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参与在博物馆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公众的参与形式从传统方式逐渐转变为更加创新的手段,为博物馆带来了丰富的内容与形式,增强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认同感。同时,公众参与也助推了博物馆教育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公众参与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参与不平衡、公众与专家意见不协调等。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议和策略,旨在提高公众的参与意愿、利用技术提高参与效率、平衡公众与专家的意见,确保公众参与的长期性与质量。  相似文献   

2.
社会公众心理作为一种不系统、不定型、自发的和比较直接的社会意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社会公众心理既是了解社会的重要窗口,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因此,政府应从引导公众进行自我调适、采取积极措施保障公众利益和提高政府合法性与公众认同感三方面对社会公众心理进行调适,实现社会的稳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中,科学知识常常同时具备前沿性和与公众的生命健康密切相关两个特点,这使科学的公众信任问题得以凸显。而利益因素的渗入更是挑战了公众的信任。最后,本文以和一个具体的法律语境和一个经典的案例,说明社会历史语境中对科学的争论使公众的信任问题变得非常困惑和复杂。  相似文献   

4.
袁晓璐 《神州》2011,(5):68-68
博物馆是一所公众的社会大学,为公众提供一个欣赏、教育和知识的场地。博物馆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普及和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我国社会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博物馆在我国社会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马洪波  李广泳 《攀登》2008,27(6):48-51
如果不能实现社会公正,包括社会性别平等和代内代际公平,我们就不可能实现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本文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社会公平的实现途径,如公众参与、生态补偿、文化适应、体制创新、健全法制、性别平等及解决三江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中社会问题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档案的"公众"使命形成了美国公众史学与档案学对话的起点。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职业化"探索与各种社会运动,公众意识日益敏锐,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档案馆资源,档案学迅速发展,而当时刚刚兴起的公众史学为档案学注入新的动力。两个学科都关注如何解释与保存过去,都属于历史的求真实践,在内容和呈现方式上存在共生关系,在实现社会公正的理念上有共同诉求,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也存有密切关联。在数字化和全球化的今天,美国的档案服务于多元受众的状况,为中国公众史学与档案学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索空间。  相似文献   

7.
早在旧制度末期,法国启蒙精英阶层就已意识到公众舆论在当时政治与社会中的重要影响。19世纪以来,史学家们也在不断地谈论旧制度末期的社会精神或公众舆论,希图从中找出革命的精神源流。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左右,法国旧制度末期的公众舆论才成为史学家专门关注的对象。西方学者或追踪政治话语的变化,或关注民众的日常言论,或研究旧制度下的公共交往机制,以把握该时期法国社会集体政治意识的转变状况。  相似文献   

