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我想就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样一个概念谈几点粗浅的体会。想谈三个问题。一个是统一规模的发展,一个是统一意识的传统,一个是“一”和“多”的辩证关系。我不能对这三个问题作详细的论述,只是把问题提出来,请同志们进行研究,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关于第一个问题,统一规模的发展,我想提出我个人对于中国在统一问题上的历史的看法。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统一的规模有好几种形式。一种是单一民族内部的统一。春秋战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史学上的第五次反思出现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这次反思有三个特点:一是它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可以看作是学术群体的反思;二是它以重新学习和准确地、完整地理解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目标;三是它回答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在这次反思中,许多史学家如侯外庐、尹达、刘大年、白寿彝、尚钺等老一辈学者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们结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历史和现  相似文献   

3.
我国边疆史地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发展这门学科,我想就下面一些问题,谈一点看法。一、关于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的特点和研究重点。中国历史上的边疆问题,是边疆史地研究的核心和基本内容,弄清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的特点,对我们确定边疆史地研究的对象、范围,是很有帮助的。中国历史上边疆问题的特点,我认为主要是:1、长期以来,历史上中国边疆的巩固、动乱、变化、兴衰等,无不与少数民族的活动和对少数民族的政策有关,因此历史上少数民族问题,特别是民族关系问  相似文献   

4.
鉴戒史学是指从孔子修《春秋》到戊戌变法以前的中国古代史学,古代希腊和罗马史学亦属此类。它是把历史上的事和人作为镜子对后人进行劝诫,以此作为史学研究目的的史学。目前的中国史学是从鉴戒史学发展而来的,它的某些传统保留至今,既成为中国史学发展的基础,又制约着中国史学的变革。因此,有必要对鉴戒史学做一番认真的反思,使中国史学能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生态博物馆概念在中国是一个舶来品,而作为一种运动起源于西方后工业化反思对传统博物馆的改革,中国移植的主要是传统村落的生态博物馆模式的运用。但是,村落是一个主体生产单位,在现代化背景下,特定保护对象却往往被文化产业化开发,变成了特定文化产品的生产。这个过程中,村落从过去的生产自足过渡到非自足,形成了新的生产特征。但是,西方的生态博物馆理论与实践,一般采取实证主义路线,以原貌的原地性文化客体(实体)视角谋求所谓的保护和保存,与村落的主体性质和再生产性相悖,因而在实践上存在限度。中国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应深入分析生态博物馆理论的特征和不足,从村落作为生产单位及其主体利益出发,建立适合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生产性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6.
十八世纪中国的阶级斗争,涉及当时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复杂。这里所说的,主要是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斗争,也就是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十八世纪中国的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在历史上处于什么地位,起过什么作用?目前在史学界尚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这些农民起义与农民战争乃是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正是它们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尽管十八世纪中国的农民起义与农民  相似文献   

7.
史学的发展需要不断地进行批判性的自我反思,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发展的思路与方向。这种反思不但是一门学科不断走向成熟和具有生命力的体现,而且是该学科的研究者主体意识的表现。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迄今已走过了百年的风雨历程,但其真正的发展却是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的,并在80年代和90年代初出现了短暂的兴盛局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90年代中期以来,拉美史这门年轻的学科却明显地出现了萎缩现象,陷入了困境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已有的拉美史研究究竟存在着哪些问题?与国外同行相比存在着哪些差距?中国的拉丁美洲历史研究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实现全面复兴?这些不仅仅是这门年轻的学科本身所必须思索的问题,而且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和拉丁美洲各国一样同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的现实历史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有鉴于此,本刊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王晓德教授主持了本期“问题与出路:中国拉丁美洲史研究的反思”笔谈,约请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世界历史研究所、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的拉丁美洲史研究专家,就上述问题各自阐述了其真知灼见,进行了非常有意义的对话和交流。这组文章能否对改变目前中国的拉丁美洲史研究的状况有所裨益,我们将俟诸读者的评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中历史教学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教学反思是当今历史教学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这种反思活动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应对措施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学反思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为素质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贡献一定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求己录》是一部创作于甲午战争期间的反战作品,作者陶葆廉是晚清著名疆臣陶模之子,其人在当时享有盛誉,此书也一度广受赞誉。《求己录》意在宣扬传统义理,敦促朝野反思洋务特别是和战问题。从晚清的灭亡和民国的乱局来看,这一反思不无道理。陶葆廉及其所代表的部分晚清士大夫群体的和战观念所属的传统治国理路,与革命叙事、现代化叙事和民族主义叙事皆非同道,从而在历史大潮中沦为失语者。《求己录》也由此失去声光乃至湮没无闻。但作为晚清以义理反思和战问题的代表性文献,此书亦有其思想史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茶道?即通过品茶活动来表现一定的礼节、人品、意境、美学观点和思想精神的一种独特饮茶艺术.它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中国茶道是中国茶文化的精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茶道在日本,中国无茶道,笔者不敢苟同,想通过对一些基本事实的叙述,来说明中国茶道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或许能改变人们的习惯思维于一二.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地方年鉴发展和第二次评奖情况,以及与美国《世界年鉴》交流和一些研讨会的情况,我认为,目前年鉴界要认清新形势,推进年鉴事业健康发展,就是要走出一条既具有时代特征,又有中国特色的年鉴发展之路。我想就与此有关的一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人类精神觉醒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术问题。为了推进这项研究,我们邀请五位教授,就有关问题发表各自的高见。刘家和认为:《史记·三代世表》不包括三代先公和周厉王以后的周天子,这说明它所注重的不再是邦而是真正起作用的王朝。在总结三代历史的基础上,先秦儒家把作为历史主体的人视为类本质相同的人,认识到人的本质具有二重性,这二重性导致善与不善之间的转化,进而推动着历史的进展。公羊家则把具体的“三代”演化为“三代”周期,认为历史是断与续、变与常、一与多的统一。三代反思反映了历史意识的觉醒。晁福林认为:从思想萌芽到精神觉醒有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精神是从“浑沌”的状态中化育出来的;人类精神觉醒是持续的、不间断的,从古至今人类总是处在不断的精神觉醒状态之中;人类精神觉醒又是一个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精神觉醒与精神枷锁的形成往往是同步的,这也许就是人类精神觉醒以及思想解放的进程永无止境的原因之一。杨适认为:考察人类精神觉醒问题不应局限在所谓“轴心时代”,人类的觉醒绝非一次性的动作,事实上是总在改进着的,到了世界史的近代和现代,这种发展出现了一次根本性的飞跃,这就是关于人类解放的新学说,即把关于人的自觉的新发展逐步推进到世界范围和全体人类。杨共乐认为:人类精神觉醒不局限于古代希腊、印度和中国,世界上其他许多民族也都经历了这一阶段;也不只表现在哲学上,其他许多领域也有精神觉醒的发生。罗马的精神觉醒就表现在协调罗马民众之间关系的政治行为上,塞尔维乌斯改革就是这种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蒋重跃认为:承认历史是人文的,又是有规则的,这样,历史理性才会产生。变与常的统一是历史规则的基本内涵。先秦儒家承认历史是人类的活动;同时,又在历史的变与常以及变常统一的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这是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一次突破。本刊特辟笔谈栏目,刊出五位的精彩论述,以飨读者。同时,热切盼望学界同仁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思想到文学理论:文质说的历史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景南 《文献》1999,(3):29-43
文质说向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想,实质上,文质说最初是作为一种文化思想出现的,而作为文学理论与文学思想的文质说,有一个历史的形成发展过程.现在一般都认为文质说的文学思想起于孔子,也有的甚至认为起于刘勰,这种看法实际上都没有注意到文质说作为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思想的历史起源、形成、发展与演变.本文拟专门考察从孔子到刘勰这一时期文质思想的整个发展,它从文化思想到文学理论的历史演进,由此可以探明文质说的文学思想与文学理论究竟起源于何时.  相似文献   

