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西藏推行政教分离成为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政策。"十七条协议"的签署暂时保留了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而随着西藏社会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逐渐升起,以及周围藏区民主改革的推进,西藏统治阶层为维护政教合一制度永久不变而发动了拉萨叛乱。中央政府在平叛的同时在西藏展开民主改革,政教合一制度成为历史。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共和体制下的国民政府为消除西藏在国家行政上的"特殊之形式",谋求对其政教合一制度进行改造,实施政教分离,改变长期以来西藏政教合一、宗教至上的社会状况,实现西藏与内地的政治一体化,从而巩固边疆。但由于民国时期西藏地方对中央若即若离,因而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国民政府在处理西藏政治与宗教关系的政策层面上进行了诸多调整,反映了其在推行政教分离和维护政教合一制问题上难以取舍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3.
二、藏文史籍的种类及其特点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形态决定了藏族的每一种文化形式无不打上宗教的烙印,一切文字作品都充斥了宗教的内容,都是为了宗教宣传而作,为宗教的发展服务的。藏文史籍也不例外,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宗教密不可分,这成了藏文史籍的一个共同的,也是最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西藏佛教以其庞大的思想体系,丰富的文化内容,独特的宗教形式,严密的组织结构,受到世人的瞩目。活佛转世制度,政教合一制度,庞杂的神灵系统,无上瑜伽密法,佛苯相吸相容,以及井然有序的修学道次第,名目繁多、丰富多彩的宗教仪轨,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众多教派,构成了西藏佛教与众不同的鲜明特征。 佛教有小、大乘之分。大乘佛教又有显教、密教之别。作为大乘佛教,西藏佛教也于其他地区的大乘佛教流派一样,在显教见地方面,各教派所共同追求的最终目的是大乘中显胜见。如果说  相似文献   

5.
俞春荣 《丝绸之路》2010,(20):20-23
藏传佛教也称藏语系佛教,与汉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公元978年,佛教转化为具有西藏地方形式的西藏佛教,即藏传佛教。它的形成从11世纪中叶开始,直到15世纪初才完成。在3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藏传佛教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宗教形式方面,具有浓厚的苯教成分;在教义上,特别重视密宗;在政权组织方面,政教合一制度和活佛转世制度是其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6.
读者来信     
《中国西藏》2009,(1):86-86
北京的张炜:我想了解一下1959年的西藏民主改革。 答:1959年民主改革前的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1959年西藏上层集团中的一些人把中央政府在西藏社会制度改革问题上的耐心等待和争取教育看作是软弱可欺,悍然发动全面武装叛乱,中央政府迅速平定了叛乱并于1959年3月22日发出《关于在西藏平息叛乱中实行民主改革的若干政策问题》的指示,对西藏进行民主改革,  相似文献   

7.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所独创的,以佛教的缘起学说和"化身再现"等理论与藏传佛教寺院集团的实际利益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制度。除宗教理论外,历史上,西藏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封建属性,诸教派之间的互相斗争,宗教与世俗统治势力之间的关系都为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这种独特的宗教制度形成之后,伴随着活佛转世活动的开展,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宗教仪轨和严谨的历史定制,被藏传佛教界所普遍遵守和使用,保证了这一制度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丁莉霞在《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六期上发表有关策墨林活佛系统和摄政制度的论文。有清一代,出于安抚蒙藏各部的需要,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理极为重视。虽然延续了元明以来“群分而众建之”的治藏政策,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很多尝试,最后确立了由达赖喇嘛执掌政教大权的政教合一制度。西藏的摄政制度也由此派生出来,而成为政教合一  相似文献   

9.
开创西藏历史新纪元的大变革《中国藏学》1999年第一期发表编辑部文章,以纪念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文章认为40年前发生在西藏的那场社会大变革,是共产党领导西藏百万农奴自己解放自己的民主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农奴制,解放了社会生产力,铲除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研究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及其重大意义,不仅是对历史前进的轨迹作出科学的解释和说明,也会对西藏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一、西藏的民主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西藏的民主改革有两大任务,一是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府认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是西藏社会发展和人权进步的划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1.
在明清时期的安多藏区,藏传佛教是社会基本道德规范的制定者与维护者,发挥着非正式社会控制的作用。在实行政教合一的地方,藏传佛教机构更是掌握着民政、军事与司法大权的现实统治机关,形成正式的社会控制。除此之外,藏传佛教僧侣,尤其是高僧大德作为社会控制者,因其作为宗教上的上师所具有的权威性以及宣扬"菩提行"而作为众生"怙主"的地位,使其具有相对于传统的部落头人作为社会控制者而不具有的超然性与崇高性,在社会纠纷裁决与调解中具有更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同时也是百万农奴翻身解放的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6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西藏各族人民平息了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武装叛乱,实行了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和奴隶翻身得解放,西藏和全国各省区一样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民主改革是西藏历史上最为广泛、最为深刻、最为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在政治上彻底推翻了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  相似文献   