8.
房灵雨 《神州》2013,(3):245-245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益主体的不断多元化,传统的由政府独揽一切的社会管理模式已不适应现实的需要。为此,我们要完善社会管理,鼓励多方主体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尤其要发挥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公众参与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优化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考古学和当代社会方方面面的联系越来越多,种种联系组成了公众考古/公众考古学要关注的诸多领域。脱胎于英文“Public Archaeology”的“公共考古”或者“公众考古”概念,在中国的实践和讨论均体现为考古学面向公众的沟通和共享姿态。公共性是公共考古最核心的特征,公共性体现得越充分,越能促进政府、机构、专家和民众之间的共赢;公共考古的教育性体现在能够架起专业考古与普通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让更多的民众理解考古学能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什么,以便获得更多的支持;公共考古的开放性则要解决“谁的公共考古”这样的问题,通过改变考古学/考古学家与公众之间的单向关系,变考古学家的“他们的公共考古学”为公众的“我们的公共考古学”。今天公众考古已从最初“什么是”和“要不要做”的认识论阶段,发展到如何做好和怎样推进的实践论阶段,因此需要专业化、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应该从人才现存问题的导向出发,依托有条件的高校,推动公众考古课程建设并逐步发展到课程体系建设。公众考古需要常态化、体系化、制度化。对“公众”本身也需要研究和分类加以引导。从考古现场到遗址公园和博物馆的展厅,都是考古学家与“考古学利益相关者”“交流”和“...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20年代,英国人寿保险行业开始发展。公众受到保守的社会传统和宗教不可知论思想的影响,对新生的人寿保险缺乏客观、理性的认识。公众对人寿保险在家庭生活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重视,对人寿保险企业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这些因素制约了保险的销售和传播,人寿保险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人寿保险公司巧妙地将传统家庭观念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社会道德中的互助观念以及商业文化融入广告中,采取广泛的宣传手段提升保险产品的知名度。保险企业利用报纸、杂志等媒体宣传人寿保险产品和人寿保险企业,使公众全面、理性、客观地认识人寿保险的特点和优势,充分感受到人寿保险对家庭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人寿保险企业在伦敦城繁华的商业街道和经济中心建立商业总部,向世人证明其企业的安全、可靠。这些广告与宣传策略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公众对人寿保险的疑虑,促进了英国人寿保险产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1.
金文驰 《世界遗产》2014,(12):23-23
<正>自然保护中的公众参与是指个人、社会单位、组织等非政府机构在一定的权利义务范围内,通过多样的途径和方式参与自然保护工作的筹备、规划、执行、监管和反馈等环节的实践活动。由于自然保护往往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牵涉一定地理范围内个人和单位的社会活动和经济利益,因此公众参与在自然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一些国际公约,如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签署的《生物多样性公约》,也推荐将公众参与纳入自然保护中。  相似文献   

12.
苏文涛 《丝绸之路》2010,(16):82-87
博物馆是一个面向全社会的公益性文化机构,公众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在博物馆长达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公众的地位是被动、消极的。然而,当代博物馆观众的需要正从内容的满意、理性的满足上升到对形式的满意、感性的满足。博物馆要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相似文献   

13.
胡溪 《神州》2013,(3):238-23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媒体传播已经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媒体传播是社会的神经中枢和社会力量的源泉,它不仅以其特有的视角和特定的思想报道社会、解释社会、分析社会,还以它独立的意志和价值标准影响社会、建构社会和引导社会。媒体是公众的代言人、社会良知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初美国社会问题丛生。这引起了进步知识分子的高度关注 ,他们发起了一场揭露社会问题的运动。史称黑幕揭发运动。这一运动持续了十年之久。在这场运动中 ,大众化杂志蓬勃兴起 ,它们与黑幕揭发密切相关 ;以黑幕揭发者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通过新闻报道和文化批判不断地揭丑 ,美国的中产阶级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美国的“民主公众”和“公众舆论”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文化大众化是博物馆在新时代的使命,博物馆应保障文化权益,加强与公众的互动,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为此,博物馆应该在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信息化建设、志愿者服务和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因素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加速博物馆融入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一、培养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公众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与国际社会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密不可分。人类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造就了人类丰富多样的生存形式,构成了人类文明精神的完整性。由于近代工业化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初论公众考古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公众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并对如何将兴起于西方的公众考古学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如何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公众考古学作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日本城市规划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郁 《人文地理》2006,21(4):34-38
本文首先回顾、总结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以及社会环境、制度环境的变化,分析近年来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主要模式和特点,针对公众参与地区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这两种主要形式,深入分析、探讨组织框架、程序设计、制度建设等方面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阐述公众参与的开展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体系的影响,总结日本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展览工作特别是大型原创性特展工作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广东省博物馆综合该馆的宗旨定位、藏品结构体系和公众需求,规划特展的主题方向与系列,采用"策展人负责+团队协作"的模式策展,运用激励机制选拔策展人才、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其在营销推广、社会教育、公众体验、展览导赏、展览评选以及社会策展人、公募基金等方面的诸多理念创新与探索实践,为中国博物馆的原创性特展工作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已成为一种民族自觉。意大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主要集中在重视吸引公众参与遗产社会教育、加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法律建设、保障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渠道等三个方面。意大利的经验启示我们,中国遗产管理也应在这三个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