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鹤间和幸是日本的著名学者,不但在中国秦汉史研究方面成绩斐然,而且是一位与国内秦汉史学界交往最密切的日本中青年学者。20年来,他向国内许多前辈学者虚心求教过;而在国内的中青年学者中间,他更有许多朋友。他曾师从日本著名的秦汉史学家西定生,同时也继承了西...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在重庆举办的张大千敦煌壁画临摹展,点燃了他胸中追求敦煌艺术的圣火。初到敦煌的数十年里,他被敦煌壁画的精美绝伦而折服,他秉烛面壁,寒暑孤灯,临摹敦煌壁画达到380幅,被称作“敦煌痴人”。80年代,在他的领跑下,中国敦煌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保护新时代,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外国!”外国学者主宰敦煌学讲坛的局面被彻底打破,世界上所有敦煌学者承认了:敦煌学回到了中国!他便是著名敦煌学者、敦煌研究院前院长、被中外敦煌学者尊称为“莫高圣僧”的段文杰先生。追随常…  相似文献   

3.
石声汉教授祖籍湖南湘潭,生于1907年11月19日,殁于“文革”期间的1971年6月28日。在他生活、工作的六十余年,正值中国多灾多难的岁月。他从小体弱,中年又患严重的肺心病及哮喘。在时难世艰的几十年,他以赢弱之躯,顶着各种干扰,孜孜不倦地工作,写成近六百万字的科学著作,涉及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学和动物学、古农学、农业教育等领域,饮誉海内外。例如他在中国古农学研究、注解等方面的成就,英国和日本学者都极重视。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写的《中国科技史》中,曾多次引用他的论著。然而他又是个艺术家,喜好中国传统诗…  相似文献   

4.
朱通华 《百年潮》2012,(1):63-65
正费孝通先生以95岁高龄辞世,他真正达到了"仁者寿"和"立德、立功、立言"的境界,是可以含笑于另一个世界的。可是,作为他的后辈和学生,有着从1983年以来长达20年的合作研究的情谊,仍然舍不得他的离去。他是一座桥,是学者与农民之间心心相通的桥,当今大学者中很少有人做得到这一点。他是一位永不服老的智  相似文献   

5.
沈语冰   《世界》2006,(6):26-29
流光飞逝。著名作家、书法家、学者、医生洪丕谟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在这一年里,那些熟悉先生为人的亲朋好友、弟子同行,那些热爱他美文、痴迷他大作的崇拜者,还有那些曾经与他一起吟诗作画、品茗谈食、论医问药,乃至向他  相似文献   

6.
陈钦庄 《世界历史》2003,7(5):110-114
腓力·梅兰希顿是欧洲 1 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其影响仅居于马丁·路德和加尔文之后。梅兰希顿少年时深受人文学者罗伊希林的影响和伊拉斯莫的熏陶 ,而后成为一位著名人文学者。他积极投身于宗教改革运动 ,全力支持马丁·路德。他是《神学基本概念》与《奥格斯堡信纲》的起草人 ,并在路德之后成为德国宗教改革的领导人。但他却一直默默无闻长达 30 0年。他与路德的分歧表现在 ,他希望与天主教会妥协 ,而正统路德宗反对人文学者在教会内部推行宗教改革的主张 ,所以梅兰希顿和伊拉斯莫、莫尔、罗伊希林等均走上悲剧之路 ,这或许是时代的局限性。 1 9世纪后 ,德国学术界对梅兰希顿及人文学者的评价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湖北省浠水县近几十年来名气大了一些,这是因为出了一位闻一多。闻是诗人、艺术家和学者,但他名气的主要来源是毛泽东主席说过他“拍案而起”“要写闻一多颂”那几句话,以及他本人疾恶如仇和大无畏的精神。除非是同行。同事、他的学生,一般人对闻的了解,大约也只限于他最后几年的政治斗争方面。社会上的传颂,纪念活动,各种宣传介绍,也多半集中于此。一个学者,如果不是在政治上有什么特殊表现,单凭他的学术贡献是很难为一般人所了解的,他的“知名度”常偏低。刚巧,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浠水县还有一位学者,巧得很的是:他不仅与闻…  相似文献   

8.
李小坪 《文史月刊》2006,(12):46-48
1966年农历八月初四,著名学者、文人画家原石民因心脏病突发不幸逝世。至今人们仍然对他的学者风范记忆犹新,对他的艺术成就敬佩不已。“原石民先生的画,无疑是文人之画”。陈师曾在他的《文人画之价值》一文中说:“文人画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学问,第三才情,第四思想,具其四者  相似文献   

9.
田亮 《环球人物》2012,(32):80-82
他反复告诉读者,不要用简单的是非善恶来判断过去和现实在读者眼里,杨奎松是个值得信赖的历史作家,他的著作读起来像是在看侦探小说,每句话都说得有理有据。在学界,他是个有争议的学者:一些人把他视为"目前研究1949年以前中国共产革命史最有成就的学者";而在另一些人眼里,"杨奎松写的东西光讲史实,没有观点"。  相似文献   

