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与粟特人关系密切的翟氏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但通常都仅是推测他们来自粟特地区或应为粟特人。本文通过分析发现,这些翟氏人物的名字基本已粟特化,他们通晓粟特语,与粟特人一起从事商贩交易,并广泛与粟特人通婚,甚至信奉祆教。因此,本文认为这些与粟特人关系密切的翟氏就是粟特人,源于康居。  相似文献   

2.
2003年,楼兰地区首次发现大型壁画墓,立即引起学术界极大关注。由于墓室东壁绘有"饮酒图",有学者认为表现的是粟特人饮酒场面,进而推断这是一座早期粟特人墓葬。本文通过对墓葬所含贵霜文化因素的详细分析,认为楼兰壁画墓实际上是一座侨居楼兰的中亚贵霜人的墓葬。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对目前考古发现北朝至隋入华粟特人墓志出土情况、内容、分布、形制等方面分别介绍的基础上,对其间入华粟特人墓志的形制与志主品秩做了比较研究,从中发现在北朝时期入华粟特人墓志大小与志主的品秩已呈明显正比关系。出土墓志反映了唐以前入华粟特民族在中原的主要活动范围,见证了在华粟特首领深受中原文化影响,且遵从于中原统治阶级的等级要求。  相似文献   

4.
国内粟特研究综述程越粟特位于泽拉夫善河流域,粟特人是一个以经商著称的民族,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他们的经商活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他们迁居各地,与其他民族融合,从而成为许多...  相似文献   

5.
新出土的四方唐代洛阳粟特人墓志展示了唐代洛阳普通的粟特人婚姻、信仰、仕宦、丧葬的情况,体现了入华粟特人与洛阳社会的融合,是研究中古时期洛阳城市以及入华粟特人汉化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粟特钱币考     
公元七五一年唐朝与阿拉伯怛罗斯大战以前,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的河中及以东地区,即粟特地区,始终在唐朝控制下,因而此地货币也深受中国内地的影响。至今粟特钱在苏联中亚地区和我国仍时有发现。但研究这种钱币的文章,在我国还不多见。这里发表日本学者与苏联学者讨论粟特钱币的文章,可以作为我们的一个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亚的粟特人自汉代起就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宁夏固原隋唐史姓墓是国内目前已知的大型粟特人家族墓地。根据墓中出土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能够看出当时同一家族中体现出佛教、祆教和儒家文化等不同信仰因素,这种多元信仰的形成可能与粟特人本身宗教传统、统治者的倡导及固原当地汉化等有关,由此反映粟特家族在迁徙入华之后意识形态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引言 笔者从1980年代之后,一直从事介绍与研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及中原地区近几十年所发现的粟特文资料的工作.在其过程中,我曾解读了阿斯塔那出土的女奴隶买卖契约文书(公元639年)、柏孜克里克出土的摩尼教粟特文书札三件(11世纪初)、佛教粟特文断片、以及由粟特文字转写的摩尼教帕提亚文赞歌.此外,向学术界介绍了昭苏县石人上所刻的碑文、①库车地区库木吐拉、克孜尔石窟寺院墙壁上杂写的粟特文.2003年,西安史君墓里出土了一块双语墓志,在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的帮助下,挖掘后不久,笔者有幸得到其照片,并能够解读其内容.不久前,笔者解读了吐鲁番盆地巴达木出土的盖有汉字官印的粟特文书札(662年)断片,发现该书札是有关突厥葛罗禄的报告书.此后中国学者指出,该文书与推测于同一地方发现的汉文文书在内容上有重  相似文献   

9.
甘肃古浪地处丝绸之路要冲,历史上一直是多民族聚集区。陕西西安发现的安伽墓,进一步印证了原来居住在乌兹别克斯坦的粟特族,沿丝绸之路经商、传教,并长期在古浪定居生活。安姓粟特人为东西方贸易、人文交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们是早期的丝绸之路开拓者、商贸担当者、民族融合践行者和文化传播者。研究安伽及粟特民族历史,对于推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粟特人是一个以经商著称的民族,长期活跃在丝绸之路上。在公元3至8世纪之间,由于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粟特地区的动乱、战争等原因,粟特人沿丝绸之路大批东行,经商贸易。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粟特人人华逐渐达到高潮,他们在东行的丝绸之路沿线不但留下了足迹,而且形成了聚落。20世纪以来,在中国境内自西向东的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重镇与政治、文化中心陆续发现了超过百座的入华粟特人墓葬,分布在新疆吐鲁番地区、甘肃天水地区、宁夏固原与盐池地区、陕西西安及邻近地区、山西太原与汾阳地区、河南洛阳与山东青州地区、河北大名与北京地区。  相似文献   

