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战爆发后,工矿内迁至四川时,觅定在重庆巴县李家沱附近设立工业区。本组史料即是工矿调整委员会与重庆疏建委员会、巴县县政府等处关于李家沱工业区建设相关内容的来往文书。  相似文献   

2.
2007年9月笔者应邀出席重庆北碚西南大学举办的学术讨论会,特别提前两天由台湾到北碚,造访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为何造访中国西部科学院呢?缘于笔者多年来对20世纪30至50年代四川名人卢作孚进行研究时,深感卢作孚在北碚设立中国西部科学院,实抱有救四川、救中国的崇高理想。就是卢作孚这份理想与用心,深深吸引了笔者。  相似文献   

3.
梁实秋的《雅舍》,1940年写于重庆。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梁与吴景超夫妇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雅舍”是怎样的一处寓所呢?文章开篇由四川农  相似文献   

4.
前言     
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位于重庆市区枇杷山上;其分馆—北碚陈列馆,座落在嘉陵江畔的北碚风景区。四川重庆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著名实业家卢作孚先生于1943年创办的中国西部博物馆,它是我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相似文献   

5.
简笙簧 《纵横》2010,(3):46-48
2007年9月笔者应邀出席重庆北碚西南大学举办的学术讨论会,特别提前两天由台湾到北碚,造访“中国西部科学院”旧址。为何造访“中国西部科学院”呢?缘于笔者多年来对20世纪30至50年代四川名人卢作孚进行研究时,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本部设在市中区枇杷山正街74号,而其下属单位北碚陈列馆坐落在缙云山麓、嘉陵江畔,位于距市中区五十公里的北碚区文星湾42号。北碚陈列馆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200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1,800平方米。陈列馆现有职工25人。由动物部、群工部(北碚部分)、办公室(北碚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7.
1927年,卢子英随兄长—爱国实业家卢作孚来到重庆。在重庆北碚任职的二十三年里,身为国民政府地方官员的卢子英,担当起建设北碚的使命,为民办实事,与反动派周旋,暗中保护中共地下组织和进步人士,积极支持革命事业,为团结抗战、推行民主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重庆,卢子英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人人都能讲上几段与他有关的故事。  相似文献   

8.
近年,常有海外客人来重庆市博物馆参观,为独具特色的“巴蜀文化”文物、四川汉代陶俑和画像艺术珍品、历代陶瓷和书画艺术精品及四川恐龙、四川古脊椎动物陈列所吸引,给远方客人留下难忘的印象。重庆市博物馆位于重庆市中心的枇杷山公园风景区,远观山光水色相映,近看绿叶红花成趣。它的前身是成立于1951年的西南博物院,现为重庆市博物馆和四川省重庆自然博物馆两馆合署办公,是全国仅有的几家大型历史、自然综合博物馆之一。其自然博物部分源于原国立中央研究院、原经济部、农林部、中国西部科学院等十二家共同筹建、由著名地质学家原行政院长翁文灏和著名实业家卢作孚主持、于1944年12月25日在重庆北碚成立的中国西部科学博物馆。当年的陈列室即原中国西部科学院的惠宇大  相似文献   

9.
国统区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座谈会在渝召开1993年11月5日至7日。重庆市文化局主持召开了“国统区文化史料征集工作座谈会”。文化部党史办、新闻出版署党史办;上海、广东、广西、江苏、南京、浙江、温州、云南、武汉、四川、重庆等省、市文化厅(局)史志办负责同志...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出生于重庆市合川县北郊高石坎一个以贩运麻布为生的小商贩家庭。卢作孚在三十岁以前,寄希望于教育救国,并以身作则,大力办学。后因迭遭挫折,遂决意弃教从商,自筹资金,创办经济实体,走“实业救国”的道路。至1949年,他所独资经营的事业,除蜚声中外的民生轮船公司外,还有合川电灯厂、合川自来水厂、重庆北碚三峡染织厂、重庆民生机器厂等;合资经营的有北川铁路、天府煤矿、恒顺机器厂、渝鑫钢铁厂等;在文化、科学、卫生领域有中国西部科学院、兼善中学、实用小学、图书馆、博物馆、地方医院、体育场、娱乐场、西山坪农场、北碚温泉公园、平民公园、北碚农村银行、《嘉陵江日报》等。  相似文献   

