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有着丰富的民间崇拜活动,真泽二仙是晋东南地区由来已久的崇拜对象,冲惠、冲淑两位真人在这里受到了普遍的尊崇。传说二仙本是唐代壶关县的农家姑娘,本姓乐,两人幼时七岁才开始说话,但出口即能成章。生母杨氏早逝,父亲乐山宝又娶李氏为妻,李氏对二女百般虐待。痛苦至极之时,二女被黄云托起,随仙乐而去。宋徽宗崇宁年间,北宋与西夏久战不绝,乐氏二女显灵为宋军送饭,宋军大胜,徽宗敕封她们为冲惠、冲淑二真人,庙号“真泽”,入祀典,每年由官府祭祀。从此,二仙的传说就流传更广,成为晋东南地区特有的神 。与一些民间的崇拜对象一样,二仙的职能几乎无处不在,天旱可向二仙求雨,无后可向二仙求子,据说二仙还是有求必应,颇为灵异。在晋东南分布着无数的二仙庙,一些村落里即使没有专供二仙的神庙,也在其它庙宇中供奉有二仙的塑像或牌位。晋东南的二仙庙中有两座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座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壶关县神郊村的二仙庙为其本庙,而最著名为陵川县的西溪二仙庙。西溪二仙庙位于陵川城西3公里的岭常村,庙宇深藏于一道山沟里面,四周群山拱卫,整座庙宇又被翠柏掩映,在山外很难看见这片规模宏大、布局严谨的古建筑群。传说在唐乾宁年间(894...  相似文献   

2.
山西陵川西溪真泽二仙庙李会智(山西省文物局赵曙光(文物季刊编辑部)郑林有(陵川县博物馆西溪真泽二仙庙,又称真泽宫,位于陵川县城西2.5公里城关镇岭常西溪村。其坐北朝南,背水面山,周围景色清幽,位置独特(图一),“西溪春色”是陵川县八景之一。1965年...  相似文献   

3.
西溪二仙庙又称真泽宫,位于山西省陵川县城关镇岭常村,距县城2.5公里。现占地0.28公顷,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西溪二仙庙创建于北宋中晚期,经金、元、明、清不断改建重修,形成现有基本建筑格局。二仙庙院落前后二进,前院南围由单檐悬山顶二层山门三间、左右二层掖门三间、东南角井院、西南角厢房共同组成。  相似文献   

4.
《沧桑》1996,(2)
陵川县的西溪二仙庙中殿后壁有一块石碑,碑上镌刻着元好问一首《遗山先生元公留题》的七言绝句。其诗云:  相似文献   

5.
游览二仙庙     
郭东曙 《文史月刊》2007,(3):F0004-F0004
到陵川县不游二仙庙,绝对是件憾事。该庙又名二仙观、二仙宫、真泽宫,在该县崇文镇境内,距县城仅3公里,创修年代不详,但  相似文献   

6.
金代乐舞杂剧石刻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山西省高平县西李门村新发现一处金代乐舞杂剧石刻,引起了古代乐舞戏剧研究者的兴趣。高平县位于山西东南部古上党地区,金时属泽州。西李门村在高平县城西南约5公里处,村边有一高约300米的土山,称二仙岭;岭上建有一座古寺庙——二仙庙,新发现的金代乐舞石刻即保存于此庙中。  相似文献   

7.
郑州商代王城的布局及其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州商代王城是1955年发现的。经三十多年来的发掘与研究,布局基本确定,内涵初步澄清,文物考古学者一致认为它是一座规模宏大的王城。但对这座都邑的性质有隞都和亳都两种说法。议论较多,在目前的情况下。很难取得一致的意见。笔者现就这座王城的布局和文化内涵,阐述以下看法。一、修建王城前的文化面貌王城修建前,已有人类在城垣区域内活动,根据商城已发掘的二十二条探沟资料得知,有五条探沟的城墙夯土下面压着洛达庙期和南关外期的文化遗物。如北城墙的探沟C_8T_(27)北端的夯土下面叠压一个洛达庙期的灰坑。坑内包含有洛达庙期的罐、瓮、豆、大  相似文献   

8.
二仙宫掠影     
《沧桑》1996,(3)
二仙宫亦称“二仙庙”,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陵川县西2.5公里西溪村,因供奉二仙真人而得名。 据民间流传,二仙本是当地两贫家姐妹,姓乐,因不堪继母虐待,呼天诉苦,天因降黄龙将二人带入天宫,遂成仙人。  相似文献   

9.
夏游文成公主庙●张宝玺文成公主庙深藏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所在地结古镇南25公里的巴塘乡毗沟内,是唐蕃故道上吐蕃境内唯一的一座石窟。一个夏日的早晨,我们由结古镇出发,溯一条小河华水峡谷的简易公路南行,不久就到了深藏佛寺的毗沟沟口。毗沟是两山夹峙、群峰...  相似文献   

10.
正西溪,一个美丽的名字;西溪且留下,一句延续了千年的历史传奇。今天,西溪正在成为杭州这座城市的一份乡愁,吸引着广大市民和海内外游客。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是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首个国家级湿地公园,总面积11.5平方公里。2005年5月1日开园至今,我们持续做好了经营、管理、保护、研究"四篇"文章,在湿  相似文献   