10.
从学者到革命家早在20年代,陈翰笙已是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学者,他精通多种外国语言,先后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硕士学位和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陈翰笙27岁那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他为该校历史系教授。他的专著和论文,分别收藏于美国197所大学。他的中、英、俄、德文著作约有300种,主要涉及中国经济发展,特别是中国农村问题、中国社会问题和华侨的历史问题。这些著述对不同时期的国际经济、政治问题的精辟分析,受到了各国学者很高的评价。1915年,陈翰笙远渡美国留学,为的是想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来造福于自己的祖国。但是,外间…  相似文献   

11.
叶农 《岭南文史》2003,(3):21-24
在广东省社会科学界,我们可是看到这样一位学者:他在中国近代史领域里,辛勤耕耘了40余年,成就卓著。他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著名学者,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他是孙中山研究领域的重量级专家,建树良多,饮誉中外;他是每一位年轻近代史学者在研究中几乎无法绕过的座  相似文献   

12.
《沧桑》1993,(4)
一面对这双锐敏的目光,你会想到什么?是近在咫尺的幽谷深潭,还是远在天边的大洋?而这宽阔的、额头以及额头上稀疏的毛发又会使你想起什么?是一个哲人的故事,还是一个学者的传说……哲人也好,学者也罢,他们的故事往往浪漫不足,艰涩有余。他不是哲人,也非学者,但冠之以学者却毫不为过。也许正是因此,他的故事便没了“潇洒走一回”的轻松,却充满了“爱你没商量”的沉重与苦涩。二他的人生档案里有这样的记载:田瑞,男,汉族,1949年7月生于交城县城关镇瓦窑村。1955年就学,1963年交城东社中学肄业  相似文献   

13.
正林迈可,出生于英国名门贵族和学者之家。他的父亲是哲学家,曾任牛津大学贝里奥学院院长,母亲是数学家。他本人毕业于牛津大学,研究经济学和哲学,是思想活跃、追求真理的学者。1937年,林迈可受司徒雷登之聘来到北平,担任燕京大学(简称"燕大")教授,并推行了导师制。钟子云(曾用名王友),抗战时期任晋察冀社会部平西情报交通站站长,1941年秋,在一次到北平检查工作中受到林迈可掩护,  相似文献   

14.
1.加藤的生涯和活动加藤弘之作为启蒙思想家其作用仅决于福沢谕吉。可是他和福沢不同,一生始终作为官(亻了)学者——最初作为幕府的学者、后来成为新政府的学者。而他的思想在《人权新说》前后虽然不同,但其政治立场没有变化,关于这方面前面已经叙述过了。本章处理的是其《人权新说》以后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为了理解这个世界观对时代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有必要了解一下他的社会地位、经历以及文笔活动等有关的梗概。简单地把序年事实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5.
华岗是一位资深的革命家、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在他近70年的历史生涯中,曾为民族复兴和创建新中国建树奇功伟业,他的一生岁月闪耀着光华。令人遗憾的是,他生命的近三分之一时间是在监狱中度过的,其中5年在国民党的监狱,16年却在自己为之献身的共产党的监狱,而且最终怀着巨大的冤屈和不平瘐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6.
宋代著名金石学者、收藏家赵明诚逝世已经整整八百五十五年了。赵明诚和他的夫人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毕生从事文化学术活动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八百多年后的今天,这位学者的生平遗迹,多已泯灭,现在保存下来的,大约只有他在山东仰天山、灵岩寺和泰山的几处题名而已。1980年济南市李清照纪念堂重建以来,我们在益都县博物馆、泰安文物局等单位的帮助下,对赵明诚的题名遗迹作了调查,使这些珍贵的遗迹,再显于世。  相似文献   

17.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学者、“有学问的革命家”。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学术成就,对近代中国政治和学术曾经产生巨大的影响。他在震动全国的苏报案后,于1906年出狱,由孙  相似文献   

18.
画家、艺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自1911年创办正则学校始,直至他去世,整整从教50年。他无论作为画家、绘画理论家,还是作为学者、教育家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他对教育事业的那份坚定执着、那种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相似文献   

19.
马可·波罗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家,他的《游记》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马可·波罗到过中国,并曾游历过中国的许多地方,这已为绝大多数的西方学者所接受。但是,至今仍有个别学者对此持怀疑甚至否定的态度。1979年,美国学者海格尔撰文,认为马可·波罗只到过中国的北方(主要是北京),而关于南方各地的情况则是他间接获得的。1982年,当意大利、中国和美国合拍的电视巨片《马可·波罗》在西方公映  相似文献   

20.
<正>一、并不情愿当大使胡适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大学教授,新文化的倡导人。然而,在抗战期间,他却放弃了研究学问,当上了驻美大使。学者当大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人。1938年9月17日,国民政府发表了胡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