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虎门炮台是公认的中国古代的海防要塞。虽说它最早建于清康熙时期,但留到今天的炮台却多已是光绪时改建的西洋式炮台。它有着近百门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德国、英国海岸大炮,是世界特别是在东亚有着巨大影响和重要意义的海防要塞。虽然随着国际国内的形势变化,这些西洋炮台在清末没有起到当初建设者所预期的国防作用,但在接踵而来的半个世纪的战争风云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八年抗战初期,  相似文献   

2.
<正>厦门清代石壁炮台是鸦片战争中全国三大炮台(虎门、石壁、镇江)之一,原址在岛内南端滨海突出部,西距胡里山炮台大约2公里,是船只进入厦门港的第一道门户。最近,厦门石壁炮台有关史料分别在海内外被发现,当年炮台建造者、时任闽浙总督兼辖台湾的颜伯焘祖籍地之谜,也随着近日广东连平县颜氏宗亲到海沧青礁村寻根谒祖而揭开了。本篇试论当年炮台石材出处、颜伯焘与祖籍地厦门海沧青礁渊源。  相似文献   

3.
过去人们关于胡里山西炮台拆毁的说法大致为:1957年,由几个手工业小作坊组成的厦门铁工厂因缺乏原料,以每市斤8分钱的价格购买了胡里山炮台的两尊大炮准备“大炼钢铁”。  相似文献   

4.
赵代盈  王贺 《北方文物》2018,(3):53-56,69
营口西炮台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东北地区的海防要塞之一,现存晚清时期铁炮11尊。对该遗址9尊铁炮炮体进行了初步的金相实验研究,并对其材质进行了判定,以期为丰富中国铁炮史的金相学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蓝水 《福建史志》2002,(5):63-64
胡里山炮台是厦门的旅游名胜,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最主要的文物和景点就是那门28生(公分)克虏伯大炮,这门大炮长13.13米,口径280毫米,全重接近60吨,2000年以“现存世界最大的古代海岸炮”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厦门因此多了一个国际认可的“世界之最”,“胡里炮王”也成为“厦门二十名景”之一。  相似文献   

6.
胡汉辉 《中华遗产》2006,(5):112-119
本刊创刊号和2005年第5期分别推出相关文章后,号称“世界古炮王”的厦门胡里山炮台克虏伯古炮昨天的故事被广大读者所了解。本期推出的系列文章之三将关注“古炮王”今天的境遇——已过百岁的“古炮王”是否会在各种侵蚀作用下最终倒下?文物保护工作者们倾尽全力为其“把脉会诊”……  相似文献   

7.
炮台,就是架设火炮的台基,是随着火炮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战时工事。一般设在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塞,具有两门以上的火炮,是旧时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构筑的永备炮阵地。炮楼,指一种四周有枪眼,可以瞭望并射击的高碉堡,对于作战能发挥一定作用的圆柱或方形坚固建筑物,多用砖、石、钢筋混凝土等建成。本文以广西连城要塞遗址和友谊关岩应炮台、炮楼修缮工程为例,从岩应炮台和炮楼的历史、价值、现状和病害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炮台和炮楼的保护修缮技术措施,以期为料石砌筑类炮台和炮楼等文物建筑的修缮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清末时任两广总督李瀚章曾说:"粤东洋面辽阔,港汊分歧,自同治十三年(1874)开办海防以来,参用西法修筑炮台,至光绪十四年布置大备。"~([1])这批炮台中的绝大多数位于今天的广州,其主体基本保存至今,即广州现存的8处西洋炮台群(大角、蒲洲、下横档、上横档、长洲、鱼珠、沙路、牛山)。但现存的炮台文物上只有个别仍保存有建设时间,如上横档东台、大角振威、振定台门楼,其他多数都没有时间标示,加之相关文献资  相似文献   

9.
随着南沙大开发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南沙在广州建设滨海城市的地位与作用的认知度不断的提高,用大广州和滨海城市的眼光去重新审视虎门要塞过去和现在对广州作为历史名城的重要作用巳成为城市规划、历史研究、文化旅游部门热议的课题。众所周知,位于广州南沙与东莞虎门镇之间的虎门要塞,是广州的南大门,由大角山炮台、上下横档岛炮台和沙角炮台等,构成了广州南大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广州南大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广东的海防部署依据不同的区域划分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分路"特征,即从元末三路分防的萌芽,到明中叶的全面成型,再到清代四路甚至五路的发展。关于广东海防分路的时间,本文认为早在元末已经出现,当时中路的虎头门、南头澳等地均是重要的海防要塞,明初的广东海防从无备到有备,实际上借鉴了元末的海防实践,而对于肇庆府在明清两代并不归属中路海防区域,本文也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从元末到清末,广东海防分路的漫长发展演变不仅是海防部署工作的细化,更体现了明清两代区域海防工作责任的日益繁重。  相似文献   