11.
"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南京,是一座被历史与文化浸透了的城市。历史沉淀的岁月无需借助那些名胜古迹,只从寻常巷陌中便渗透出来。无意间瞥见的那些老地名,便蕴涵着很多过去的人和事,探究出来就是一个个历史故事。南京的石婆婆巷位于丹凤街和东南大学西门间,如今只是条窄小的寻常巷子,但当年徐悲鸿、张爱玲、胡兰成这样的才子佳人.不知有多少都曾在这条小巷漫步。石婆婆庵在著名的“1912”商业街的对面。因此地有一座小庵堂而得名.解放后此庙还曾经存在.上世纪50年代就消失了。  相似文献   

12.
王晖 《史学月刊》2022,(12):5-17
从西周春秋时期的古文献、金文资料以及考古发掘的天子诸侯宗庙遗址来看,西周春秋时天子诸侯代代更替的近亲三庙是父考庙、祖父庙、曾祖父庙。周天子实行七庙制,是在近亲三庙制之上加上周文武王“周庙”以及高祖上帝、后稷庙。西周春秋时期鲁国经周王朝特许,实行七庙制,是在近亲三庙制加上太庙周公庙、世祖伯禽庙以及郊祭上帝、后稷等四庙。云塘、齐镇西周建筑遗址应是西周后期修建起来的西周两座王室宗庙群,齐镇宗庙群是西周王室近亲曾祖父、祖父、父考三座宗庙,云塘宗庙群可能是王室重臣一座近亲三庙,这为周代近亲三庙制提供了考古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出德胜门往北,够奔昌平,拐道弯儿,够奔南口,又够奔八达岭的这条路是条“火”路——京都旅游的“火”路,沿途镶珠嵌翠般地坠满了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风景点。就在这条火火的路段上,昌平环岛与南口镇之间的一片绿树丛荫中耸立着一座牌楼,牌楼上有着“老北京”的字样。沿牌楼下的那条柏油路往北驱车二三分钟的功夫,就见到了一片崭新的古建区;城墙、殿宇、门楼、坛庙、佛塔、  相似文献   

14.
避暑山庄北宫墙外狮子沟北,矗立着两座藏式建筑,一座是普陀宗乘之庙,一座是须弥福寿之庙。前者仿布达拉宫,后者仿扎什伦布。这两座建筑体量宏伟,气派非凡,以独特的风格,为避暑山庄平添了许多景色,让游人叹为观止。它们分别完成于乾隆三十六年和四十五年,这时正是清朝的全盛时期,在人力物力上自然不成问题,但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建造这样两座建筑,其初衷却不是为留供后人观览,而是有着一定的政治意图,为一定政治目的服务。这要从乾隆经营西藏说起。  相似文献   

15.
苗王庙初考     
苗王庙,位于榕江县城西的卧龙冈(今榕江一中大操场旁边)。这座苗王庙在省内外和一些国家都有较大影响。外国的一些旅游者还曾经提出,要亲临贵州的榕江观看和考察这座古老的苗王庙。可惜这座苗王庙在“十年浩  相似文献   

16.
文成公主庙距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20公里。出结古镇向南,然后转向东南,趋向北,基本上要走一条环形路,柏油路面,交通便利。 在前往文成公主庙途中的一个峡谷地带,有一座水库。再往前走,出现了一个叉路口,继续前行即可到达囊谦和杂多二县。转向左行,进入一个山口,眼前的景致仿佛是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只见满山遍野横亘挂着上千条经幡横幅,直从路旁挂到山巅。巍峨高大的山势.气势雄伟,真是一处世外仙境,灵山宝地,使人不由地产生了一丝亲和的感觉。绕过一个S形的山口往里走,便依次见到山脚下一排8个如意小塔,塔下一条小溪,淙淙流过,增加了这片土地的灵气。文成公主庙坐落在山跟下,依山傍水幽静而神圣,寺庙规模不算大,整个建筑依山而就。  相似文献   

17.
诗意西溪     
许丽虹 《风景名胜》2008,(10):40-43
西溪是杭州人熟悉的,它以密布的水网体系滋养着杭州,是我们这座城市的"绿肾"。西溪又为今天的人所陌生,陌生那里的诗意。因为,我们已经离诗意很远了。然而千百年来,西溪正是以它的诗意吸引一代代文人走向这里。他们的诗原本搅天动地,来到西溪的怀里却变得文质彬彬、谦逊尔雅。他们的画原本直抒胸中块垒,来西溪以后画意渐淡渐远,不着颜色却道尽风流。西溪滋养了他们,他们也渲染着西溪。今天,在这片绿色湿地上,我们踏着那些文人留下的小憩之处,试着找回曾经失去的诗意。  相似文献   

18.
伍俊东 《风景名胜》2008,(10):16-16
美,是与自然一同深呼吸。杭州,这座曾经的南宋都城,除了名满天下的西湖,近年又有了蔚然而起的西溪湿地。作为国内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和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它是杭州新的骄傲。日前西溪湿地"三堤十景"  相似文献   

19.
<正>老奶奶庙是郑州地区常见的那种青砖小庙,低矮,窄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离想象中的红墙碧瓦庙距离很远,但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庙,愣是让考古界发生了"地震"。2011年,在老奶奶庙旁发掘的老奶奶庙旧石器时代遗址,入选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让人们牢牢记住了贾鲁河边这座巴掌大的小庙,四万年前,这里已经活跃着一支古老的"郑州人"了。我们不得不从旧石器和旧石器时代说起。  相似文献   

20.
游过帽儿山,又来到山脚下看了这里的一座道庙——“太和宫”.据道人讲,这座庙是清同治年间所建,同治十一年(1883)改名为帽儿山十方丛林道院.据报载:修建这座“太和宫”还有一段故事呢!相传,在那个时候,有一个挖参的老人,在帽儿山的南坡上一个石缝里看见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