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清词·顺康卷>第一册收陆世仪词1首,<全清词·顺康卷补编>未补陆词.赵尊岳尝刻陆氏<桴亭词>1卷,收词22阕,<全明词>亦收陆词22阕,除去与<全清词·顺康卷>重出者外,可补陆词21首.  相似文献   

2.
文彦博是北宋的一代名臣,在文学和书法上也颇受推崇,传世文集有<文潞公集>40卷.<全宋诗>卷273至卷278"文彦博"条下辑录了他的诗集,集外又补辑8首,但仍有遗漏.本文主要根据<两宋名贤小集>和乾隆<济源县志>及同治<榆次县志>、<宋人小集>等文献,辑录集外佚诗计35首又2句.并勘正4处讹误.  相似文献   

3.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苏愚山洞续集>(下文或简称<续集>)三十卷,是晚明陕西籍进士李应策的诗文别集,其中保存了大量珍贵的戏曲文献.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散曲小令488支,全部为谢伯阳<全明散曲>所失收,且现今所有散曲研究资料及论著皆未提及此人,具有补写明代散曲史的学术意义;二、李应策与汤显祖同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文集中有关于二人交游之诗五首、尺牍一通,又有汤显祖佚文一则,对学界深入认识汤显祖的道德品格、政治抱负和文学影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世贞作为一代文宗,著述宏富,其诗文总集主要有<弇州四部稿>174卷(一作180卷)、明刻本<弇州山人续稿>207卷(下称刻本<续稿>).此外,还有较稀见<(弇州山人续稿>附>11卷(下称<附集>)、明抄本<弇州山人续稿>32卷(下称抄本<续稿>).王世贞长子王士骐刊毕<续稿>后,另发现其父散佚手稿,遂补刻为<附集>11卷.但<续稿>行世后,<附集>却销声匿迹,长期以来一直未进人研究者视野,今仅少数几家图书馆有藏本.  相似文献   

5.
杨杰,宋代著名学者,有诗文集<无为集>传世.<全宋文>收录是集,但其校勘不无可商之处,今提出40条.  相似文献   

6.
素以述地、记人并重见称于世的我国方志,深受<史记>以来的正史人物传记的影响,历来重视人物事迹的记述.人物志一向在志书中占有较多的篇幅,故有"古今方志半人物"之说.如清末<吉林通志>260卷,人物传就有50卷之多;民国<黑龙江志稿>共62卷(不包括<大事志>),人物传有9卷,若加上<职官志>卷四十九的"宦绩"的1卷,则共有10卷之多.  相似文献   

7.
从莫友芝<持静斋藏书记要序>、<郘亭日记>和他写给丁日昌的信札等资料来看,莫友芝是丁日昌的藏书目录<持静斋书目>的初撰者.丁日昌随后又对该书目作过修订,同治末年在广东揭阳刊行,今传本都是此版之印本.  相似文献   

8.
自居易作元稹墓志,称元氏著文一百卷,题日<元氏长庆集>.<新唐书·艺文志>又载元氏<小集>十卷.二书原本俱不传,<小集>是否从大集录出,亦不得而知.唐人别集,唐时俱无刻本问世,元集之最早刊刻本,是北宋宣和甲辰(1124)建安刘麟(应礼)募工刊行的,其序云: "元微之有盛名于元和、长庆间……其文虽盛传一时,厥后浸亦不显,唯嗜书者时时传录,不亦甚可惜乎?仆之先子尤爱其文,尝手自抄写,晓夕玩味,称叹不已,盖惜其文之工而传之不久且远也.  相似文献   

9.
曹志敏 《史学月刊》2006,(3):118-120
魏源是晚清著名的今文经学家,梁启超称其为"今文学之健者".魏源治经,"承常州学派之余绪,著<书古微>、<诗古微>、<公羊古微>、<董子春秋发微>等,力申今文,以张公羊之说".(王家俭<魏源年谱·谱前小识>,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所1981年)<诗古微>是魏源重要的今文经学著作,旨在阐发三家诗的微言大义.  相似文献   

10.
张一平 《文献》2005,(2):139-148
一、<南康道中>诗与罗隐<湘南应用集序>、<谗书·序>所记初次取解岁数之矛盾 唐末大诗人罗隐期冀科第折桂的强烈欲望,在有唐一代很少有诗人能与之比肩.这一点,人们不难从罗隐参加礼部试的次数看出端倪.<吴越备史>卷一<罗隐传>载其:"凡十上不中第"①;<五代史补>卷一<罗隐东归>言:"六举不第"②;罗隐<湘南应用集序>则说:"自己卯至于庚寅,一十二年,看人变化."③  相似文献   

