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话蜀笺     
蜀笺,又称十样蛮笺、薛涛笺、谢公笺,浣花笺、蛮笺、鸾笺、十色笺、霞光笺等,名称繁多,是成都地区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驰名中外。蜀笺在初唐时已享盛名,至唐宪宗李纯时,因女诗人薛涛所制深红色小诗笺而誉满天下,世人称为薛涛笺。元费著《蜀笺谱》:“纸以人得名者,有谢公(师厚),有薛涛.谢公有十色笺: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即十色也。杨亿(文公)《谈苑》载韩蒲寄弟诗云:‘十样蛮笺出益州,寄来新自浣花头’。谢公笺出此乎!”唐齐已《白莲集》有《谢人惠十色花笺》诗。李肇《国史补》言:“纸则有……蜀之麻面、屑末、滑石、金花、长麻、鱼子、十色笺。”可知中唐时蜀笺种类已非常丰富。前蜀时著名的霞  相似文献   

2.
明万历初年高濂(今浙江杭州人)所撰《遵生八笺》)成都·巴蜀书社整理,1985年12月版)在很多谈养生的著选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全书共十九卷,四十余万字,以遵生为主旨,从八个方面即八笺(《清修妙论笺》《四时调摄笺》《却病延年笺》、《饮馔服食笺》、《燕闲清赏笺》、《灵秘丹药笺》、《起居安乐笺》、《尘外遐举笺》)论述了益寿延年之术,介绍了养生却病之方.前三笺是八笺中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3.
表笺是朝鲜与明清两朝所采取的主要外交工具,表笺外交成为朝鲜与明清关系的重要特征,也是朝鲜处理与宗主国关系的重要策略。但在表笺外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表笺问题纠纷。通过对朝鲜与明清表笺外交中表笺纠纷的考察,论文分析了表笺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朝鲜表笺外交的成功之处和两国古代政治文化交流成果。  相似文献   

4.
《抱朴子外篇校笺上》笺补金毅杨明照先生《抱朴子外篇校笺上》笺证准确,材料极为丰富,是近年整理古籍中的佳作,后学受益非浅。但由于《抱朴子外篇》的笺证关乎先秦至魏晋时代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有一些内容杨先生没有涉及,有些虽已提到,有待深入,有的值得商榷,故...  相似文献   

5.
正纸笺加工技艺,是在传统造纸工艺的技术基础上,通过染色、施胶、填粉、施蜡、托裱、洒金、挣平、水印、描绘等多道工艺将原纸加工成更有张力,易书写、印刷,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的纸张。主要工艺产品有手绘描金粉蜡笺、造金银印花笺、泥金笺、木板套色水印笺以及绢笺、砑花笺等。1999年巢湖掇英轩将失传多年的传统加工纸名品——手绘  相似文献   

6.
梅花玉版笺是一种久负盛名的清代宫廷御用粉蜡笺。本研究通过多种检测方法对故宫博物院藏的一件白色梅花玉版笺的制作材料进行了科学分析:在透光摄影中观察到纸张表面施粉时的涂刷痕迹,涂刷工具宽度约为5 cm;三维视频显微镜显示纸张表面描金的泥金碎片宽度为0.8~12 μm;通过纤维分析发现此件梅花玉版笺为皮竹混料纸;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纸张表面施粉为铅白颜料;通过大面积X射线荧光成像光谱仪对冰梅纹及钤印进行了面扫,结果显示钤印处主要元素为Hg、Fe、Ca;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仪检测结果显示冰梅纹所用为两种纯度不同的泥金。根据检测分析结果对梅花玉版笺的加工工艺进行了复原尝试,制作的复制样品与文物材质相同、外观相似。基于以上工艺流程结合各色粉蜡笺染料成分分析结果,可进一步尝试复原各色粉蜡笺与梅花玉版笺。  相似文献   

7.
南宋“四蜀”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宋"四蜀",即为北宋时的四川,继有先秦巴、蜀两个方国和秦汉以后巴郡、蜀郡的地域范围。五代十国时期,由于前蜀、后蜀两个政权的先后存在,"蜀"便成了对四川地区的专称,并为宋代人所继承。此外,"四蜀"有其特定的内涵。行政区划上,是"川峡四路";职官设置上,为四安抚使和四都统制。这充分表现在有关南宋史实的文献记载中。在标点时,"四蜀"应该是一专有名词。  相似文献   

8.
正此幅嘉庆帝楷书七言诗为红蜡笺立轴,诗文曰:"高马二贼罪实深,戕官害民肆荼毒。奔逃潜避已经年,由陕入甘复来蜀。自川回窜突楚疆,忽合忽分断仍续。洵阳骗船渡汉江,窥伺中州逞贪欲。幸有雄兵扼其前,两甄直达干沟曲。神枪飞矢贼披靡,作孽奚能分石玉。自惭薄德难治民,舍正驱邪习流俗。愿天销劫赦予愆,春台甘膏沃。参赞德楞泰奏报,  相似文献   

9.
《世说新语校笺》札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世说新语校笺》札记蒋宗许徐震先生《世说新语校笺》(以下简称《徐笺》是研究《世说新语》(以下简称《世说)的重要著作之一,①自其问世以来,在学术界有很大影响,成为研究中古汉语的必读典籍。我们在编纂《世说辞典》的过程中,从《徐笺》中颇得教益,对这位已故前...  相似文献   