13.
1751年以后的西藏政教合一制,历来被认为是西藏最为典型的政教合一制。在这一政教合一制下,其权力是如何分配的呢?本文认为,其权力为世俗贵族和上层僧侣所分享。世俗贵族中的大贵族占据了西藏地方政府中的一些高职显位,中、小贵族则担任了政府中的低级职务,他们垄断了西藏地方政府中俗官的位置;由转世活佛、寺院高级僧职和僧官组成的上层僧侣,是西藏核心权力的掌握者,他们在政府中占有压倒优势的地位,世俗贵族只处于从属的或者说附庸的地位。世俗贵族不甘心自己所处的这种地位,为了获取更多的权力,总是利用各种机会千方百计地向上层僧侣集团渗透,以至于在西藏形成了特有的披着宗教外衣的贵族政治局面。  相似文献   

14.
我于1932年3月出生在西康屯垦区巴安县(1939年属西康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50年属西康省藏族自治区,1951年改名巴塘县,1955年属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耙伙村的一个农奴家庭。该县位于青藏高原南缘,金沙江中游东岸的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处。从这里渡过奔腾湍急的金沙江。再翻越莽莽雪山,便可直达西藏拉萨。这里在汉代为白狼国地,唐代属吐蕃。虽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实行了“改土归流”,废除了土司制度,设置了巴安县,但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这里和西藏一样,整个社会仍未摆脱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是西藏民主改革六十周年,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民主改革解放了百万农奴,实现了中国边疆地区西藏的社会制度变革,标志着延续了几百年的封建农奴制度在西藏地区彻底消亡。那么,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何以消亡于六十年前,且为绝大多数人民和国内外进步人士所认同,自然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一、封建农奴制度已走向末路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条件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产生于十二世纪,十七世纪发展到鼎盛期,到二十世纪已经走向他的末路。  相似文献   

16.
金瓶掣签是清王朝管理西藏地方宗教在制度上的一大发明,是我国历届中央政府管理西藏宗教、确认历代活佛转世继承人的法定制度和依据。自乾隆朝颁布以来至今200多年,在中央政府对西藏宗教管理上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对这一制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我国对西藏的宗教事务的管理,对维护国家的统一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三十年来有关金瓶掣签制度的研究进行整理分析,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清代西藏的地方行政制度是在西藏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颇具民族和地方特色。本文首先从宗豁一级,其所辖之下的社会基层组织骆卡(庄园)、部落两级建制,以及特殊的地方行政体制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西藏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其特点。其次,对清朝中央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基本保持原西藏的地方行政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一些改革,作了深入的考索。  相似文献   

18.
论点摘编     
当代西藏人民政治参与的发展政治参与就藏族人民而言,是一个新的政治问题,在封建农奴制度下,西藏实行的是政教合一的专制神权统治,根本无政治参与可言。王金洪发表在《中国藏学》1999年第二期上的文章,论述了自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以来,特别是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以后,管理本区域范围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真正成为藏族人民自己的事情,随着现代因素的迅速成长,西藏的政治参与也迅速发展,对西藏的民主政治和现代化进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西藏人民政治参与发展分三个阶段。民主改革时期,中央政府为了实…  相似文献   

19.
周祯祥 《文博》2003,(1):18-33
宗教的组织和制度是宗教的基本要素之一。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宗教组织和制度。同一种宗教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又有不同的组织制度;同一宗教内部的各个派别各有自己独特的组织制度,而同一种组织制度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而变化。唐代景教的组织和制度理当模仿基督教聂斯托利派(Nesto-  相似文献   

20.
杨恕  曹伟 《清史研究》2012,(1):32-39
清朝重新统一西藏后,通过册封、定制、设官、驻军等措施,并扶持达赖、班禅成为西藏的政教领袖,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噶厦制度,实现了对西藏的有效管理和统治,维护了清朝在西藏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其西藏政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从反分裂主义的角度重新审视清朝的西藏政策,认为清朝的治藏政策重政治、军事,而轻经济、文化,导致西藏与祖国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明显滞后,为近代西藏分裂主义的产生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