11.
广西容县出土的唐代安玄朗墓志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地理位置最南的粟特人墓志。安玄朗之祖父安靖应于817年随节度使孔戣来到岭南,出任地方武职,后代遂留此地。安靖、安贯言和安玄朗三代人均受到岭南地方节镇的礼遇和重用。该墓志为研究唐中晚期粟特人的动向及其汉化的过程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4,(11)
2007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汾阳市博物馆在汾阳市胜利西街发掘了一座砖室墓(编号M3)。墓室出土有瓷器、陶器、陶俑及墓志。墓志志文显示,墓主人为曹怡。曹怡及其祖上均为介州萨宝府的中低级武官,地位不高。墓葬中出土的青瓷梅瓶和青瓷龙柄鸡首壶形体硕大、釉色光亮、器形规整,显示出曹怡与众不同的粟特人身份。曹怡为西域"昭武九姓"中曹国人后裔,曹怡墓是山西汾阳首次发现的唐代粟特人遗存,该墓的发现为研究隋唐时期汾州、介州地区粟特人及唐代山西地区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3.
粟特人在中国研究的新成果--评<粟特人在中国一历史、考古、语言的新探索>本书是<法国汉学>丛书编辑委员会所编的第十辑论文集,作为<法国汉学>"粟特人在中国"的专号出版①.  相似文献   

14.
唐代长安一个粟特家庭的景教信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的交流十分频繁。由于丝绸之路的昌盛和经商、战争等原因 ,大批中亚粟特人移居长安 ,形成了自己的聚落区 ,散布在礼泉坊、布政坊、崇化坊、普宁坊、靖恭坊等坊里 ,并建立了粟特人所信奉的祆祠、景寺、摩尼寺等“胡寺” ,从而使外来宗教在唐帝国的首都得以传播。多年来 ,中外学者对长安出土的粟特人墓志史料进行过仔细的爬梳 ,对居留长安的粟特人宗教信仰及其活动影响做过许多深入的探讨 ,其中对源于基督教聂斯脱利派 (Nestorianism)的景教尤为注目 ① 。但除了学术界公认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现存西安…  相似文献   

15.
现在正经的字典上还查不到粟特,不过互联网非常发达,一查就知道安禄山、史思明都是粟特人。但是粟特人不光是“叛贼”,更多的是“好人”,所以我今天把历史上粟特人的面貌展现出来,让他们登场,给大家亮亮相。  相似文献   

16.
孙宗贤 《文博》2012,(5):14-17
凤翔新发现的唐代石棺床构件,为研究关中西部粟特人及祆教提供了翔实的资料。通过分析认为石棺床构件为一位身份地位显贵的粟特商人墓葬遗物,这是粟特商人留居凤翔的历史见证,充分说明凤翔是关中西部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其画像石上的线刻火坛图像、瑞兽互斗纹、胡人套马纹等具有明显的波斯及中亚风格,是唐代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同时,它对探讨该地区粟特人聚落、祆祠、墓地、族源以及归属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7.
沈骞 《南方文物》2014,(1):201-202
<正>姜伯勤先生在《中国祆教艺术史研究》一书中的《唐安菩墓三彩骆驼所见"盛于皮袋"的祆神——兼论六胡州突厥人与粟特人之祆神崇拜》一文中提出①:六胡州粟特人、唐定远将军安菩墓所出一具唐三彩骆驼鞍鞯皮囊上有一神兽型神像,为研究六胡州粟特人文化与突厥人文化的互动,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线索,初唐以迄盛唐,由于粟特人在突厥部落  相似文献   

18.
学者一般认为唐章怀太子墓墓道所绘"东客使图"中由右向左第三位使者为东罗马人,个别学者认为是粟特人。但从该墓墓道壁画的布局及方位秩序、人物面貌特征看,此人应来自大唐东部,再结合人物发式、叉手礼等因素,可推测其为唐代契丹人。  相似文献   

19.
北周史君墓石椁所见之粟特商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虞弘、安伽墓发掘之后,北周凉州萨保史君墓的发现,又为研究入华粟特人提供了丰富的图像资料。文章仅就史君石椁图像中所见的粟特商队,参考中外史籍和图像材 料,进行整理分析,对商队的规模、人员的族属构成及身份、商队的运载工具——牲畜以及商队的运营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张氏曹氏归义军政权的胡汉联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议潮父张谦逸娶敦煌粟特人安氏建立了与粟特人的联盟 ,张议潮依靠这种联盟推翻吐蕃在敦煌的统治 ,建立了归义军政权 ,张议潮与粟特人安景出任节度使和副使。归义军政权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联合政权 ,粟特人在归义军时期起了决定性作用的少数民族。归义军节度使都非常注意胡汉联姻 ,通过这种联姻关系团结了敦煌地区的各族居民 ,在收复敦煌及河西地区的战争中以及巩固归义军政权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