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篇通过部分传世哥窑诸多特点,论证为北宋官窑。哥窑名称最早记载于元末《至正直记》,这之前一直称其为宋官窑。传世哥窑不会是北宋官窑的唯一产品,极大可能是北宋官窑制作过程中存在有不开片、大开片和小开片等多种官釉(小开片被后人称为哥窑)。如果我们能找到北宋大开片官釉(现代称官窑),进行相互印证,就能进一步确认北宋官窑的存在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哥窑和弟窑都是我国宋代名窑,哥窑被誉为宋五大名窑之一。有明一代,有仁宗复陶哥窑之说,宣德朝遴选其典雅者为礼器范式。奸臣严嵩也视哥窑器为珍奇恣意攫取①。至于一般藏家、学者对哥窑的称道更不必说了。就连著名文学作品冯梦龙《古今小说》也把哥瓷加以夸耀②。明代此种情况必来源于前代影响。所以说,自元而明哥窑实已脍炙人口。  相似文献   

3.
张宁  张敏 《收藏家》2008,(2):75-80
除传统的白釉青花外,康熙官窑还成功地烧造出了浆胎青花、片纹釉青花和豆青釉青花等新品种。浆胎青花系用细澄过滤的浆泥为胎,具有胎薄、体轻、质细的特征。釉面为浆白色,多有细碎纹片。片纹釉青花泛指釉面有开片的青花品种,如郎窑青花、蓝哥釉青花和黄哥釉青花等。豆青釉青花大多于釉下突起的白粉上进行彩绘,图案往往有凸现之感。  相似文献   

4.
宜兴是烧制实用陶器和紫砂工艺品的地点,明代有名的欧窑,就是在这里开烧的.关于欧窑,景德镇陶录中说:"欧窑明代烧造,为江南常州府宜兴人,以其姓欧,皆呼为欧窑,有仿哥窑纹片者,有仿官、均窑色者,彩色甚多,俱花盘奁架诸器.……"饮流斋说瓷说:"欧窑一名宜均,乃明代宜兴人欧子明所制,  相似文献   

5.
科技研究为官哥等窑的时空定位提供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科学方法,讨论和研究了宋室南迁后建立的老虎洞窑和《坦斋笔衡》中所提到的内窑、修内司官窑之间的关系;老虎洞窑对汝窑及郊坛下窑所起的承前启后的作用;越窑、龙泉窑和南宋官窑所烧制青釉瓷在技术上的相互影响以及老虎洞窑宋元两个地层所出土的瓷片与南宋官窑瓷和传世哥窑瓷的时空定位。  相似文献   

6.
瓷器浅说(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各窑瓷器特点前节简略地介绍了唐宋两代古瓷窑的分布情况,本节起按照前面次序择要的介绍一些瓷窑,对于窑址分布说明表格中窑址尚未发现或传世瓷器很少,不足以说明全貌的暂不介绍。本节先介绍河北省古瓷窑。(一)定窑定窑在今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曲阳宋时属定州,因此称为定窑。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哥、钧窑同时并重于世。五大名窑中汝、官、钧窑以釉色见长;哥窑以纹片著称;而定窑则有着丰富精美的装饰花纹。正因为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哥窑之名的由来及演变,指出哥窑的时代当为元明时期。并根据文献及考古材料对龙泉哥窑、景德镇哥窑以及碎器窑做了辨识,认为其皆为伪"哥窑"。通过对传世哥窑瓷器与出土哥窑瓷器的对比,确定传世哥窑瓷器属不同窑口、不同时代,并在此基础上将传世哥窑瓷器分为四类,同时亦对清宫旧藏哥窑瓷器的来源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哥窑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址发掘的主要收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汝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与官、哥、钧、定诸窑齐名于世。汝窑瓷器胎洁釉润,纹片缜密,裹足支烧,制作精细。它以纯正的天青釉色、密布的人工开片和绝小的支烧工艺,倍受人们的赞誉和喜爱,在中国古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经过文物考古工作者数十年的不懈努力,1987年终于在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发现了汝窑遗址,从而解决了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  相似文献   

9.
再论哥窑     
哥窑是中国陶瓷史上问题较多而又较复杂的窑口。通过对文献记载内容进行辨析可知,哥窑位于杭州的凤凰山上,烧造年代为元末明初,产品特征为黑胎或深灰胎,施月白或米黄色乳浊釉,釉面开片。基于这一认识,通过对墓葬、窑址、城址等遗址出土和海内外文博机构收藏的哥窑瓷器的年代及真伪进行了判别,同时就哥窑瓷器的研究提出应确立古籍记载、实物资料、科学测定“三位一体”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宋代的瓷窑中,有两个以烧制黑釉茶盏(碗)而闻名于世的窑口,它们分别是福建的建阳窑和江西的吉州窑。其中,吉州窑以创烧了剪纸贴花及木叶纹黑釉瓷而鹤立瓷坛。  相似文献   

11.
由于哥窑不见宋人记载,亦未获得确切的窑址信息,因此传世哥窑的产地和年代一直是备受学界关注和争议的焦点,也是中国古陶瓷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利用便携X射线荧光能谱仪对故宫博物院藏传世哥窑、明清仿哥釉器物釉进行无损测试分析,积累了传世哥窑的相关分析数据,总结了传世哥窑及明清仿哥釉器物釉的元素组成特征,对传世哥窑器的类群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浙江、河南和江西等地相关窑址瓷片釉的元素分析结果,对传世哥窑的产地进行了初步判别。  相似文献   

