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朴文英 《收藏家》2010,(1):9-14
辽宁省博物馆于2009年11月7日至2010年1月4日举办华采若英——中国古代缂丝刺绣精品展,展品共54件组,其中6件来自故宫博物院。展览按工艺分缂丝和刺绣两个部分,均为以书画为蓝本织绣的观赏性作品。此次展览力求全面系统地展示观赏性缂丝和刺绣的发展历程、时代特征、织绣工艺和装饰题材。  相似文献   

2.
根据朝鲜王朝的法律,刺绣服饰的穿着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但饰有彩色刺绣的阔衣因为是婚礼服饰,不受到此类规定所限。本文以福温公主阔衣和昌德宫阔衣为代表,分析了其在图案轮廓、构图风格、刺绣纹饰及制作方法等方面的特征和差异。尽管这两种阔衣有着不同的图案特色,却都代表了朝鲜传统刺绣文化的精华。皇家阔衣既是朝鲜王朝的刺绣服饰又是婚礼礼服。这种服饰以其装饰性和绘画性的织绣将新娘装扮得光彩照人,同时还以其吉祥寓意表达对新娘的祝福。  相似文献   

3.
葛莉 《东方收藏》2023,(10):119-121
仿真绣也称“沈绣”,是我国著名刺绣艺术大师沈寿以苏绣为传统,吸收西方文化精髓革新创制的一种绣艺。1914年,张謇先生聘请沈寿到南通主持女工传习所,成立南通绣织局,以教学的方式将传统刺绣和她所创制的仿真绣艺术向学员们传授。南通刺绣由民间实用进入艺术创造,开始以独有的姿态步入社会经济舞台。沈寿在南通授绣八年,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刺绣人才,并且开创了既传统又现代的仿真绣技艺,更宝贵的是留下了影响深远的刺绣新理念——“以绣自强于志、以绣自立于世”的创新精神及其精美绝伦的刺绣艺术。  相似文献   

4.
高鹏忠 《丝绸之路》2009,(15):65-65
刺绣,俗称绣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工艺之一。古时多为女子闺中技艺,也叫女红。  相似文献   

5.
广绣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涛 《岭南文史》2003,(4):37-40
广绣也称粤绣,与苏绣、湘绣、蜀绣并列,被誉为我国四大名绣,名扬中外,是中华民族的一朵艺术奇葩。刺绣历史源远流长,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根基,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一、刺绣历史悠久刺绣是我国较为普遍的一种精美手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刺绣在我国大约有4000多年的历史,传说黄帝的妃子嫘祖发明了养蚕、缫丝、织丝、从此带来了刺绣工艺生产和发展。王充《论衡》中“刺绣之师,能缝惟裳”。所谓“绣”,文绣,《礼记》记载了只有皇帝服装才能以五色绣之。据说周代以绣文绣区别以葛布与丝帛为材的绣品。“衣以文绣”、“衣必文绣”服饰的文绣之…  相似文献   

6.
漫话顾绣     
《收藏家》2017,(4)
<正>一、中国古代刺绣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的刺绣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资料显示,最早的刺绣痕迹出现在西周时期。而湖北江陵马山楚墓、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精美刺绣品亦能证实战国秦汉时期是中国刺绣历史上第一个全盛时期。魏晋南北朝以来,佛教日兴,刺绣技艺逐渐应用于宗教用品。至唐宋时期,刺绣艺术再登高峰,刺绣技术与艺术表现融汇一体,形成生活用品与观赏性艺术品共同发展的新时期。唐代刺绣不  相似文献   

7.
黔北苗族刺绣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中的瑰宝之一,其以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而闻名,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文章旨在对黔北苗族刺绣图案进行艺术语言分析,探讨其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黔北苗族刺绣图案在设计中的应用和创新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水族马尾绣     
《文史月刊》2013,(2):2
<正>贵州省三都是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繁琐复杂,成品古色古香,华美精致,结实耐用,被誉为中国刺绣的活化石,堪称世界一绝,也是研究水族民俗、民  相似文献   

9.
故宫博物院的织绣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作为向党的献礼,在故宫东路锺粹、景阳二宫开幕了.织绣馆的陈列是中国织绣工艺发展史的陈列.这里按照时代顺序陈列了自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至目前为止的我国织绣工艺,陈列内容共分六部分,陈列总面积达一千一百多平方米,展出文物五百八十九件.中国织绣馆的陈列和展出,不仅使我国历代织绣艺人的创造智慧和巧思得到集中表现,也为发扬织绣工艺的传统,推陈出新,提供了丰富而又珍贵的参考资料.一序幕部分(公元前1600年-公元960年)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根  相似文献   