10.
从考古学上确认巴蜀化,是建国以来区域考古研究的一大收获。所谓先蜀化,是指蜀化的来源,其时代应早于早期蜀化的商周时期而处于夏乃至龙山时代这个年代范围内。它具有独特的考古学化面貌,孕育着早期蜀化,从考古学化的诸要素中能体现它是蜀化的直接和主体来源。  相似文献   

11.
清代扬州、海盐等地曾出土蜀师铭文砖,阮元、张廷济等考据学者进行断代、产地、制作者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堪称清代金石学史上的一段佳话。近年来,海盐又出土两批蜀师铭文砖,再次引起学界的关注和讨论,这是清代金石学与地方史研究的现代回响。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可对相关问题作进一步的考察:阮元所说"吴中屡见‘蜀师’古砖"之"吴中"实即浙江海盐和临平;蜀师指的是制砖者,即海盐一带的蜀姓工匠;蜀师铭文砖最初用于修筑海盐城、广陵城,城墙圮坏后被取作他用。  相似文献   

12.
王闿运是晚清著名经学家、湖湘礼学大师,《礼记笺》体现出了王氏鲜明的笺注特色与经世致用的礼学思想。王闿运宗郑而不盲从郑、驳孔而不废其说、有疑而不臆断、敢于提出新见并随时自证、重视经注版本文字的考订,这都是《礼记笺》笺注特色的体现。在《礼记笺》中,王闿运通过创造性诠释将其“礼以自治”的礼学思想融入古礼之中,并以时礼训解古礼、以实证去考求古礼,体现出了王氏礼学研治服务于现实礼治的主张。《礼记笺》是研究王闿运礼学及经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3.
梁颖 《收藏家》2008,(5):38-42
第五章画笺:山水与人物一、山水山水笺明代格外少见,《钱镜塘藏明代名人尺犊》中仅得嘉靖曹金一札(册三,另杨一清一札则为人物的背景点缀)。明清易代之时,短版笺如彩云轩制“初升月”等套笺,虽小品而风气为开。上海图书馆藏姚鼐手札,作楼阁图,亭台回廊,为工笔界画,  相似文献   

14.
《蜀语校注》补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蜀语校注》补证张美兰四川师大古籍整理研究室黄仁寿、刘家和等校注的四川古方言词典《蜀语》①已正式与读者见面了。校注本校注详慎,不仅再现了《蜀语》的本来面目,同时方便了读者的使用。书末所附词目索引表让人一目了然。这对研究蜀方言、汉语史均是极为有利的。本...  相似文献   

15.
曹元忠是清末民初的重要学者,斋名笺经室。今复旦大学图书馆所藏笺经室遗书包括作者手稿本、他人抄本和印本三类。作者手稿本数量较多,兹以《笺经室遗稿》为例考述其版式、字体、内容和源流,知其为曹岳申在曹元忠手稿、曹元燕等抄稿基础上缀补而成。他人抄本是由他人抄写而暂未有证据表明曾确经曹元忠本人之手的本子,尤以读有用书斋校抄本和学礼斋校录本最具代表性。印本则由王欣夫编辑铅印,定名为《笺经室遗集》。综合考察三类版本,可勾稽《笺经室遗集》之编纂出版过程,亦可据作者手稿本、他人抄本补订印本之缺讹。这些文献反映了曹元忠在义理、考据、辞章等诸多方面取得的学术成就,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重新整理和研究曹元忠的遗著,对当今学术发展和文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S.2729号《毛诗音》乃《毛诗传笺》的注音本,撰写于隋,抄写于唐,其所据毛亨传、郑玄笺的《毛诗传笺》本与《经典释文·毛诗音义》及传世阮刻本《毛诗正义》相较,异文至夥.本文对其中13处作了详尽考辨,证明《毛诗音》写卷所据为《毛诗传笺》之本字.  相似文献   

17.
《夏完淳集笺校》中两个问题的商榷刘秉铮白坚先生的《夏完淳集笺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7月版),是一本极有价值的好书。象《笺校》(为简略行文,下同。)这样集普及与提高为一身的古籍整理著作,近几年尚不多见。笔者为此有些话总想一吐为快,但将另外作文论...  相似文献   

18.
在宫廷御用纸的品种方面,清乾隆年间生产出刻花透光笺,这是当时较为新颖的时尚。它的出现实质上是历代砑花纸的派生,比砑花纸制造便利,比砑花纸的暗纹形象更为清晰,十分引人注目。从传世的作品来分析,大都是乾隆前后所生产。刻花透光笺系三层宣纸所成,中间层是用刀刻剔出各种人物、花卉、山水等图案,然后两面各用一层纸封合而成。笔者几十年前曾在申城见到不少此类物品,印象颇深。其中“二龙戏珠刻花透光笺”和  相似文献   

19.
梁颖 《收藏家》2008,(6):63-67
第六章 文人制笺及其他 自制诗笺虽创自女诗人薛涛,但“薛涛笺”之名却出自他人。元代的赵孟,“摩靖节像,其纸亦松雪斋自制笺,粉中隐起八分书‘子昂’二字”,才正式开了后代文人自制名号笺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古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长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人蜀的焚道,自甘肃人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人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道路,泛指古时人蜀的水陆通道,这是广义上的蜀道。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上的特指概念,即由关中经过汉中通往四川的陈仓道、褒斜道以及由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