14.
赵青娟 《攀登》2023,(4):124-131
判例是司法活动的产物,在东西方司法实践中,判例制度不断演进反映的是不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民族特性。但长期以来,学界对判例制度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言及判例即归于西法;言及判例法必谈及英美法系,殊不知成文法体系的进步离不开判例对规则的总结和完善。在当代司法体制改革纵深发展中,“同案同判”成了价值目标体系中最核心、最基本的环节。纵观历史,判例制度从西周开始萌芽,历经秦汉发展,至唐代改革,再经宋代以后判例制度的普遍适用,历经千年起起伏伏,但始终未曾消失。故,本文从历史承继和当代反思的层面中,就当代判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做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学术界大多认为,自党的创立到大革命失败是毛泽东思想的萌芽时期,但对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问题议论纷云,主要是所持标准不一。本文想就分析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问题谈点看法,供商讨。关于判断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准,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以下两种看法。第一种,以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产  相似文献   

16.
张喜琴 《沧桑》2012,(3):131-132
中国商业史是中国经济史的重要分支,也是中国历史中的一门专业史。但中国商业史不论是在课程的开设,还是师资力量以及学生的教材等方面都显示出日渐冷落的局面。对此,我认为首先应该从中国商业史的教学上反思和改革。其主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着手改革。  相似文献   

17.
邵健 《神州》2013,(12):105-105
自清末大学堂政法科设立,法学教育随着中国的历史进程已经沉浮了100余年,而法学教育的改革也是呼吁已久的问题,国内的观点大都赞同法学教育的改革方向应为职业教育和有选择的精英教育,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社会发展与教育的方向不应该是完全重合的,否则教育必将被发展所奴役,而且法学教育中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为什么要提出"反思"的问题提出中国史学上的"反思"问题,从我个人来说,是一个偶然因素:从史学发展来说,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必然趋势。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次史学研讨会上,有青年朋友提出这样的论点:中国史学长于记述,是"记述史学",而缺乏理论,甚至没有理论。我认为,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由于我自己在20世纪六十年代读研究生时,是攻读中国史学史专业的,因此难以接受这样的观点。如此发达的中国史学,怎么会没有理论呢?但是,要说中国史学有自己的理论,那么这个理论的内容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问题,特别是中国古代国内民族斗争中出现的民族英雄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由于这个问题的本身充满着错综复杂、矛盾冲突的历史现象,不容易一下子认识清楚,因而也就难以很快取得一致的意见。我想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就几个有关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国内民族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能否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这个问题,是大家争论的焦点之一。一种意见认为,凡是在国内民族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只能具体地称为某民族的民族英雄,而不能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20.
北宋士大夫与王安石变法的兴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的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涉及面十分广泛,本人在这里不拟对王安石变法作全面的评价,只是想就这场运动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谈几点看法。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重评王安石变法以来,传统的观点多是从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发展的角度探讨王安石变法运动的兴起,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北宋中叶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政权之间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阶级斗争学说已退出历史评价价值体系中的主导地位,但是把王安石变法作为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的观点,仍然是现今大学和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占据主导地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