11.
李萱华 《纵横》2010,(11):41-43
1936年春,经国民政府四川省政府批准,建立了“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实验区”,区署设于北碚。经过卢作孚等的努力,北碚规模日益完善,逐渐成为当时中国的“乡村建设模范区”。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重庆,北碚被划为“迁建区”。小小的北碚,迅速迁来的国家机关、学校、单位、机构达200余个,人口从6万激增至10万,社会各界精英3000余人也纷纷来此定居,因此被称为“小陪都”。由于其地位的重要,引来国民政府首脑以及外国领导频频前来视察,但他们视察的目的确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2.
在抗战时期,老舍先生曾一度住在重庆北碚,梁实秋也住在那里。有一次,北碚各机关文化团体发起募款劳军晚会,老舍自告奋勇,表示要说一段对口相声,并选中了梁实秋做搭档。老舍对相声多有研究,排练时,他对梁实秋说:"说相声,第一要沉得住气,放出一副冷面孔,  相似文献   

13.
四川、重庆金石文献极其丰富,《石刻史料新编》即著录了《四川金石志》《成都金石志》《潼川金石志》等书。另外,今人还编有《四川历代碑刻》《巴蜀佛教碑文集成》《白鹤梁题刻文献汇集校注》《大足石刻研究》等书。这些书籍包含了许多宋人诗歌,今利用这些文献辑得宋佚诗127首,补充作者44人,又校正补充字句题序若干。  相似文献   

14.
1945年,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的时刻,在山城重庆发生了一起轰动国统区的“费巩失踪案件”。费巩是一位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时任浙江大学教授,应邀赴北碚讲学。这年3月5日凌晨搭船去北碚复旦大学,在千厮门码头突然失踪了。消息迅速传开,学生们、教授们、进步的民主人士.中国共产党和社会各界,都在呼吁营救费巩教授。  相似文献   

15.
《中国钱币》2010,(2):57-57
2010年2月出版的《清末四川铜元》是陕西省钱币学会主编的“钱币研究丛书”之第一本,曹昳著。该书结合史料和实物,详细描述了清末四川生产铜元的情况。书中关于清末四川造币厂的相关史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做得比较细致,是本书的一个特色,本书在注重史料的同时,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30年代初,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先生在重庆北碚创立了中国西部科学院。由于成功经营了民生公司,卢作孚先生将民生公司的管理体制引入西部科学院,并获得成功。本文就中国西部科学院的管理体制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7.
1940年3月四川省率先实施新县制并对省内县界进行调整,三峡实验区区长卢子英趁机提出从周边县份划出乡镇单独设县,因江北、巴县、璧山、合川等四县的反对,最终以实验区改组为北碚管理局而告终。在随后的交接过程中,江、巴、璧三县与北碚管理局之间因公学产的归属发生纠纷,璧、北之间更爆发了武装对峙的澄江争治事件。该事件虽被暂时平息,但双方对公学产的争夺一直持续至战后。地方势力固然是国民政府在四川基层推行政策的阻碍因素,但地方政权之间的利益博弈也不可忽视。川政统一后国民政府力图控制四川,但地方政权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中央政策在基层行政中难于推行,这种困境也表明在某种意义上国民政府对四川基层控制的失败。  相似文献   

18.
王刚 《湖南文史》2014,(7):19-20
1942年6月26日,郭沫若应邀从重庆天官府到北碚,去观看他写的大型历史剧《屈原》的演出。临出门他抱起自己家里插花用的大瓷瓶,准备给剧中的婵娟当道具用。由于途中遇雨,不禁诗兴顿生,待赶到剧社时,一首即兴打油诗就脱口而出,诗曰:"不辞千里抱瓶来,此日沉阴竟未开。敢是抱瓶成大错?梅霖怒洒北碚苔。"  相似文献   

19.
《四川保路运动史料类纂》编辑始末戴执礼四川保路运动的史料很多,但在四千年前,坊间所见到的只有《辛亥四川路事记略》、《蜀辛》,《辛亥逊清政变发源记》等数种,其余的都分藏在一些私人手中,无从整理问世。一九五一、二年间,一些文献流入纸厂,作为回炉造纸材料,...  相似文献   

20.
《文史春秋》2014,(8):F0004-F0004
陈文士,画名:文释,号:岭南客。1980年考入西南师范学院美术系(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曾任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专业教师。现为重庆人文美术馆任专职画家、四川师大文理学院美术系特聘教授、西南大学老年大学、北碚老年大学国画专业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