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绥远省原称绥远特别行政区,在中国大西北,民国十七年(1928)始建省。民国十九年(1930)傅作义将军移防绥远,见当地农业落后,百姓生活非常困苦,农民流失量大,便作了自力更生之政策,以解决地方经济及部队之给养。首先他向军需处筹借军响,以低息借贷给农民开垦,他又命令部队协助防区内的农民耕作,务求解决当地人民民生。这张绥区屯垦督办处支付券(如图)便在这情形下发行流通。民国二十六年(1937)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绥远省之包头、归绥等在同年十月沦陷,这券便停止流通。这是一张军钞,但又属于一种农民货币,因此在中国货币…  相似文献   

2.
川陕边防督办署临时军费借垫券[英]黄中行笔者介绍两张川陕边防督办署临时军费借垫券,分别为壹圆、伍圆。这两张钞票的正面上方横列:“川陕边防督办署临时军费·借垫券”字样,根据此券背面所列的条例,估计还有一张拾圆券,可惜未能发现。这张纸币发行的日期是:中华...  相似文献   

3.
1995年《中国钱币》第4期发表了吴筹中、赵隆业两位先生《试谈“中国代用券”》一文。文中所列大多为上海地区的代用券,笔者因在上海平时所见也以本地为多。“代用券”或称“代价券”,一度流通市面,发挥了货币的作用,当属货币史、钱币学研究范畴。正如吴、赵两位先生所言:“对中国代用券的研究和收集,涉及中国近代货币史,而且对某些金融史、地方志的研究也有一定价值。”笔者细细拜读后,就手头掌握的资料在此补充两点:第一,关于“中国代用券”产生的背景,文中写道:“‘中国代用券’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因旧时银行发行的纸币,…  相似文献   

4.
笔者收藏一张1939年版“陕甘宁边区兑换土货券”壹圆券,虽陈旧貌不扬,但也是一段革命斗争中货币史的记实(见图).现结合有关资料,简议如下:  相似文献   

5.
2002年10月,湖北省一位收藏爱好 者,在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原鄂东南苏 区)一王姓居民处购得一张鄂东南工农银行 存款券和一张阳新县太平区大湖乡商业合作 社股本票。存款券是鄂东南苏区银行定期有 价证券,股本票是苏区合作社股票。存款券 和股本票的开票时间是1932年5月21日, 存款券持票人和股本票持票人为同一人王守 之。更为新奇的是,鄂东南工农银行存款券 开票人和大湖乡商业合作社股本票开票人, 亦为同一人王忠鉴。这一情况,非常少见。 据王姓居民讲,王守之为其父,当年是苏维 埃农会会员,于20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去世。 此票券是在大革…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耕地1000元特殊券。这张特殊的耕地1000元券纸币,是华北财政经济办事处主任董必武同志委托东北局代印的。本文对这张特殊券的与众不同之处及发行背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方玉清 《安徽钱币》2004,(2):34-35,F002
货币代用券是非金融机构自己发行的一种小额票证,在指定的特殊场合具有货币的职能。它们或是为了解决市场辅币短缺,或是捞取某些经济利益。中国近代历史上许多行业都曾发行过代价券,这些券面形式各异,使用的规则也不统一,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币制紊乱的情况。研究代价券是对完整钱币史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苏南抗日根据地货币珍品──惠农银行券童子玉,马汉民惠农银行成立于1942年12月,是我党创建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第一家银行,行址设在苏南丹阳延陵镇。1943年10月,由于日军扫荡,战争形势紧张,惠农银行因此停办。惠农银行曾发行过货币(简称惠农券),但由于该行历时不到一年,发行货币时间短,加上惠农券后来基本全部被收回销毁,故遗留下来的实物几乎是凤毛麟角。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人民货币》及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华中敌后货币》二本专著中,虽然都记载了惠农银行,但都因没有钞票实物而没有附上惠农银行发行的货币,不免使人感到相当的遗憾。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钱币博物馆珍藏有惠农券伍元、拾元各一种,这是研究苏南抗日根据地货币的珍贵实物资料。我们特将其披露,以飨广大读者。伍元券(图上):道林纸质,横式,红色,票幅13.2×7.6厘米,正面上方印有行名“惠农银行”四字,行名两侧是号码,右边为农村小景图,右下角有行长蓝色签字,左边有中文币值“伍元”两字,左下方有“中华民国三十一年印”字样,四角有大写中文“伍”字,下方花边框内满印中文“惠农银行伍元”字样。背面印有花纹图案,上方有英文行名“THEB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的领券制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银行业的领券制度,是近代中国货币发行史上一项独特的制度。笔者由于工作的关系,曾对领券制度产生的源流做了初步的梳理。然而,现存关于领券制度的资料比较缺乏,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待深入。本文仅是提供一些基本情况,并谈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银钱业的领券制度.是近代中国货币发行史上一项独特的制度。笔由于工作的关系.曾对领券制度产生的源流做了初步的梳理。然而,现存关于领券制度的资料比较缺乏.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本仅是提供一些基本情况.并谈点自己肤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正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所发行的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红色货币。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是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国家银行西北分行改组为陕甘宁边区银行,边区市场变为主要流通国民党政府的法币,而法币多为主币,是在辅币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发行的。延安光华商店代价券  相似文献   