10.
正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弘扬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推动非遗保护事业与当代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让非遗走进现代生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和中国国际时装周组委会联合主办,"锦绣中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刺绣技艺精品展,于10月29日在恭王府开幕。刺绣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的刺绣工艺历史悠久,现在能见到的最早的刺绣是殷商和西周时期制品。战国时期的刺绣已很精美,这时期的刺绣用的都是辫子绣针法,也称辫子绣、锁绣。汉代的刺绣应用更广泛,贵族、富商多以丝织刺绣品作服装和礼物,社会需求大增。汉代王充《论衡》记有"齐郡世刺绣,恒女无不能",足以说明当时刺绣技艺和生产的普及。汉代刺绣的针法,主要是运用辫子绣,它是以丝线圈套连接而成的,可以单向锁绣表现轮廓,也可以圈排、并排锁绣成面饰。这种针法圈套浮线短,所以坚实耐用,是实用型的主要针法。辫子绣以长寿绣、信期绣、乘云绣为代表,表现龙纹与云纹、凤纹与云纹结合。这种绣法在汉代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丝绸中最为华丽的两种装饰技法和效果,织锦与刺绣是中国传统织绣文化里的两项瑰宝。"织彩为文曰锦""五彩备谓之秀"。用多色织出或是绣成的丝绸当然是绚丽多彩、耀眼夺目的,正如世界上凡是绚丽多彩的事物皆可以用"锦绣"两字来描述。  相似文献   

13.
正古代织绣品按用途或款式可分为:织物类、服装类、装饰品、欣赏品等。织物是指成片状、未经裁剪的纺织品,它既可以是匹料,也可以是织成的巾帕之类的物件,还可以是衣物残破之后的残片。服装根据服用部位可分为衣、裙、裤、帽、鞋袜等。织绣作为装饰品种类很多,如用于居室的地毯、壁挂等,用于身上的佩携品,还有书画装裱用的丝织品。欣赏品织绣以缂丝为主,另有欣赏性刺绣、像景织物、唐卡等。北京艺术博物馆(以下简称艺博)收藏近4千件织绣品,南北朝至元代的藏品主要为出土品,文物多为残片,污渍、褪色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绣圣沈寿——纪念沈寿逝世8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刺绣工艺历史悠久,大师辈出,清末民初的沈寿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她被称为“绣圣”、“神针”。沈寿总结继承传统刺绣技艺,借鉴欧美素描、油画和日本刺绣,创造了仿真绣,把中国刺绣工艺推向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蜀绣和蜀锦,是我国古代传统纺织工艺中技术成就较高,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刺绣手工艺和提花工艺。刺绣又俗称“绣花”、“洒花”。在古代记载中称为“针黹”、“女红”。刺绣是在丝绸、罗、布、帛、纱、毛、麻等织物上的再加工工艺品,他是在已织好的毛、麻、布、帛、丝绸、罗上以针线按照设计要求穿刺。通过运针,将线绣织成各种图案和色彩的工艺品。高超的绣师巧女们所绣的作品,尤如画家的笔墨丹青,可以绣出璀璨精美的图画,并可表达绣师的技艺和个性,显示着不同时代,不同地方的文化风格与艺  相似文献   

16.
“这山唱,那山合,家里唱了几屯子,山中还有几岩壳。”四川广元的民间山歌极负盛名,广元青川的山歌“薅草锣鼓”早就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刺绣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自汉以来,逐渐成为闺中技艺,上自皇家贵族,下至一般百姓对刺绣都情有独钟。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以蜀绣、苏绣、粤绣、湘绣,这“四大名绣”为代表的中国刺绣艺术。  相似文献   

17.
最近,92岁高龄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先生听说大陆弘扬正则绣,非常高兴,欣然写信给吕凤子先生长子、丹阳正则画院名誉院长吕去疾先生,高度赞扬正则绣,信中说;“刺绣,为我国所发明,为女子技艺之一,成为工艺品后,以苏绣湘绣为最著称,惟均依正规画刺成之。乱针绣之问世,乃由吕风子先生创始,其时余掌教育部,遂助吕先生成立正则专科学校,俾能弘扬此一新发明之艺术。最近消息由大陆来,始悉正则绣已得社会之肯定,可知真正之美,为人所共赏。……” 吕凤子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艺术教育家、著名书画家,1912年在家乡江苏省丹阳创办正则女校,并执教于北京…  相似文献   

18.
郭世华 《南方文物》2010,(3):166-168,61,I0001,I0004
<正>我国少数民族刺绣工艺都各具风格,"其中以苗族刺绣最为著名,被称为‘苗绣’,早有专家将其列入中国名绣"①,是我国民族艺术中的一朵璀璨之花。湘西苗绣是湘西苗族文化及情感的的特殊载体,传承着苗族的历史和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织綉有很久的历史,宋代的缂丝,明代的刺绣,都是手工业者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成果。但织綉由于本身材料的限制,它既怕太干,又怕太湿,太干则脆裂,太湿则霉烂,因此能够完美地保存到现在的不很多。如何做好对现存古代织绣的保管和修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织诱的种类繁多,有些是根据绘画名作织成缂丝或綉成画幅的,这类织綉可以表成挂轴或镜心片以便于展览和保藏;有些是衣服或它的的附属品,这类织绣有双层的、滚边的等等,不能装裱。故宫搏物院有一批辽代出土的织綉,部分已破烂成一堆,无法动手。1956年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组,讨论研究后加以修整。修整的方法是:完整的,用口喷筒喷细水花(整理织綉时所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相似文献   

20.
<正>穿越千年的时空,我们走进宋锦和苏绣繁荣的时代,从这两样在中国织绣历史长河中具有代表性的技艺,来一窥当时人们生活的繁荣与艺术造诣的精彩。这两种技艺流传至今,既传承了古人的智慧,又顺应时代发展开创出新风格。2006年,苏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宋锦织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