理负担。本文笔者就如何提高盲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进行粗浅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挖掘盲生的口语潜能。  相似文献   

16.
李宁宁 《神州》2013,(23):148-148
日常生活中可以充当交际工具、思想感情载体的并不仅是单纯的口头语言。在异民族文化中,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发挥作用的程度、范围、方式是不同的。在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等领域以及实际的外语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日本人日常交际中的身势语,对于理解日本人的民族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庄严 《神州》2014,(8):31-31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参与者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冲突现象不可避免。但是随着各国间经济、文化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人类不断地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本文试图分析文化发展的趋势,从而分析文化对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沈秀丽 《攀登》2007,26(5):108-110
在跨文化交际中,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因各自特有的礼俗文化和礼貌原则,在交往中往往会产生各种障碍和困难,这方面除语言因素外,还有非语言因素。了解和掌握非语言交际形式之一的体态语在不同文化中的礼仪功能,对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相互沟通、理解与和睦相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常生活中可以充当交际工具、思想感情载体的并不仅是单纯的口头语言.在异民族文化中,非语言因素在交际中发挥作用的程度、范围、方式是不同的.在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交际语言学等领域以及实际的外语教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身势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日本人日常交际中的身势语,对于理解日本人的民族特征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舒贞 《神州》2012,(29):31-31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语言基础知识,对文化知识的讲授较少,尤其是中国文化知识。学生无法用所学多年的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内容,在交际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除了要掌握必要的语言方面的知识外,要掌握目的语文化、母语文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极其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