12.
国民党政府在其统治的数十年间,为了稳定财政金融,挽救经济危机,曾先后进行过三次“币制改革”,发行过三种纸币,即法币、金元券和银元券。法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商品市场上使用的货币极其混乱,银两、银元、铜币和纸币并行流通,仅发行纸币的银行就有三十多家。在这些众多、杂乱的货币中,以银两和银元为其主体,实行着“银本位制”。这种货币极不统一的状况,严重阻碍了国内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国际上美国高价购银,造成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金融紧缩,济经萧条。南京国民政府为了摆脱危机,遂于1935年11月3日正式发布了改革币制的布告。  相似文献   

13.
1948年全国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国民党反动统治摇摇欲坠。军事上连遭失败,政治上四分五裂,经济上全面崩溃。为了扭转危局,安定人心,国民党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和限价政策,妄想通过“经济戡乱”这一着,使它的反动军事得以继续。但是,这次币制改革中发行的金元券货币,实行不到半年,通货急剧膨胀,物价扶摇直上,币值一落千丈,结果,金元券变成一堆废纸,宣告彻底失败。金元券如此瞬息即逝,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罕见的。本文拟从货币经济的角度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试谈“中国代用券”吴筹中,赵隆业“中国代用券”(俗称代价券)是货币史、钱币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为它在一定时期里起着流通手段和价值符号等职能。所谓代用券,大都未经各级政府批准,为了解决市场上辅币券短缺,找零不便的问题,由各单位发行的小额票券。其代替辅...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银行民国七年(1918年)版"上海等处地名国币券",以下称"上海等处地名国币券"。这是人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一种钞券。熟悉,是因为在钱币市场或相关图籍中常可见到该券(图);陌生,是因为该券还有不少鲜为人知的"内情":如该券究竟有多少处地名(地名底纹)、有的地名为何在中行编印的资料中被"遗漏"、个别地名国币券为何未见发行;该券在美钞公司印制起于何时、止于何时,累计印数是多少;该券有几种地名国币券在第一次印制后、背面英文货币币种进行了修改,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中国人民银行根据国务院令,于1999年10月1日开始,在全国发行了第五套100元券人民币(以下称新版100元券),这是我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大喜事。新版券在第四套人民币100元券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提高,其设计符合国情、顺应民意,即体现了社会对货币的使用要求,又达到了政治性、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1999年第1期《中国钱币》介绍一张1927年鄂城县华容镇商民协会发行的信用券,并认为此时的商民协会等群众组织“是重要的革命民众团体之一”。此后,一些有关近代货币方面的论著或文章都将这张钞票列为大革命时期的“革命货币”或“人民政权货币”。研究表明,这张鄂城县华容镇商民协会信用券,应是武汉国民政府时期湖北地区县镇商会发行的商会票。分析如下:一、“鄂城县华容镇商民协会信用券”简介该信用券为横式石印钱票。正面的图案、边框及文字等均为蓝色。中心为面额“计洋壹角”,两旁分别有椭圆形亭阁图和宝塔图;其上有“商民协会信用券”…  相似文献   

18.
<正>前言:江阴市博物馆收藏的"壹角""贰角""伍角"等三张"江南商业货币券"曾对外展出过,非常引人注目,因为它是军民团结抗日的历史见证。当今人们几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笔者再度着重将该券的发行背景,印制经过与票券种类及其发行后的作用于影响实考如下,以饷读者。该券的发行,同意了市场上的流通货币,不仅使通货稳定,而且有力的抵制了日伪货币,并为繁荣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生产做出了贡献,有力地促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档案中,发现一种“国家银行西北分行”的五分券(见附图),经查对,与《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167页刊载的五分券不同,无印制年代,彩色套印,  相似文献   

20.
民国时期关金券的发行背景及有关金本位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陵合 《中国钱币》2007,16(1):36-40
海关金单位(简称关金,英文缩写是CGU)是20世纪30年代关税自主化进程中实行的一种新的征税单位,关金券作为海关金单位代用券使用范围不断扩大,从海关纳税发展成与法币并行使用。过去的经济史和货币史著作对此只作简单的交待,语焉不详。结合当时的银价下跌、外债偿付以及相关的货币本位的改革情形,就会发现关金在其间担当了相当关键的角色。准确地阐述关金、关金券的形成演变历程及其影响,应是研究30年代货币金融史的一个视角。本文拟作一初步探究,以期成为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