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位于贵阳城南南明河畔的观音寺,原名南庵。明代贵阳人王训曾有《咏南庵》诗:“净度招提旧结茅,地偏应不近尘嚣。山腰倒接城边路,水口斜通阁外桥……”句,王训是明朝宣德年间(1426--1435年)举人。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圣寿寺在治城南门外霁虹桥之东,旧名南庵,前俯清潭,后负重冈”。《贵阳名胜诗词选》载有王阳明《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诗二首,写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明嘉靖《贵州通志》载:“圣寿寺今改武侯祠。”明万历《贵州通志》云:“武侯祠,治城南门外旧圣寿寺,正德年间(1506---1521年),巡按贵州监察御史胡琼改为祠。”  相似文献   

2.
翠薇园旧名观音寺,位于贵阳市大南门外南明河南岸,浮玉桥的南边,紧邻甲秀楼。寺建于明代,最初名为南庵。明朝中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曾数次游览南庵,有(南庵次韵二首)记南庵胜景:"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  相似文献   

3.
黄浩 《贵阳文史》2005,(5):30-32
贵阳观音寺(现更名为翠微园),位于贵阳市城南甲秀楼南面的翠微路,原名南庵。始建于何时,史书未详其年。王阳明先生曾到此游过并有题咏,他是明正德二年(1507)被贬谪到贵州的,四年(1509)离黔,由此可推断建寺当在明正德元年(1506)之前,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贵阳文史》2008,(3):F0002-F0002
翠薇园旧名观音寺,位于贵阳市大南门外南明河南岸,浮玉桥的南边,紧邻甲秀楼。 寺建于时代,最初名为南庵。明朝中期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于明正德四年(1509年),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时,曾数次游览南庵,有(南庵次韵二首)记南庵胜景:“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山明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但逢佳境须行乐,墨遗风霜著鬓毛。”  相似文献   

5.
《九莲山平盖治观音寺碑铭》的石碑,现存四川省新津县城南,约7.5公里九莲山麓的观音寺内。碑高2.37米,宽1.24米,厚0.23米。碑帽已失。碑文阴刻楷书,碑额横书,碑文从右至左为直行。正面碑文18行,碑文868字。文曰:“佛始於周朝诞生於西域至东汉而流入中华……新津九莲山平盖治观音寺……”。此碑背面题为《胜迹仙诗种善姓讳刻述碑记》上部为杜光庭(850--933)访吴都崔孝通不遇诗一首“势压长江控八津,吴都仙客此修真。寒江向晚波涛急,深洞无霜草木春。江上玉人应可见,洞中仙鹿已来驯。龙芝凤草非难过,只要诚  相似文献   

6.
景竹友 《四川文物》2000,(6):46-49,74
东山,位于三台县城涪江对岸。《方舆纪要》载:“在州东四里,涪江之左,修阜如长城,下顾州郭”。唐人侯圭在《东山观音寺记》中云:“梓州浮图大小共十二,慧义居其北,兜率当其南,牛头据其西,观音距其东。(观音寺)而上临绝壁,下瞰长(涪)江,青霭属天,纤尘莫及,瞧岩险峭,孤标势胜,诸寺逊焉!”可见唐时三台四大佛寺中的观音寺秀丽而清寂,所居的东山雄伟而险峻。  相似文献   

7.
头陀教 ,又称糠禅 ,是金元时期盛行一时的佛教派别。目前学者在讨论头陀教历任掌教时 ,均到第十一代掌教雪庵溥光为止。① 其实 ,在雪庵溥光之后 ,头陀教应该还有第十二代掌教 ,即空庵溥照。空庵溥照 ,为雪庵溥光的法弟 ,俗姓焦 ,元封正智通辨禅师 ,生平没有首尾完具的资料。成宗大德二年 (公元 12 98年 ) ,在元朝政府的支持下 ,头陀教势力开始向江南地区扩张。② 据任士林《松乡集》卷二《头陀福地甘露泉记》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记载 :“大德二年 ,(雪庵溥光 )有旨来南 ,阐扬教事 ,椎轮湖山葛岭之西 ,大兴栋宇 ,以聚其徒。既而正智通辨禅…  相似文献   

8.
游白云寺     
白云寺又名南十方院,位于太原城南狄村附近红土沟的深处,原为唐代名相狄仁杰为其母建的观音堂。明代时叫净业庵、清凉寺,清康熙年间进行扩建,取名白云寺。白云寺的得名来自一则传说:一年暑天,狄仁杰回家探亲途经一座古寺,因酷热难挡,欲借伞遮阳。寺院一老僧要求与他对弈,约定赢  相似文献   

9.
<正> 张礼,字茂中,浙江人。他和友人陈明微在宋哲宗元祜元年(1086年)闰二月二十日至二十六日游历京兆城南。《游城南记》就是记述这七天的游历见闻的。宋代京兆,王存《元丰九域志》卷三《陕西路》谓:“京兆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02年第12期刊发了新出土的唐姚无陂墓发掘简报,文中有云:“墓主姚无陂于唐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八月卒于雍州乾封县延寿坊里第(今西安市城南),九月改元即神功元年壬月葬于长安城南的奉西(凤栖)原上。”  相似文献   