11.
炮台是清朝海防、城防的重要军事设施,炮台在近代鸦片战争中保卫广州城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四方炮台不仅是广州的重要的军事堡垒,也曾经被英军作为司令部使用,说明它的价值,但历史记载和现实表述的四方炮台是永宁炮台还是永康炮台?通过一些资料可以得到修正,并证明炮台在清朝时期作为防守中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炮台是指在江海口岸和其他险要处所,为放置火炮而建筑的海防或江防建筑,是架设火炮的台基及掩护体,并随着火炮的发展变化而变迁的一种防御工事。炮台作为固定的火炮发射阵地,一般设在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战略要塞上,配备至少两门以上的火炮。明朝军事家郑若曾指出:"防海之制,谓之海防,则必宜防之于海,犹江防者,必防之于江,此定论也。控制海口之法,最重炮台。"[1]由此可以看出炮台在战时工事中的重要地  相似文献   

13.
正清光绪十五年(1889)八月至二十一年四月,李瀚章接张之洞为两广总督。在这五年多里,他对广州海防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直至虎门炮台最终定型,再无变动。可以说,从张树声光绪七年建成虎门威远东台、山腰台和下横档八座新式西洋炮台开始的广州西洋海防建设,至此才告最终结束。对李瀚章在粤五年多对广州海防江防炮台定型建设,至今尚无专题研究,有必要对此加以讨论。一、对已有海防设施的维护和修整李瀚章刚到广州时曾说:"广州自同治十三年(1874)开办  相似文献   

14.
清末天津总兵罗荣光,镇守京津门户之大沽口炮台长达24年,被誉为“天下第一海防”。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官军大多不堪一击。罗荣光却以67岁高龄率领3000兵勇,身先士卒,誓死保卫大沽口炮台。后因兵力悬殊,弹尽援绝,壮烈殉国,保持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正气之歌!罗荣光是我的曾祖,小时常听祖父说起他的经历和故事。解放后我又一直在当地中学教历史,课余常向族人长辈了解罗荣光的情况。我还专门研究过吉首雅溪罗家祠堂的族谱和天津博物馆保存的有关资料。罗…  相似文献   

15.
炮台是明清重要海防设施。北海现存有四座清代中后期建造的炮台,炮台择险要之处而建,在抵御西方侵略,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些炮台都属于夯土炮台,由于常年遭受风吹日晒,雨水侵蚀,生长树木根系扰动,缺少养护等原因,炮台大部分设施都已消失殆尽,仅存部分大多开裂、风化、剥落,甚至坍塌。在进行炮台保护修复时,针对炮台本身筑建的特殊性,须重点把握好夯土技术的运用,针对不同保护情况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6.
明代沿海防御体系蕴涵着丰富的历史学、军事学等信息,是研究明代建立的以水寨为核心的陆防海、海陆并防的海防体系以及衍变脉络。东山县的铜山地理位置险要,居福建南部海疆门户和闽粤陆路交通咽喉之要塞。本文通过对铜山水寨迁建历史的考辨,以期进一步了解福建的海防体系。  相似文献   

17.
余良明 《炎黄春秋》2009,(10):53-55
在福建厦门的胡里山炮台上,至今保存着一尊一百多年前从欧洲引进的巨型大炮,它就是“世界现存十九世纪制造的最大、结构最完整的后膛海岸炮”——“克虏伯”大炮。据说它已载人“吉尼斯之最”。福建电视台曾经以它为线索制作了一部专题片《春秋克虏伯》,详细介绍了它的来龙去脉。笔者有感于它的沧桑身世,于是重游炮台。  相似文献   

18.
晚清以来,清政府逐渐加强北洋海防建设,而大沽海口更是被看作控制京津门户的北洋要口,因此对大沽炮台的军事防务极为重视。天津博物馆藏有两幅清代天津大沽口营盘图,为我们研究这一时期大沽口海防的建设提供了直观生动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9.
明清州县佐杂官员在雷州半岛的布局和海防角色分为四个阶段。洪武初年,巡检与卫所互相配合,扼守海岸要地并进驻海岛;明中叶至清初,巡检的海防作用大幅削弱,或驻地内缩,或被裁撤,或从军事要塞转而进驻港埠墟市;雍正朝开始,佐杂分防被重新纳入海防体系之中,县丞扼守海岸要地,巡检恢复驻守近海岛屿;清末,为防范法国在粤西沿海扩张,调整了半岛东侧佐杂布局,并强化了西侧涠洲岛的驻守。这一发展脉络折射出雷州半岛为中心的粤西地区海防地位的变化:从明代东南沿海倭乱的尾梢,转变为清代面对越南和近代西方势力东来的前哨。  相似文献   

20.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李鸿章受命督办北洋海防长达20余年之久。北洋海防建设不仅是李鸿章后半生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清末中国海防建设的缩影。探析李鸿章同北洋海防建设的关系,总结其中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无论是对李鸿章的研究,还是对近代中国军事历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