11.
《诚斋乐府》是朱有燉的散曲集而非杂剧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初皇室剧作家朱有墩(1379-1439)[1],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朱橚的长子,字诚斋,号全阳子、全阳翁、兰雪轩、老狂生、锦窠道人、锦窠老人等,谥"宪".朱有燉一生著述颇丰,有31种杂剧,<诚斋录>四卷,<诚斋遗稿>一卷,<家训>一卷,<诚斋乐府>两卷,<诚斋集>三卷[2],<牡丹谱>一卷,<东书堂集古法帖>十卷,<诚斋帖>,<周宪王校订西厢记>等.  相似文献   

12.
儒家内部既有共同的理念,又有分歧.后代儒家怎样阐释前儒文本、思想,值得探讨.本文以<新语>阐释<谷梁>、<公羊>两传为例,结合汉初的时代背景,论述陆贾<新语>引用两传之文、义,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新语>大部份继承了<谷梁>、<公羊>的原义,很少与两传不同.陆贾在引用两传时,提出他的政治主张,主要是要求君主修齐而治平,最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希望藉此为刘邦施政提供理论.  相似文献   

13.
徐熥(1561-1599),字惟和,别字调侯,闽县(今福州)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父查<木昂>、弟<火勃>皆喜藏书.与弟于福州鳌峰坊建红雨楼、绿玉斋等藏书楼.家虽不富,却好周济,人称"穷孟尝".著有诗文集<幔亭集>二十卷,文言小说<金凤外传>.辑有明代闽人诗作<晋安风雅> ①.  相似文献   

14.
业师徐朔方先生编年笺校的<汤显祖全集>[1],是徐先生在笺校<汤显祖集>[2]之诗文集部分、增订修正之<汤显祖诗文集>[3]的基础上重编而成.<汤显祖全集>诗文卷五十一为<补遗>,所收为不见于汤显祖作品集各种古代版本的佚文佚诗.原收入<汤显祖诗文集>卷五十<补遗>中的佚作,被证明为伪作的已予删除,并增补了后来所发现的佚作.而正是这后来所增补的佚作中,由于失考,造成了一些伪作被误收入其中.  相似文献   

15.
顾永新 《文献》2001,(1):129-143
今本<集古录跋尾>凡十卷,有跋尾四百二十篇,其内容"不独为玩好而已"(<集古录跋尾>卷八<唐韩愈黄陵庙碑>,以下引用此书只标明卷数、篇名),"因并载夫可与史传正其阙谬者,以传后学,庶益于多闻"①.可见,订正史传、补充史料确是其集古题跋的宗旨和核心内容.顾炎武曰:  相似文献   

16.
俄藏敦煌Φ242<文选注>写卷是研究唐初<文选>学的重要文本,其价值表现在征引文献史料比较丰富,其中不乏亡佚文献,有裨于辑佚.但写卷注文存在讹误需要进行辩证,语词训释也需要考出其文献根据.另外写卷存在着大量的俗字,需要进行文献的校勘和整理,以更好地揭示此写卷的文学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宗海 《文献》1998,(3):28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90年7月版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的<张耒集>乐府部分的<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池.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新裙裹鸭儿."为误收唐皇甫松<采莲子>二首之一(见<全唐诗>卷三六九第4154页),仅"池"作"迟","新"作"红"二字异.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卷一一五五第13031页张耒集沿袭其误.  相似文献   

18.
郑文焯是晚清著名词人,又是一位校勘名家,柳永的<乐章集>是他着力批校的一部重要词集.<乐章集>的批校体现了他从旧本、齐声律、擅评论的校勘特点.他对柳永词的批校对我们认识他的词学思想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类篇>引用<国语>共23处20例,其中一些用例和今传<国语>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宋以前以及公序、明道之外<国语>版本的一些文字异同.  相似文献   

20.
南宋遗民柴氏四隐(柴望、柴随亨、柴元亨、柴元彪)"亮节高风萃于一门"[1],"可与谢翱诸人并传不朽",但仅有三卷本<柴氏四隐集>(其中元亨诗文已佚)及柴望<秋堂集>一卷(即<柴氏四隐集>卷一主体)、<丙丁龟鉴>六卷等"残章断简"[2]传世.四人行实则除柴望有墓志铭附于<秋堂集>幸存外,馀皆不详.至于柴望墓志所提及该族闻人如杨时门人柴禹声、柴禹功,杨时三传弟子柴瑾、柴卫,神童柴蒙亨及外迁余干南溪(今属江西省万年县)的名儒柴中行等[3],以及柴氏家族演进及世系等信息,正史中亦鲜有留存.幸有<江阳嵩高柴氏宗谱>(以下简称<柴谱>)可提供许多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