12.
王霞 《考古与文物》2007,(1):103-106
对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的发现与考古发掘,是近20年来陶瓷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不仅确定了宋代生产天青釉汝窑瓷器的窑场,而且在器类、器形、纹饰内容和装饰方法等方面出土了大量的新材料。新见器形有折沿盆、梅瓶及盖、宝珠纽碗盖、花口杯、盒盖、套盒、莲瓣纹碗、莲花形香炉等,装饰工艺有划花、刻花、贴花、印花等,纹样有莲瓣纹、莲花纹、鹿衔灵芝纹、龙纹等,说明汝瓷并非都是开片素青瓷,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汝窑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汝窑乃至两宋之际的瓷器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收藏家》2017,(4)
<正>一、耀州窑发展概述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一座重要的民间窑场,其窑址主要分布在陕西省铜川市辖区内的黄堡镇、陈炉镇、立地坡、卜店村、玉华村及耀县塔坡等地,其中以黄堡窑址面积最大,有"十里窑场"(1)之称,是耀州窑的中心窑场。黄堡镇窑场于唐代创烧,凭借靠近唐都长安的优越地理条件,该窑场不仅生产当时各个窑场普遍烧造的白釉瓷、黑釉瓷、黄釉瓷、青釉瓷等十几个品种的日用瓷器,还专为长安宫殿烧造三彩和琉璃  相似文献   

14.
宋元黑釉瓷的外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劲松 《南方文物》2005,(3):80-82,94
黑釉瓷自汉、晋以来,就与青瓷并驾齐驱,成为我国陶瓷领域里一支与青釉瓷争艳的奇葩,大放异彩,名驰中外。宋代由于“斗茶”之风盛行,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受到了上至皇帝,下到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以及普通黎民的喜爱。宋元时期,可以说是黑釉瓷发展的极盛时代,在北方形成了以磁州窑产精美的黑绘花器为代表的黑釉瓷系;在南方则有建窑的鹧鸪斑、曜变、油滴、兔毫为代表的名贵黑釉瓷和吉州窑的玳瑁斑、虎皮斑、木叶贴花、剪纸贴花等充满民间艺术魅力的黑釉瓷系;各窑新颖独特的墨绘与光怪陆离的窑变以及深黑如漆的釉色,均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1月对景德镇吕蒙乡历尧村月山坞窑址的调查采集到大量实物资料,其中主要为元代枢府釉瓷,部分器物带有明显过渡性质.主要采用印花工艺,兼有刻花、划花,且有少数枢府釉瓷采用了特殊装饰技法.月山坞窑枢府釉瓷采用垫饼支撑仰烧.调查发现该窑绝大多数枢府釉瓷带有模印铭文,对于解决已往考古发掘中部分带有模印铭文枢府釉瓷窑口归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争鸣 《收藏家》2007,(6):23-27
龙泉窑青瓷是继浙江越窑青瓷之后兴起的新瓷种,堪称浙江青瓷史上的又一巅峰之作。它因生产窑场主要分布在浙江省龙泉县而得名。虽然其窑场远离都市而地处偏僻,但那里有丰富的瓷土及烧窑木材,有流经龙泉、云和、丽水、温州等地的著名瓯江,  相似文献   

17.
澄城尧头窑是近年来关中东部洛河流域新调查发现的一处古瓷窑遗址①,从窑址采集的元代青釉印花盘标本判定其始烧年代不晚于元代.该窑明清、民国时期烧造品种丰富,造型装饰多样,产品以黑釉瓷为主,还包括青釉、黄釉瓷、酱红釉瓷、铁锈花瓷、青花瓷等品种,很多具有自身特色,其中以明清刻印花青瓷最具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我国瓷器到了宋代,名窑迭出,近百年来评瓷的人把“定”、“汝”、“官”、“哥”评为名窑;也有人把“钧窑”并入,因之有“五大名窑”之说。这两种说法,都有“哥窑”在内。入明以来,有关“哥窑”的记载与日俱增,仿“哥窑’’的作品也充斥市场,为谈瓷的人所津津乐道。对于这样一个鼎鼎大名的名窑,二十多年来文物考古及科研单位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与化验分析,研究的初步结果发现,文献记载的“哥窑”与传世和出土的标本有很大出入,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庶几可以把问题澄清。  相似文献   

19.
用EDXRF方法研究临江诸窑场古瓷胎的化学组成分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临江窑遗址位于吉安市天五乡天玉山西麓,濒临赣江东岸,临江村的簸岭坡地上“。1990年至1992年江西省文物工作者进行了两次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共开探方15个,揭露面积2400余平方米,发现制瓷作坊一处,马蹄形窑两座,出土各种窑具、工具、瓷器1.6万余件。遗址堆积可分成三层:第一层含黑釉瓷、青灰釉瓷、豆青釉瓷、白釉瓷、青花釉瓷等,属明代堆积层;第二层出土多为黑釉瓷、仿龙泉青釉瓷、酱釉瓷等,属元代堆积层;第三层仅出有乳白釉瓷、黑釉瓷和青白釉瓷等,属五代至宋代堆积层。由此可见,临江窑的烧造时间持续了约700年。与临江…  相似文献   

20.
耀州窑黑釉瓷,名不见经传,过去鲜为人知.八十年代后的考古发掘揭示出,耀窑黑釉亦有很丰富的内函,其品种、工艺不仅具有北方黑瓷特点,更有南方黑瓷中的名贵品种.耀州窑黑釉瓷,是其生产历史最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