11.
<正>《太平寰宇记》"洪洞县"条引《水经注》:"霍水源出赵城县东三十八里广胜寺大郎神,西流至洪洞县。"(《太平寰宇记》,中华书局,2007年,第901页,下引此书只标页码)此条不见于传本《水经注》。《水经·汾水注》"汾水又南,霍水入焉,水出霍太山,发源成潭,涨七十步而不测其深。西南径赵城南,  相似文献   

12.
笔者在《〈郘亭诗钞〉评点本略述》一文中(载本刊八七年第四期),曾谓评点者姓氏无考,又认为《诗钞》的题评有两本,另本“葆光”已转致莫友芝手中,现根据新发现的材料,特补遗如次。“葆光”即杨葆光,《中国人名大辞典》有传,云:“杨葆光,华亭人,字古蕴,号苏庵,官商昌知县,有《苏庵文录》、《骈  相似文献   

13.
新出土的四方北朝韦氏墓志考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晋至隋唐,长安南的韦氏、杜氏家族是著名的望族。元代胡三省注《资治通鉴》唐韦王后被诛后,说“唐京城南,韦、杜二族居之,谓之韦曲、杜曲。语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唐柳芳论各地婚姻观念之异同时也说:“关中亦号郡姓,韦、裴、柳、薛、杨、杜首之”。从现存的史籍看,长安的韦氏家族确是枝叶繁茂,高门炬赫,出将入相,人才辈出。魏晋时,韦氏是“海内冠冕”,到隋唐则为“望族”。  相似文献   

14.
正巡司河,系武汉市城南的一条古老河流。巡司河源远流长,据《水经注》载:"江之右岸,当鹦鹉洲南,有江水右迤,谓之驿江渚。"说明巡司河的形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巡司河古称"里河",据《江夏县志·山川》载:"里河,在望山门外,今呼巡司河,西通长江。"谓之"巡司河",是因为明代在其北岸置"鲇鱼口巡检司"而  相似文献   

15.
在纪念陈援庵先生110周年诞辰之际,重温先生的著作《通鉴胡注表微》,我又有新的感受。我们把这部著作放在中国近代史学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从中国史学近代化的趋向上进行思考,我们对援庵先生的史学会有新的认识,而《通鉴胡注表微》这部传世之作的珍贵价值也就更加明显地表现出来。一、援庵先生的学识记里碑《通鉴胡注表微》是陈援庵先生的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白寿彝先生说: 我愿意特别推荐《通鉴胡注表微》这部书,这是援庵先生所有著作中最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6.
孙周勇 《文博》2002,(6):53-61
“河套”一词,最早见于《明史》(卷四十二志第十八):“北有大河,自宁县卫东北流经此地,西经旧丰洲西折而东经三受降城南,折而南……大河三面环之,所谓河套也。”近现代所称的河套,大致地域包括了今天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的黄河两岸平原。按照现今通行的地理区域概念,  相似文献   

17.
高邢生 《沧桑》2010,(3):124-125
南宋文人赵彦端的《介庵词》,现在存世的有《介庵词》一卷本、四卷本和《介庵赵宝文雅词》本等5种版本,各版本所收篇目和文字都略有出入。本文从历代书目、题跋以及现有词作别集、总集入手,详细考察《介庵词》在历代版本的流传情况,以及各种版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杜宏礼等著《东京梦华·开封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 993年版 ,第 82页 )有云 :“宋太祖开宝年间 ,亲登朱雀门 ,手指‘朱雀之门’的门额问大臣赵普 :为何不直书朱雀门 ,加上‘之’字有何用处 ?赵普回答这是语法上的助词罢了。太祖听后大笑 :‘之乎者也 ,助得甚事’。从此 ,将城门四字之额作为三字 ,简单明了”。今按 ,此处所述宋太祖改“朱雀门”门额之事似不确。《宋会要辑稿·方域一·东京大内》云 :东京旧城“南三门 :中曰朱雀 ,梁曰高明 ,晋曰薰风。太平兴国四年九月改。”可知 ,北宋都城东京旧城即里城南面正中之“朱雀门”迟至宋太…  相似文献   

19.
经由陶敏先生的搜集考证,《全唐诗·殷尧藩集》为明人伪造已成学界共识。通过将《殷尧藩集》与元末明初诗僧来复的《蒲庵集》比对,可以确定,陶文所考辨的几首不知出处的伪诗即出自《蒲庵集》,而陶文考定的三首所收明人吴伯宗《荣进集》的诗,实际上同样出自《蒲庵集》。  相似文献   

20.
笔者新近发现8组甲骨可以缀合。其中1组出自《甲骨文合集》(下文简称《合集》):即27171 26974版。7组出自《小屯南地甲骨》(下文简称为《屯南》):第一组为《屯南》0779 2581版,为遥缀;另6组为《屯南》0180 0221版、0526 0531版、0530 3180版、0958 1158版、2735 2753版和2446 3204版。1·《屯南》0779和2581版似可遥缀。0779版为一较大的右肩胛骨卜骨之残,其骨条部分缺失,其上残余的刻辞为:“……王其乎(呼)监……吉。”这条卜辞的上头似乎还有两条卜辞,但骨版残断后卜辞丢失了,仅余其占辞“吉”、“大吉”三字。《屯南》2581版为一个类似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